朕能走到對岸嗎  第352章 劉協自古以來,高句麗都是我大漢疆土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作者:愛吃麻辣豬蹄  書名:朕能走到對岸嗎  更新時間:2024-11-24
 
“什么?”

聽聞司馬懿之言,劉協大吃一驚。

雖然烏桓被平定乃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但眼下才過去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這效率未免也太快了。

而更讓他震驚的還是黃忠取得的戰果!

轉戰七百里襲擊烏桓大本營、斬殺蹋頓單于、俘虜無數、繳獲戰利品無數,這完全就是霍去病當年襲擊匈奴的翻版!

“陛下,此事千真萬確!”

賈詡開口說道,臉上難掩笑意:“經此一戰,北部邊境再也不用擔心來自烏桓的威脅了!”

“臣恭喜陛下除去一心腹大患!”

大漢雖然不怕這些異族進犯,但卻也沒法將其除盡,因為這些異族打不過就會跑回草原、跑回大漠。

只要那些王部高層貴族們不死,就會很快組織起力量繼續騷擾邊境,令人煩不勝煩。

但這回不同,黃忠不僅斬了蹋頓單于,還把眾多高層俘虜了,可謂讓烏桓遭受到了重創。

至少百年內都無力再來犯邊!

劉協心中也對這個消息極為滿意,笑著說道:“漢升果然沒有辜負朕對他的期望,等他凱旋后朕定要封他為侯!”

封侯一直是黃忠的夢想,這一戰取得的功勞已經完全足夠他封侯了,劉協當然不會吝嗇封賞。

聽到劉協與司馬懿等人的對話。

法正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烏桓雖然比不得鮮卑那么強大,但也是一股強大的異族勢力,居然就這么被擊敗了?

而且連單于都被斬殺?

想到此處,法正忍不住問道:“陛下,這位黃老將軍不知是何人?陛下此番征討烏桓又派遣了多少兵馬?”

面對法正的詢問,劉協也沒有隱瞞,笑著道:“黃老將軍名為黃忠,字漢升。”

“不久前的合肥之戰便是他與張遼將軍一同擊潰三萬叛軍,并生擒碧眼賊。”

“此次平定烏桓,朕讓他領了一萬精銳過去,沒想到他年過五十還能有這般勇武,真是給了朕一個大大的驚喜。”

法正聞言登時一驚。

合肥之戰他當然聽說過,如今已經廣為流傳,他竟不知除了那位大名鼎鼎的張文遠之外還有一位老將參戰了。

一個無甚名氣、且年過五十的老將,居然帶著區區一萬人就滅了烏桓。

那如果是八百破三萬的張文遠領兵,又或者是溫公呂布領兵呢?天下又有何人能擋?

“陛下麾下當真是猛將如云。”

法正發自內心地感嘆道。

難怪強如袁紹都能被擊敗,天子麾下武德確實充沛無比。

至于文臣謀士是什么水平,他雖然剛剛來投效所以不甚了解,但想來也絕非泛泛之輩。

因為要是沒有出彩的謀士輔佐,僅憑武將之勇,天子是不可能走到如今這一地步的。

有勇無謀,難成大事。

法正深深看了諸葛亮等人一眼,將心中的那一絲傲氣收斂了起來,叮囑自己今后要謙遜謹慎行事。

雖然天子對他青睞有加,他若是恃寵而驕,便是走上了取禍之道。

劉協并不知道法正的想法,他剛想開口問一問司馬懿關于崔林出使高句麗之事時,隨侍宮女便前來稟報。

“陛下,朝會的時辰到了,百官已經入殿等候。”

“都這個時辰了么?。”

劉協挑了挑眉,隨后對諸葛亮等人道:“先隨朕去上朝吧,此番獲得大勝,當與百官共同慶賀。”

說完就率先向大殿外走去。

群臣緊跟其后。

很快,劉協便帶著眾臣一同抵達了泰安殿。

殿內文武百官早已齊聚。

劉協走上龍位落座,未等百官行禮,便笑著道:“今日朝會,朕有一個極好的消息要告訴諸位愛卿。”

“幽州傳來捷報,黃老將軍領兵轉戰七百里,于白狼山斬殺蹋頓,俘虜過十萬、大破烏桓!”

“此次北征大獲全勝!”

劉協這番帶著笑意的話落下之后,群臣皆是面露驚色。

很顯然他們和之前剛剛得知這個消息的劉協一樣,都被震驚到了。

“一個月的時間,居然就平定了烏桓?”

“黃老將軍如此年紀,居然還能做出如此壯舉,真乃猛將也!”

“蹋頓一死,烏桓便成了一盤散沙,對我大漢再不成威脅!”

“烏桓的大軍都被擊潰了,蹋頓便是活著又能如何?”

“轉戰七百里!黃老將軍勇猛不下溫公啊!”

“多虧陛下英明神武、揮師北伐,才能有此戰之勝!”

百官議論紛紛,贊嘆不已。

而呂布則是瞥向張遼,嘖嘖說道:“我算是明白了,你之所以能生擒碧眼賊,原來是沾了黃漢升的光。”

“老實交代,合肥之戰你是不是搶了他的功勞?l

雖然異族比較好打,但黃忠這次能取得這樣的戰績也很了不得。

而且還是獨自領兵后的首戰,所以他順勢拿來挖苦張遼一番。

“對,你說的都對。”

誰知張遼并不吃他這一套,嘿笑道:“我的確是沾了漢升的光才成功擒了碧眼賊。”

“哪兒像你一樣啊,能獨自破了曹軍的八門金鎖陣,我心里對此可佩服的緊。”

提起八門金鎖陣,呂布的臉頓時黑了下去。

張遼生擒孫權,哪怕有黃忠相助,那也是實打實地拿八百對三萬。

但破八門金鎖陣,基本上都是趙云和諸葛亮的功勞,他只是負責收拾殘局。

所以要說沾光,他沾趙云的光可是比張遼沾黃忠的光要多得多。

因此面對張遼的這番話他根本無言以對,只能暗自郁悶。

劉協把這兩個活寶的拌嘴聽在耳里,心中只覺得好笑。

微微搖了搖頭后,劉協向群臣問道:“此番俘虜烏桓十數萬,諸位愛卿以為該如何處置?”

他來的上朝的路上看了傳回來的捷報,還有郭嘉給他的上書,其中就提到了關于俘虜的處置問題。

“當然是全殺了!”

呂布聞言毫不遲疑地回答道,話里充滿了騰騰殺氣。

“陛下,對付這些異族不需要講什么仁義道德,唯有殺戮才能震懾他們!”

“臣以為可將所有俘虜盡數斬首,然后拿他們的人頭在邊境筑京觀!”

“如此,定能保邊境太平!”

呂布年輕時時常和異族打交道,在他看來這些異族全都一個德行。

只有殺得他們怕了,他們才不敢來冒犯你!

“溫公此言差矣。”

賈詡第一個站出來反對,搖著頭說道:“殺了實在是太浪費了。”

“重建雒陽需要大量勞力,不妨將這些俘虜全部派去建設帝都。”

“如此一來既可以省去大量錢糧,也不會白白浪費這么多勞力,豈不妙哉?”

重建雒陽,由各大世家出錢糧、朝廷負責招募人手進行施工。

傳統徭役一般沒有任何錢財可拿,有時候甚至連吃喝都要自己承擔。

碰到開明的帝王才會給參加徭役的百姓們管飯,但許多負責工程的官員都會克扣這筆開支。

所以許多百姓都提徭役而色變。

但劉協特意叮囑過,朝廷不僅不能克扣那些參與徭役的百姓們的伙食,而且要發放一定的酬勞。

這些無疑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可若是采用烏桓俘虜來重建雒陽的話,那還給什么酬勞?

給口飯吃就不錯了!

至于是累死餓死那都無所謂,節省下來的錢完全可以充入國庫。

“好像也是。”

呂布撓了撓頭,他倒是沒想到這一點,這就是讀書人的腦子么?

果然比他轉的快。

聽到呂布和賈詡二人一個比一個狠的建議,諸葛亮忍不住開口道:“陛下,臣以為這些俘虜無論是殺還是充作苦役建設雒陽,都不夠妥當。”

“孔明有何高見?”

劉協亦覺得呂布和賈詡的建議都有些太狠毒了,聞言當即問道。

諸葛亮拱手道:“回稟陛下,此番北征雖然重創烏桓,但烏桓仍有不少余部分布在草原中。”

“陛下若嚴苛對待俘虜,勢必會讓烏桓余部升起恐懼和仇恨的心理。”

“短時間內可能無憂,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臣以為陛下可斬殺俘虜的所有烏桓部落高層,至于普通烏桓士卒和百姓,陛下可以赦免他們的罪行,將他們逐漸吸收融入我大漢。”

“烏桓人生長在草原,烏桓騎兵天下聞名,只是缺少裝備武器而已。”

“陛下將他們收為己用后,只要稍加訓練和武裝,就能得到一支精騎!”

“恩威并施,屆時只要陛下稍加招降,草原上的烏桓余部定會來投。”

“如此不過百年,烏桓將不復存在。”

諸葛亮的想法和呂布與賈詡都不同,他希望將烏桓高層斬殺,然后把烏桓士卒收為己用、百姓融入大漢。

兵不血刃地抹除掉烏桓。

劉協沉思片刻,并未立刻同意諸葛亮的建議,而是看向群臣。

“諸位愛卿覺得此策如何?”

不是他不信任諸葛亮,而是因為這種事往往要集思廣益、查缺補漏。

“此策甚好。”

司馬懿深深看了諸葛亮一眼,出言表示支持。

楊修也點頭道:“諸葛尚書之策雖然耗時頗久,但十分高明。”

法正只是沉默不言。

他初來乍到,不適合發表意見,而且他也覺得諸葛亮的辦法極好。

果然天子身邊的謀士都不簡單。

見群臣都不反對,劉協便道:“那就依孔明之策處置這些俘虜吧。”

諸葛亮躬身一禮:“陛下英明。”

此事定下,司馬懿繼續說道:“陛下,還有一事。”

“崔侍中代表我大漢出使高句麗,修兩國邦交,此事臣以為不妥。”

“這高句麗乃是關外小國,理應他們派使者前來我大漢朝見陛下,怎可由我大漢降尊紆貴派使者前往?”

司馬懿對這件事相當不爽。

他是侍御史,有彈劾之權。

崔林沒有請示過天子就前去出使一關外小國,簡直是自作主張。

“司馬御史此言差矣。

崔琰見司馬懿彈劾胞弟,哪里還能坐得住,當即站出來反駁。

“身為大國自然要有大國的風度,當初若無博望侯出使西域,我等安知西域的情況?”

“德儒此番出使高句麗,想必也是為了先去打探對方的情況。”

大漢并沒有和高句麗有任何外交往來,對后者的情況也不了解。

許多大臣甚至都是第一次聽說這個國家的存在。

“那也不該未經請示就擅自出使!”

司馬懿可不慣著崔琰,冷哼一聲,向劉協拱手道:“請陛下治崔侍中僭越之罪!”

然而此時此刻,劉協緊皺眉頭,陷入到了沉思當中。

他在思索歷史上高句麗所在的位置,貌似是在東三省那一塊……

“等會兒,東三省?”

“那不是我老家嗎!”

劉協忽然一驚,他穿越前是東北人,家就在東三省。

如今大漢的疆域還遠遠沒到后世那么遼闊,東三省眼下也沒有納入大漢的疆土之中。

也就是說,他的老家目前被異族所占據。

“砰!”

劉協一巴掌拍在了龍案上,這一動靜把殿內百官嚇了一跳。

就連還在爭執中的司馬懿和崔琰二人也都閉上了嘴。

“真是太過分了!”

劉協滿面怒色地開口道。

這一句話直接把崔琰嚇得臉色煞白,連忙跪地道:“陛下,臣弟他……”

但他話還沒說完,劉協便冷哼道:“高句麗自古以來就是我大漢的疆土!還去出使什么?”

“就該直接把它打下來!”

聽聞此言,崔琰為之一愣,連司馬懿和文武百官們也愣住了。

高句麗是大漢自古以來的疆土?

他們怎么不知道?

在百官還滿頭霧水之際,楊修看著天子的表情,忽然福至心靈。

“陛下所言極是!”

楊修猛地開口,一本正經地說道:“高句麗自古以來便是我華夏疆土,臣曾在一本古籍中所看見過。”

“早在始皇帝一統華夏之際,高句麗就被納入華夏疆域。”

“只是因為高句麗地處偏遠,外加歷經各朝戰亂,致使記載著高句麗的古籍丟失。”

“我大漢滅暴秦而統御四方,高句麗既是華夏疆土,自然也就是我大漢疆土!”

楊修慷慨陳詞,說著將目光投向孔融,詢問道:“孔北海飽讀詩書,乃是當世大儒。”

“想必也看過這本古籍吧?”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