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俠版水滸  第三百七十二章 凱旋回元大都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作者:任鳥飛  書名:仙俠版水滸  更新時間:2024-07-13
 
雖然沒費太大的勁就拿下了中原地區,但江鴻飛依舊很遺憾!

趙構跑了。

大量忠于趙宋王朝的宋臣和宋軍也跑了。

后患無窮啊。

與其這么拖下去,江鴻飛寧可與趙構決戰,哪怕付出一些傷亡的代價,江鴻飛也希望能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心腹大患。

只可惜,趙構打仗不行,逃跑的本事卻與他那高粱河車神先祖不分伯仲。

江鴻飛不是不想去追擊趙構。

可江鴻飛這邊剛擊敗范致虛和宗澤,那邊趙構就果斷南下了,一點都不拖泥帶水,跟他戰和不定不同,這次他表現得是相當果斷。

更麻煩的是,趙構還將翁彥國、趙子菘、何志同、榮嶷、向子諲、宗澤等部的人馬布置在淮河流域以及宋南京地區。

翁彥國、趙子菘、何志同、榮嶷、向子諲等部的兵馬加到一起,便有三十幾萬。

更讓江鴻飛意外的是,之前的大敗,并沒有讓宗澤一蹶不振,相反,宗澤竟然破釜沉舟單人獨騎去了原來活動在毫州一帶號稱擁有人馬七十萬、戰車萬輛的王善的山頭,然后對王善說:

“江衍此人性剛,容不得英雄,王公擁眾數十萬虎視中原,他必寢食難安,待他平定中原,定派大軍來剿公,公何以處之?”

“我大宋,華夏正統,陛下少年英雄,識英雄重英雄,公若率眾來投,必得重用。”

“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公以為如何?”

宗澤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王善投效趙宋王朝。

不久之后,宗澤又用同樣的話術,招降了原來活動在洛陽附近,后來因大元、宋、楚三國都爭洛陽,害怕被卷入其中,而遷到了兩淮地區,號稱擁眾三十萬人馬的沒角牛楊進部。

這兩次招降,讓宗澤嘗到了甜頭。

于是,宗澤派人四處招降“英雄豪杰”。

王再興、李貴、王大郎等各擁兵幾萬,往來于淮西、兩淮、河南之間,侵擾搶掠,成為禍患之輩,也悉數被宗澤招降。

很快,宗澤便擁兵數十萬,號稱擁兵百萬,聲勢大振。

而趙構也清楚,論戰力,翁彥國、趙子菘、何志同、榮嶷、向子諲等人根本無法跟善戰、敢戰的宗澤相比。

值此大元軍有可能追擊的情況下,為了活命,趙構任命宗澤為南京留守司留守,讓他聯絡各支宋軍,淮西、河南、兩淮等地的義軍等,收編潰兵、游勇及農民起義軍組成留守司軍,抵御大元軍南下。

當初,宗澤之所以支持趙構在應天府登上皇帝之位,為得就是讓趙構重新組成一個稍具規模的政府,大家齊心協力抗擊大元帝國,報仇雪恥,光復趙宋王朝。

誰想,一仗未打,趙構就跑到南方去了。

這怎么行?

這不是南轅北轍了嗎?

宗澤剛團出百萬大軍,就上疏請求趙構返回南京“御駕親征”。

可是,沒隔多久,南宋小朝廷就突然下詔:“江、淮等地都做好準備,以待皇上巡幸。”

見趙構還是想跑,宗澤又上書說:“南京物價市場,漸漸恢復平常。將士、家民、商旅、士大夫之中懷有忠義之心的,都盼望陛下立即返回京師,以安慰人心。那些提出不同主張之人,并不是出于對陛下的忠心,只不過像那些投降大元的宋臣之流,暗中與大元勾結罷了。”

可對于宗澤的主張,趙構理也不理,他只是任命宗澤為延康殿學士、京城留守兼應天府尹。

當初汴梁城被大元軍攻破之日,河南、兩淮地區還有許多州縣并沒有被大元軍占領。

這些州縣,有的是由趙宋王朝的政府軍隊固守著,有的則是由自動糾集起來的忠義民兵固守著。

趙構之所以能從韋城一直逃到應天府,還在應天府登基稱帝,這些州縣軍民的抗擊斗爭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宗澤很清楚地看到這一點,所以,他所提出的中興趙宋王朝的建議中,認為最急切的,是經理河南、兩淮地區。

趙構君臣雖然奉行逃跑主義,但他們也知道,守江必守淮,兩淮地區說什么都不能丟,不然他們可就沒地方去了。

為了讓宗澤幫他們守住兩淮地區,趙構君臣幾乎答應了宗澤除了他們親自回應天府抵抗以外的所有要求。

包括,在宗澤的建議之下,南宋小朝廷派遣張所去做河南招撫使,派遣傅亮去做河南經制副使,讓他們去中原聯系還忠于趙宋王朝的武裝力量。

總之,宗澤的主要用意就是要把河南、兩河地區的忠義民兵盡快地加以組織領導,不要使他們長時期得不到統一的領導、指揮和調度,得不到糧餉和其他物質支援,最終為大元軍各個擊破。

宗澤受命去做應天府的知府兼南京留守了之后,首先把全城和四郊劃分為東西南北四區,每區各選用謀略勇敢之士充提領,在四郊形勝之地,創立堅固營壘二十四所,各設統領守御將官,統率新招義兵數萬人,在新置教場內,練兵講武。又在淮河沿岸的十六縣內,像魚鱗般創置了聯珠寨,以嚴備御,以便與河南、兩淮地區的忠義民兵相結連。

于是,宋南京逐漸形成了宋政權重建后恢復中原失地的一個戰略基地,那些還忠于趙宋王朝的諸路正規軍和非正規軍,也全都愿意聽從宗澤的號令和節制。

見此,江鴻飛君臣權衡利弊后,沒有讓大元軍繼續南下,而是以許貫忠為東京留守,率領五十萬大元軍,繼續橫掃中原的所有武裝力量。

同時,又以喬道清、韓世忠、吳玠、折可求、耶律大石、岳飛等將攻取陜西。

受宗澤推薦而被用為河南招撫使的張所,早在大元帝國攻取河北時,就曾倡議征集河北義勇民兵。

可當時主持河北、山東防御的高俅根本就不聽。

后來,張所聽說江鴻飛在大名府搞武舉,就派他的兒子張憲去參加武舉,意在打入大元軍的內部。

這種事,張叔夜的次子張仲熊也干過。

不過張仲熊是個志大才疏的公子哥,根本就吃不了這個苦。

而且,后來隨著大元帝國的戰略重心轉移到了燕云地區,水泊梁山那里漸漸變得不再重要了,張仲熊若想建功,說不準得在水泊梁山潛伏多少年。

感覺這么做沒有任何意義、也不愿意將青春這么白白浪費的張仲熊,就找了個機會逃回到張叔夜身邊。

水泊梁山方面,不想打草驚蛇,也就任由張仲熊這個小角色離開了。

后來,張仲熊跟他父親張叔夜一塊到汴梁城勤王救駕,被困在汴梁城中。

不久前,汴梁城破,張叔夜誓死不降,被江鴻飛丟到趙佶、趙桓身邊自生自滅去了。

眼見父親的仕途完了,江鴻飛又不問出處大量招降宋軍將士,張仲熊便不顧他哥哥張伯奮的勸阻,加入了大元軍。

當時,張所就在汴梁城中。

對于張仲熊的表現,張所非常鄙夷!

張所覺得,自己的兒子張憲肯定不會像張仲熊這樣變節沒骨氣。

因此,張所想去跟張憲聯系,看看張憲能不能拉一支大元軍過來為趙宋王朝效力。

在趙構即位之初,張所是毅然決然從汴梁城出走去投南宋小朝廷的宋臣之一,趙構因此任命張所為監察御史。

張所曾上疏力主把重建的宋政權仍遷回應天府,以便控制趙宋王朝還未完全丟掉的中原地區。

張所對于當時已經哄傳的宋廷將要南渡的計劃,極力反對,因而對于提出南渡主張的黃潛善和汪伯彥也曾加以糾劾。

當時,張所雖因此而被罷免了官職,卻也因此而在社會輿論上獲得了很高的聲譽,特別是在河南地區。

用這時人的話來說就是“聲滿中原”。

也正是因為如此,宗澤才會保舉張所擔任河南招撫使。

毫不夸張地說,跟宗澤一樣,張所也是趙宋王朝最忠貞的臣子之一,是十分認真地想要在抗擊大元帝國的斗爭中做出貢獻的。

張所打聽到,張憲人就在洛陽,是洛陽的守將,負責防御楚軍進攻中原,手下有四五萬大軍。

而且,張憲手下的人馬,很多是岳飛收編的范訥、趙野、王襄等部的宋軍。

這樣墻頭草一般的人馬,顯然很容易就能被拉走。

因此,張所獨自一人去見自己的兒子張憲,想要讓張憲帶著手下這四五萬大軍跟他一塊反擊大元帝國。

可讓張所萬萬沒想到的是,他一見到張憲,說明來意,張憲就派人將他送去汴梁城交由江鴻飛處置。

張所憤怒地質問張憲:“逆子,汝要不忠不孝乎?”

張憲卻很平靜地說:“不孝,張憲或許有之;不忠,則全無。天下大勢已定,我主必將天下一混,康王已窮途末路,負隅頑抗罷了,求吾父不要再執迷不悟。”

江鴻飛見到張所后,只說:“宗本乃虎將,前途無量,你莫要拖他后腿,害他不能名留青史。”

說完,江鴻飛就讓人將張所送去張憲在汴梁城的家,讓張憲的家人將張所禁足。

其實,張所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勞的。

因為只有他和宗澤等人有抗擊大元帝國,收復故土的心思。

做皇帝的趙構,盡管起用了主戰派的宗澤等人,盡管也采納了宗澤的有關政治、軍事的一些建議,然而在他本人,卻從來都不曾有過認真抗擊大元帝國、收復失地、報仇雪恥的打算。

趙構所最親信、最聽從的是,一心想把新建的宋政權遷往南方,一心想對大元帝國屈服退讓的黃潛善、汪伯彥二人。

黃、汪二人不但天天逢迎著趙構的心意,做著把宋廷南遷的準備,而且對宗澤的全部軍政設施都極力詆毀。

張所和傅亮全是主張光復舊疆的,又全是受到宗澤薦舉的人物,因而他們在任事之初就成了黃、汪一派人攻擊的目標。

恰巧,黃、汪一派人聽說,張所的兒子是張憲,張憲將張所接回汴梁城享福去了。

于是,黃、汪一派人就提出彈劾。

殿中侍御史張浚又迎合著黃、汪的意旨而論奏張所犯了十幾項罪狀,使得張所被罷免。

一同被罷廢的還有河南經制司。

河南經制副使傅亮見此,以母病告歸,退隱山林。

與此同時,江鴻飛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凱旋回元大都。

雖說大元帝國已經基本收復了中原地區。

但由于宗澤和王慶都對中原地區虎視眈眈,中原地區又一馬平川,肯定難免發生戰火。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萬一宗澤或王慶殺到汴梁城,對江鴻飛造成斬首,那大元帝國可就從穩勝變成前途莫測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有臣子都請求江鴻飛撤回元大都,不給敵人任何機會。

當然,若僅僅只是如此,江鴻飛也不會立即回元大都。

江鴻飛之所以選擇回元大都,主要有四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目前階段,元宋兩國的勢力范圍基本上已經拉出來了,接下來多半就是拉鋸戰。

——別看宗澤做夢都想殺回中原,但有趙構君臣掣肘他,他十有八九翻不出多大的浪。

第二個原因是,王慶雖然有意跟江鴻飛逐鹿中原,但王慶也知道他不是江鴻飛的對手,所以他很謹慎,也很隱忍,前不久他還派使臣來恭喜江鴻飛滅掉趙宋王朝,并獻上了不少賀禮,根本不給江鴻飛滅掉楚國的借口,所以,一時半會,江鴻飛也不好對王慶動手。

第三個原因是,短時間內,江鴻飛不想再開疆拓土了。

江鴻飛不想再搶地盤了,可不是江鴻飛婦人之仁,而是短時間內江鴻飛打不下去了。

原因無它。

大元帝國的糧食已經不支持江鴻飛再擴大地盤了。

早在逐鹿天下之前,江鴻飛就已經注意儲存糧草了。

一度,江鴻飛儲存了幾千萬石糧食。

不僅如此,這兩年,江鴻飛還特別注意勸農促耕,把種莊稼一直放在自己執政的第一位。

可即便如此,隨著江鴻飛的地盤越來越多,隨著來投江鴻飛的人越來越多,隨著這兩年天災人禍不斷,江鴻飛那么多儲糧,還是見底了。

就這,還是因為江鴻飛早年布局琉求,使那里變成了大元帝國的大糧倉,源源不斷地給大元帝國輸血。

不然,大元帝國的糧食早就捉襟見肘了。

可琉求那里畢竟才開發了不到十年,供血能力還很有限。

而江鴻飛在東南那里的地盤,由于有福建這個拖累,加上那里戰火不斷,它們能勉強自給自足就不錯了。

至于江鴻飛的其它地盤的盈余,其實也就能勉強負擔起中原地區人民和陜西地區人民的消耗。

因此,江鴻飛再不管不顧地打下去,大元帝國肯定會因為缺糧而出事。

所以,不將缺糧的問題解決了,江鴻飛只能先停止收復淮西、兩淮和江南,包括四川,盡管這些地區都是產糧大區。

——沒辦法,目前這些地區多已被戰火毀了,民眾哪有時間種糧?

最后,江鴻飛之所以想要回元大都,是因為北方的形勢有變,金人又開始不老實了,江鴻飛得回去抗金了。

總之,秋高日爽,江鴻飛下令,凱旋回元大都……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