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俠版水滸  第三百五十一章 兵臨汴梁城下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作者:任鳥飛  書名:仙俠版水滸  更新時間:2024-07-13
 
“國家之難,君主憂辱。茍可以了事,義不得辭。然深入元廷,恐有不測,未有還期。公等且歸,與父母妻子訣別,來日五更,至此同行。”

王云、耿延禧(耿南仲的獨子)、高世則,以及都監東頭供事官藍珪、康履、黎楶,入內西頭供奉官楊公恕、內知客修武郎韓公裔等跟趙構一塊去面見江鴻飛求和的人,全都來到康王府參見趙構,趙構勉勵了眾人一番,然后讓他們回家跟親人告別。

該說不說,趙構他們這些人這時候去大元軍議和,其實是有視死如歸的心理準備的。

同時,趙桓將耿南仲找來,對他說:“康王要求卿之子為官屬,他不辭而往,朕甚嘉之。”

耿南仲回答說:“國家艱難之時,豈敢辭?”

說著說著,耿南仲的眼淚就不知不覺地流了下來。

耿南仲從內殿退出,路上,忽然有個內侍跑來交給他一份御筆,上寫:“耿延禧速宣回奏事。”

耿南仲看著御筆沉思了一會兒,然后轉身又回到內殿,向趙桓奏稟道:“康王為國出使,臣子之不肖,得奉使左右,幸也。若獨宣回,臣何面目?”

趙桓很感動,于是撤銷御筆,同時下旨任命耿延禧為龍圖閣直學士,又給了不少重賞。

值得一提的是,為表彰趙構為國解憂、不懼生死的品質與精神,趙桓晉升趙構的母親龍德宮婉容韋氏為賢妃,趙構為安國、安武節度使。

很快,趙構就率領王云等人離開汴梁城北上。

此時,已經有不少大元軍在往京畿地區趕了。

而且,江鴻飛已有嚴令,若遇到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不論是誰,全都抓捕。

可也不知是不是冥冥之中真有神明庇佑趙構,趙構他們這一行人,這一路之上,竟然一波大元軍都沒有碰到。

當天傍晚,趙構一行便到達長垣。

趙構他們計劃第二天早上從長垣出發,天黑前到達滑州,然后渡過黃河去面見江鴻飛。

駐扎在韋城縣的汪伯彥獲悉趙構要去議和后,立即領兵出迎,保護趙構入城。

韋城內的百姓戴盆焚香,遮道相慶,他們全都希望趙構能留在韋城過夜。

汪伯彥將韋城百姓的愿望稟告給趙構,并安排趙構在縣衙住下。

接著,汪伯彥對趙構說:“大元皇帝已于昨日,由大名府魏縣李固渡河矣。恐已追不上,愿大王暫留此地,審議國計。”

康王說:“受命前去,不敢止于中道。”

王云、耿延禧、高世則等也都說:“兼程前去,即使大元皇帝已渡河,也可追得上,明日一早便走。”

趙構等人所不知道的是,江鴻飛聽說趙構前來議和,特意派一隊人馬去接趙構,想要將趙構抓在自己的手上。

可江鴻飛派去的人沒想到,汪伯彥會在中途將趙構接去韋城,進而與趙構一行擦肩而過。

真不能說趙宋王朝沒有人敢跟大元軍交戰。

在折彥質撤離滑州了之后,滑州知州宗澤,就招攬了一些潰兵據城而守。

江鴻飛知道宗澤是一塊硬骨頭,不好啃。

關鍵,江鴻飛著急包圍汴梁城。

所以,江鴻飛讓南下的軍隊繞開滑州城,直接前去京畿地區,進而使得滑州城如今還在趙宋王朝的控制下。

宗澤也已經得到消息,趙構要去找江鴻飛議和,他也親率滑州的官員在距離滑州城六七里之處迎候趙構。

趙構來后,宗澤對趙構說:“今大元入侵我大宋已成定局,再去議和何益?愿勿行!請大王留下,共同抵御大元入侵!”

王云不同意宗澤的主張,堅持尊趙桓的命令北上去找江鴻飛議和,想以和談來避免趙宋王朝淪陷。

滑州百姓聽說此事,都在路上痛罵王云,并大聲呼吁:“王云是細作,他定是想將大王獻給大元。大王勿行,不如起兵!”

宗澤對王云也很反感,他曾上奏章給趙桓說:“王云多次往返大元,與大元熟悉,恐他會為大元謀利,從而出賣大宋,切勿上當受騙。”

趙桓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竟然將宗澤的奏章拿給王云看。

因此,這次見到宗澤后,王云便出言諷刺宗澤吹牛,放大炮,說他已經聚集一萬五千大軍,如今卻連零頭都不到。

而宗澤則堅定地認為,這時候再去跟大元帝國議和,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加上他對主和的王云印象很差,便讓人散布消息說:“王云果然是細作,明日他將帶親王去大元邀功請賞矣。”

滑州百姓聽說后大怒,遂一擁而上,將王云活活打死,王云隨身攜帶的詔書也不見了。

甚至就連耿延禧和高世則都差點被滑州百姓給打死。

接著,滑州的百姓又擁上前來,將趙構團團圍住,說道:“大王不可北去,今離北門五六十里,即有大元軍。王尚書是細作,剛才已打死了。”

趙構看見這一幕,大驚失色,再也不敢提北上議和了。

不過,趙構也因此開始畏懼“手段狠辣”的宗澤,以及他治下的“暴民”的殘暴,甚至惴惴不安。

耿延禧和高世則也覺得滑州太不安全了,建議趙構回到汪伯彥控制的韋城,將實情上奏朝廷,然后在韋城待命。

耿延禧和高世則的提議正中趙構的心思。

恰好,這時汪伯彥派人送來蠟書,告訴趙構,江鴻飛正在找他,請他速回韋城,從長計議。

于是趙構一行連夜偷偷逃出滑州。

趙構一行剛出滑州不久,汪伯彥派的劉浩以及兩千宋軍就接到了趙構。

這時,趙構一行才有了安全感。

讓趙構熱淚盈眶的是,盡管是深夜,但汪伯彥還是身穿戎裝,肩背橐鞬,率領親兵一千人,在郊外迎接趙構。

趙構非常感動,他眼含熱淚說:“它日見到皇上,當首先薦汪公擔任京兆尹。”

從此,汪伯彥開始受到趙構的賞識和重用。

天快亮的時候,趙構一行已經安全抵達韋城。

而宗澤,對此卻毫不知情。

趙構一行到達韋城不久,大元軍就全面進入京畿地區,趙構與趙宋朝廷的聯系也暫時中斷了……

江鴻飛是想抓住趙構,永絕后患。

可趙構跟一汴梁城的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相比,太微不足道了。

而且,趙宋王朝畢竟還沒有滅亡,其統治還是深得達官貴胄、豪門大戶、仕紳望族階層的支持。

關鍵,趙構只是趙光義一支流落在外的唯一一個皇族,實際上,趙匡一支流落在外的宗族,還是大有人在的,也就是說,就算沒有趙構,那些忠于趙宋王朝的人還是會立別人來對抗大元帝國的。

要是那些忠于趙宋王朝的人立一個英明神武點的人,而不是立趙構這個慫包,沒準會給江鴻飛消滅趙宋王朝代來更多的麻煩。

所以,對江鴻飛而言,能捉到趙構,固然好,要實在是捉不到趙構,江鴻飛也不會太強求的。

目前,當務之急的是,江鴻飛得先消滅趙宋王朝的主力,也就是東京汴梁城中的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以及忠于趙宋王朝的人。

四月十六,花榮部、林沖部、楊志部、史進部、唐斌部,在許貫忠的率領下,到達汴梁城外。

大元軍兵臨汴梁城下。

許貫忠等人并沒有立刻展開攻城,而是直奔汴梁城西北郊,搶占了一個名叫牟駝岡的地方,并在那里安營扎寨。

牟駝岡是趙宋王朝的天駟監即孳生馬監之所,就是趙宋王朝養馬的一個地方。

這里養有兩萬余匹靈馬,庫房里的糧草飼料更是堆積如山。

而且,牟駝岡地勢險峻,三面環水,如同沙洲,背靠霧澤陂可作屏障,占據此地,易守而難攻。

大元軍占領牟駝岡,既可以補充大元軍的靈馬,也可以獲得不少糧草輜重。

沒錯。

搶占牟駝岡,是江鴻飛君臣早就制定好的戰略戰策。

見大元軍兵臨城下,汴梁城內的所有城門全部關閉,全城實行戒嚴,守城官兵在各自陣地上嚴陣以待。

而城外,方圓數百里之內,不少百姓紛紛離家逃難,不想卷入到這場戰爭當中。

當然,也有不少知道江鴻飛行事風格的民眾,主動找來報道,想要幫大元軍消滅萬惡的趙宋王朝。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梁方平單騎遁歸,從浚州馬不停蹄地跑回汴梁城。他害怕受到軍法處置,不敢入城,便在城外收集潰退散兵,駐守在外城西城墻一帶。

而何灌,先是退守汜水關。

等到大元軍追到汜水后,何灌手下的人馬又望風驚潰。

何灌無奈,只好率領剩余的兵馬退還至汴梁城。

何灌入城請求覲見,想要向趙桓稟報梁方平逃跑一事。

可是,由于趙宋朝廷當時正處于紛亂之際,根本顧不上追查黃河失守一事,趙桓也沒時間見何灌,只是令何灌控守汴梁城的西隅。

隨后,折彥質和李回也率領部分殘兵敗將退回汴梁城。

趙桓同樣沒有追究折彥質和李回的責任,而是讓他們率領本部人馬跟著守城。

趙桓下令,保甲、軍人、百姓、僧人、道士等,全部登上城墻,守衛汴梁城。

趙桓還下令,趙宋朝廷停止其他一切政務,各部門都要積極準備應戰。

而直到此時,趙桓都還沒有放棄所謂的議和,并對停戰還抱有一定的幻想,幻想著江鴻飛能夠大發慈悲,拿著他給的一點虛名和仨瓜倆棗罷兵而回,所以,就在全面封城之前,他又令耿南仲和聶昌以通和國信使為名,立即出發,前去大元軍中面見江鴻飛求和。

另外,趙桓急召之前他所設置的四道兵馬總管,即北、西、南、東四個防區,也就是北道總管趙野、西道總管王襄、南道總管張叔夜和東道總管胡直儒,立即率兵前來勤王救駕。

趙桓又急令水部員外郎孫昭遠前往陜西傳達圣旨,命永興軍路經略安撫使范致虛,總領陜西六路帥臣,督促陜西勤王軍馬入援京師。

陜西這六路如今的帥臣分別是:環慶帥臣王似、熙河帥臣王倚、涇原帥臣席貢、秦鳳帥臣趙點、鄜延帥臣張深和永興軍帥臣范致虛。

這六路軍馬,是趙宋王朝戰斗力最強的隊伍,被稱為大宋西軍。

趙桓希望大宋西軍能及時趕到京城勤王,就像上次種師道領軍勤王那樣。

最后,趙桓派人去東南,讓童貫分出一支人馬北上勤王救駕。

面對嚴峻局面,趙桓與一眾趙宋王朝的大臣經過研究決定,對汴梁城四壁實行分區守御,分別任命提舉官孫覿負責東壁,安扶負責西壁,李擢負責南壁,邵溥負責北壁,每壁部署三萬人。殿前司指揮使王宗濋擔任都統制,他以京城諸營兵萬人分作五軍,作為預備隊,以備緩急救護:前軍屯駐順天門,左軍、中軍屯駐五嶽觀,由姚友仲統領;右軍屯上清宮,后軍屯景陽門,由辛康宗統領。其余人,分配到京城四壁。梁方平、何灌、折彥質、李回、范瓊、王瓊等人也分別統領材武人,守衛四壁。

趙桓令所有守城將士,皆掛甲上城。

為加強領導,趙桓又對趙宋朝廷的執政班子做了調整,任命:御史中丞曹輔為簽書樞密事,陳過庭為中書侍郎,馮澥為尚書左丞,孫傅為尚書右丞。同時,對守城指揮機構也做了調整,設置京城守御使副及以下官職。任命尚書右丞孫傅為守御使,殿前指揮使王宗濋為守御副使,郭仲旬、盧益為提舉守御司干辦公事。

唐恪率領新的執政班子登城視察,到各處城壁轉了一轉。回宮后,他們向趙桓建議,必須增強城防領導力量。

于是,趙桓下令,對每一城壁又增置提舉官一員。東壁為辛康宗,南壁為高材,西壁為張撝,北壁為劉衍。任命折彥質提舉四壁,劉鞈、何灌副之。對每一城壁,又安排一名宗室擔任同提舉;對每一城門,又安排一名宗室負責城門啟閉。另外,還在諸城門安排彈壓統制官,人數眾多,不可勝紀。

擔心守城的人馬不夠,趙桓與執政大臣們經過研究決定,給那些參加過武舉考試且成績優異者補授官職,令他們登城守御;又選擇在京稍有武藝之人和太學生中有策略之士,共百余人,授予代理官職,也上城守御。

又經過一番研究,趙桓決定臨時從京城招兵。招兵種類不一,有壯勇、效用、敢戰之類,皆分門別類,進行編隊和管理,然后分配到各個城壁。

有一個名叫王健的軍官,上書建議設置奇兵。朝廷采納了他的建議,并任命他為統領官。招募來的奇兵,都由開封府尹何栗提領。招募來的忠義兵,皆由守御使孫傅提領。

另外,守御副使、都統制王宗濋,以及被趙桓重用的守御使孫傅,還給趙桓介紹了一個奇人。

此人名叫郭京……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