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俠版水滸  第四百五十三章 遼寧路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作者:任鳥飛  書名:仙俠版水滸  更新時間:2024-09-25
 
隨著大元軍鐵蹄踏破遼寧路(江鴻飛為原來的金國東京路、曾經的遼國東京路賜的新名字),一場前所未有的基礎設施建設狂潮在這片土地上悄然掀起。

大元帝國的工部、交通部、鐵道部大舉出動,宛如三支精密的齒輪,緊密咬合,遵循著江鴻飛的宏偉藍圖,誓要將大連港鍛造成一座舉世矚目的海港。同時,一條蜿蜒的鐵路從遼西走廊穿梭而出,如同巨龍般連接著大元帝國與遼寧路的每一座重鎮,同時延伸到箕地,與箕地的鐵路接軌。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江鴻飛不惜重金,從大元帝國人口稠密之地招募了三百萬壯丁,又撥付了兩千萬緡巨資,專款專用,勢要達成這一戰略目標。

只為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也為了給大元帝國回口血,深諳“以戰養戰”之道的李道一,他下令戶部與刑部官員即刻進駐遼寧路,一場場公審與抄家行動迅速展開,金國的權貴們無一幸免,讓金人將他們四處掠奪的財物全都吐出來。

這些昔日里巧取豪奪、富可敵國的金人,如今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財富化為烏有。

不僅如此,女真人的財產被抄沒的同時,男人還被契丹人嚴密看管,而女性則成為了江鴻飛對功臣嘉獎的籌碼。

而這場財富的再分配,不僅輕松解決了大元帝國發起的這場戰爭的全部開銷,還讓國庫充盈了不少。

見此,江鴻飛心中不禁生出幾分感慨:“世人皆言戰火無情,黃金萬兩難抵一將功成,卻不知勝者之喜,往往藏于這烽火連天的背后。”

在遼寧路的治理上,江鴻飛展現出了非凡的遠見與魄力。他派遣了自己的心腹愛將呂將擔綱大任,出任遼寧路都總管,并輔以一眾原遼國漢官,其中便包括了才華橫溢的韓昉,他曾是遼天祚帝時期的狀元郎,官至史館修撰,對遼金歷史了如指掌。

江鴻飛相信,呂將與韓昉的聯手,再有那些能官干吏,肯定能將遼寧路徹底并入大元帝國。

而在治理策略上,江鴻飛并未盲目照搬遼金舊制,而是汲取了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南北兩院制”精髓,同時結合大元帝國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創新與改良。

江鴻飛深知,這片土地雖長期游離于中原王朝之外,但其特殊性與復雜性不容忽視。

因此,江鴻飛決定先在遼寧路試行“南北兩院制”,給予不同族群以適當的自治空間,同時加強貿易往來,促進文化交融。

耶律阿保機的“南北分治”策略,無疑是歷史長河中的璀璨智慧。

當初,他領契丹鐵騎征戰四方,奠定大遼王朝的基業,草原終得一統。

然而,大遼王朝建立后,一大挑戰浮現:如何和諧共處中原農耕漢族與草原游牧民族?

這兩者生活方式迥異,摩擦頻生。

在韓延徽與述律后的睿智策劃下,耶律阿保機實施了前所未有的治理方案——南北分治。

北域廣袤,游牧民族策馬奔騰,保留其逐水草而居的傳統;

南境則是漢人世界,他們深耕細作,保留漢文化精髓,自定規矩,地名姓氏皆承漢風。

此外,北院與南院分別委任契丹精英與深諳漢學的士人治理,確保兩地既各自發展,又相互融合,共筑大遼輝煌。

雙方分居兩地,僅以商貿為紐帶,互通有無,生活物資與生產材料頻繁交換,然彼此間界限分明,互不侵擾。

這種獨特的“南北雙軌治理”模式,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獨樹一幟。

大遼王朝這一由少數民族構建的王朝,展現出超乎尋常的開放與智慧,對中華文明的演進影響深遠,尤其是其“南北雙軌治理”,為大元帝國鋪設了啟迪之路。

當初江鴻飛征服燕云之地后,劉彥宗、時立愛、韓昉等紛紛獻策,主張沿用遼朝之制,以“南北雙軌”管理新域。

然江鴻飛深思熟慮,后巧妙采用此制作為過渡橋梁,同時頒布圣諭,明確此制僅為臨時措施,限十年之期。

屆時,燕云將全面接納大元之制,實現真正的融合與統一。

然而,這只是權宜之計。

江鴻飛深知,“南北兩院制”雖好,但要想讓遼寧路真正融入大元帝國,就必須在適當的時機廢除這一制度,全面推行大元帝國的治理體系。

為此,江鴻飛設定了一個十年的過渡期,期間將加大對燕云地區及其他新收復地區的漢化力度,通過頒布《留發令》、《漢名令》、《漢服令》、《漢字令》以及推廣五年義務教育等措施,逐步改變當地民眾的生活習慣與文化認同。

另外,江鴻飛又頒布了其他民族的人可以加入漢族的政令。

然此非輕易之舉,須以漢名為契,通漢語之橋,識漢字五百之余,方得入漢族之門庭。

實則,此舉就是將各族之精英,悄然編織進漢族的斑斕織錦中,共繪大元帝國輝煌篇章。

后來,事實證明,江鴻飛是對的。

十年時光荏苒,燕云之地,各族兒女已深深烙印上了漢文化的印記,對大元帝國的制度亦是從陌生到熟悉,再至深切的認同。

去年,江鴻飛果斷決策,將燕云之地的“南北兩院制”一舉并軌于大元帝國體系。

此舉非但未遇阻力,反獲新生代遼人的熱烈響應。

因為在自幼沐浴在大元教育之下的新生代遼人看來,這是真正打破隔閡、消除偏見的仁政。

如今燕云地區已經完全成為大元帝國的一部分,甚至是大元帝國的中心。

如今,江鴻飛準備將這套已經證明過的制度引入遼寧路,正是希望能夠借此化解當地復雜的民族關系,為大元帝國的長遠發展鋪平道路。

呂將、韓昉等人到了遼寧路之后,依照大元帝國之前成功的經驗,加上韓昉等遼國舊臣,在遼人中有深厚的威望與經驗,關鍵,遼寧路之前短暫的統治者,也就是金人,已經被大元帝國用雷霆手段給拔掉了。

所以,呂將、韓昉等迅速在遼寧路推行大元制度,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而面對《留發令》、《漢名令》、《漢服令》等一系列旨在促進文化融合的法令,遼寧民眾雖有猶豫,卻也在現實面前選擇了順從。

畢竟,在江鴻飛那不容置疑的意志面前,任何反抗都顯得徒勞。

總之,在江鴻飛的主導下,大元朝廷以溫柔而堅定的手段,如溫水煮青蛙,讓民眾在不知不覺中習慣了新制度,最終心甘情愿地融入大元帝國。

為鞏固遼寧路這一戰略要地,大元朝廷更是下足了功夫。

一系列誘人的移民政策,如土地分配、婚配扶持、稅收減免等,吸引了無數漢民北遷,為遼寧路注入了漢人血液。

同時,對于那三百萬來自南方的民夫,江鴻飛更是賦予地方官吏極大權限,以合法合規之手段,挽留這些建設者的腳步,讓他們留在遼寧路。

如此多管齊下,大元帝國對遼寧路的消化與整合,堪稱迅疾而深邃。

這不僅僅是一場疆域的擴張,更是文化的交融與民族的團結。

總而言之,大元帝國在攻取了遼寧路的第一時間,就盡全力消化這塊大元帝國吃下就絕不會再吐出去的疆土,使其盡快成為大元帝國永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遼寧路與金上京之間的咸平府,金國朝廷做出了重大部署,金國高層通過爭吵和妥協,最后達成一致,將金兀術麾下的四五十萬大軍駐守于此,用以阻擋大元軍北上。

而另一邊,完顏昌率領著數十萬軍民,抵達大定府后,在第一時間派遣長子完顏斡,快馬加鞭返回上京,請求面見完顏宗磐,想讓完顏宗磐斡旋他丟了金東京這個重罪。

然而,彼時的金國朝廷正陷入內憂外患的漩渦之中,對于完顏昌的戰敗,金國的一眾高層竟是無暇顧及,更不敢輕易動怒于手握重兵的他,深恐此舉會將他推向敵營,對金國造成不可挽回的災難。

在這樣的政治格局下,完顏宗磐與完顏宗雋稍稍一斡旋,便成功說服了完顏亶,讓完顏昌繼續鎮守大定府,以防范大元軍從古北口與松亭關兩路南下的威脅金國的腹地。

完顏昌聞訊,心中五味雜陳,既有得免重罰的慶幸,亦有對金國局勢動蕩不安的憂慮。他深知,此番得以保留地位,全仗著手中的兵權與朝廷內外錯綜復雜的利益糾葛,但這份平衡微妙至極,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復。

這也使得,完顏昌更加向往權臣之路,與完顏宗磐和完顏宗雋的勾結也越發的緊密。

為此,完顏昌不僅對完顏宗干、完顏亶聽調不聽宣,還屢屢挑戰完顏宗干、完顏亶父子的權威。

對此,完顏宗干、完顏亶父子恨得牙癢癢,卻又奈何不了完顏昌,以及完顏昌背后的完顏宗磐與完顏宗雋。

而為了更有效地抵御大元軍的侵襲,金國高層迅速成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軍事機構——大晟府。

這個機構集參謀、文書、統制等職能于一身,匯聚了上百名精英官員,其中不乏來自三省、吏部、戶房等重要部門的骨干力量。

在完顏宗固與完顏宗敏的將領領導下,大晟府迅速啟動,運轉如飛,成為了金國抗擊外敵的核心指揮中樞。

為了提振士氣,完顏宗敏向金國高層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登御城樓,親閱金軍勇士,以彰顯皇恩浩蕩,激發將士們的戰斗意志。

完顏宗干覺得這個建議不錯,便與完顏宗磐、完顏宗雋商議。

最終,三人一致認為這是凝聚人心、穩固軍心的絕佳時機。

于是,在完顏亶的率領下,一行人浩浩蕩蕩登上城樓,只見下方百官將士排列得整整齊齊,等待著君王的檢閱。

完顏亶手持由宇文虛中代筆的演講稿,發表了慷慨激昂的講話,他誓言將與金軍勇士共進退,誓死守衛上京城。

這番話語如同一股暖流,瞬間涌遍了每一個將士的心田,他們紛紛俯首跪拜,高呼萬歲,聲震云霄。

檢閱完畢后,完顏亶更是親自下到隊伍中,與將士們親切交談,關懷備至,展現了他作為一國之君的親民風范。

然而,在這表面上的和諧之下,卻暗流涌動。

完顏宗磐與完顏宗雋敏銳地察覺到了完顏宗干與完顏亶父子背后的圖謀——他們試圖通過此次檢閱,逐步削弱并奪取完顏宗磐手中的兵權。

對此,完顏宗磐只是淡然一笑,心中暗道:“這些部族與家奴,皆是我家世代所有,豈是爾等輕易能拉攏的?”

檢閱結束后,完顏宗干趁熱打鐵,建議完顏亶立即起草文告,昭告天下大元帝國背信棄義、意圖侵犯大金疆土的惡行,并號召全國軍民團結一心、共御外侮。

宇文虛中不負眾望,短時間內便撰寫出了一篇言簡意賅、鼓舞人心的文告。

在合門官的宣讀下,大金勇士們齊聲應和,聲如洪鐘,展現了他們保家衛國的堅定決心。

目睹此景,完顏宗磐終于下定了決心。他意識到,金國的將士們都有著強烈的家國情懷和戰斗意志,他們渴望與大元帝國一決雌雄,而非退縮逃亡。

于是,完顏宗磐放棄出城避戰的念頭,轉而積極備戰,誓要與大元帝國決一死戰。

為此,完顏宗磐仿照宋、遼的征兵制度,又招募了十萬大軍,并親自任命弟弟完顏斡賽、完顏斡者和完顏烏故乃為統帥。

至此,上京城下已匯聚了三十萬大軍,再加上隨時可以拿起武器的民眾,金國已經做好了與大元帝國進行全面會戰乃至決戰的充分準備。

面對金國擺出應戰的架勢,岳飛并沒有著急迎戰,而是先讓李俊去收復曷懶路,同時跟王稟、朱武另外兩路確定好整體戰略戰策。

全都準備完畢了之后,岳飛才親率大軍北上,與金兀術這個他命中注定的對手交戰……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