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桑達爾·皮查伊來說,這明顯是個讓他不太好接受的消息。
他不是科學家,不需要在乎理論的進步會給數學、物理帶來怎樣的改變。
但他是資本家,或者說資本家的代理人,他需要在乎的是,更先進的理論掌握在誰的手中,以及能否給資本帶來收益。
哪怕暫時看不到收益,起碼不能給他所掌控的資本帶來損失。
但可惜的是,現在他很可能不得不面對最壞的情況。如果這個消息散播出去,會有損失幾乎是必然的。
他此時面臨抉擇,是否應該放棄又或者暫時封存GoogleQuantumAI團隊的研究。
如果放棄就意味著數十億美元的投入已經打了水漂,但這并不是最可怕的。
這可是十多年的布局。
他們的科學家們在量子力學開始發展,并衍生出量子計算這個分支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了量子計算時代代表著什么。
甚至引申出了量子霸權的概念。
當然,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引入新的理論并開發新的技術。但這又涉及到整個商業化生態系統的建設。
包括相應的軟件開發,應用場景探索跟選擇合作伙伴的問題。理論的革新或許不會馬上就對市場產生沖擊,但已經被實際驗證可行的理論卻可以做到這一點。
所以很快桑達爾·皮查伊的大腦就得出了最有利的結論。
“新的理論可以幫助我們重新搶占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嗎?又或者我們現有的積累是否可以利用新的理論?”
托馬斯·庫里安立刻回答道:“這需要馬丁尼斯教授做出判斷,但正如我剛才說的,他沒有去參加這次公開報告會。也許得等他跟去參加交流會的人聯系之后才能有結論。
當然即使如同我們希望的那樣,哪怕我們前期的積累,我是說不管硬件還是軟件,真能跟新的理論完美契合,我們也不一定能得到。
我已經聽說了一個重要的消息。這場報告會在喬喻公布了兩個新的梅森素數后,被主辦方緊急叫停了。”
托馬斯·庫里安沒有把話說得很清楚,但他相信桑達爾·皮查伊能聽懂他想表達的意思。
都是聰明人,到了他們這個層次在重要問題上都會推己及人。
思考了片刻,桑達爾·皮查伊開口問道:“你覺得我們有可能聘任喬喻為首席科學家或者技術戰略顧問嗎?
不一定他來總部擔任全職,也可以是兼職。只需要接受一些委托,并為谷歌實驗室一些項目提供可行性建議。”
對于所有高科技公司的CEO來說,他們大概是最理解人才才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的。
尤其是真正有資格領軍的那些技術性人才。
而且谷歌其實也有很多華人科學家,尤其是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人工智能、深度學習這塊。
就好像之前有人開玩笑的說,這個世界人工智能技術的比拼就是華夏本土科學家跟美國華裔科學家的對弈。
至于其他國家的技術都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了。
尤其是曾經產生過文藝復興的歐洲,在新科技革命跟生產力競爭這塊已經遠遠落后,拉胯到讓人無法直視。
尤其是近十多年,華夏跟阿美莉卡一直爭鋒相對,各種層面都在競爭。
但東西方兩個大國還能按部就班的過著,老歐洲的日子卻是江河日下。
不管是工業還是科技,發展都已經開始明顯落后。
哪怕偶然有一些新興的科技公司發展起來,但只要查看背后的股東就會發現跟歐洲已經沒什么關系,甚至直接美國公司收購。
比如人工智能領域嶄露頭角的DeepMind、Nuanmunications還有更早期的ARM,以及ImaginationTechnologies。
尤其是ImaginationTechnologies,當年也是全球最領先的全球芯片設計公司之一,還是蘋果的御用GPU供應商。
收購這家公司的美國私募基金甚至據說還有華夏資產背景。
這個世界很多時候就是這么魔幻。
村里老大跟老二鬧別扭,其他人大概都想要看個熱鬧,誰敢想看著看著家道就中落了……
這大概就是歐洲目前的窘境。雖然學術層面還能吃些老本,但在最新的技術層面,老歐洲甚至已經沒了上桌吃飯的資格……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桑達爾·皮查伊的想法可以說是非常合適。以谷歌的體量邀請喬喻擔任兼職的科技發展戰略顧問,可并不算屈尊。
如果雙方能夠合作,起碼在量子計算這塊能吊打全世界。
而且十七歲的菲爾茲獎得主,在學術方面的研究進展似乎沒有瓶頸……
如果真能實現這個想法,也許谷歌在不久的未來真能重新定義科技的邊界。
對于托馬斯·庫里安這樣負責技術的高級副總裁來說,桑達爾·皮查伊這番話無疑是說到他心里了。
如果真能招攬到喬喻這樣的人才,對于他們這些高管來說無疑是最劃算的。
畢竟這種能跨時代的理論跟技術傳出去,必然會影響到科技公司的股價。
尤其是對于谷歌而言。
要知道量子霸權首先就是谷歌、IBM跟微軟這些公司炒起來的。雖然事實也的確如此。
畢竟Shors從被提出之日開始,就已經確定了能夠在多項式時間內完成大整數的因式分解。
而現代加密系統,不管是RSA又或者ECC、DH,都依賴于大整數因式分解或離散對數問題。
之所以現在量子霸權還沒法直接用來威嚇,無非是沒有高效運行Shors算法的硬件罷了。
這也是大家投入重金研究量子計算機的原因。
不管誰家先設計出能夠長時間高效運行Shors算法的量子計算機,起碼能收幾十年的保護費。
哪怕是后量子時代的加密技術也需要他們出手不是?
誰能想到這快,就有可能利用電子計算機模擬量子計算了?
如果沒有應對措施,等到消息傳出去,哪怕現在還沒有充足的證據證明喬喻的理論會直接對現代加密系統發起挑戰,也會影響到谷歌的股價。
而且以后真的證明了這一點,谷歌的股價還可能一跌千丈。
眾所周知,谷歌高管的薪酬構成基本工資跟年終獎金其實只占一小部分。大頭還是股票激勵。
尤其是限制性的股票獎勵。這些股票大都是有解鎖周期的。在沒有到期之前還不能變現。
未來谷歌的股價如果跌的太厲害資產受損最嚴重的就是他們這些高管們。
于是托馬斯·庫里安毫不猶豫的說道:“我覺得可以試試。不過我們暫時沒有直接聯系到喬喻的渠道,如果只是發一封郵件不確定他能收到。畢竟肯定會有其他方面的阻力。”
說到這里,托馬斯話鋒一轉,問道:“當然,這些都可以想想辦法。不過如果能傳遞消息的話,薪酬跟激勵方面該如何去談?”
“讓喬喻開價,不過要先說明,顧問的薪酬大頭肯定是在股權激勵這塊。只要他接受這一點,我都能跟董事會談。”
桑達爾·皮查伊毫不猶豫的說道。
不得不說這才是最適合的,把顧問的薪酬跟限制性股權直接掛鉤。
沒辦法,數學家都太聰明了。
桑達爾·皮查伊也怕喬喻漫天開價巨額薪資卻不干活,那他可沒法給董事會交代了。
尤其是喬喻的身份還很特殊。就算真干出這種事,這家伙只要呆在華夏,谷歌可以說拿他沒有半點辦法。
但接受的是股票就不一樣了,不止是大家可以一榮俱榮。
谷歌畢竟是美股上市公司,交易有諸多限制,整個過程都可以被監督。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喬喻真拿了股票不干活也不可能輕易就能把股票直接套現。起碼也有個制衡手段。
“明白了。馬丁尼斯教授有很多熟人去華夏參加了這次公開報告會。也許可以讓人帶句話。
對了,有消息稱喬喻的媽媽擁有一家提供計算服務的公司,今年剛剛注冊。”
“先這樣吧。等有了消息再說。對了,明天讓馬丁尼斯教授給我做個匯報。”
“好的,皮查伊先生。”
桑達爾·皮查伊飛快的掛了托馬斯·庫里安的電話,不是他著急,而是又有電話進來。
沒辦法,今天注定是個不眠之夜了。
事實上今天可不止是桑達爾·皮查伊沒法睡個好覺了。
很多科技界的大佬都在一通通的接著電話。除了科技圈外,金融圈也是如此。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許多最新的科技往往直接就在金融圈有著直接應用。
比如金融大模型。
股票市場,信貸市場,次貸市場……天知道積累了多少超低信噪比的金融數據。
十多年前各種數理統計方法就被直接應用到各種金融數理模型之中,尤其是量化交易。
這已經不是九十年代,靠幾位優秀操盤手關上門手工操盤就能進行金融對決的年代了,大公司都是依賴于精密的數學模型和強大的計算能力。
這也是越是信息發達的時代,散戶愈發無法跟機構競爭,傳奇散戶的新聞也越少的原因。
起碼普通散戶根本無法負擔得起從無序的金融數據中提取有價值信息的機器學習模型所需的海量費用。
不只是電腦,還有相關人才。
尤其是在量化交易中,借助高速的計算機處理能力,甚至能夠在幾毫秒內就完成買賣決策。
說句不好聽的,誰能夠率先掌握并利用新興技術,誰就能夠在市場上占據有利位置。
包括桑達爾·皮查伊在內,許多科技行業的領軍人物,所做的本就早已經超脫在科技領域去爭奪市場份額,開始朝著金融領域滲透。
研究量子霸權其實說白了,大半的目的也是為了金融領域服務的。
要知道量子計算機不管再怎么吹,到目前為止也只能證明在寥寥幾個有限領域能遠遠超越電子計算機。而且實現難度還極大。
畢竟量子算法也就那么多。
至于通用量子計算,只能說任重而道遠。就目前來說,還根本沒有什么應用場景。
但偏偏金融可是現代資本的命脈,尤其是對于金融立國的西大來說!
不只是谷歌、IBM、微軟等等這些科技公司在關注著量子計算。
稍微查閱一下就能知道包括摩根大通、高盛、花旗等等這些大型金融機構也早已經跟這些高科技公司展開合作,投入巨資探索量子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沒辦法,安全是現代金融的基石!全球主要的交易市場,每秒交易量能有上千筆,遇到高頻交易活躍的時候,數萬筆也很常見。
很顯然,喬喻突然鬧了這么一出,把一眾金融巨鱷們都給嚇到了!
隨隨便便兩天時間就能算出兩個超大的梅森素數,給這個小家伙更長時間,他還能干出什么事,這些人簡直不敢想!
甚至這其中許多人得到的情報比桑達爾·皮查伊更多!
比如某金融大佬,這個時候連喬喻的細雨科技服務公司機房的配置清單都拿到手了!
TaiShan服務器主板,300顆鯤鵬920處理器,OceanStor存儲系統……
就這乞丐配置的機房,不到兩天就計算出了兩個新的梅森素數?
這么說吧,GIMPS項目自從2018年發現第51個梅森素數之后,一直到2024年十月才終于發現了第52個梅森素數。
耗時整整六年多!
而GIMPS項目可是通過全球志愿者貢獻計算資源來進行梅森素數的搜索。
沒辦法,隨著n值的增大,計算的難度本就成指數級增加!
現在喬喻公布了一個新理論,然后僅用了兩天時間,就讓那個發現了第53跟54個梅森素數!
什么是量子計算的優越性?毫無疑問,這就是了!
雖然金融大佬不懂數學,但他們有最優秀的數學家幫他們分析……
這些數學家給出的意見也很簡單,這不止是量子計算背后的可怕,而是這種計算效率意味著其開發的新的量子算法更可怕。
畢竟傳統的Shor算法雖然在因式分解上要遠遠超越經典算法,但梅森素數的計算更依賴于LucasLehmer素性測試。
當然,其實大佬們甚至連這些都不需要了解。他們只需要知道這項技術是否會對他們的資產造成風險就夠了。
沉默之后,絕大部分數學家都覺得這個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悄無聲息間,全球期貨交易市場上許多硬通貨的價格開始很詭異的上漲。
尤其是黃金,不對,應該說實物黃金,漲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