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笑問道:“伯符可知淮陰侯典故?”
孫策點了點頭,遂道:“策與公瑾推心置腹,有何事皆可說來。”
周瑜拱手,復說道:“昔日在項籍帳下為執戟郎中,雖和楚將鐘離眛交好,始終不受重用,投高祖皇帝卻被拜為大將,若非居功自傲,遭呂后所殺,韓氏必屢世公侯,豈不比在項籍帳中被龍且嘲笑更好?”
“大丈夫當雄飛翱翔于天,安能雌伏,生當封侯,死當廟食,安可為人役哉?!”
“如今劉使君有光武之略,漢室之隆指日可待,只須平定河北,當勢傾天下,席卷宇內。”
“正值此刻青、兗、徐、豫、揚五州士人離親戚,棄鄉土,從玄德公于矢石之者比比皆是,此天下大勢所趨,所從者乃望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志耳,潁川望族聞風而動,其余泰山、河內、陳留、淮南、瑯琊各地士族子弟皆在出仕,連荊襄士族也派人前去和劉使君交好,你我為總角之交,難道瑜還會欺騙你不成?”
這一番話聽得孫策眉梢聳動,握拳歡欣踴躍,他在揚州早受夠了氣。
要是有更好的選擇,誰還愿意待在袁術麾下,只是……現實卻更難。
孫策沉思良久,最終嘆道:“策與劉使君無有門路,即使想投也難,況且袁氏為恩主,不敢無故背離啊。”
周瑜提醒說道:“伯符,目前袁術不能重用你,甚至戲弄。而曹孟德占據江東使你無鄉可歸,荊州劉表又有殺父之仇,除了劉使君外,還有什么去處。
今攻沛地又得罪劉使君,縱使英雄豪杰威震淮南,也無用武容身之地,將來如何是好。”
見孫策猶豫不定,周瑜繼續道:“當年令尊大人,胸懷匡復漢室之心,指言董卓蕩覆王室,今不夷其三族懸示四海,則死不瞑目。汝南袁氏數代皆為食君祿的漢臣,扶漢則為尊袁,袁術不過袁氏子爾,豈能代替袁氏。”
“公瑾你……”孫策見周瑜三言兩語就把袁氏和袁術隔開,不由有些愣住。
周瑜遂笑道:“袁公路之心路人皆知。”
他拍了拍孫策的手臂,復道:“伯符,你只需引軍前往沛國先屯兵在郊外,對袁術之命充耳不聞即可。”
“有傳聞袁氏已據傳國璽,即使沛地不可得,袁公路也必然欲罷不能,叛逆之心只是早晚的事,那時便可與其劃清界限。”
孫策思索著他的話,搖搖頭說道:“公瑾,沒有袁術提供軍械糧草,我何以在沛國支撐,況且軍士的家眷幾乎都在九江郡,此計不妥。”
周瑜笑了笑,說道:“若劉使君會率兵出征九江呢,伯符以為如何?”
孫策剛想問你是怎么知道的,忽地想起周瑜準備去徐州之事,或許廬江周氏和劉使君有密切聯系,方能這樣篤定罷。
有時還真羨慕周公瑾的世家,不像他四處碰壁。
也許看出孫策所想,周瑜出言解釋道:“周氏與劉使君并沒有來往多密切,只是有略通書信而已。”
“說來也奇怪,去歲六月份有書信從青州而來,幾經流轉到達廬江,待世父打開一看才發現竟是劉使君親手所書,對周氏多有夸獎。”
周瑜面色古怪的回憶道。
“竟有這等事?”孫策聞聲也詫異不已。
其實他們不知道,那時劉備以私人名義連寫好幾封書信送到徐、揚兩州,只是有些信札在路上丟失了,有些則已經帶人過江,導致書信沒送到。
周氏則運氣較好,方才收到了。
“河北袁劉決戰在即,劉使君必然先要穩固后方,揚州此刻當為用武之地,所以我才趕來相勸,我怕你率軍去了沛地,等待的不是陳珪一觸即潰的郡兵,而是橫行河北與中原極為強悍的青州軍,聽說青州騎兵人馬俱披甲,沛國又多為平原,伯符你如何抵擋重甲騎兵。”
“哪怕尊令尚在面對百戰百勝銳不可擋之師,也不敢有取勝的把握罷?”
周瑜發自肺腑的問道。
他不是怕孫策去打陳珪,他是怕孫伯符去送死啊!
以數千人抗衡沛地身后的徐、兗二州,怕真如莊周所說,夫不知已身為螳螂乎,怒以其臂擋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
搞不好他周公瑾以后只得每年去沛地祭拜少時的總角之交了。
若修史書興許還會記下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的典故,為后人所譏諷,何必如此呢。
孫策不禁沉默了,他崛起于淮南,沒怎么和騎兵交手過,但常聽程普、韓當、黃蓋、孫河提起過騎兵之威勢,阿翁在時也感嘆討伐董卓時,曾兇險被徐榮擊敗,又遭受胡軫與呂布率騎軍圍攻,好在兩人不合,才讓他奮力殺出來,順便斬殺了董卓的部將華雄。
可見騎兵對于步軍來說,的確難以對敵,況且他麾下身穿鐵鎧者,尚不足千人,其余皆是皮甲。
當初俘獲曹軍屯長時,聽其說過青州軍幾乎盡披鐵甲,那時曹孟德才在聊城之戰中數萬人被正面擊破,一路敗退到了濮陽,最后逃難到了江東。
沛地為高祖皇帝奮起之所,任何有實力的漢室宗親都不會放任不管。
倘若真在平原上遭遇劉使君,那他如何安然撤離?
孫策想了許久,也沒想到什么好的方法來抵御披鐵甲的馬步軍。
想叫袁術打造數百輛戰車送來,但袁術平日里連運送軍械糧草都吝嗇不已,現在求他讓工匠打造戰車即便他同意,在時間上也來不及了。
原文在六#9書/吧看!
聽周瑜這么一說,孫策頓時覺得進退兩難。
也難怪袁公路還讓張勛帶來了援軍,可兩千人又有什么用。
不覺把目光轉向周瑜,咬著牙道:“公瑾,你說我當如何是好?”
周瑜笑起來道:“伯符莫非忘記了先祖孫子所言,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你盡管暫時屯軍在此,待我前去彭城面見劉使君后,再寫來書信,若信得過我周瑜,便可依畫策行事。”
孫策手掌重重拍在案臺,下決心道:“好,我就依公瑾所言,望公瑾早日來函。”
說罷,后退三步對周瑜躬身揖禮。
他不想孫氏部將就這么為袁術弓折刀盡,在沛地拼殺得流血成渠,還連一太守和郡相也撈不到。
替人廝殺不就是為了功名利祿,袁公路與項籍無二,見人有疾病則涕泣分食,有功當封賞者,就算印綬的棱角被磨損了也舍不得給。
而袁術嘴里常當眾感慨:“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
卻連許諾的太守也不愿給他孫伯符,須知他并非坐享其成,乃是冒死拼殺來的。
“此賊可恨!”孫策暗罵道。
不是我負你,是你言而無信欠我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