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著,請別叫我昭烈帝  第八十七章 劉備拿什么斗過五世積累?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慢著 | 請別叫我昭烈帝 | 世間一點咸   作者:世間一點咸  書名:慢著,請別叫我昭烈帝  更新時間:2025-02-11
 
離百里之遙的鄴城,如平地驚雷。

三縣落敗的消息傳來袁紹還正熟睡,沮授急驟趕來把他叫醒。

劉氏輕微埋怨一兩句,袁紹在婢女的服侍下穿好衣服,旋即去了前堂。

發現心腹幕僚郭圖、辛評、荀諶皆在堂內,斂色屏氣般神情沉凝。

咯噔一下,頓然有不祥預感。

正襟危坐問道:“究竟何事匆忙?”

幾人相顧,郭圖肅然道:“袁公,內黃、繁陽、陰安失守,在天黑前被劉備攻取。”

“從獲悉的消息來看,劉玄德此次率軍應不下三萬之眾。”

袁紹愕然,臉色陡然一沉:“劉備不顧青州安危興師東郡欲取鄴城?”

誰獻言屯兵在甘陵直撲平原,另處防守便可。

之前跟我保證,說劉備用兵謹慎,現在對方卻揮師三萬,越過去年才取的東郡,來討伐他冀州。

瞅見袁公陰沉不善的目光,郭圖心底叫苦不迭,他知郭奉孝頗受劉玄德重用,郭嘉喜歡出奇策。

料想就算劉備采納,動用青州軍襲取魏郡、渤海、甘陵任意地方,也頂多倏忽之間攻下一縣而已。

明確了他們的出兵方位,方好以變制變,無論是攻青州還是先滅劉備,俱可從容布置。

就沒想到劉玄德如此善戰,一日連下三城。

要知此刻早非公孫瓚攻冀州,各郡縣望風而逃的時候了,各處早換成了袁氏故吏,守城之心豈可同日而語。

也能被劉備打穿三城,簡直離譜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

郭圖心中喊道:“非戰之罪,怎么能怨恨我郭公則,沮公與不也沒猜到嗎?”

沮授仿佛聽見郭圖暗地吶喊,及時站出來解圍說道:“袁公事已至此,再追究他人過失也無用,當務之急還是應對劉玄德。”

聽見諫言,袁紹怒火也漸漸散去,瞥了眼無話可說的郭圖。

若非還想保持禮賢名士之望,他定要問責郭公則。

尋問道:“公與可有良策在腹?”

沮授深思熟慮后,獻計道:“劉玄德用兵其疾如風,侵掠如迅火,難知陰陽變化,動如雷震。”

“為保萬全,應當重兵守鄴城,分兵去取青州與東郡相連的糧道,若能奪聊城,便能先敗而后勝。”

戰爭就是這樣,少有一來就決戰的,都是見招拆招。

慢慢使敵疲憊,然后再露出鋒利獠牙,給予致命猛擊。

辛評也點頭稱是,隨聲附和說:“破劉玄德所部,更勝過奪下青州,袁公勿遲疑。”

眾人感受到來自劉備的壓迫,認為對付他的方法,不能像公孫瓚那般輕視。

那時公孫瓚雖然得勢,卻放任幽州兵卒凌辱豪族女眷,又縱兵掠奪百姓,受苦難者不可勝舉,能忍受不過畏懼他兵強馬壯。

這樣的人只要一敗,就會有無數人反戈相向。

而劉玄德廣施仁政于百姓,能撫恤豪族,善待士人,公孫瓚和他相比簡直就是莽夫。

“好,那就傳令麴義與顏良、文丑領主力南下鄴城,會戰劉備!”袁紹點頭肅聲道。

先被黑山賊攻鄴縣,現在又讓劉玄德領兵脅迫。

袁紹不禁暗想道:“莫非鄴城真不適合為河北之都嗎?”

任誰都來踩上一腳,使他心里極為不忿。

然后又與幕僚商討先調,附近的兵馬去試著看能否奪回內黃,令巨鹿、安平、趙郡國連夜調郡兵防守鄴城。

一道道命令接著連發下去,傳令騎馬的軍士,一批一批消失在黑夜。

待到把事宜料理完,天色已蒙蒙亮,熬了一整夜下令到各郡的袁紹和府邸處事的三百多名掾吏、散吏、諸曹掾史皆感到精疲力盡。

在做事還好,但做完了后就都打不起精神。

倦意襲來,屬吏忍不住呵欠連天,連袁紹也快撐不起眼皮。

見狀趕緊擺手說道:“快去歇睡吧,劉備威脅再大也難攻下鄴城,力困筋乏如何為我退敵,下去罷。”

“袁公告退。”

“袁公,圖告退。”

掾吏紛紛辭別揖禮屏退。

再不走,有些歲數不少還在錄寫的書佐、主記,怕要撐不住眼皮倒地就睡了。

他們早就在心里牢騷滿腹,連和公孫瓚交戰都沒夜晚喚醒眾掾吏秉燭干事。

一個劉備竟然把他們害得這么慘,整夜就沒停下來過,大家皆對罪魁禍首幽憤不已。

原文在六#9書/吧看!

翌日一大早,劉備睡到自然醒,洗漱過后,見荀攸已經在忙碌,不由頷首。

公達的勤奮不在其叔文若之下,果真王佐之才。

荀攸見使君醒來,立刻稟明說道:“使君,后方的糧草已運輸城內,昨日攻打城墻有些破損的墻垛已使民夫修繕,另外庫中滾木礌石充足,使士辛卒搬上城墻,就算袁紹來攻也能堅守一段時日。”

昨天他查看了縣庫,感嘆好在軍士行軍速度快兵貴神速。

守兵還沒來得及全部搬到城頭,否則不會這么輕易拿下此城。

劉備先點頭,接著問道:“云長是否如期拿下陰安?”

這三城目前對袁紹的威脅最大,猶如持刃抵住后背,最好不要缺失。

“今早有傳報,關將軍昨日攻下陰安縣,使君無需憂慮。”荀攸笑了笑說道。

劉備笑起來說:“云長果然讓我放心,既然如此按先前部署,調云長、益德駐守內黃,我和奉孝引兵屯繁陽,公達你與管亥、子義守陰安。”

“憲和、韓牧在東郡策應,另外調子經率部前往聊城,那里可關乎大軍糧道,若被截斷使來往船只不便,麻煩就大了。”

這一次主要就是耗,不是消耗袁紹的糧食,而是想辦法磨掉冀州數年訓練出來的輔卒和戰兵,借助城墻之利,以城為營盤相互呼應。

在靠近東郡的頓丘、衛縣,用五縣相連以掎角之勢,無論袁紹屯營在哪皆數面臨敵。

袁軍屯軍內黃邊,則陰安守軍可切斷洹水,斷其一半糧道運輸。

繁陽方向可出兵襲擊袁紹軍營側翼。

若率袁軍渡河圍繁陽,則內黃、陰安兩面出擊。

先攻陰安,內黃縣守軍燒毀浮橋,可斷鄴城方向的糧草與援軍。

戰國時期趙國廉頗,便覺得內黃易守難攻對魏國威脅甚大,率軍奪下此城。

三城都隔著洹水,袁紹想要奪回必須引大軍過河,要么就駐兵魏縣與元城。

但從古至今,屯軍河畔與敵交戰,有幾人落得好下場。

哪怕袁紹不清楚,他手下熟讀兵書的幕僚也清楚,兵者事關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也會慎重無比。

就看袁紹如何選擇了。

“袁本初,除了孟德你是第二個值得全力對待的強敵,我可拿七年積累在和袁氏五世三公的故吏斗啊!”

劉備感慨良多。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