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著,請別叫我昭烈帝  第三百一十章 劉氏聽聞漢王有英武之氣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慢著 | 請別叫我昭烈帝 | 世間一點咸   作者:世間一點咸  書名:慢著,請別叫我昭烈帝  更新時間:2025-02-11
 
沮授一番肺腑之言,不僅震驚到了夫人劉氏與袁尚,還把荀諶與辛評搞得面紅耳赤,羞愧難當。

只有審配在心里悄然喝彩,不愧為我河北人士,比起卑諂足恭的潁川士族,還是河北士族能守節。

“沮君,何至苦于此乎?快快起來。”

劉氏震驚之余,想自己親自去扶起對方,剛行兩步便反應過來,此刻她有些不便。

連忙回頭給袁尚使眼色,讓他將沮授攙扶起來。

袁尚這才如夢初醒,上前把沮授扶起身,安慰說道:“沮公,何須如此,自古見危授命,而盡力主事者,有幾人哉?沮公可堪托死生矣,不如留下有用之身,為漢室將功補過,綴乾坤,匡天下。”

在被沮授一席話給嚇到后,袁尚也害怕明后兩日城中有兵變之危,他可沒臨陣破敵的應對經驗。

況且聽聞許攸也是慘死于兵變之中,萬萬不能步許子遠的后塵。

既然心里決定立馬投降,那就不能讓沮授盡忠自自戕,不然即便他去了樂浪朝鮮,也將被千夫所指責。

要是背下虧待袁氏之臣的罵名度日,那還怎么和袁譚與袁熙爭宗長位,他袁尚才是容貌最類父的,怎么也應該讓他繼承袁氏。

遂用迷途知返的語氣,大義凜然的勸沮授。

緊接著,袁尚昂起頭顱,抑揚頓挫說道:“袁氏倘若舉城而降,今日尚且安然無恙,日后又孰能知曉,望諸公降漢王后,勿忘袁氏舊恩,遇禍事能趨人之急,救難解危,袁尚必替袁氏感激不盡,縱使遠在天邊,也將千酬萬謝,銘感五內。”

袁尚的話說出口,劉氏不禁臉色一緊,想責罵自家孩兒說得太直白,怕引得眾多掾吏心有抵觸,不過轉念又一想,袁氏都準備舉城而降了。

哪里還用得在乎這么多顏面,還不如直言請求看在舊主的面上,日后若有急事,能多搭手幫一把,也是不錯了。

即便漢王劉玄德即位天子,欲算秋后之賬,也能派人不遠千里迢迢前來告知,讓袁氏早些逃命。

眼下汝南袁氏已不復四世三公之望,先前還能憑借權勢守節不嫁,此刻怕是難了。

漢律規定,寡婦在為丈夫守完禮,必須再嫁夫家產子,如果時間到了還未嫁,官吏就會為主動為其安排擇人嫁之。

劉氏想到自己為夫君袁紹守完禮后,恐要再嫁他人,忖想到樂浪郡又有多少豪族敢迎娶袁氏孤寡,一想不知自己將來會置身何處,便不禁驚恐害怕。

目光無聲瞥過審配、沮授、辛評、荀諶等眾多掾吏,最后落在堂外,心里暗暗想道:“可惜,從未聽聞劉玄德喜納他人之婦,不然我或將無須前往樂浪朝鮮這等苦寒之地……”

傳聞劉備有英武之氣,又想到她已三十有五,年歲半老,不知還有無育兒之機,忍不住為將來的日子,苦惱不已。

劉氏暗忖度道:“倘使我再年輕十余歲,那該多好。可惜了,唉……”

荀諶與辛評不知道夫人劉氏已慮謀深遠,甚至還將主意偷偷打到漢王身上。

與其都要嫁給他人為婦,還不如給漢王作妾,只是漢王沒有此癖好,不由叫人悵惋。

審配不等其他人回話,便拱手揖禮,搖頭道:“田橫尚有五百客,茹苦寒關不忍離。審配欲與袁氏赴樂浪,此生共同進退,不負袁公辟用之恩。”

沮授也想跟著去,但想到公子袁尚讓他留下,張了張嘴欲言又止,不知如何回答。

而荀諶與辛評,兩人對視一眼。

彼此都沒有打算前往邊郡,荀諶是已和漢王說好,把袁氏勸降之后,就去為袁公服喪,終身不再仕出。

辛評則是潁川宗族多番寫來書信,勸他早投降漢王,如今辛毗被曹孟德扣押在江東,漢王麾下掾史吏竟無辛氏之人,大漢中興在即,辛氏恐會在潁川士族之間墊底。

讓辛評借著在河北為吏多年的熟悉,為漢兵指明,哪些河北士族與豪族欲反漢家,哪些宗族明里暗地襄助袁本初,皆為漢王一一道出。

沒有證據確鑿的,就找人出來檢舉。

為漢王掃清河北立下大功,把河北各族得罪了,也就得罪了。

反正今時潁川郡猶如兩百年前的南陽,此刻漢王治下,潁川士族、豪族仕出之人為官為吏最多,其次則是青州豪族,再者便是兗州,最后才是徐州、淮南等地。

袁紹之敗,已經讓不少河北士人對潁川投靠的士族憤恨不已,尤其對阿諛奉承的郭氏、還有備受漢王器重的荀氏,皆是深惡痛恨。

連帶著辛氏也沒落到好處。

既然如此,還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徹底倒向漢王,把這些對他們咬牙切齒的河北士族、豪族根都給掘了。

只要對方五代不能興起,必然會落沒。

屆時,辛氏何懼之有。

辛評看到傳來無數勸降的信函,心里也在漸漸動搖。

唯一讓他有些避恐不及的便是當年與玄德公約定,袁氏若有反叛之心,他就要唾面自干,赤裸身體背負荊棘去見漢王了。

但這樣還有什么名士顏面,若不是為了宗族,他真想一死了之。

辛評不免情緒復雜,心道:“早知今日之事,那時就不該與漢王約誓,在投降的幕僚中,僅我獨樹一幟,恐評將遭天下士人譏笑耳。”

他更后悔當初投袁公之前,為什么不先去青州看看,若是見了劉玄德,定會如荀彧一般,直接留下為郡吏。

說不定,此刻任漢中國相的人就是他了。

劉氏、袁尚、荀諶、辛評、審配、沮授,商議過后,決定在日落西山之前,開城門舉城投降漢王。

說來也巧,縱使袁紹的議事堂內,從昔日近百人銳減到如今僅剩的六人,也依舊是心思各異,恍然之間,亦復如是。

城外萬余漢軍輔卒正在掘壕溝,虎賁騎巡視各處城門,其余各營趁著天色盡黑之前,在快速地安營扎寨。

站在高處舉目望去,漢兵營壘延伸數里,浩浩蕩蕩,赤色旌旗蔽空。

劉備登上土坡,眺望城頭,思索著從哪面攻打較好。

就在此時有哨騎快馬加鞭,趕來匯報訊:正北面十五六里處,有舉雜亂無序旗幟的二萬余步軍,馱馬與挽馬不足千匹正往信都趕來。

觀旗幟或為河間豪族部曲,為增援信都而來。

這讓劉備聽聞,忍不住一愣,隨即對旁邊同觀城墻的張遼、于禁、韓牧、典韋、許褚、張郃、高覽等人,撫掌笑道:“備征戰諸侯久矣,還是第一次見到有人這般輕視于我,率雜亂不整之軍,趕來交戰。”

“既然如此,諸將誰可為我破之,擒其敵首?”

劉備不覺輕笑,試問道。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