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著,請別叫我昭烈帝  第三百七十三章 周瑜督荊州水軍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慢著 | 請別叫我昭烈帝 | 世間一點咸   作者:世間一點咸  書名:慢著,請別叫我昭烈帝  更新時間:2025-03-14
 
如今荊州已投降,長江天險防線大開,既可順江而下直取江東,亦可策動漢中,溯流而上攻益州。

只要別在水軍上栽跟頭,重整河山指日可待。

劉備思慮片刻,立即下令書撰寫文書,調任周公瑾試任江夏太守,整頓荊州水軍,督都長江水軍戰事。

又調令孫賁、孫河、黃蓋任水軍校尉,讓周瑜修書安撫孫策,孫河與黃蓋略識水戰,此刻為用人之際,暫用孫氏部將,還望孫郎別見怪。

劉備也親自向其書信道明原因,免得孫伯符胡思亂想,在徐州惹出麻煩來。

遷長沙太守張羨為南郡太守,賞細絹千匹,然后表彰稱其為:“羨有定荊南之功,為漢家忠臣也。”

使張飛為南陽太守的同時,居于襄陽兼領荊州治中從事、別駕,負責荊州太守以下所有官吏的罷免與升遷,實行官吏日省月試的稽考,用以剔除尸位素餐的官吏。

荊州七郡的戶曹、時曹、田曹、比曹、水曹、倉曹、金曹、集曹、漕曹、法曹、兵曹、塞曹、尉曹、賊曹、辭曹、決曹、醫曹、獻曹十八曹官署,所有的史位、從掾位、待事掾、待事史、從掾、冗吏等屬吏,但凡為原來的太守、縣令所辟用,有戰國養士之遺風,只聽從主君,而不奉漢家律令、文書的散吏,通通黜免回家,不再任用。

借著大軍占據荊州各處要地,劉備大刀闊斧的一改荊州先前垂暮,使其煥發出勃勃生機。

讓張飛把劉表、劉繇的親眷,以及荊州蔡氏、蒯氏、黃氏、龐氏盡數遷移到河南尹的梁縣,為荊州其他宗族騰出位置。

而郭嘉見漢王忙碌至深夜,還在與書佐、主記等數十掾吏忙乎荊州之事。

還要將荊州官吏從上至下,幾乎都要換一遍,讓他不由皺眉,擔心罷免太多,會引得荊州的士人心懷不滿。

“大王,現在荊州初定,是否應該以安撫為主,待二三年再遷移與調任官吏?”

郭嘉斟酌了一會兒,然后作揖試問道。

荊州的南陽、江夏、南郡倒是有大軍駐守,可對于荊南的管理就有些捉襟見肘了,僅長沙郡水路暢通,能政令傳遞無阻,但零陵與桂陽與交州的蒼梧、南海接壤,皆為崇山峻嶺的山陵地帶,地形險要而民風彪悍。

還有那武陵郡更是蠻夷甚多,若行事太急,一不小心就容易激起禍亂。

低頭忙碌的劉備聽見,卻忍不住笑起來說道:“奉孝勿急,我雖遷徙荊州大族,但對于蔡瑁、蒯良、蒯越、黃祖等人仍有任用,又辟文聘、劉磐、黃忠為將,任霍峻、魏延等人為軍司馬。”

“其余荊州各家宗族皆有辟用,眼下又還未曾在荊州度田,豈有人敢公然作亂?”

“劉表遲遲不肯歸降,如今不得已而迫降,荊州士族、豪族俱為惶恐不安,害怕遭雷霆擊滅,此刻我先恩后威,以快刀斬亂麻之舉,使荊州各族不能抱團。”

“東面有曹孟德搖旗助威,內有益德、文謙兩人枕戈待旦的駐守南郡與長沙日日操練,時刻準備迎戰,待周公瑾到任江夏太守,重整完荊州水軍,量其才俊,必可橫行于大江之上,即便此時有人反叛,日后也能輕易擊破。”

“如此天賜良機,不可棄之。”

劉備打起精神,笑著向郭嘉解釋了一番。

然后目光越過郭嘉的身影,看見外邊已天色微亮,又望了一下軍帳邊通紅的篝火,以及數十張案桌上擺放著燃燒整夜的銅燈。

劉備忍不住咳嗽一聲,說道:“諸君,今日之事就此作罷,好好回去歇息一番吧,明早段煨前來請降,后日大軍便要開拔進關中,還有許多事需要操勞。”

“諸君之艱辛,備已記于心頭,待忙完這段時間,均有細絹、谷米、牛羊、錢財賞賜與犒勞。”

“典君,待會兒吩咐膳夫長,這些天多備點參湯,為諸多長吏滋補提神。”

劉備說完,又側身對一旁的典韋說道。

“大王,何須如此,不過是處理稍許文書罷了,我等早已習慣,僅處理荊州一州之事,何有勞苦之言哉?!”

“如今只剩少許事宜未完成,頂多只需半個時辰而已,大王萬金之軀,不如先去歇息。”

眾多掾吏書佐、主記對于干到天明恬不為意,反而紛紛拱手,勸說劉備先去休憩。

不是他們吹牛,能夠成為漢王的書佐、文書與主記,首先就是要動作快,其次便要精力充沛,能夠跟得上大王處理文書的節奏。

再說他們可是數十人處事,就算再多公務也忙得過來。

能常伴大王左右,除了貼身的親衛與隨軍幕僚,也就是他們了。

此刻也就漢王還未登壇為帝,不然他們就是尚書臺了,倘若行走在外,連三公九卿也要給幾分面子。

多少士人夢寐以求想要擠進來,可惜被鎖死的名額堵在外邊,只能眼紅羨慕的望著。

別的不說,就說那剛辟為掾吏的河內司馬懿,便三番兩次的找他們打探消息,怎么樣才能升遷至大王身邊的書佐與主記?

然后就有短須長吏輕撫他的肩膀,笑著安慰道:“仲達勿急,我乃泰山羊氏出身,為初平四年,由大王辟任,如今已有四年半,去歲方才任主記。”

“眼下天下各州郡歸附,士族、豪族競爭更勝以往,此刻出仕最多熬七年,便可為主記,若才氣過人五六年便可,只是天下平定在即,要是將來轉為尚書臺,恐怕就無此機會了。”

“不過好在仲達,汝甚是年輕,可勿急,日后若改任縣令、縣丞、縣尉,此亦為漢家六百與四百石,多沉淀于基層也是件好事,須知大王最看重此事。”

“縣令雖小,也未嘗不可任三公九卿,仲達當勉之。”

羊氏長吏的話,讓司馬仲達不禁張大了嘴,眼睛陡然瞪圓,只得苦澀笑了笑,嘆息道:“天下俊才如過江之鯽,長吏出身羊氏,且舉步維艱,我河內司馬氏又豈能一生順遂?”

“懿唯有勤勤懇懇,報大王辟用之恩,為漢家肝腦涂地矣。”

聞風而來的士人實在太多,漢王身邊已然快擠得落不下腳了,要有官吏覺得自己才德不勝位,立刻便有人敢自告奮勇,毛遂自薦來頂替。

大漢中興在即,很快就要論功行賞,現在不占位置,后面就更難了。

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是劉備身邊的書佐、主記、文書,還是各州郡的太守、都尉,還有功曹、主簿、督郵等人,都憋著一股勁,使勁的卷政績,就為了漢室中興,天子論功之時,一躍成為二千石,便能載譽榮歸鄉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