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紅年代:從卡車司機開始  第一百二十八章 在知青宿舍節奏帶偏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火紅年代:從卡車司機開始 | 三斤面   作者:三斤面  書名:火紅年代:從卡車司機開始  更新時間:2025-02-10
 
在七十年代,能在飯店當廚子的,都是手藝可以的。

跟工廠的食堂比,飯店是面向大眾,所以飯店的廚師一般級別和手藝都要強點。

在工廠食堂廚房,夸張一個廚子手藝好,經常說的話就是‘你這炒的菜跟館子里比都不差了’。

不排除有少數手藝好的廚子在一些工廠食堂擔任崗位的,但只是少數,真有水平的,除非是性格怪異,基本都會有更好的安排。

可以這樣說,這年代就算很多調料沒有,很多縣城飯店廚師的手藝弄出的菜在后世隨便開飯店。

江成吃完飯付了錢先上休息了,準備躺車里看會書,出發的時候是帶了兩本書在車上的,就是應對這種無聊的時間。

馮華還在飯店里繼續吃,剛才一起吃的時候他太拘束了,不怎么敢夾菜。江成也沒心情勸說,江成是開了半天車很餓了,直接大口吃菜大口扒飯。

紅燒肉是一口一塊,吃的是相當痛快。就算飯店里的菜分量不錯,也被江成一個人吃了一半多。剩余的喊馮華清盤,十六歲的小伙子,還屬于長身體的年齡,讓他清盤真能把裝菜的碗舔干凈。

昌城,金河公社,知青宿舍。

此時周靈瑩身邊放了不少糧食,這年代借東西不還的人很少,不少人欠人東西其實一直惦記在心里的。

之前周靈瑩借出去的是糧票,但是借出去的是全國糧票,現在大家也不搞什么全國糧票溢價什么的,直接是按照借一斤全國糧票還周靈瑩一斤大米,也不用周靈瑩給大米的錢。

也有用粗糧抵的,如果是玉米棒子,三斤玉米棒子抵一斤細糧。至于紅薯,周靈瑩沒要,太不頂餓了。要多了人家也不舍得,少了她不劃算。

就算是玉米棒子,其實還要加工才能做成棒子面的。周靈瑩能要這個,主要是養了雞,可以吃了玉米后,把棒子弄碎了喂雞。

“周靈瑩,這藕粉真香,杭州三家村的藕粉我聽過,很貴吧,聽說要一塊多一斤。”

“沒有那么貴,江成在杭州買的,九毛二。”

現在在女知青宿舍這邊,所有女知青都拿著一個搪瓷杯在喝藕粉。周靈瑩帶來的一包藕粉每人倒一點就沒了,男知青那邊都沒分到。

知青都來自五湖四海,有知道三家村藕粉的也很正常,這一說價格,聽到雖然沒要一塊錢一斤。但也九毛二,而且也只有那邊產地附近城市才有的賣。

十幾個女知青,一人一杯算下來成本也五六分錢了。很多人都慢慢品味著,覺得好東西就是香。

其實這東西屬于清香型的,對于這個年代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喝很多都不會膩。但對于江成來說,喝了兩次后,就覺得也就這樣了。

“周靈瑩,江成真的到你老家,給你帶了你父母做的菜?不會壞嘛。”這次問話的是張艷,在知青里面跟周靈瑩關系算最好了。

“嗯,江成本事大,說可以弄到冰塊,跟賣冰棒的一樣,存放帶過來不會壞。就是要浪費點錢。”周靈瑩回復道,這也是江成告訴她的。

這年代其實有很多地方能弄到冰塊,但普通人弄不到,只有一些單位有需求開證明才能買到。像冰廠,冷飲廠,還有肉聯廠也有自己的冷庫儲存肉類。

周靈瑩這樣一說,大家是真的羨慕。可惜她們在知青隊這邊能解決自身溫飽都不容易,有些人想給家里帶東西都沒的帶。讓家里人給她們帶東西,除非是家里條件好的,否則也不會找周靈瑩幫忙,給家里添加負擔。

很多下鄉后的知青,不管最初愿不愿意,但得到了鍛煉是真的。

其實周靈瑩也是如此,江成說能去她家的時候,她第一個想到的也是能給家里帶點什么,而不是要家人東西。到周靈瑩也想不出拿什么屬于自己的東西孝敬父母,都是依靠江成弄來的東西。

周靈瑩覺得自己也有些想當然了,她的家人有工作的多,條件稍微好點。但其他人大部分是條件一般的,就算是城里的女生,也比較懂事。

周靈瑩說運氣好的話,她丈夫能給大家帶東西。大部分人是想著有沒有東西帶給家人,這遠離家鄉,更多的是思念,物質是其次。

“周靈瑩,我打算養只雞,養到秋天給我家里寄過去。”

“王芳,你不是會用竹條編籃筐嘛,能不能教教我,我想給家人編一個藍筐。”

“我要給我媽繡一塊手帕。”

“我想。”

有些事情有一個人開了頭,很多人都會跟風。周靈瑩也不知道怎么就把節奏帶偏了,搞的她也想把自己的養的母雞讓江成帶給她家人。

而那些住的很遠,還有不是在一個方向的,只能在一邊羨慕了。親情是割舍不斷的,只是很多知青都會把柔弱的一面藏在心底。

時間不早了,周靈瑩收到了糧食,也在大家面前炫耀了一些自己美好的生活。只是沒有想到這次到來,讓很多人打算搞點副業給家里人寄東西了。

而周靈瑩還不好拒絕,像竹籃子竹筐子什么的,不要票就能買到,價格還便宜。覺得讓她男人跑很遠就送一個這樣的東西,好像不太好。但這是一些心意的東西,周靈瑩得好好跟江成‘交代交代’了。

周靈瑩從知青宿舍回到家里,正好要吃飯了。

江長河和趙玉霞下午是不會去昌城的,江長河行動不便,讓趙玉霞下午拿著錢先去找女兒江燕。然后把工分補了,糧食買出來。

順利的話,明天下午兩人再坐班車回昌城去看病。如果不是兩人來回一趟就要八毛四分錢,他們都想每次去完醫院就回村里。

在老家有孫子孫女陪,出門和鄰居也能聊到一起去,自由自在的。甚至趙玉霞還想沒事的時候去地里也掙點工分。

吃過飯,周靈瑩和嫂子李香蘭在一起研究怎么拿化肥袋子做褲子。這化肥袋子能做褲子早就聽說過,但金河公社這邊沒有。

(本章完)

請:m.badaoge.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