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珈說完之后,只見陸階長久的不曾說話,忍不住問道:“您也不問問我,是要算什么賬嗎?”
陸階只看了她一眼:“你要做的事情,自然有你的道理,我問那么多做什么?”
陸珈噎住。
沒等她嗆回來,陸階已往下說道:“就算是要放人,也不是現在。過了年再說吧。”
陸珈對此沒有意見,這么大的事情之后,府里不少人認為陸階會休妻,可他沒休,于是私下里關于蔣氏還會重新掌權的猜想一直都有。
再說馬上過年了,陸嚴兩家的婚事正進行的如火如荼,皇帝又剛剛把賜婚圣旨頒下來,都湊在一處了,這個時候把她放出來,實在也有添亂的可能。
目送她出去之后,陸階看向走進來了的楊伯農:“讓陸榮帶人把蔣氏送到觀里去。然后,預備過年吧。”
年關來臨,進京述職的官員陸續離京,喧鬧了好一陣子的大街小巷逐漸恢復了往日秩序。
風雪交加里度過了張燈結彩的半個月,有關沈陸兩家賜婚的消息早已滲透了京城內外各個角落,這個年里,最被人熱衷提起的也就是關于陸家兩個女兒的婚事了。
當年味漸漸淡去,各衙門里恢復了公務,年前就定下來的調任的官吏也開始就位。
一大早沈輕舟就穿好了官服,但是卻抱著烏紗帽,在門檻之下徘徊了幾輪,又回到了炕上坐下。
宋恩道:“公子還不去,可要遲到了。”
沈輕舟一臉悻悻:“我今日有些不太想去。”
宋恩瞄了他兩眼,隨后頜首:“那就不去,我去給公子告個假。”
說完走出去。
何渠他們都在外頭等著,見宋恩擺手讓他們回房,不由道:“好好的怎么又不去了?”
宋恩一臉意味深長:“今日新的戶部尚書到任,全衙門上下的人都得去拜見,公子去了,說什么好?”
護衛們恍然,當下慫恿著回房去。
剛下了階梯,房門卻開了,沈輕舟冠服齊整走了出來:“走吧。”
宋恩訝道:“公子還是去?”
“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今日不見,明日也得見。”
沈輕舟說著已經步下了游廊。
如果說在認識陸珈之前的沈輕舟對陸階的印象,就是不折不扣的與嚴家狼狽為奸的奸臣,那么在經過了這么長時間——尤其是在回到京城,接連幾次陸階在對待陸珈與蔣氏之間沖突的異常表現之后,沈輕舟的看法已經不那么堅定了。
他依然不否認陸階是個佞臣,但是在處理內宅矛盾之上,陸階看起來又并非陸珈早前所說的那般鐵石心腸。
甚至,從他對待蔣氏的態度來看,從前京城人傳說的陸尚書對夫人言聽計從、恩愛有加,顯然也不盡詳實。
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與其說沈輕舟眼下擔心的是彼此相見尷尬,倒不如說他如今已經拿捏不好對付這個奸臣岳父的分寸了。
像往常一樣,轎子一直抬到衙門里頭才放下來。
一路往內走時,沿途公事房里空空如也,反倒是靠近最里側一間獨立院落,此時人語聲不止,且有不少人立在游廊之下,果然已如預料,全衙門的人都來拜見他們的長官了。
但貴為尚書大人,陸階自然不可能一一接見。他與兩個侍郎都是熟識的,坐著喝過了一輪茶,這時候外邊人說:“沈大人來了。”
屋里三人同時把杯子停下,就在陸階抬頭的當口,兩位侍郎已經站了起來。
簾子打開了,一華貴青年微低著頭走入,略略看了一眼屋里,便朝陸階拱手:“戶部郎中沈遇,拜見尚書大人。”
陸階仔細打量著他,這大冷天里,外頭的積雪齊小腿肚深,他一雙鞋子倒是干凈的,可見過來這一路,被遮得密不透風。
官服外頭也披著大氅,頭上雖未有防護,卻正好看得見微帶蒼白,但致為俊秀的一張臉龐。
到底還是身子弱。
珈珈也許擔心的對,這樣將來不一定能生得了孩子。
但事已至此,也管不了那許多。至多將來她守了寡,再接回來便是。
陸階自己又沒有生兒子,不存在娘家有人攔著不讓回,又或者說回來住的不自在的可能。
想到這里,陸階心里放寬松了些,畢竟不會有人對一個過客般的體弱女婿苛責到哪里去。
他站起來:“這天寒地凍的,出行不便,沈大人手頭若沒有著急的事務,大可以留在府中。”
沈輕舟瞥了他一眼:“多謝大人惦記,去冬到如今已連下了四五場雪,天寒地凍的,下官也已經出來過不少趟。”
打他的主意可以,怎么能懷疑他身子不行?
旁邊兩位侍郎上來緩和氣氛:“沈大人自上任以來,兢兢業業,凡是經手的公務,無有不認真的。更難得的是,從未有一日因天冷而告假。”
“虎父無犬子。沈太尉英雄無敵,氣吞山河,沈大人自然也是年少英才。”陸階哈哈地捋著胡須。
場面話都會說。實際怎么樣,那不得實戰過才知道。
“稟尚書大人,工部柳大人來訪。”
幾個人正口是心非地瞎扯,門口正好來人稟道。
沈輕舟扭頭,一眼就看到了與嚴家同流合污、把潭州府和沙灣縣搞得一塌糊涂的柳政,此時正匆匆走過來。
便不動聲色再次拱手:“下官告退。”
旁邊兩個侍郎也見狀告辭。
待他們都出了門,柳政他們擦肩而過,招呼都不曾打,就直接跨入了陸階的屋中。
“恭喜尚書大人,賀喜尚書大人!”
陸階道:“你這么匆匆的跑過來,該不會只是為了向我道喜吧?”
“賀喜是其一,正如大人所猜,還確實有個其二!”
柳政說著上前坐在他旁側:“工部修繕奉旨河道還差一筆款子,早前我找了陳閣老多回,他都推脫不給批,嵐初兄此番調任戶部,這是我工部之幸事!”
陸階看了一眼他遞過來的賬目,兩眼瞬間撩起來了:“三百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