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好  413 剪除一切不安分的爪牙

類別: 完本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長安好 | 非10   作者:非10  書名:長安好  更新時間:2024-10-21
 
送到倭國明孝天皇面前的,另還有藤原麻呂死不瞑目的首級。

明孝天皇及倭國眾官員貴族,無不驚惶。

敗訊固然早已傳回,但他們此前也并未想到,那常歲寧,竟然會帶著盛軍,就這樣來到了他們的國門之外!

討教?

這分明是討命而來!

但戰敗的事實已經擺在眼前,東羅又已倒戈大盛……

此前他們為了攻入大盛,幾乎集結了全部能夠利用的兵力,出兵十余萬,卻幾近全軍覆沒……

這場從籌備,到戰敗,為時一年有余的龐大戰事,財力物力上的付出自然也是前所未有的驚人。

但這一切付出,并未能收取絲毫“回報”,反而以一敗涂地收場。

此刻,面對來勢洶洶的盛軍,他們除了賠罪,還有第二種選擇嗎?

但據說那常歲寧,嗜殺殘暴,只恐未必會理會他們的賠罪之舉……

無論如何,也已耽擱猶豫不得,戰戰兢兢的明孝天皇,帶著官員與貴族大名,親自前去迎候常歲寧登島。

倭軍受令放行之下,盛軍的船只順利抵達距離倭國都城,平城京最近的渡口。

早已等候在此的明孝天皇與眾大臣,很快見到了那名在他們眼中嗜殺殘暴的大盛主帥。

早已聽聞那是一名年僅十七的女子,但親眼看到在一眾盔甲加身,氣質肅殺的盛軍部將的跟隨下,走來的是一位十分年少的女郎……這一幕,仍給他們帶來了難言的驚疑之感。

果真……就是這樣一個少女,率軍一路打到此處,叫他們近乎全軍覆沒,又親手斬殺了藤原家作戰經驗最為豐富、身手最為出色的武士嗎?

盛軍部將下船而來,甲胄佩刀相擊間發出叫人畏懼的聲音。

那身形高挑,束著馬尾的少女系著一件玄色披風,邊沿處鑲著雪白狐毛,這樣一個少女,似乎怎么看,都與嗜殺殘暴扯不上干系。

她的長相也很出人意料,那張臉龐異常精致……直到有人看到那雙眼睛——

她瞳仁烏亮,眉宇間卻自成清寒冷冽之氣,如寒刃出鞘,叫人幾乎不敢與之對視。

明孝天皇帶著身后眾人,就此驚惶地跪伏了下去,又向大盛京師的方向連連叩首,滿面慚愧悔恨,涕淚俱下地賠罪。

他口中有倭語,也有大盛漢話,倭語部分,由他身側同樣戰戰兢兢的譯官從中轉述。

“……天皇陛下早在半月前,已經下令讓藤原麻呂撤軍歸來請罪,然而藤原麻呂一意孤行,未聽召令!”

“天皇陛下當初也是受藤原麻呂迷惑,才不幸鑄成大錯……”

“還請貴國高抬貴手,憐惜無辜島民……”

那些地主貴族之間,亦有請罪聲無數,他們大多一臉悔恨自責,姿態低到了泥土里,必要時還會掉下幾滴眼淚。

常歲寧的視線落在這些權貴身上。

在這個島上,大多貧民與奴隸,是沒有姓氏的。

天皇也無姓氏,但那是因為在倭人眼中,天皇是神,不是人,故而不需要姓氏。

除此外,在這里能夠擁有家族姓氏的,皆是權貴人物。

此刻,常歲寧看著這些有名有姓的權貴,終于開口,點出了以藤原氏為首的幾個大姓——

被點到姓氏的貴族們,皆不敢怠慢,神情鄭重而又不安。

“方才被我點到的各家主事之人,及主張戰事的官員,還有在此次戰事中率軍百人以上的將領——”常歲寧看向明孝天皇,道:“天皇大人,半日之內,我需要看到他們的名單,以及這張名單上所有活著的人。”

她的語氣沒有商量的余地。

但至少沒有要立即大開殺戒的意思。

明孝天皇不敢有絲毫遲疑,連連應著“是”,并心驚膽戰地邀請常歲寧與金承遠等人入城休整。

金承遠看向常歲寧。

常歲寧點頭答應了。

明孝天皇這才敢帶著眾人起身,使人備上車馬。

上馬前,常歲寧望向平城京的方向,隨口道:“仁同天皇三年,你們之所以定都于此,是因受到我們大盛道教思想中,‘藏風得水’的風水觀念影響。”

亦步亦趨跟在她身側的明孝天皇雖不知她此言出于何意,但仍應著:“正是……”

“忘本之賊,欲圖獨占自身所不匹配之大寶,便必有殺身災殃。”

那少女說話間,已然翻身上馬。

經譯官磕磕絆絆地轉述后,明孝天皇的面色愈發忐忑。

他擦了擦頭上的汗水,立即跟上。

常歲寧隨身帶著以薺菜和何武虎為首的兩千親兵入了城,白鴻和元祥,則帶兵分布在周圍,一個負責島陸,一個負責水上,和東羅軍一起,嚴密監視把控著倭軍動向。

這代表著,如若在接下來的過程中,常歲寧對倭國的態度稍有不滿,盛軍與東羅軍即可隨時動兵。

金承遠與常歲寧一同去了平城京,明孝天皇拿出最謙卑的姿態,給予了最高程度的禮待。

天黑前,明孝天皇與眾臣帶著常歲寧要的名單,前來求見。

那些主戰的官員,及各家族主事之人,皆已隨同到場,此刻無不滿臉慚愧。

參與了戰事的倭軍將領名單也很詳細,其上十中之九皆已戰亡。余下的少數人,在那支自潤州敗逃而去的倭軍當中。

彼時,那支敗軍在潰散的過程中分為了兩支,其一支返回了倭國,但并非藤原麻呂當初推測的以石本武彥為首的那一支,而是藤原麻呂的部下。

此刻,這一支兩萬余人的隊伍中的大小將領,皆被帶了過來。

相反,石本武彥的那支萬人隊伍,反而遲遲不見歸訊。

這一點,常歲寧亦是此時從明孝天皇口中才得知,因為他交不出來那支隊伍里的人,故而不敢隱瞞。

常歲寧心中升起不妙預感。

在追擊藤原麻呂的過程中,她亦讓人探查過那支敗軍的去向,得到的結果是向倭國方向撤回了,沒想到,回倭國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可是她分明讓人反復清查了從江都往西的大部分海域,并警示各州嚴加探查,這些時日他們固然撲殺了一些散落的小隊伍,但卻并未發現這支萬人隊伍的蹤跡。

“我等屢屢傳信召回石本武彥,但一直未得其蹤跡,或是已被冬日海上風浪吞沒……”有倭國官員給出了足夠友善的推測。

常歲寧卻很難就此掉以輕心,她微抬眼,看向薺菜。

薺菜立刻會意,轉身離開此處,交待手下之人,將此事立即傳訊回去,并繼續擴大海上探查范圍,務必找出那隊以石本武彥為首的倭軍蹤跡。

明孝天皇見狀也連連向常歲寧保證,定會早日查明這支隊伍的去向,給出一個明確交代。

常歲寧不置可否,看向那些被帶來的人。

這些人,或多或少都在這場伐盛的戰事中占據了分量。

見她看來,在明孝天皇的呵斥下,那些人紛紛下跪賠罪。

常歲寧面上沒有絲毫動容,她眼前閃過的,是傷亡冊上的將士面龐,以及一旦讓倭軍攻入江都后,她將看到的殘酷景象——

她不是來聽這些人賠罪哭訴悔意的。

坐在上首的常歲寧,轉頭看向站在一旁的明孝天皇,給出他兩個選擇:“不知天皇大人是想自行處置這些罪犯,還是交由我手下之人動手?”

明孝天皇臉上閃過短暫的驚懼之色。

她竟是要將這些人……全部殺掉?

這里面有他倭國各大家族的主事者,更有許多得力官員……且那些將官,若也全部殺掉,他倭國還何來武將可用?

常歲寧似領會了他這一瞬的遲疑,語氣平靜地道:“待此事了結后,我方可試著聽一聽天皇的求和之意。”

言下之意,在此之前,她不會考慮求和之事。

難道只憑這些人跪下磕幾個頭,流幾滴淚,一切就能一筆勾銷嗎?

當然不行。

她要倭國百倍償還,并要剪除他們一切不安分的爪牙。

明孝天皇顫聲應下。

他自然不敢讓常歲寧的人動手,他怕盛軍一旦動手,輕易停不下來。

但那些人,尤其是貴族家主,根本不可能甘愿受死。

他們很快反抗起來,甚至是直言叱罵,一改方才悔恨交加的臉色。

悔恨只是他們求生的手段,流淚認錯固然可以,但要他們為此付出性命來懺悔,那就另當別論。

在局面變得更加混亂之前,明孝天皇畏懼之下,讓兵士們將這些人統統拖了出去,并以重兵鎮壓。

怒罵聲求饒聲和慘叫聲,在院中交雜著響起。

數百人的鮮血,幾乎將偌大的前院染成了紅色,此處儼然成為了一方刑場。

堂中的官員,及明孝天皇,皆已面色慘白,通身冷汗。

金承遠始終未語,卻也下意識地看向常歲寧。

那少女端坐原處,面色無分毫變化。

待這場行刑結束之后,她拿很隨意的語氣道:“現在,天皇大人可以拿出向我大盛求和的誠意了。”

明孝天皇強忍著心中恐懼與起伏,將早已備下的求和書奉上,讓常歲寧過目。

這封求和書由兩國語言寫就,常歲寧看罷,點了點頭,似乎還算滿意。

其上允諾的上貢數目,比以往任何時候來的都要有誠意。

常歲寧將那一折求和書合上之際,道:“除此外,我也有兩個提議。”

明孝天皇立時做出洗耳恭聽之態,并讓譯官記錄下來。

“第一,我要你們嚴格遵守海上界限,今后無我大盛準允通行的文書,不可隨意踏進我大盛海域半寸。此一點約束,尤其針對倭寇而定,所以,我需要你們出兵嚴加管束海盜倭寇滋生之象,使海上不得再有倭寇劫掠殺害我大盛漁民商隊之事發生。”常歲寧道:“倘若再有,江都水師必有問責之舉。”

明孝天皇忙不迭應下。

“至于第二條提議,我私認為,是我大盛誠意之體現。”常歲寧話至此處,微微笑了一下。

明孝天皇卻莫名緊張起來,將身形躬得更低些許,做出傾聽之態。

“這個提議,需要你們就近劃出一座島城——”常歲寧道:“我打算向我朝天子奏請,在此處成立定倭府,使我朝官員兵士駐扎于此,以督貴國履行約束海盜之約,日后亦可助貴國與我大盛往來邦交之事。”

明孝天皇眼神微震,他身后的官員們也紛紛低語起來。

如此一來,豈非給了大盛駐扎管轄之權?長此以往,免不了要插手他們倭國內政!

這并非是他們胡亂揣測,而確實正是常歲寧的用意所在。

她選擇止戰,是因她此時只能殺這么多了,她并沒有余力將整座倭國一舉殲滅。且如此關頭,行滅國之舉,會遭來其他國家的聲討,對風雨飄搖的大盛向外邦交不利,得不償失。

況且,她此時即便拼盡全力占下倭國,暫時卻也沒有遙領治理的能力,倒不如借管制之舉慢慢滲透,之后再根據兩國情形施為。

在倭國建立定倭府的要求,換作以往,倭國必不可能同意。

但此刻,他們剛見證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敗,又初才目睹了一場重創上層勢力的行刑。

這一切,注定了他們百年內都不會擁有重新站起來吠叫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這本就不是一場對等的談判,她的兵士與戰船,在身后隨時等候著她的令下。

若她所圖只是這封求和書上的尋常內容,她又豈有必要親自來此?

明孝天皇甚至沒敢表露出太明顯的遲疑之色,他渾身每一處都在無聲顫栗著,最終深深拜下:“一切……謹遵宗國之意。”

常歲寧滿意點頭:“如此,我便使人草擬一封奏折送往我朝京師,請示議和章程。基于你我今日約定,后續若我朝官員再有補充之處,也請天皇大人多予配合。”

旁聽了全程的金承遠,轉頭深深看向坐在那里的少女。

她不是只會喊打喊殺的武將,其今日之手段,并不比出兵滅殺倭國要來的“仁慈”,此中有著令他為之詫異的成熟政治手腕。

制衡,強硬,利我,且長遠。

而此次,她“允許”他陪同而來,未嘗沒有借此“提醒”他這位東羅新王的用意。

這樣的大盛,有能力讓他臣服。

有這樣一個她的大盛,有能力讓他甘愿臣服。

常歲寧只在倭國停留了三日。

離開那日,常歲寧得知了石本武彥那支隊伍的去向,除此外,一同傳入她耳中的,還有另一樁有關崔璟的消息。

謝謝大家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