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今夕何夕
劉建凱從微信公司溜回了今日資本,他在路上的時候就聯系徐總,表示要召集對微信項目的分析會。
等到徐欣返回公司,會議室里雖然就差她,也基本都是剛剛落座。
“那個犟種怎么樣了?”
徐欣邊坐邊問,估摸著這是有了確切的進展,不然不會有這樣急匆匆的舉動。
“105萬,微信公司的用戶規模截止到今天的9月15日,已經有105萬!”
劉建凱正式公布來自微信公司的數據。
會議室里聽到這樣的數字立即出現雷同的神色,驚訝、愕然以及懷疑。
關于百曉生新孵化的項目,這在今日資本里是一條小支線,盡管先前聽說有些動靜,但它具體是交給劉建凱追蹤,此刻猛然聽到超過百萬用戶的數字……
是真是假的念頭很自然的浮現在大家心里。
徐欣瞇了瞇眼,詢問這個數據來源。
劉建凱沒有隱瞞,也不覺那種偷家行為可恥,反而頗為得意的描述了過程。
“這個數字會不會注水?”今日資本的合伙人溫保馬出席了會議,不無懷疑的說道,“那位技術副總監會不會是故意這樣?會不會是蔣干盜書?”
劉建凱頗為肯定的說道:“我是打了突襲,不說百分百準確,我個人認為有九成的把握。”
徐欣這時候不愿在這種問題上糾結:“先假定這個數字是真實的,回頭再找他驗證,另外,微信公司實際上已經獲得不少來自紅隼資本的資金。”
“紅隼資本名不見經傳……算了,劉總,你繼續說。”溫保馬搖了搖頭,知道現在的重點。
劉建凱站起來,走了幾步拿過來白板,先在上面寫了105萬這個數字,隨即又寫下“華東”這個詞。
他介紹情況道:“我知道俞總對于微信的市場切入是要從他熟悉的校園入手,一方面是有經驗,另一方面是為了避開企鵝的注意,所以,這個月前面幾天我就帶人跑了跑校園,雖然沒評估出微信的用戶規模,但也有些實際收獲。”
“微信公司或許是受限于團隊,也或者是還有自己的考量,它這次主要是做的華東區域,嗯,可能京城等幾個北方城市也有發力,但華東區域是投入最多的。”
“9月這半個月是增長了差不多5760萬的用戶,應該都是來自校園,而拋開前面兩個月冷啟動的那40萬不談,這個60萬很具有代表性。”
“華東區域的高校,微信公司是放在申城、江蘇、浙江三地,而它們總共的大學生數量大致在351萬。”
劉建凱在白板上寫出三地的大學生數量,51/180/120,合計351萬。
然后,他把微信9月份的用戶數字當作分子寫在351萬的上面,又計算比例,得出結果是17。
最后,劉建凱強調的寫出這17滲透的時間——15天。
60萬,17,15天。
劉建凱指著白板上羅列出的數字,繼續說道:“分母的351萬一定是不準確的,我相信微信公司也未必能統計極其精確的數字,但它是一個相對有用的評估值,我們可以把它擴大到400萬,得出滲透比例是15,也可以縮減上面60萬的數字。”
“這樣計算彈性空間,微信公司在15天之內對于一定區域的高校大學生群體滲透比例大致在1317,這不影響我的結論。”
“我的結論就是,微信展現出了極其驚人的生命力!”
溫保馬聽到這里,給了一句有限的贊同,增加前置:“是的,微信在沒有對上企鵝的時候展現了驚人的生命力。”
毫無疑問,企鵝是橫亙在前面的大山。
劉建凱面對這種委婉的反對,點頭道:“是的,但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微信這種驚人的生命力應該贏得尊重,至少,在企鵝沒有全力轉型的現階段,我不認為微信公司就沒有活下去的概率。”
溫保馬皺眉道:“太輕視企鵝了,超過100萬的規模對于剛成立的公司固然是很驚艷的成績,但對于企鵝來說,1萬和100萬沒有太多區別。”
劉建凱反問道:“300萬呢?微信公司下個月月底的目標是300萬,溫總,你覺得300萬這個數字對于企鵝來說有區別嗎?”
溫保馬沉吟不語。
劉建凱繼續說道:“另外,我認為微信公司沒有火力全開,至少,百曉生超過300萬的極其活躍的職場用戶沒有進行導入,俞興個人微博的活躍粉絲沒有宣傳,而且,微信公司還沒有在互聯網進行大規模的推廣,如果300萬還不被企鵝放在眼里,那么,500萬呢?”
他一直在追蹤微信項目這條線,今天一拿到清晰的數據,之前那種模糊立即戳破了,由此,也迅速拼湊出微信公司對于市場競爭的規劃。
極其明顯,百曉生的職場用戶,俞興的微博帳號,砸錢就見效的互聯網推廣,還有沒說出口的但一定可以利用的企鵝輿情。
這些動作一旦能夠疊加起來,500萬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
縱然是企鵝這種巨頭,它也不能輕視迅速發展出500萬用戶的競品軟件。
既然不能輕視,這就意味著巨大的利益。
溫保馬不是為了反駁而反駁,他這個時候反而微微點頭,贊同道:“如果能迅速做到500萬用戶,不是沒有機會爭一爭,雖然,打贏競爭的概率還是小。”
徐欣聽到這里,思慮道:“企鵝現在正和360鬧著,從它上次被《計算機世界》抨擊的風波來看,用戶口碑有可能是一波極大的助力。”
另一位副總裁孫燁偉忍不住驚嘆道:“難道,還真的會‘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會議室里一片沉默,沒有人能輕易給出這樣的判斷。
大家或低頭思考,或盯著白板上的數字,仔細琢磨微信項目展現出的潛力。
凱覺得俞總對數據保密很可能也存著搞爆炸性效果的心思,如果微信下個月能做到300萬,恐怕大家連一絲猶豫都不會有了。
溫保馬喝了幾口茶,緩緩說道:“感覺微信成敗的關鍵就在于企鵝什么時候注意到它了。”
徐欣搖頭,不贊同這種說法:“照這樣說,如果我們投資,企鵝一注意,它立即就死了,那這個會又有什么意義?企鵝必然會注意到,所以,微信在企鵝注意到之后會有什么樣的走勢,這是急需我們思考的。”
溫保馬不得不承認這種說法更符合邏輯。
他糾正自己的想法,修改道:“那么,企鵝什么時候注意并進行競爭,這很可能決定著微信項目的成敗,如果能夠任由微信這樣發展半年,企鵝恐怕就很麻煩了。”
劉建凱說道:“這大概是個很奢侈的想法。”
盡管沒進行投資,但會議室里的人聽到這句話都在心里浮現雷同的遺憾感。
要是真能讓微信再偷跑半年,那就爽了。
然而,這實際無法控制,取決于企鵝自己的警惕和對市場的觀察,同時還存在悖論,微信想要保持高增長,它接下來也必然要在市場上加大推廣,自然而然的就會浮出水面。
溫保馬忍不住說出最真實的感受:“我一想到手里的項目要和企鵝對壘,這太陽穴就想跳了,如果是爭奪即時通訊這樣的競爭……好吧,我的頭已經開始疼了。”
“微信可以偷跑,可以做優秀的產品,可以拿到資金,問題是,企鵝也特么的全都可以啊,它跟在后面就行,完全可以進行更強大的同步推進,這一點是最難受的。”副總裁孫燁偉說著這話甚至是有點哀嘆了。
劉建凱完全無法否認這一點,只強調道:“所以,高風險,高回報。”
在即時數據透明的情況下,事情已經完全攤開了。
資本厭惡風險,追逐利潤,偏偏,后者就必須與前者進行權衡。
徐欣的手指扣在桌上,靜靜的思考了一會,忽然說道:“俞興明顯也知道這些,他做微信這樣一個失敗概率極大的項目,他是怎么考慮和企鵝的競爭呢?”
她看向了與俞興關系更好的劉建凱。
劉建凱反復思考過這個問題,但現在面對詢問,仍舊猶豫又謹慎的說道:“他肯定想過,但俞總這個人,我感覺有時候是帶著一些理想主義氣質的。”
“什么叫理想主義氣質?”溫保馬笑道,“在商言商,真刀真槍,什么叫理想主義氣質?”
劉建凱沉默一會,答道:“就是……都說會失敗,那我要看看到底怎么失敗的。”
溫保馬無語。
徐欣想著俞興這個人自認識以來的表現,就說但凡是個正常人,他是不是應該對自己多一些尊重,是不是應該提前和自己通氣,是不是得罪了自己丈夫之后就不應該再找上門……
她緩緩說道:“聯系俞興見面聊吧。”
p;會議室里為之一靜,這是有了傾向性的決定。
劉建凱心中一振,今日資本歸根結底還是要看徐總拍板。
徐欣環顧大家看自己的眼神,給出一句對俞興的評價:“就微信頂住壓力的從無到有的這種表現,我沒看錯俞興,他不愧是一個極具開拓精神的創業者。”
劉建凱抿緊了嘴,徐總進門第一句的“犟種”還言猶在耳呢。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劉總,聯系俞興,我要盡快見到他。”徐欣仍舊把任務交給了劉建凱。
劉建凱面色認真的應了下來,心情莫名變得有些激動。
這不僅僅是今日資本可能要投資微信,更代表著真的有公司要正面挑戰企鵝的最強產品。
退一萬步,哪怕輸,可能也會記在教科書上了。
劉建凱結束會議,沒有回自己辦公室,直接到了老板辦公室并致電俞興。
徐欣說是指派任務,其實就在旁邊聽著,嗯……自己不親自打電話也是留著溝通的余地。
電話很快接通。
“喂,劉總。”俞興的聲音顯得懶洋洋。
“俞總,恭喜你們啊,微信的發展真快啊!”劉建凱上來就露出隔空的笑臉。
“嗨,劉總,偷我們數據的手段是不少哈。”俞興點明了今天發生的事情。
“怎么叫偷呢?”劉建凱解釋道,“我是走訪,拜訪,生怕微信公司缺少資金支持,所以,這次知道微信的用戶規模之后立即和徐總聊了聊,她也很重視,希望大家能盡快的見面談一談。”
俞興“嗯”了一聲,忽然大喊道:“徐總,說話!”
這句呼喊格外猝不及防!
徐欣和劉建凱尷尬的對視一眼,還是直接說了句:“俞總,咳,這個,見面談唄。”
“談什么啊?我們現在又不缺錢。”俞興說道,“微信公司賬目上有錢,我們沒有融資需求,要看看微信還能做到什么程度再對外找錢,你們的好意,我心領了哈,就不用見面了,回聊。”
徐欣臉上帶著笑的說道:“俞總,不用那……”
嘟嘟嘟嘟,電話已經掛了。
徐欣的秘書這時候忍不住說道:“這個俞興,他怎么掛徐總的電話啊!”
徐欣沒有語氣起伏的說道:“不是掛我的電話,掛的是劉建凱的。”
劉建凱點了點頭,解釋道:“俞總那個人就是簡單直接,這其實是降低了大家的溝通成本,減少了無意義的寒暄。”
就像不是犟種,而是極具開拓精神的創業者。
這也不是不禮貌,而是雷厲風行的價值踐行者。
“微信公司的競爭是必然需要資金的。”徐欣顧不上生氣,踱
步思考道,“這種要和企鵝競爭的投資也不能只是我們,聯系IDG和啟明創投,我們三家一起找他。”
劉建凱應了下來,而聯系另外兩家的方式很簡單。
105萬。
一句話讓IDG的章蘇陽與啟明創投的胡旭波連夜乘機飛來申城。
也僅僅是第二天,先前拒絕見面的俞興也不得不會見百曉生的三家機構股東。
不會也不行了,這群人就在樓下等著呢……
一行人直上六樓會議室。
俞興對于他們這樣快速的過來,其實也有點驚訝。
劉建凱用自己的數據分析來解釋了大家對微信的看好。
俞興聽完他的分析,沉默幾秒后說道:“還是你們這些不做公司的人懂公司。”
劉建凱:“呃……”
“我們沒有去細化滲透比例之類的東西,就是按部就班的推進市場,校園不會是微信的固有陣地,未來幾個月將會迅速的蔓延。”俞興說道,“其實,微信這種通訊工具自帶裂變效果,我們有一部分用戶是來自大學生的家長,嗯,章總、徐總、胡總,不是我要拒絕,是微信公司打算再過一陣才考慮融資的事情。”
他的表態沒變,微信現在已經沒那么急了。
哪怕企鵝現在立即關注到微信的動態,它也得研發一陣才能競爭,微信擁有那么一個短暫的空檔期,當然了,姿態也是討價還價的必備手段。
IDG的章蘇陽聽到這話,說道:“俞總,我得先承認我先前的看法存在問題,微信給了我一個極其驚訝的開局,但是,微信是必然會和企鵝競爭的,與其將來拿資金,不如現在就補充彈藥。”
俞興搖頭笑道:“章總,我們的技術團隊存在壓力,用戶的穩步增長也是逐漸對我們團隊的磨合過程,現在拿了很多錢也沒用,忽然推出來聲勢,這其實不利于我們對企鵝的搶跑,還是低調的積累用戶再說吧。”
這話也有道理。
然而,三家機構過來就是已經統一了意見,愿意頂著風險來追逐巨額利益。
IDG的章蘇陽左勸一句,俞興便是“不急不急”,啟明創投的胡旭波右勸一句,俞興就說“我有打算”,今日資本的徐欣再來一頓苦口婆心,俞興仍是“感謝好意,穩步推進”。
會議室里的劉建凱看著這一幕,忽然有種極強的既視感,那次自己送字“捕鵝”,俞總從百曉生談到新孵化,會議室里的氣氛便急轉直下……
當時同樣是章總左勸,胡總右勸,只是,苦口婆心的不是徐總,而是自己……
最終,章總和胡總連飯都沒吃,章總還要求機構投資百曉生的錢要專款專用……
現在這樣上趕著讓俞總收錢,真是……
攻守易勢,今夕何夕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