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娘子稱我為陛下!  第117章 燕然勒石,促進北方民族融洽相處的楚世昭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請娘子稱我為陛下! | 倦我生煩   作者:倦我生煩  書名:請娘子稱我為陛下!  更新時間:2024-11-26
 
既然要打。

楚世昭就不可能有所保留,火力全開,全軍壓上才是楚世昭的風格。

因為,在楚世昭看來,速戰速決對國力的損耗反而是最小的,拖入長期戰爭,整個過程中運送的糧草損耗,經濟消磨才是最大化虧損。

而且在封建時代,之所以不推崇對外開戰,其主要原因就是運糧過程中的損耗太大了。

這和那一類沙盤類型策略游戲完全不一樣。

你拿出多少糧草,運到對應的地方,就一定是原本的糧草數目。

真實的情況是,你運送糧食的過程中,抵達最終目的地,按照路程的長遠,在較短的運輸路程中能留下七成,你這個運輸隊的大隊長就已是能力的體現。

就更別說從全國各地調集糧食,將糧食送到前線,再從前線送到草原。

平白損耗的糧食,都夠楚世昭心痛的了。

所以說,朱棣五征漠北,真的是往死里打國庫,要不是他的好兒子明仁宗治國能力有保障,大明的國庫早給朱棣霍霍完了。

蒙古人西征能打到那么遠,是他們不依賴糧食的運輸,打到哪吃到哪,就地解決補給的問題。

但中原王朝的主要兵力還是以步兵為主的兵種,這種想要就地解決補給問題可太困難了。

勝在楚世昭一直在養騎兵的戰力,不斷擴充騎兵的數目,倒也算是有西征的條件,而且完全可以和匈奴騎兵打突臉的遭遇戰。

正面戰場,楚世昭是一點都不怕交鋒的,就怕匈奴王庭被打到一路往西撤,等到楚世昭追遠了,放棄追擊了,這些人再退回草原。

打不出殲滅的效果,草原的威脅就不可能化解,除非楚世昭有本事把這些匈奴人同化了。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打這一場仗,楚世昭快要吃完整個北方的戰馬資源了,甚至可以說大周王朝境內的戰馬都已經被楚世昭搜刮干凈了。

即便大周王朝坐擁數個產馬的主要地區,但馬匹的數量還是不夠用。

這實在是沒辦法。

一個精銳騎兵標準的配置里,是需要24匹戰馬的,而不是一個人用一匹馬。

八年的時間,楚世昭除了變法圖強外,就是專注提升大周王朝的軍事力量,每年楚世昭至少要交三分之一的賦稅在軍費上。

騎兵的維護,騎兵的需求是最高的。

這就是為什么楚世昭有底氣和匈奴王庭全面開戰的緣故。

而且,楚世昭再不打的話,這一批將士的年齡上去了,戰斗力會下降,再練出一支新軍是很耗費時間的。

這次北伐,不僅是時機問題那么簡單。

是楚世昭心知肚明,這一次不打,再過幾年,他可能就沒機會打了,就算是打了,勝率也不高。

既然很早就做好了和匈奴人大戰的準備,每年那么多的軍費也不能白白浪費。

這一場仗,在楚世昭的布局下,就是必然要打的一場。

他算是理解對外打仗的幾位帝王,為什么會被許許多多的文臣指責,甚至被抨擊窮兵黷武了。

拿這些銀子來治國,得到的回報,遠比拿這些銀子去打仗要多的多。

但楚世昭覺得這些文臣還是有時代的局限性。

就是一點都沒考慮到異族入境到底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

楚世昭跟他們就不太一樣了,他常常會因為覺得自己不夠猛而感到害怕。

不把周邊地區全都駐一遍兵,楚世昭是真沒有所謂的安全感。

他還是把旁邊的國家都打一遍吧。

一定要給這些人打到老實為止。

開皇八年五月,匈奴王庭見到大周王朝主動冒進的部隊,認為自身處于漠北的主場,占據著更加有利的地形,絲毫不懼怕和大周王朝主動交鋒的鋒芒。

當初匈奴王庭從大周王朝撤退,就是在嘗試了幾次攻城之后,發現很難攻克大周王朝的高墻,覺得繼續耗下去,對他們的損失更大,賺了好處就撤軍了。

而在草原這樣空曠的地形上,大周王朝的將士們不能背靠城墻,主動襲來,就極難展開他們所謂的陣法,即便是不好打大周王朝結好的軍陣,他們這些輕騎兵也能輕易離開陣線。

面對主動求戰的匈奴王庭,坐鎮主帥的楚世昭卻感覺到這是一次絕佳的機會。

那就碰一碰吧!

楚世昭的眸光閃爍著狡黠,草原的地形,早在前面幾次模擬推演里,就讓楚世昭給摸熟了。

地形劣勢對大周王朝而言,其實不是很大,楚世昭自己是熟得很。

你草原人滿打滿算只有一輩子放牧的機會,楚世昭卻有幾輩子打匈奴人的經驗。

主要是匈奴王庭有無數個避開危險的選擇,他們非要選擇正面硬抗,匈奴人敢試,楚世昭就敢讓這些人當場去世!楚世昭沒在怕的。

當初,楚世昭打造的這支大周鐵騎,就是為的征討匈奴而來,很多戰法都極其克制匈奴人的習性。

所以楚世昭很有信心拿捏對方,只希望對方不要打到一半就落荒而逃了。

不過,他們就算是臨陣脫逃了,楚世昭也猛追。

都起五千背嵬軍猛攻草原了!

還有什么是他楚世昭做不出來的!

開皇八年五月十九日,大周王朝的主力部隊遭遇到了匈奴王庭的主力部隊,雙方主將開始了一場震爍古今的戰役。

這是大周歷史上首次代表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在草原上展開的正面交鋒。

“將士們,百世之功就在眼前!”

“讓大周王朝的鐵騎響徹整個草原!”

開皇八年五月十九日午時,雙方軍團捉對廝殺,匈奴王庭沒有想到大周王朝會派遣騎兵在草原上正面沖陣,更沒有想到在往常,無往不利的騎射戰術,在大周王朝的騎兵面前顯得捉襟見肘,完全不如對方的技戰術配合。

尤其是碰上大周王朝極有章法地輪換交叉騎射,匈奴王庭的軍隊幾乎每時每刻都在遭受著一輪又一輪的箭雨射擊。

而大周王朝輪番上陣的精湛射技所換來的是一個接著一個倒下的匈奴騎兵,那一根根的長箭在草原戰場上漫天飛舞著,仿佛大周王朝打造出來的每一根箭都不值錢似的。

開皇八年五月十九日傍晚,雙方不斷地交戰,人口稀少的匈奴王庭終于承受不住損失,決意撤離,朝著燕然山的敗退。

楚世昭驅使軍隊一路追擊,將這支匈奴王庭徹底全殲,不留一個活口。

在此一役過后,原本稱霸草原的匈奴王庭最終分裂成了兩個派系,而這支曾經主導草原,在燕然山被剿滅的匈奴王庭,被史書稱為——‘北匈奴’。

楚世昭直擊而來,在燕然山下,他親自刻字,在此地書寫了——《封燕然山銘》。

于是,燕然勒石的成語經此而誕。

開皇八年五月二十日,在北匈奴被覆滅以后,另外一支勢力不小的匈奴王庭宣布向大周王朝效忠,愿意替楚世昭戍衛草原,俯首稱臣。

開皇八年六月,楚世昭將出使匈奴的使臣蘇復接回軍中,而蘇復得知大周王朝調遣軍隊攻打草原的事情,心中難掩激動之色。

開皇八年六月十五日,楚世昭在西域重新設立了都護府。

開皇八年七月,楚世昭在攻滅北匈奴,收復南匈奴之后,草原上一支名為薛延陀的部落在北匈奴滅亡以后迅速壯大,他們積極投誠大周王朝,表露出自己毫無野心的態度。

一邊又聯合其他草原上的少數部族,妄圖建立一個新的游牧政權。

開皇八年八月,楚世昭班師回朝之際,薛延陀將南匈奴驅逐出了自己占領的地盤,很快,薛延陀和高句麗形成同盟,而楚世昭為了保證草原地帶的安穩,扶持南匈奴政權在草原上的戍衛作用,所以故意將南匈奴放在了薛延陀控制著的以“白道川”為中心的漠南地區。

薛延陀因此極為不滿,舉兵進攻駐牧于白道川的南匈奴人,楚世昭再度調遣軍隊,和南匈奴人、蒙古人、回紇人一同擊潰了薛延陀。

開皇八年十月,薛延陀非常不滿意楚世昭身為中原王朝的君主,卻要伸手節制草原上的諸多事務,于是積極和草原上的其他游牧民族結交,想要融為一體,攻打大周王朝。

被大周王朝鐵騎攻殺擊潰數次而敬畏萬分的南匈奴人斷然拒絕了薛延陀的想法,而蒙古人卻選擇和薛延陀結盟。

開皇八年十二月,楚世昭為了促進與北方地區各民族融洽相處,再一次揮師征討草原,薛延陀因此滅亡。

開皇九年三月,楚世昭征服了高昌,回紇人開始依附在大周王朝,楚世昭將其作為軍隊附庸的形式,整編成一支新的異族輕騎兵,為大周王朝作戰。

開皇九年五月,高句麗在遼東及朝鮮半島北部一帶日益壯大,他們經常因為疆土的問題,在大周王朝的幽州一帶和大周王朝的官軍交戰。

楚世昭要求高句麗罷兵,并規劃好各自的疆域,遭拒。

于是,楚世昭以協助薛延陀叛亂為由,挑起了對高句麗的戰爭。

在高句麗附近的兩個小國新羅和百濟,其中新羅早早就已經投誠大周王朝,愿為藩屬,而百濟則與高句麗交好。

開皇十年三月,看到高句麗和大周王朝發生交鋒,百濟趁亂攻打新羅,一下子就攻占了新羅40余城,接著,依靠著新羅和高句麗接壤的城池,和高句麗合兵,謀絕了大周王朝借道新羅攻打高句麗的路線。

開皇十年五月,終于撐不住的新羅向楚世昭求援,楚世昭要求百濟罷兵,百濟不從。

開皇十年六月,楚世昭從洛陽出發東征,八月至定州后,又親佩弓矢,與討匈奴戰事之中名聲鵲起的楊延朝、韓顧等將領駐軍幽州。藍殊的軍隊從柳城兵發,向懷遠鎮一帶虛張聲勢,而實則潛師北進。

九月,藍殊出其不意地從通定渡過遼水,進至玄菟,高句麗大驚,城皆閉門自守。

高句麗城中守軍驚恐,不敢出戰。

而藍殊帶著歸順的南匈奴、回紇人的胡兵為先鋒,渡過遼水趨建安城,破高句麗兵,斬殺數千人。

藍殊、楊延朝圍攻蓋牟城,克之,俘兩萬余人。

開皇十年十二月,李晟明率舟師渡海襲占卑沙城,再度俘獲八千高句麗士卒,隨后,楚世昭分遣楊方等人指向鴨綠水,高句麗派遣大將蓋皋君以步騎四萬援遼東,楊延朝率領背嵬軍兩千人迎擊,又有藍殊策應迂回,大敗高句麗的援軍,又斬萬余人。

楚世昭率領后續大軍渡過遼水,撤橋以堅軍心。

并且楚世昭一人親領精兵與藍殊圍遼東城,先登武士顯鋒芒,僅用半個時辰不到的時間,就攻克城頭,其中的驍勇戰將乘風燒毀西南樓,城破之后,高句麗兵敗如山倒,愿降者不計其數。

隨后楚世昭再度向白巖城進軍。

烏骨城內,高句麗的守將李宗龍遣兵萬余援白巖城,楚世昭則自己帶領著背嵬軍將其擊潰。

高句麗舉國皆驚,后黃城、銀城守軍自退。

大周王朝的軍士孫庭廉獻策,認為以大周王朝如今的局勢,應該放棄其余小城,先取烏骨城,如此一來,其余擋道小城必潰,平壤則不可守,而拿下平壤,則高句麗敗局必定。

楚世昭采納了孫庭廉的策謀,但其他人都覺得這么打實在是過于風險,大周王朝手握如此大的優勢,應當徐徐圖之,穩扎穩打必勝矣。

面對其他人的質疑和進諫,楚世昭只覺得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若是按照以往板正的路數,一一按部就班就能取勝,那么如此龐大的大周王朝為什么總是人多難以擊敗人少的一方,反而是他統兵之后,大周王朝這才屢戰屢勝。

在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哪怕兵行險招,也未必是一件壞事,再者,僅僅是用一小部分的損失就能知道對方的虛實,那么為什么不去嘗試嘗試。

更何況對方就未必防得住這樣的奇謀!

楚世昭讓提出謀略方針的孫庭廉領三萬精兵奇襲烏骨城,而孫庭廉得到了楚世昭的首肯,他為了報效楚世昭的信任,連夜奪占烏骨城,直取平壤。

開皇十一年三月,楚世昭打下了高句麗,順勢設立了新的安西四鎮。

開皇十一年六月,楚世昭平定草原、遼東一帶的叛亂過后,北方民族大多不敢驚擾楚世昭的一舉一動一謀一略,這些少數民族因此尊稱楚世昭為‘天可汗’。

開皇十一年七月,楚世昭自覺自己和各族百姓融洽相處,沒有不愿意服從他號令的人,于是楚世昭吩咐這些夷人百姓學習大周王朝的禮節,要求他們按照大周王朝的習俗來生活,并且讓他們按照大周王朝的律法,按時納稅。

開皇十一年八月,大周王朝境內一條鞭法制度已經徹底完善,生產力和人口漲幅都開始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而隱戶的清點,隱田的清算后,這讓大周王朝的國力日新月異,節節攀升。

開皇十一年九月,楚世昭提出了他對于西域諸國的看法,同時悄悄地向百官暗示他想要西征的軍事布局,群臣對此再度感到萬分驚懼。

看著畫面上的每一行每一字。

別說桓奕和李鳳寧了,就連平時安分守己的陰媚鈺都看呆了。

李鳳寧當時看到燕然勒石的時候,她只覺得楚世昭夠勇,夠威風,強而有力,不愧為大周第一‘名將’兼陛下。

他當皇帝是副業,當將軍才是主職。

可是當李鳳寧一直看到楚世昭和北方各民族相處融洽的時候,她已經是很難忍得住她的笑容了。

畢竟楚世昭是一口氣把大周王朝旁邊的民族挨個揍了一遍。

你特么管這叫相處融洽?

這不就是橫行霸道嗎?!

但是看到楚世昭還想打西域,一路西征過去,李鳳寧徹底是繃不住了。

不是,你還打啊?

軍功制度出現,李鳳寧其實就感覺到楚世昭是很有大將軍的潛質,作為主帥,楚世昭能打不說,還優待士卒。

對于將領和士兵們而言,有這樣的君主,簡直不要太爽,就連李鳳寧自己都看爽了。

你媽,逮誰不順眼就干誰,有什么話不對,就揍誰,就看看還有哪個不服。

邊境疆土有爭議?

我把你打亡國了,讓你自個兒的地盤都歸我,我看你還有沒有爭議。

親眼目睹楚世昭胖揍北匈奴,橫掃高句麗,李鳳寧的幸福值拉到滿滿當當的水平。

就得跟著這樣的君主,人生才有奔頭,心里才有一口心氣!

但是楚世昭有點太瘋了,知道吧。

就是打到這里,已經是李鳳寧想象中的極限了,但是她真沒想到楚世昭比她還極限,楚世昭甚至覺得不夠,他還想要繼續西征打下去。

打到草原的更西邊。

這到底是要鬧哪樣啊?

草原的西邊還有沒有其他強大的國家,李鳳寧都不清楚,就更別說楚世昭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況下,還要一路打過去。

你楚世昭是真瘋了!

可是李鳳寧也是真爽到了。

媽呀。

這楚世昭怎么能那么狠啊!

李鳳寧閉上眼睛,回想起來的都是楚世昭北伐的樣子。

這可太有感覺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