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錫  356【何人可為壓艙石】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九錫 | 上湯豆苗   作者:上湯豆苗  書名:九錫  更新時間:2024-10-21
 
侯玉現在可謂是百口莫辯。

他先前主動站出來駁斥陸沉,是想要盡快在朝堂上站穩腳跟,讓朝中各方勢力逐漸熟悉他的存在。

畢竟他和陸沉一樣,都是初來乍到的新貴,雖說他在暗地里有刑部侍郎李適之的支持,但是這層關系眼下肯定無法亮明,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都只能藏著掖著。

他只是想在朝堂上發出聲音,卻從未想過幫助陸沉和天子砸了京軍的鐵飯碗。

然而他不可能再反對陸沉的提議,先前的駁斥還算得上有理有據,眼下再強行反駁便是胡攪蠻纏,擺明了要和天子作對。

陸沉這個奸詐小兒!

侯玉心中怒罵一句,臉上維持著較為勉強的笑容,低下頭一言不發。

陸沉沒有再撩撥這位主動站出來送助攻的南安侯,他和龍椅上的天子對視一眼,君臣二人仿若心有靈犀。

那天在觀云臺上,李端和陸沉聊了很久。

他對陸沉說起自己的擔憂,以及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倘若京軍不穩,邊軍北伐便缺乏一個穩固的后方。

但是想要撬動京軍的沉冗勢力很難,君臣二人由淺到深商議了很多策略,其中便有陸沉提出來的誘攻之計——他先建言京軍和邊軍輪轉之策,等朝中重臣提出反對,陸沉再順勢轉進那個釜底抽薪的法子。

只不過李端和陸沉都沒有算到,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人居然會是南安侯侯玉。

看來這位新晉大將軍表現自己的欲望異常強烈。

李端沒有因此得意忘形,他看向郭從義和王晏問道:“關于山陽侯所提之策,諸位愛卿可有異議?”

郭從義沉默不語,王晏身為主掌北衙的上將軍,此刻不得不出班奏道:“啟奏陛下,臣認為山陽侯的提議還有可商榷之處。”

李端不慌不忙地說道:“王卿家但說無妨。”

王晏心里對侯玉惱怒無比,其實他此刻也反應過來,侯玉不可能是陸沉的幫手。

且不說這兩人此前從未有過交集,光是侯玉能被郭從義舉薦為李景達的繼任者,王晏就知道他最次也是自己人。

要知道李景達出任定州都督之時,天子明顯想將陳瀾鈺推上來,侯玉這個人選顯然是郭從義和李道彥商量之后的結果。

問題在于誰能料到此人如此急躁,三言兩語便落入陸沉的陷阱,讓這件事變得非常棘手。

王晏即便在心里將侯玉罵個狗血淋頭也無濟于事,面對天子溫和的態度,這位上將軍心念電轉,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理由說道:“陛下容稟,京軍這些年并非沒有上過戰場。譬如兩年前的淮州之戰,南衙三軍奉命北上負責進攻青田城,在戰事中的表現不算差。”

他微微停頓,快速理清楚思緒,繼而道:“陛下,兵法有云,將不知兵兵不知將乃是大忌。如果按照山陽侯的提議,讓京軍和邊軍一部分中下級將官進行調換,極有可能造成將兵互不熟稔的境況,對于兩邊的戰力都是一種損害。”

李端不言,陸沉便接話道:“上將軍不必多慮。首先,此番調動不涉及各軍各級主官,只通過副將的調換交流經驗整軍備戰。其次,朝廷可以將此策形成定例,并且延長將官調換的時間,以此達到互通有無取長補短的效果。”

王晏心中泛起一抹躁郁的情緒。

他強忍著回頭怒視侯玉的沖動,用沉默向天子表達自己的態度。

若非侯玉這廝火急火燎地跳出來,幫陸沉做好鋪墊,導致這個年輕國侯占據大義名分的先手,王晏又怎會如此為難。

滿朝重臣都在看著,他總不能公然挑明,京軍是江南世族的地盤,陛下你不能插手其中。

這和謀逆造反有什么區別?

哪怕這是過去十多年形成的既定事實,哪怕所有人心里都知道京軍的成分,這些話也不能公開說出來。

朝堂需要平衡,世族的利益要得到保證,天子的威儀同樣需要維護,這是所有人的共同責任。

掀桌子是自取滅亡之舉,王晏縱然再不滿也得在游戲規則之內行事。

其實在這個時候,大部分文臣也都回過味來,不禁神情復雜地看向陸沉,然后又轉向不再吭聲的南安侯侯玉。

在朝會上挖坑不稀奇,很多人都做過這種事,但是陸沉挖得這么精準、侯玉又這么配合地跳進去,如此景象不算多見。

這個年紀輕輕的山陽侯看來不止會帶兵打仗啊。

朝臣們暗暗提高了警惕。

李端一直冷靜旁觀,此刻見火候已到,便溫言道:“既然眾位卿家沒有異議,那便按照陸沉的奏請,暫時定下京軍和邊軍中下級武將輪轉之策。為了不引起朝野騷動,第一批調換的將官名額限制在十五人之內,軍職最高不能超過都尉。至于具體人選,樞密院盡快拿出一個章程,朕也會讓靖州、淮州和定州都督府上表名單。”

他的決定可謂小心翼翼,沒有急迫地大動干戈。

十五名將官調換,意味著京軍各軍頂多拿出一個軍職交給邊軍,同時派出一人前往邊疆學習經驗。

然而所有人都清楚,這只是一個開始。

天子一旦打開這個缺口,將來必定會有越來越多的邊軍武將入京。

樞密使郭從義沉思片刻,躬身道:“臣領旨。”

“還有一件大事。”

李端再度開口,這一次他的神情顯得很凝重,望著殿內重臣謹慎的神色,他緩緩說道:“自從十四年前朕即位以來,京軍的建制便沒有變過,朕覺得這不是一件好事。”

此言一出,殿內的氣氛立刻變得很嚴肅。

其實天子最初便說過這句話,這也是郭從義始終沒有表態的原因。

陸沉釜底抽薪的策略雖然厲害,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中有很多可以琢磨的細節,未必就是一個死局。

相較于此事,郭從義更在意天子提過的京軍建制之變。

聽聞天子所言,郭從義沉穩地應道:“陛下,對于京軍而言,維持穩定更加重要。”

李端并不意外郭從義的直接表態,那天在觀云臺上,陸沉勸諫他莫要操之過急,徐徐圖之方為王道,一下子拋出太多奪權之舉,郭從義等人和他們背后的江南世族肯定無法接受。

但是,李端知道自己不能一直等下去。

望著郭從義恭敬卻堅定的神情,李端淡然道:“郭樞密聽朕說完。”

郭從義垂首道:“臣唐突無狀,還請陛下恕罪。”

李端搖搖頭,然后直白地說道:“朕想在王愛卿之外另設一位上將軍,由他們二人共領北衙六軍。”

王晏此刻反倒不好開口,否則有攬權之嫌。

郭從義問道:“不知陛下準備提拔何人?”

如果天子口中說出“陸沉”二字,郭從義反倒會松口氣,因為這項任命絕對無法讓滿朝公卿同意。

李端平靜的目光掃過陸沉,在王晏身邊停下,淡淡道:“大將軍劉守光。”

劉守光的資歷足夠勝任執掌北衙的上將軍,而且這個人選基本不會引起朝臣的反對。

問題在于,劉守光調任北衙,誰來接替他的南衙大將軍之位?

李端繼續說道:“朕準備對南衙建制進行一番調整。劉卿家赴任北衙之后,南衙十二軍改為三位大將軍共領。南安侯侯玉掌虎威、寧威等四軍。郭樞密暫時兼任大將軍一職,轄制平威、強威等四軍,等過段時間朝廷公推有了合適的人選,你再移交這四軍之權。”

侯玉的心情很煩躁,因為他原本和劉守光分掌十二軍,如今卻被天子一句話砍掉兩軍,可是經歷過先前的出丑,眼下他委實沒有底氣出聲反對。

郭從義本應感到喜悅,他身為樞密已經位極人臣,如今天子又將京軍一部分軍權交到他手中,這可是無上的恩寵和信任。

然而這位樞密使臉上的表情頗為沉重,問道:“陛下,此舉——”

李端再次打斷他的話頭,略顯強硬地說道:“李景達將振威軍帶去定州都督府,第三位大將軍暫時只負責轄制剩下的定威等三軍。朕決意,由山陽侯陸沉暫領大將軍一職,將來若有需要再做調整。”

滿殿死寂。

下一刻,樞密使郭從義一拂袍袖,大禮參拜道:“陛下,京軍建制關乎京畿之地的安危,更關系到京城的穩定,萬萬不可擅動。臣惶恐,臣死罪,叩請陛下收回成命!”

上將軍王晏同樣跪地道:“郭樞密所言發自肺腑為國籌謀,臣叩請陛下三思!”

侯玉緊隨其后。

六部尚書、翰林學士和國子監祭酒等人相繼跪地勸諫。

現任大將軍劉守光心中喟嘆,雖然沒有出言勸諫,但也只能與其他重臣一樣跪了下去。

片刻之間,殿內群臣跪倒一片,無不懇切激動地祈求天子收回旨意。

只有兩位宰相和陸沉沒有動作。

李端望著眼前這一幕,只覺一股滔天巨浪撲面砸來,饒是他貴為九五之尊,此刻也不禁雙唇緊抿,手指悄然刺進掌心。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