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崛起:從當爺爺開始  第六百八十四章組建內閣

類別: 玄幻 | 異世大陸 | 家族崛起:從當爺爺開始 | 不知未名   作者:不知未名  書名:家族崛起:從當爺爺開始  更新時間:2025-02-08
 
夜盡天明,這場慘烈的大戰終于結束了。

三十萬大梁軍,戰死者超過十萬,被俘者將近十五萬,剩余的零零散散的逃走了。

將近八萬重山軍,戰死者將近一萬,重傷者有三千余,輕傷者超過三萬。

雖然這一戰,重山軍打的十分順暢,而且還占據了兵甲優勢,但是大梁軍的精銳也不是毫無反抗之力,還是給重山軍帶來不少傷亡。

毫無疑問,重山軍取得了一場大勝,大梁軍相當于全軍覆沒。

開國不足半年的大梁覆滅了。

而當這一戰的消息傳開之后,大榮天下各方勢力立即陷入了一片震驚和慌亂之中。

首先陷入慌亂的自然是漢中府的大梁朝堂。

樹倒猢猻散!

當初大榮朝堂是如何人心潰散的,現在的大梁朝堂也是如何人心潰散的。

消息剛剛傳回漢中府,大梁就有不少臣子紛紛逃離,就連天武皇帝的拜把子兄弟都帶著財物逃離了。

就連朝堂上那些臣子,更不要說那些地方官員了。

隴南和隴西兩省諸多府縣幾乎是傳檄而定,甚至都不等北原軍和重山軍抵達那些府縣,那些府縣的官員就先一步送來投誠的書信。

而另一邊,身在江南的陳恒昌本來還想調遣大軍進入山河省,結果還不等他完成大軍的調集,大梁軍就已經全軍覆沒了。

無奈之下,陳恒昌只能專攻為守,在江南北部布置了大軍,預防重山軍南下。

建興六年,六月二十八,楊承業率領六萬重山軍入主京都,自此之后,京都城落入了楊家的手中。

七月初二,楊承業下令,命周蘭率領北原軍收復隴西,命楊勤騰和洛飛羽率領西路軍和南路軍收復隴南。

七月二十二,巴蜀太平軍擊潰九天王,一統巴蜀全境。

三天后,太平軍首領楊照宣布向重山軍投誠,請重山軍派遣官員接管巴蜀。

對于太平軍對重山軍的投誠,各方勢力都覺得有些搞笑。

去年太平軍就投靠了大梁,結果今年太平軍趁著大梁進攻京都的時機,在巴蜀進攻同樣投靠大梁的黑虎王和九天王。

在很多人心中,太平軍首領就是一個反復無常的小人。

但是楊家自己人都知道太平軍才是真正的自己人。

九月中旬,隴南全境被重山軍收復,包括漢中府在內,大梁朝堂徹底覆滅。

十月上旬,周蘭率領三萬北原軍收復隴西全境。

說是收復,其實就是過去溜達了一圈,除了個別的死忠分子外,幾乎沒有阻力。

而周蘭在收復隴西全境之后并沒有停下,轉而去了隴北鎮,與此同時北原鎮西路參將楊承澤也率領八千援兵營逼近隴北鎮。

對于隴北鎮和肅州鎮,楊承業的態度就是拿下中高層武官,然后重組鎮標營和援兵營。

沒辦法,隴北鎮和肅州鎮已經廢掉了,現在兩鎮的將士就是一群兵匪。

楊承業必須要重建這兩個邊鎮。

不過此時不著急,可以交給周蘭慢慢處理。

時間進入十一月份,楊承業陷入了忙碌之中。

他沒有稱帝,也沒有稱王,但是他卻已經在行使帝王的權力。

隨著隴南和隴西的收復,楊承業已經占據了大榮的三分之二的疆土。

遼遠、平遠、遼西、山河、隴原、隴西、隴原以及巴蜀,八省之地全部落入了楊承業手中。

地盤擴張的太過,很多事情都沒有捋順,楊承業此時根本無心關注其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官員任用上。

楊承業第一步先組建了內閣。

陸文淵為內閣首輔。

林展為內閣次輔,兼任吏部尚書。

李文春為內閣輔臣,兼任戶部尚書。

鄭玉林為內閣輔臣,兼任禮部尚書。

秦敬為內閣輔臣,兼任工部尚書。

之所以要讓李文春入閣,是為了安撫太平軍的文臣武將。

雖然楊明昭是自己人,但是太平軍的官員們心里難免還是有所擔憂,讓李文春入閣,就代表著楊承業的態度,不會排擠太平軍的官員。

不只是李文春,楊承業還將太平軍的不少官員調到了朝堂上,當然更多的官員被他調到了隴南和隴西。

別看太平軍內部有點草臺班子的意思,但是這些年楊明昭卻是培養了不少能臣干吏。

這個能臣干吏有著豐富的分田經驗和地方管理經驗。

以前只是官職低一些,而現在楊承業給他們升官了,正是他們一展所能的時候。

楊承業的態度很明顯,大批任用重山鎮、遼東和太平軍的官員,將投誠的官員全部調回京都,先不給他們安排官職,讓他們先閑著。

楊承業也想像太平軍那樣分田,同時他還要對以前的官員進行甄別,能用則用,不能用的就不用,至于那些作惡多端的,自然免不了懲處。

只是因為現在各種事情千頭萬緒,楊承業需要一點點捋順才行。

而隨著楊承業一點點捋順朝政,當今大榮的局勢也越來越明顯了。

建興七年,不對,建興帝已經死了,大榮已經覆滅了。

神木二十年,二月初。

南疆鎮曲家和云嶺鎮郭家投誠新朝,請新朝冊封,派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等官員。

曲家和郭家的投誠,代表的不只是南疆鎮和云嶺鎮,還包含整個南云省和半個藏原省。

至此,大榮的局勢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局面,楊承業一家獨大。

東南陳恒昌占據了江南省、福海省和半個云桂。

西南安西鎮孫家占據了安西鎮和烏思鎮,以及半個藏原。

西北隴北鎮、肅州鎮和庭州鎮,這三鎮還是一團亂麻。

以當前的局面來看,楊家似乎是大勢已成。

然而事實上并非如此,楊家想要坐穩江山,還要面臨很多挑戰。

大榮內部還沒有安穩下來,大榮周邊的諸多王朝就已經開始蠢蠢欲動了。

京都,御書房中。

楊承業皺著眉頭看著手中的折子。

雖然他還沒有稱帝,但如今他已經入主皇城,內閣六部等朝堂機構已經在完善,六軍都督府也在組建之中,新朝朝堂的框架差不多已經搭建完成,剩下的只需要慢慢填充就行了。

眼前的折子是周蘭送來的,其內容是關于大榮西方大月王朝最近的一些軍事行動。

這些年大月王朝一直都在瘋狂的擴張,一連吞并了數個小王朝,到如今大月王朝隱隱已有西域霸主的姿態。

就在兩個月前,大月王朝突然開始向大榮邊境開始調兵遣將,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大月王朝就調集了十萬大軍,駐扎在大榮的邊境之外。

其意圖不言而喻,顯然是想趁著大榮內亂發起入侵。

而眼下,安西鎮鎮、庭州鎮和肅州鎮還是一團亂麻,一旦大月發起入侵,三大邊鎮很難擋得住。

就在楊承業考慮該如何處理大月王朝的問題時,楊正山緩步走進了御書房。

“爺”

見楊正山來了,楊承業連忙起身喊道。

“嗯!”楊正山微微頷首,隨即坐在了一片的茶桌上。

他抬頭環望了一下御書房的布置,還跟以前一個樣,雖然換了很多裝飾品,但總體布局并沒有任何變動。

王磊端來茶水,楊承業接過去親自為楊正山斟上。

此時皇城內沒有什么太監和宮女,楊承業身邊除了王磊幾人外,就是一群軍漢。

至于后宮。

別提了,后宮還是一片灰燼,現在根本住不了人,所以楊承業的妻兒都住在靖安侯府,楊正山和郁青衣也暫時住在靖安侯府。

自重山軍入京之后,楊正山再次進入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狀態,完全退居幕后。

而安雨行、劍乘風等人則住在了三山谷。

三山谷內的三黃李還在,雖然京都幾次易主,但并沒有人去動那棵三黃李。

對于靈果,大家都想占為己有,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沒有會愿意毀掉一棵靈果樹。

哪怕是大梁搜刮京都城的財物時,也刻意繞開了三黃李。

當然,遠在翠霞谷的星元果樹也還在,目前余通海正率領著騰龍衛的將士守在翠霞谷附近。

“六軍都督府的官員任用做好了嗎?”楊正山問道。

楊承業從書案上取來一份折子,遞給楊正山說道:“這時孫兒斟酌后的想法!”

楊正山打開折子掃了一眼,眉頭皺了皺,說道:“怎么都是重山鎮的人?”

六軍都督府也就是在五軍都督府的基礎上加上了水師都督府。

“這也是沒辦法,現在我們有些無人可用!”楊承業也是很苦惱。

楊家是有著深厚的底蘊,麾下精兵強將、能臣干吏眾多,但那是在遼東,在重山鎮,把楊家放在整個大榮天下,這些人就顯得有些少了,不夠用了。

楊正山想了想,說道:“以后六軍都督府要改一下,不能讓都督府淪為擺設,要將都督府利用起來。”

“六軍都督府雖無調兵權,但必須要有統兵權!”

“嗯,加強一下都督府的權力,將各級官員的職責劃分清楚,比如左都督負責統兵,右都督負責練兵,諸多都督同知和都督僉事負責各項后勤!”

“衛所制度已經糜爛的不成樣子,索性直接取消衛所制,九大邊鎮全部改為募兵制,再在各省設立駐防軍和城防軍,數量不用太多,各省有兩萬駐防軍和兩萬城防軍足以!”

“當然邊鎮百姓還是要進行軍事訓練的,不過改為民兵訓練,青壯在農閑時由各地衙門負責組織訓練。”

“算了,一時間也說不清楚,等過兩天我給你出一份章程!”

楊正山覺得大榮的很多制度都是有問題的,特別是衛所制度,對軍戶們的要求實在是過于苛刻。

因此,他準備趁著新朝建立的機會,徹底廢除衛所制度,重整所有軍事編制。

不過這事需要慢慢琢磨,楊正山打算用幾天的時間給楊承業做出一份大綱來。

楊正山繼續看著手中的都督府的官職名單,說道:“余通海升為水師都督府左都督沒問題,其他幾個都換了吧!”

“周蘭為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曲長空為前軍都督府左都督,郭英為后軍都督府左都督,”

“梁勝澤為左軍都督府左都督,楊明武為右軍都督府左都督!”

“張欒為尚武寺寺卿,嗯,尚武寺提升一級,為武部,與六部同級,管轄各地尚武司和演武閣,再設供奉院,宗門司等,分別負責管理先天武者和江湖勢力!”

楊承業沉思了稍許,說道:“可是這樣的話,先天武者豈不是都能任官了?”

大榮以前雖然也有先天武者擔任實權官職,但在承平帝在位時,先天武者任官都是臨時性的,到了延平帝時期,先天武者任官的限制才逐漸放開。

這主要是因為很多地方已經不受朝堂控制了,如重山鎮和北原鎮等。

也正是因為先天武者擔任官職的限制被放開,才造成諸多邊鎮變成了割據政權,如云嶺鎮、安西鎮、南疆鎮和重山鎮。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