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人不老,心也老了!
呂華戲耍了陳恒昌一番后離開了江南,他們跨越了萬山嶺來到了大安新朝控制的地方。
此時大安新朝和陳恒昌的地盤劃分就是以方山嶺為邊界的,萬山嶺以南是陳恒昌的地盤,萬山嶺以北則是大安的疆土。
萬山嶺東部山巒此起彼伏,雖然沒有險峻的高山,但地形極為復雜,而穿越萬山嶺的官道只有三條,這三條官道本來就是大榮南北重要通道。
如今雙方以萬山嶺為邊界,只需要將這三條官道堵死,就能將對方的大軍堵在萬山嶺的另一側。
當然,萬山嶺內還有很多小路小道,呂華他們肯定是無法走管道,而是沿著崎嶇的小路跨域了萬山嶺。
他們所走的道路其實就是從道宮山附近進入萬山嶺,然后翻山越嶺靠近翠霞谷。
翠霞谷本來就是官道旁邊,而現在翠霞谷幾乎成為了余通海的大本營,足足有五萬將士駐扎在翠霞谷周圍。
不過這些將士不是守護翠霞谷的,只是為了阻擋陳恒昌的大軍北上。
而翠霞谷內也有一千將士守護,同時還有四位先天武者坐鎮,紀甄丶牛角老人吳安酬,陽谷婆婆周青,茗山老人陸瑾四人。
這四位都是楊正山的熟人,除了紀甄外,其馀三位都是散修,以前吳安酬就在翠霞谷內駐守,后來一眾先天武者離開了翠霞谷,吳安酬也就回了自己的老家牛角山。
楊家占據京都之后,楊正山親自手信一封,又將吳安酬給請回來了。
同時楊正山還將周青和陸瑾也請來了。
吳安酬丶周青和陸瑾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是隱居在萬山嶺內的先天武者,所以想要請到他們三位還是非常不容易的。
也就是楊正山與他們有些交情,這才能將他們三位請到翠霞谷坐鎮。
當年吳安酬能夠駐守翠霞谷,還是楊正山安排的。
而周青和陸瑾兩人還曾隨軍征討過星月門,所以他們都與楊正山相熟。
有四位先天武者坐鎮,還有五萬將士駐扎在周圍,翠霞谷和這條官道可謂是固若金湯。
至于另外兩條官道,則比較靠西,一條連通江南西部區域,一條更是連通云桂和隴南,當然隴南和巴蜀之間也有官道穿過萬山嶺,不過那些官道就與江南沒有什麼關系了。
三條官道,臨近翠霞谷的這一條無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楊承業才讓余通海親率五萬將士駐扎在這里。
呂華逃離江南的方向也大體上是循著這條官道走的,只是他們沒有直接走官道,而是翻山越嶺跨越過去的。
等呂華帶著千馀屬下抵達翠霞谷附近的時候,早已收到消息的余通海已經做好了迎接的準備。
此起彼伏的綠海波濤中,呂華身穿黑色勁裝站在一棵大樹下,望著山坡對面的營地。
那片營地是大安新軍的營地。
所謂的大安新軍就是余通海魔下的軍隊,以北海水師為基礎組建的新軍。
雖然大安新朝已經重建了水師都督府,也設立了三海水師,但實際上自前還是只有北海水師,因為東海水師和南海水師的駐地還在陳恒昌手中。
這支新軍就是為了的東海水師和南海水師,其中的將士大多都是重新招募的,包含剛剛投軍的青壯和武者,以及曾經的衛所兵丁,曾經的禁軍將士和皇帝親軍將士。
大梁攻下京都后,不少禁軍將士和皇帝親軍的將士都被打散了,現在大安新朝又將他們重新召集了起來,經過甄別選拔之后,才組建出這麼一支新軍。
這支新軍還處于磨合訓練時期,具體有多少戰斗力還不確定,但有北海水師的將土作為基礎,他們只需要訓練一段時間就能成為一支強軍。
呂華帶來的人都在他身后的山坡上,雙方雖然已經碰面,但涇渭分明的駐扎在兩側的山坡上。
在呂華逃離江南之前,他就先給余通海傳了信,約定在此碰面。
其實昨日他們就已經到了,卻被對面的新軍擋在了這里。
當然,余通海也不是沒有準備,已經在山坡上給他們準備了糧食丶水和帳篷,甚至還安排了一些軍醫,只是不讓他們繼續北上而已。
余通海這麼處理也沒有錯,畢竟呂華身后的這些人大部分都是神陽教的教徒,這些人可不是什麼好人。
也不能用好壞來劃分,他們之中大部分都是被逼無奈加入神陽教的,他們也是一群可憐人,特別是那些從云嶺大山走出來的神陽教徒,他們是真的沒有選擇。
但是他們也修煉過續靈煉血功,也曾吸食過人血。
他們可憐,可也做過惡事。
所以在收到呂華的傳信之后,余通海也很頭疼該如何處理這些人。
呂華等了一天一夜,余通海終于是姍姍來遲。
只見余通海身穿一身絳紫色麒麟服,身姿挺拔從山林間飛而來。
余通海,大安一等遼海侯,水師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少保,加授龍虎將軍。
如今余通海在大安新朝可謂是位極人臣。
大安新朝有六位國公,其中曲少宮丶梁謹言和周元辰繼承的都是大榮之前的爵位,如果梁謹言為平國公,其實就是之前常平侯的爵位。
而薛平的昌國公同樣是繼承的大榮海昌伯的爵位,表面上看薛平似乎走在了余通海前面,但是別忘了這里面還有一層姻親關系。
至于謝林軒和韓飛,他們的位置其實來自謝淵和韓承。
謝淵和韓承是從安源城開始追隨楊正山的,而謝家和韓家這麼多年一直都以楊家馬首是瞻,他們代表的是早起追隨楊家的將土。
余通海是從騰龍衛開始加入楊正山魔下的,論戰功,論能力,其實給他一個國公之位也沒有什麼問題,可惜楊正山之前定下的國公之位就六位,所以只能給他封侯了。
不過楊正山已經跟楊承業商量過,等大安新朝坐穩天下之后,還會大封功臣,到時候余通海必然能撈到一個世襲罔替的國公。
山林之中無法騎馬,所以余通海是一路走過來了。
這里距離翠霞谷還有一段距離,再加上現在余通海真的很忙,因此才來的晚了一些。
「哈哈哈~~呂大人,好久不見!」
人未至,爽朗的笑聲就先傳遍了山林。
「拜見大都督!」
山坡上的新軍將士聞聲,立即齊聲拜道。
洪亮的聲音在山林中陣陣回蕩,聽起來頗有氣勢。
大都督是指六軍都督府的左都督,官職沒有改,但稱號上卻改變了,這是楊承業故意為之的結果。
因為大安新朝要強化六軍都督府的領兵權,所以特意做出了一些形式上的改變。
看到余通海來了,呂華心中松了一口氣。
說實話,他之前還是很志志的,生怕楊正山這邊出了什麼么蛾子。
萬一楊正山不愿意收留他,那以后他就成了無家可歸的孤魂野鬼了。
呂華露出淡淡的笑容,只是他現在的笑容有些難看,他再也不是曾經那個滿身貴氣鎮北司提督了。
「見過余侯爺!」
眨眼間,余通海就飛掠至呂華近前,笑道:「呂大人無需如此客氣,我這邊已經得到了老侯爺的回信!」
「哈哈,老侯爺的意思是先安排一個地方給他們住下,讓他們先安分的呆上兩年再說,如果他們兩年后沒有任何問題,那他們以后就是大安秘武衛的緹騎!」
余通海直入正題,說明了對那些神陽教徒的安排。
這些神陽教徒屬于不安分的因素,大安新朝可以接納他,但也要觀察一番才行。
對于續靈煉血功,大安肯定是禁止修煉的。
這些神陽教徒以前如何修煉的事情,大安新朝可以不計較,但以后肯定是不能繼續修煉續靈煉血功。
兩年的時間算是一個考察期,只要這兩年他們能夠放棄續靈煉血功,那他們就可以成為大安秘武衛的緹騎。
「這樣也好!我已經跟他們說好了,他們以后絕對不會再修煉續靈煉血功!」呂華對此沒有任何異議。
余通海點點頭,隨即看了一眼那些神陽教徒。
這些神陽教徒既然愿意跟著呂華背叛神陽教,那就說明他們自身并不愿意用邪惡的方式修煉。
「走吧,我們先回去再說!」
「他們居住的地方我也已經安排好了,就在翠霞谷西邊的山谷中,那邊可以作為他們的修養之地!」
「不過那邊還是一片荒地,需要他們自己建造房屋之類的。」
「糧食什麼的,你們可以放心,我們這邊已經準備好了,不會餓著他們的。」
說著,余通海就帶著呂華朝著翠霞谷的方向走去,同時那些神陽教徒也跟著前往,當然新軍的將士們還在戒備著。
一邊趕路,余通海一邊跟呂華說著話。
他將這邊的安排都詳細的講述了一遍,同時也將楊正山的意思告訴了呂華。
楊正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讓呂華回京都為大安重組秘武衛。
秘武衛還是很有存在的必要的,它是皇帝的耳朵和眼睛。
而除了秘武衛之外,楊正山還會為楊承業組建皇衛司。
不過按照楊正山的想法,以后秘武衛和皇衛司會做出一些改變,秘武衛和皇衛司將會分開,成為兩個情報機構。
一個對外,一個對內,秘武衛的主要責任是收集大安周邊各方勢力的情報信息,而皇衛司則負責皇城的安全和皇朝內部的情報監控。
秘武衛負責對外收集情報,所以交給呂華也無所謂。
而皇衛司負責京都和皇朝內部的情報監控,就需要一個更加值得信任的人來負責,所以楊正山打算讓丁秋來負責此事,同時從楊家護衛中抽調一部分人手。
不過丁秋只是臨時人選,等過幾年丁秋還是要回楊家的。
呂華在余通海的幫助下將那些神陽教徒安頓下來之后,這才前往京都。
翠霞谷距離京都并不遠,快馬加鞭的話只需要兩天的時間就是抵達京都。
來到京都,呂華自然是先去拜見楊正山。
靖安侯府內,楊正山還是在茶室中接見了呂華。
楊正山一邊斟茶,一邊看著呂華。
此時的呂華與曾經的呂華判若兩人,
他還記得自己第一次見到呂華時的樣子,那時候呂華面容冷俊,雙眸狹長,
自帶一身貴氣,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高冷的貴公子。
可現在的呂華完全就是另一個人,臉上的傷疤讓他看起來格外的掙恐怖,
一雙狹長的眸子給人一種陰狠的感覺,身上的氣質也變了,不再是貴氣逼人,而是陰氣森森。
整個人就如同地獄中爬出來的惡鬼一般,渾身散發著陰寒的氣息。
「哎~」
看他這副樣子,楊正山不由得發出一聲嘆息。
「老夫還是喜歡你以前的樣子!」
呂華一,露出了一個難看的笑容,「老侯爺倒是一直沒變!」
可不是嗎?
如今的楊正山跟以前真沒有太大的變化,無論是外貌還是氣質,看起來跟三十多年前沒有太大的差別。
楊正山擺擺手,「老了,人不老,心也老了!
以前的楊正山喜歡忙碌,喜歡整日呆在衙門和軍營中,不是處理公務,就是訓練將土,可現在楊正山變懶了,不像以前那般操心了。
除了在大事上拿拿主意外,其他的事情早就交給了其他人。
空間內的長壽村有楊明誠,神木島有楊明志丶楊明浩和姜賀,大靖王朝那邊的事情他已經好幾年沒有過問了,也就是大安新朝這邊還沒有安穩下來,他還無法抽身,否則他早就帶著郁青衣游山玩水去了。
說了一會兒閑話,楊正山這才將話題轉到正事上。
「秘武衛你就多操操心,再重新組建起來,等過幾年,新朝安定下來,你想做什麼都行,是繼續執掌秘武衛,還是逍遙自在的四處游歷都可以。」
呂華重重的吐出一口氣,「那就五年吧,五年之后我就隱退,在三山谷找個院子住下,再收個徒弟!」
他也老了,這三十年他經歷的事情太多了,讓他都感到有些疲憊。
如今他想做個含怡弄孫的富家翁,可惜他沒有兒孫,只能收個徒弟繼承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