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沒上靈山,老衲怎么離你而去?即便你上了靈山,老衲改投別派,也和你一個佛陀坐下小比丘尼無關。”老和尚沒好氣道。
“可你改換了門庭,怎么對得起燃燈佛祖?”小羽道。
老和尚道:“為何對不起他?老衲又不是他門人弟子。
靈山部派眾多,他是部派之主,老衲也是部派之主。
老衲投奔誰,都和他無關。”
小羽驚道:“你身為部派之主,竟率先投敵,太沒擔當了吧?”
“老衲的部派只有老衲一人,而且老衲的部派,雖屬于古佛派,卻和釋迦摩尼不是敵人。
因為老衲過去沒當過‘靈山之主’,現在、將來都不會去爭奪‘靈山之主’的位置。”老和尚道。
小羽嘴角輕輕抽出,“你孤家寡人一個,還當什么部派之主?”
老和尚淡淡道:“老衲當初和燃燈一起聆聽阿彌陀佛講道,一起成佛。
在接引和準提兩位教主圓寂后,按照輩分排序,老衲連靈山之主都當得,做個部派之主咋了?”
小羽驚道:“怎么‘教主’也會圓寂?”
老和尚道:“凡人和尚的圓寂,是死亡的雅稱。
佛的圓寂,卻代表了一種大圓滿,大超脫。
等你來到靈山,說不得能經常見到接引佛。
他圓滿寂滅,已超脫而去,但他還在靈山,又不在靈山。”
小羽茫然道:“我不懂。”
“你若懂,你也是佛祖了。”
確定她已熟練掌握巴利文和梵文,老和尚在和她說話的時候,就主動引她往城外走。
這會兒他們已來到城外一棵茂盛的菩提樹下。
綠色的樹葉仿佛鑲了金邊,在陽光下閃閃發亮,佛光濃郁得都讓人以為有幾百個佛陀藏在樹枝間。
“這該不會是如來佛祖當初悟道的那棵菩提樹吧?”小羽驚嘆道。
老和尚拉她盤坐在樹下,“是老衲在五十萬年前,初到靈山聽阿彌陀佛講法后,用準提佛贈送的一粒菩提子,栽種出來的菩提樹。
它種在靈山,也種在老衲心里,是老衲的‘菩提根’,現在借給你感悟無量佛法。”
不曉得是不是錯覺,小羽感覺自己智慧神通在發生某種蛻變。
變得更圓潤,更有靈性,更加適合領悟佛法。
剛才聆聽的佛經,此時又有了全新的感悟。
這是很明顯的變化,她本不該懷疑是錯覺。
可她現在在夢境中,夢中的感覺不等于真實。
“要煉心,你得先知道心是什么,心在何方。”老和尚道。
小羽摸了摸胸口,“心是我居住在心臟里的‘神’。”
老和尚點頭道:“你的回答里包含了兩個部分,既說明心乃‘識與知’,又認為‘識知之心’在身內,對吧?”
“嗯,識知之心在身內。”小羽道。
老和尚道:“既然識知之心在身內,你為何看不到自己的臟器、血管和肌肉?
要知道‘看’和‘感受’,是識知的基礎。”
小羽知道老和尚在打“禪機”,而不是在跟自己研究生物學、解刨學。
她稍微想了想,道:“難道識知之心在身外?我們最先看到外物,認識到外面的環境,很難認識自己.也不對,心若在身外,心和身就分開了。
心的識知,和身的感受沒關系。
可身體的感受,是心之感受的一部分,不可能身體有感而心無覺。”
她凝眉陷入沉思,老和尚就靜靜看著她。
片刻后,小羽道:“我心不在身內,也不在身外,它不在任何地方。”
老和尚道:“烏龜背上長了毛,兔子頭上有角,你可曾見到?”
“沒有,兔子頭上沒有角,烏龜背上沒有毛。”小羽道。
老和尚道:“是的,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沒那么虛頭巴腦。
你非草木石頭,你有心,你的心肯定存在。
可你的心若不在任何地方,那它就不存在,這不矛盾嗎?”
小羽糾結道:“心不具體存在于某處,它是眾多感知的集合,它分散在我身體各個部位,也分散在天地間。”
老和尚道:“你的眼睛瞎了,你的心變了嗎?”
“沒變。”小羽道。
“可你說,你的心分散于全身各處,自然也在眼睛里。現在眼睛都瞎了,識知之心還不變?”老和尚道。
小羽道:“變了。”
老和尚道:“能隨外物而改變的,不是你真正的心,你認錯了自己的‘心’。
連‘心’都認錯了,你還煉什么心?
就比如,你明明想練拳,卻把腳當成拳,能練出什么效果?”
“真正的心.是什么?”小羽有些茫然了。
“真心不生不滅、永恒唯一。找到了真心,你才能成為不生不滅之佛陀。”老和尚道。
“讓我再想想”
小羽使勁摳腦袋,不一會兒便將一頭秀發弄成雞窩樣兒。
“大師,我的心在哪,我的心是啥?”
“繼續想。”老和尚淡淡道。
小羽又掙扎片刻,道:“我現在正在尋找自己的心,是我的心在主導這一過程,這就是我的心。”
“唉,你雖有點慧根,卻終究見識淺薄、閱歷太少,道行更淺。”老和尚嘆道。
“我壓根沒道行,您稍微給點提示唄。”小羽道。
老和尚沉吟道:“如果是正常的佛法教學,你必須要自己找到答案。
至少接近答案,老衲才能出言提點。
只有自己找到的答案,才真正屬于自己。
找到了,境界便達到了。
從別人那獲知答案,反而會成為阻擾你前進的‘知障’。
唉,可惜現在沒有幾百、甚至幾千年時間,讓你慢慢感悟。
老衲無奈,大概只能揠苗助長了。”
小羽從他表情和語氣中看到、聽到很多遺憾和糾結。
“別的佛陀都經歷過這一步?”她問道。
老和尚點頭道:“這是成佛路上‘叩心之關’,在靈山又叫‘七處征心’。
如來佛祖麾下有兩位驚才絕艷的弟子,一個是阿難,另一個是金蟬子。
阿難修行萬年后,在一日之內完成七處證心,最后得佛祖指點,找到‘真心’。
金蟬子不用任何人指點,自己找到了‘真心’。
其驚才絕艷,甚至超越了釋迦牟尼本人。”
小羽問道:“大師花了多少時間完成‘七處證心’,可是自我開悟?
我距離‘七處證心’還有多遠?”
老和尚道:“老衲佛性較差,折騰了三十萬年,才勉強完成七處證心。
還得接引佛用‘心’引導,才算找到‘真心’。
至于你.‘七處證心’顧名思義,有七重境界,你目前大概在第五層。”
小羽又驚又喜,“第五層,不低呀!我距離成佛還差兩步,嘿嘿嘿。”
老和尚嘆道:“所以才惋惜嘛。若你和老衲一樣,是一株孬苗,完全無所謂揠苗助長。
你是個好苗子,理應順其自然,慢慢成長。
若經歷千百年的苦修,至少證得阿羅漢果位。”
小羽想了想,問道:“大師,你若要打死金蟬子,需要幾招?”
老和尚瞥了她一眼,“若是此時此刻,別說金蟬子,老衲將斬仙飛刀拿出來,他師父如來佛,也就一刀的事兒。
可若是如來成了靈山之主,再苦修十萬年。
老衲的斬仙飛刀,便奈何不得他了。”
“難不成大師的道行,全靠歲月積累。等金蟬子積累同樣多的道行,您便打不過他了?”小羽又問道。
老和尚冷笑道:“老衲只是在證心這一關不如他,又不是樣樣都不如他?
你也曉得老衲的名號。
都成為‘道君’了,太乙玄門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
突然轉修佛法,思想轉變該有多難,可想而知。”
“是呀,您都是道君了,干嘛轉投佛門?”小羽疑惑道。
若她能入太乙玄門,哪怕只是個七代、八代弟子(從道祖開始算)。
如來佛喊她去靈山當徒弟,她都不會去。
老和尚道:“老衲億萬年前是道君,億萬年后的今天還是道君。
若不轉修佛法,萬萬年后的未來,依舊是道君。
換成是你,你會一條道走到黑?”
頓了頓,他又道:“你曉不曉得,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每年都會邀請佛祖去三十三天講法?
此時燃燈佛祖已抵達兜率宮。
你覺得佛祖能講什么法?
佛教不是道門,道教也不屬于佛門。
但佛教之法,道門之法,皆為‘大道’。
若沒這種氣量,他們還當什么‘道祖’?”
小羽喃喃道:“我以為‘道祖’只是道門之祖。”
老和尚搖了搖頭,唏噓道:“三清是道教之祖,但道教只是他們‘道業’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
道門之人必須追隨道祖的腳印,道祖卻在追求無上大道。”
小羽抬頭看了眼西方,心中莫名緊張起來,“大師,太陽快落山了?”
老和尚道:“夢境世界太陽落山,人間日出東方,這個夢快結束了。”
小羽一臉期待地看著他,道:“我可以多睡一會兒,睡到天黑。”
老和尚沒好氣道:“你此時在老衲夢中,一旦老衲在晨光中醒來,你睡到天黑又有什么用?”
小羽急了,“我還沒找到‘真心’呢!”
老和尚猶豫道:“你有兩個選擇,老衲直接傳你《多心經》,尋找不生不滅之真心,可以留待之后。
但這樣你修煉《多心經》的速度會慢很多。
或者,老衲先指點你找到真心,再傳你《多心經》。
可別人說出來的答案,會成為你和‘真心’之間的‘知見障’,看似找到真心,卻距離真心更遠了。”
小羽咬牙道:“您告訴我答案吧。”
老和尚道:“破知見障的難度很高,破不了,你便無法成佛。”
“唉,成佛對現在的我,太過遙遠。不成鬼,我便滿足了。”小羽無奈道。
于是,老和尚說道:“你此時的‘心’,能知能覺,看似是你的心。
其實它只是根塵妄念的所思所想,它猶如一張大網,迷惑了你的真心真性。”
老和尚抬起右手,對著小羽的臉龐,施展兜羅綿網相光手。
五根手指仿佛五道輪盤,小羽眼前快速浮現諸天萬物生滅的場景。
“我們生于塵世中,所感所覺、所思所想,所有情感和意識,都是在和塵世的交互中產生。
你看到了鮮花盛開,你心喜;看到野獸踐踏了你喜愛的鮮花,你生怒。
你的喜和怒,皆由世界為你編制而成。
故而,你的心被塵世所羈縻。”
隨著老和尚的話,小羽也看到了不同場景,并被不同場景所感染,產生各種情感。
“這種隨塵世之變化,而自然生滅變化的識知之心,非是真心。
而是一張羅網,既遮住了真心,也纏繞你,讓你無法尋找真心。”
“羽鳳仙,你可明悟?!”
老和尚忽然當頭棒喝,還抬起空著的左手,使勁拍打她的后腦勺。
“邦邦邦”像是在拍厚實的木頭,脆響聲很有質感。
說來也是奇怪,隨著老和尚的拍打,小羽表情漸漸平靜。
老和尚右手依舊如同萬花筒,在她眼前快速演示塵世萬物的生與滅。
她心中有感動、有各種情感。
但仿佛在“心”的上面出現了另一顆心,不受任何影響。
“好像有了點感覺。”小羽開口道。
老和尚聞言,不再當頭棒喝,只右手繼續幻化各種場景。
他問道:“你看到什么?”
“看到一匹馬在奔跑。”小羽如實道。
“它在跑,你的心呢,它有沒有動?”老和尚問道。
小羽想了想,“不知道。”
老和尚嘆了口氣,解除“相光手”,道:“看來揠苗助長也只能到這種程度。”
小羽道:“能不能用大白話再解釋一遍?
我聽得似懂非懂,像是有所悟,卻是隔靴搔癢,很不爽利。”
老和尚道:“你的心,隨周圍環境和自身境遇的變化而變化。
你將心的這種變化,當成了你的‘真心’。
可你為何認為心的這種變化是一種‘真實’,而非虛妄呢?
是的,世界是真實的。
世界的變化也真實不虛。
但世界變化帶給你的感受與情緒,卻是一種虛妄。
你覺得它們真實,是因為你的心將它們當成真實。
而你的這顆‘虛妄之心’是它們培養出來的。
破除這種虛妄,才能找到真心。”
“所以,真心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小羽道。
“當然不是。是你悲喜之時,你的心站在高處,目光清冷地俯視自己的悲和喜。你可有有悲有喜,但你的心始終如一。”老和尚道。
小羽嘆了口氣,“唉,我有些心累,得緩一緩。您先教我《多心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