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時間來到了七月。
汕美的榴蓮季節進入尾聲,今年初夏仲夏的本地天氣比較好,雖然有下雨,但并沒有出現連綿一兩個星期的雨水,這有利于榴蓮品質的保證。
一般情況下,為了保證榴蓮的品質,如果持續兩三天的大暴雨,那下雨之后一個星期的榴蓮只能采摘作為榴蓮果泥和副產品,不能作為鮮果銷售。
如果短暫的一兩場小雨,只要歇一兩天就可以。
這種強制規定,就是為了保證鮮果的品質,雨水太多時期的榴蓮,很容易出現發水、寡淡的情況。
哪怕是海陸豐公司批準的榴蓮種植區都是山地和坡地,一旦連續出現暴雨,也難以避免雨水果的出現。
而出現雨水果之后,最好的處理方案,就是將雨水果拉去工廠進行深加工,絕對不能作為鮮果出售,不然很容易敗壞口碑。
這也是海陸豐公司的優勢之一。
如果是自由模式下的榴蓮種植產業,無論是官方或者行業協會如何三令五申,那些利欲熏心的人為了利益,還是會選擇出售雨水果的鮮果。
就如同周至縣的獼猴桃,當地獼猴桃協會確實不斷強調要什么時候采摘,可根本沒有約束力,全憑農民自覺,一旦有人經受不住誘惑,就很容易提前采摘,導致獼猴桃僵死,根本放不熟。
只有類似于海陸豐公司這種強力約束的管理模式,才可以避免失控。
就在海陸豐公司穩步發展的時候。
新一輪鐵礦石貿易戰也全面爆發。
江淼自然看到了相關情報。
七月份的前一個星期,鐵礦石價格上漲了近13,而且價格還在一路上揚之中。
翻看著市場調研部的相關報告,江淼不知不覺間眉頭緊皺起來。
因為他在報告之中,看到了硼砂進口的價格,從年初的每噸3400元,飆升到了4800元左右。
這個漲價趨勢,讓江淼眉頭緊鎖。
現在改性豆絲的消耗性輔料之中,硼酸和甘油是核心,每生產一噸改性豆絲,根據不同的產品規格,大概需要消耗120公斤到340公斤的高濃度硼酸。
如果未來每年需要生產幾千萬噸改性豆絲,那每年就要消耗幾百萬的高濃度硼酸。
現在國內每年只能自產40萬噸硼砂,然后從奧斯曼和阿美麗卡的力拓公司進口大約30萬噸硼砂。
以當前的工藝,平均每噸硼砂可以生產0.6噸硼酸,原材料和價格成本算起來,每噸硼酸差不多要9000塊錢的成本。
幾百萬噸硼酸,就意味著要大規模進口硼砂,進口量至少是幾百萬噸,這無疑會迅速推高硼砂的國際市場價格。
江淼看向市場調研部關于國內硼礦的調查報告,看完之后臉色更加陰云密布。
國內的硼礦資源儲量才3500萬噸,其中可開采資源量為20∽40左右,哪怕是加上一部分隱藏的礦區,仍然扛不住每年幾百萬噸的消耗了。
不進口,就無法擴大改性豆絲的產能。
進口,將快速推高硼砂的國際價格。
江淼手指輕輕敲打著辦公桌,看著這些報告陷入了沉思之中。
從這一次資源大戰之中,國內的鋰電池產業由于海綿電池的出現,導致鋰礦進口非常順暢,國外基本沒有在這方面搞事情的想法,顯然西方資本知道鋰電池已經無關緊要了,就算是搞事情,也只是搞他們自己而已。
畢竟現在國外才使用鋰電池,國內很多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已經開始更新換代,準備全面改用海綿電池了。
因此西方資本沒有針對鋰礦。
不過他們卻盯上了銅礦和鋁土礦。
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目前國內的電力技術、電動運輸搞得如火如荼,需要大量的銅礦鋁土礦。
比如國內在非洲的銅礦,哪怕是沒有辦法搞銅礦開發的所在地區,西方資本發動了各種力量,破壞交通線,讓銅礦開采之后,無法順利運輸出去。
畢竟非洲的幾個大型銅礦生產國都是內陸國,只要沿海地區不同意借路,或者局勢不穩定,或者交通線被破壞,都可能導致礦物難以運輸。
國內企業迫不得已,已經改由運輸飛機替代一部分運輸銅錠,緩解陸上運力不足的問題。
至于鋁土礦的那個產區,這幾個月一直在動亂,當地的開采和運輸都基本停擺了。
澳洲鋁土礦則在趁機漲價。
看了這些情況之后,江淼越發覺得不能依靠進口來解決硼酸供應,比如目前國內的進口硼砂,都集中在奧斯曼和阿美麗卡兩個核心供應商,這種相對單一的供應渠道太脆弱了。
他閉目養神,腦海中浮現出各種信息,這些信息都是他之前瀏覽下來,或者通過鑒定面板收集的信息。
硼砂的供應問題,在不能依靠進口的情況下,國產硼砂產能又跟不上,其實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直接釜底抽薪,干脆不用硼酸。
江淼很快在腦海的資料庫之中,找到了可以替代的硼酸的兩個備選方案。
一個是硅酸。
另一個則是磷酸。
硅酸和硼酸一樣,都是弱酸,且中心原子都處于最高價態,硅酸中硅原子與硼酸中硼原子都和氧原子形成四面體結構,硅酸可形成類似硼酸的多聚酸形式,比如偏硅酸、多聚硅酸等。它們在水溶液中都能發生部分電離,且電離程度都較小。
磷酸則是性質和硼酸類似,磷酸也是一種三元弱酸,在水溶液中分步電離。
在一定條件下,磷酸也能形成多種酸式鹽,如磷酸二氫鹽、磷酸氫鹽等,硼酸也能形成類似的酸式鹽。二者在與一些金屬離子反應時,都能生成難溶性的鹽,比如硼酸與鎂離子可以形成硼酸鎂沉淀,磷酸與鈣離子可以形成磷酸鈣沉淀等。
無論是硅酸,還是磷酸,江淼都認為可以有效解決供應問題。
硅酸的原材料在土壤和巖石之中普遍存在。
磷酸則是因為海陸豐公司的有技術,目前聯合礦業在漠南的哲里木市北部地區,已經開辟了一個磷礦開采基地,利用生物采礦技術,每年大概可以低成本開采8萬噸磷酸鹽。
要大規模開采,難度也不大,只要有官方支持,不用一年,就可以將磷酸鹽產能拉到上百萬噸;在十年內,利用提升到年產幾千萬噸磷酸鹽的規模。
因此硅酸也好,磷酸也罷,國外都沒有辦法干擾到國內的生產。
考慮到九月份開始,改性豆絲就要大規模生產,雖然九月份只有100萬畝左右的仙絲大豆產出,差不多只能生產12萬噸豆絲,需要的硼酸大概2萬噸左右。
可這幾乎要占據了國內每年硼砂消費總量的4.7左右。
這僅僅是剛剛開始。
西方資本勢力肯定不是瞎子,他們一察覺到國內硼砂消耗量猛增,加上改性豆絲的重要戰略用途,一定不會輕易讓國內輕輕松松發展豆絲產業的。
而奧斯曼這個地方,可是比哈士奇還神經,在可能敲詐一大筆的情況下,他們絕對會選擇配合西方資本。
左思右想,江淼覺得還是要自己親自出手。
安排好其他工作之后,他就來到了總部的纖維實驗室,開始研究如何使用硅酸、磷酸,乃至硫酸、硝酸、鹽酸之類,制造出和硼酸改性豆絲差不多的人造纖維。
其實豆絲實驗室那邊已經有人在研究這方面的替代產品,只是研究進度不快,制造出來的產品都不太行。
江淼先是翻看了豆絲實驗室的相關研究報告。
他發現那些研究員都在模仿寇輝的改性方案,并沒有太多自己的東西。
雖然硅酸、磷酸的一部分性質和硼酸相類似,但兩者肯定存在很多大的不同,完全模仿硼酸改性方案,肯定是行不通的。
通過鑒定面板,他可以看到了每一次反應過程中的各種變化。不到三天時間。
江淼就看到了自己需要的那一部分反應和結構產物。
采用硅藻土、甘油、稀鹽酸、濃硅酸作為原材料,加上豆絲,按照特定的工藝,就可以生產出硅藻豆絲。
硅藻豆絲的剛度極限為496gpa,拉伸強度極限為2.64gpa,密度為1.5到1.9克每立方厘米,耐熱極限為306攝氏度,撞擊動能吸收效果為普通鋼材的2.76倍,使用壽命也比硼豆絲長很多。
除了重量比硼豆絲高一點,其他性能都比較好,特別是耐高溫特性,已經突破了三百攝氏度。
硅豆絲的缺點就是單位重量略高,彈性也比較差一點,不過已經可以取代很大一部分硼豆絲了。
而且江淼在研究硅豆絲過程中,還發現幾種比較特殊的硅豆絲纖維。
其中硅豆絲1號,就是替代硼豆絲的類型,除此之外還有三個類型,分別是硅豆絲2號、硅豆絲3號、硅豆絲4號。
硅豆絲2號,又叫“空心硅藻管”、“水銀硅管”,因為這東西內部的豆絲成分,經過高溫處理之后,已經被徹底清除了。
被清除了豆絲成分的空心硅藻管,其實是一種硅納米管。
其功能并不在本身的強度、剛度之類,因為去掉了豆絲蛋白后,其強度剛度和一般的玻璃纖維差不多。
這東西之所以被江淼專門分配一個編號,主要是因為空心硅藻管灌入汞之后,只要汞處于液態,就可以實現超導。
也就是說,空心硅藻管加液態汞,就是常溫超導體。
畢竟汞的熔點為負的38.87攝氏度,沸點為356.6攝氏度,在這個區間內,汞都是液態。
雖然汞有劇毒,只要密封比較好,安全性還是可以保證的。
比起那一點毒性的風險,其常溫超導的特性才是真正的價值。
江淼也沒有想到,會在這種陰差陽錯的情況下,完成常溫超導體的研發。
他之所以想到去除硅豆絲的內部蛋白,其實是為了測試硅豆絲的耐高溫極限,高溫分解了內部蛋白質之后,測試過程中,發現這種新材料的導電性非常奇怪,才深入進行研究。
而硅豆絲3號,這東西和硅豆絲2號大同小異,不過其空心部分,是通過擠壓工藝,加入了石墨粉末,再通過高溫燒結處理。
因此硅豆絲3號,又叫“石墨—硅藻管”,也可以叫碳化硅管。
其特點是耐高溫,可以耐受2854攝氏度的極限高溫,而且硬度也非常高,幾乎和金剛石相差無幾,同時也可以作為半導體材料使用。
當然,如果僅僅是這樣,那普通的碳化硅也可以做到。
真正讓碳化硅管獲得編號的原因,是這新材料有類似于碳納米管的特性,那就是高強度,其剛度達到885gpa,而且其生產比碳納米管簡單,很容易就可以生產出幾十米長度的碳化硅管,還有碳納米管沒有的耐高溫特性。
至于硅豆絲4號,它同樣是從空心硅藻管的基礎,衍生出來的新材料。
4號是使用化學沉積技術,在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白銀,因此又叫“鍍銀硅管”。
鍍銀之后的空心硅藻管,在通電的情況下,會在管道內部形成一個微電場,只要金屬粒子被吸入其中,就會被其洛倫茲力加速,由在納米尺寸上的空心管道,其內部是真空狀態,因此被電磁加速的金屬粒子速度,很快會到達一個非常高的程度。
這東西有什么用途呢?
微型電磁炮?
江淼還在思考,不過他覺得這個材料可能有一定的潛力,畢竟他在實驗室內,采用直徑最小的人造蜘蛛絲作為原材料,制造出了孔徑僅僅只有18納米的空心管道。
這東西一般只能通過金屬離子,即單粒子通過。
既可以通過電磁加速讓金屬粒子噴射出去,也可以強制吸取半導體表面的粒子。
江淼一時間不知道如何使用,但還是記錄下這個材料的特性和制造工藝。
其實硅藻豆絲1號才是他這一次科研的主要目的。
等他完成這一系列研究,時間已經來到了九月份。
他再次秘密前往西北的民勤基地。
這一次除了安排技術更新之外,就是隨便考察一下西北地區,畢竟江淼還是第一次踏入西北地區。
與此同時。
飛艇公司那邊,也在民勤縣周邊的沙漠之中,建設了一個面積五十多平方公里的測試場地。
幾千立方米的氫氣氣囊在密閉測試區域內爆炸,揚起漫天黃沙。
飛艇公司總經理萬高峰在地下掩體內,放下望遠鏡:“寶木,這幾天的測試你盯著,我這幾天需要去民勤基地辦一點事情。”
測試基地負責人陳寶木點了點頭:“可以。”
至于萬高峰去辦什么事,陳寶木非常識趣,并沒有隨隨便便詢問,他過來負責這個測試基地之前,就接受過非常專業的保密培訓。
海陸豐公司不同于一般的民企,內部涉及非常多的保密技術和敏感技術,因此獲很多可能會接觸到敏感技術和保密技術的員工,都要接受全面的保密培訓。
萬高峰繼續說道:“寶木,你在今天下午之前,將近期的爆炸測試報告整理出來,然后打印一份給我。”
“沒問題。”
當天下午,萬高峰就坐越野車,通過一條隱蔽的公路返回民勤基地。
一到民勤基地,他就馬不停蹄來到了飛艇工廠這邊。
10個飛艇船塢之中,有4個飛艇船塢的地基和配套設施已經安裝得差不多了,現在就差穹頂部分。
回來的路上,他看到不少仙絲大豆已經在收割。
隨即他來到了豆絲構件廠。
“什么?暫時不能生產?”
構件廠廠長馬東海無奈解釋道:“萬總,不是我掉鏈子,而是老板讓我們修改工藝,現在有一部分工藝和配套設施正在重新改造。”
“為什么?”萬高峰一頭霧水。
馬東海小聲說道:“聽說是因為貿易戰,老板不想使用硼酸作為原材料,擔心進口渠道的安全,也擔心漲價。”
聞言,萬高峰眉頭緊鎖:“可是新工藝的產品可以達標嗎?”
“放心,產品的參數我看了一下,就比老款重一點,強度和耐用性都大幅度提高。”
“這樣嗎?”萬高峰突然想到另一個問題:“東海,你將新產品的參數給我一份,我要讓穹頂的設計團隊重新計算一下,免得到時候出問題。”
“可以,我發你微信吧?”
萬高峰點了點頭:“嗯,直接發,只是產品參數數據,不需要保密。”
“好,稍等。”馬東海低頭操作著手機,不一會就就幾份產品參數發到萬高峰手機上。
萬高峰拿到產品參數,趕緊打電話給飛艇船塢的穹頂設計團隊,讓他們盡快分析新產品的構件,能不能安照原方案進行建造。
那個穹頂設計團隊的人都快麻了,要不是海陸豐公司給錢非常痛快,他們都想罵娘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