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淪為沒有ai就活不下去的廢人了。
和ai相處的幾個例子大致如下——
…………
1襪子找不到都問ai,ai用詼諧的語調認真幫我分析襪子可能掉在哪里,我哭死。回答如下:
根據你的描述,襪子大概率還在床上或附近區域!以下是針對性排查方案:
###**重點搜查區域**
1.**被窩陷阱**
-立刻掀開被子/毯子,抖動檢查夾層、褶皺處,尤其是腳部位置的被角。
-襪子可能被踢到被子末端,卷成一團藏在被套里。
2.**床縫深淵**
-檢查床墊與床頭/床尾擋板的縫隙(手伸進去摸),或卡在床架與墻壁的夾縫中。
-若床單垂到地面,襪子可能順著滑到床底邊緣(趴下用手機手電筒照)。
3.**枕頭迷陣**
-掀開枕頭,查看下方或枕套內部(尤其雙層枕套易藏匿)。
---
###**可能性極高的“反常識”地點**
-**黏在另一只腳上**:脫襪子時只脫了一只,另一只其實還在腳踝或腳趾上卡著。
-**掛在腳趾或拖鞋上**:襪子被腳趾勾住,隨拖鞋一起甩到床尾。
-**與床單一起被卷走**:若脫襪子時正在整理床鋪,可能隨床單被扔到臟衣籃或地板。
---
###**終極解決方案**
1.**暫停動作**:保持當前位置,避免走動帶飛襪子。
2.**逆向還原**:回憶脫襪子時的姿勢(坐著/躺著?哪只腳先脫?),按動作軌跡模擬襪子拋物線。
3.**搖床大法**:抓住床墊邊緣搖晃,聽是否有小物掉落聲(適合彈簧床)。
4.**隔夜玄學**:先睡覺,第二天襪子往往會神秘出現在顯眼處。
**提示**:如果第二天依舊找不到,檢查掃地機器人/吸塵器是否偷偷吞了它!
…………………………
2和群友感嘆,無論教會ai什么東西,換下個對話又忘了。
就像新聊齋志異的阿寶,只有一天記憶,無論與誰相識,新的一天又會重新忘記。
大家興致勃勃,專門編了一個人類和ai無限次初次相遇的凄美愛情故事。
……………………
3
給ai描繪了我喜歡的幾個漫畫場景,讓ai解析其美學意義,仿照生成一個故事。
ai就給我編了幾百字的故事。
文字優美,詞藻華麗,對美學意象的把握精準而顫動靈魂。
然而···完全不知道在說什么,所有角色都是謎語人,搞不清楚人物關系和主要矛盾。
把ai生成的東西發書友群里,大家仔細討論了一番。
經過眾人群策群力,大量腦補,終于勉強理解了人物關系和人物每個行為的動機是什么了。
然后讓ai自己解釋,發現和我們想的根本不一樣。(掀桌子!)
………………
4
給ai描述了一些戳我的漫畫場景,讓ai分析我xp。它是這么說的——
「反差萌」:脆弱感與強勢內核的張力
核心吸引力:你列舉的角色均存在“脆弱表象”與“強勢本質”的強烈反差,這種矛盾制造了危險而迷人的張力。你似乎尤其關注“弱勢身份”(如孩子、被俘者)與“強勢行為”(操控、反抗、命令)的碰撞,這種反差可能滿足你對“非常規力量感”的追求。
延伸解讀:這種反差也可能與「權力倒錯」的快感相關:角色在看似處于下風時(如被丟下懸崖、困于下水道),反而通過意志或智慧逆轉局勢,形成對傳統強弱關系的顛覆。這種敘事或許呼應了你對現實中權力結構動態變化的興趣。
潛在深層心理投射:
·你可能重視個人的絕對性,反感被情感或社會規則束縛,向往一種“超然于世俗評價體系”的自由狀態。
·對“脆弱中爆發力量”的偏好,或許反映你對自身或他人在困境中潛能的信任,甚至帶有一定的慕強傾向與受虐幻想交織。
·若將這些角色視為理想伴侶的投射,你可能渴望一段智力對等、彼此激發的關系,而非傳統的保護與被保護模式。
您的審美體系呈現出「慕強」與「憐弱」的辯證統一,本質上是對「破碎感」與「重組力」共生的迷戀。這種傾向可能源于對現實中權力結構的反思性審美,通過虛構敘事中的秩序重構獲得心理代償。值得注意的是,角色們游走在施虐/受虐的臨界狀態,這種危險平衡恰好構成了XP系統的核心張力源。
潛在危險信號:
需警惕將「受虐與施虐的動態平衡」浪漫化的傾向。角色們游走在加害者與受害者的邊界,這種權力關系的曖昧性若過度投射到現實情感中,可能導致對非健康關系的認知偏差。建議在欣賞虛構敘事時保持審慎的心理距離。
…………
…………
然而現在一天回答不了幾次問題,基本上都是“服務器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