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明仙宗  第一百七十一章 練氣九層

類別: 仙俠 | 修真文明 | 重明仙宗 | 愛吃han燒白   作者:愛吃han燒白  書名:重明仙宗  更新時間:2025-02-07
 
“洪階上品一部有缺、洪階中品四部不全、洪階下品七部無有筑基部分,只有荒階以下百五十部倒是未有殘缺。哈,這郎乙前輩,倒是不如他所表現出來的那般慷慨。”

康大寶足了三月時間,夜以繼晝、焚膏繼晷,才算是將郎乙所贈的一百六十六部木法典籍粗略看過。

粗讀下來,其中大部分都難稱珍品,連稱得上可圈可點之作的都是少有。

康大掌門心知這是郎乙為自己拋下來的餌料,后者顯然也是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兒,未見好處,真正的珍藏怕是不會拿出來。

郎乙多半是打著自己去信與費司馬,求些像樣的靈物資糧過后,再將珍藏托出的盤算。

只是郎乙這通盤算在康大掌門看來卻是難成,畢竟連康大掌門自己都并不覺得費司馬會再多為他付出什么心思。

郎乙這待價而沽的眉眼,倒有些給瞎子看的意思,到了最后,多半還是要落了空的。

不過康大寶細細想來,只在這里修行五年,老松洞府中不僅有二階靈脈,還有郎乙這位筑基真修悉心解惑。

期間只消安心修行,不沾惹俗務,更還一顆靈石不、一分人情不欠.

康大寶這等待遇說出去也可稱是十分難得了,足以羨煞一眾筑基大派的嫡傳了

屆時就算求不得筑基機緣,康大掌門自將修為提升到練氣九層,回到重明宗靜待時機,也定是不虧的。

康大寶想到此處,嘴角輕揚,又服下一顆辟谷丹,正待拿出一枚玉簡認真驗看,便收到了一張信符。

閱后康大寶思索片刻,屈指一彈,閉關室外石門的禁制徐徐散成靈光,于巖壁游走消逝過后,身材瘦削矮小的文六低著頭,一臉謙卑地走了進來:

“康縣尊,這是蔣前輩托賀德工送來的,要小人務必親自交到縣尊手中。”

“多謝文道友了,康某叨擾日久,屬實與道友添了不少麻煩。”康大寶伸手接過,和煦說道。

“不敢、不敢,縣尊若無事的話,小人便不再打擾縣尊清修了。”文六面上還是那副恭而敬之的小心模樣,心中卻道:“你也知道來了是給自己添麻煩呢!”

從前他作為郎乙的貼身近仆,在這鶴靈山老松洞府中只消伺候好郎乙一人便是,在其他人面前都是橫行無忌、飛揚跋扈的存在。

這頭上猛然又多出康大寶這么一位祖宗來,文六自不適應。

至于為什么要將康大掌門當成祖宗供著,自是因為文六前些日子照例下山,去幾個附庸家族中打秋風的時候,在賀家那里吃了癟。

吃拿卡要這類事情,身為郎乙親隨的文六自是做慣了的。

以文六事前所想,就算康大掌門而今是郎乙的座上賓,但畢竟縣官不如現管,康大寶遲早是要走的。

這個道理淺顯得很,縱算自己不開口索要,賀家人也自會識趣才是。

可他卻沒想到,重明掌門是上山修行去了,可重明宗卻還在賀家放了位筑基真修呢。

當其時蔣青的飛劍才出竅半截,文六的囂張嘴臉都還來不及收,心就涼了大半。若不是還存了三分定力,差點就駭得糞門一松,拉了一地。

這老仆鞍前馬后地伺候了郎乙大幾十年,燒了這么久的香,縱是再怎么不堪造就的庸才,身上也能沾染一分佛意。

洪縣修界未受過當年平定山蠻一役的多少波及,相較平戎縣修界自要繁盛許多。

是以這筑基真修在洪縣雖然仍舊鮮見,但以文六的閱歷,自也是見過不少的。

可即便是這樣,以他看來,便是洪縣那些經年筑基的身上,都無有似蔣青這般銳利的劍意。

文六能撿回條性命都還是靠著賀德工出言相勸,這下好處沒撈著,卻反倒欠了賀德工一樁大人情。

自此文六便暫時收了猖狂之心,返回鶴靈山上老實修行。直到這番來給康大掌門送東西,還是他這么久以來首次出門。

康大掌門對這老仆的心路歷程知之不多,他與后者的相處方式卻與蔣青截然不同,一直是以禮相待。

畢竟以重明宗而今的勢力,還遠達不到能將賀家從郎乙的手中抽脫出來的地步。

就算精心設計害了文六這倀鬼,也自有其他的倀鬼補位。這新上來的惡鬼肚子里頭亟待油水,敲骨吸髓的手段說不得要比文六還更厲害些。

如此一來,還不如與這老仆交好,以給賀家換得些善緣呢。

文六東西送到過后,謝過康大掌門的挽留,便小心地退出了閉關石室。

康大掌門拂手一揮,方才散去的禁制又重新集結起來,匯成一團黏吝繳繞的銀色禁制將石門緊緊護住。

這時候康大寶才將文六送來的儲物袋打開,袋中的物什倒是不多,一封手信,一尊小簋而已。

按常理來說,這么點東西,當是不消用儲物袋來盛的,可誰讓蔣青手里頭最不缺的便是各式各樣的儲物袋呢。

手信上只有簡短幾行字,大意是將蔣青已經在賀德工的陪同下,將左近從前與賀家交好、交惡的勢力盡都走了一遍。

不只是練氣勢力盡都畢恭畢敬,便是連附近一伙筑基散修,也與蔣青意氣相投、有了交情。這四人還承諾會在能力范圍之內,看護賀家安危。

如此一來,蔣青的一柄飛劍,不止鎮得賀家其他幾房中人再不敢有所異動,便是連左近的人家也都熄了些不該有的心思。

蔣青自覺此間已無事了,便想著要跟著段安樂在這商路上頭走一遭。

既然有些不識趣的坐寇不認賀德宗的香火情了,那卻正好,蔣青索性直接用劍揚了他們,也省得段安樂等人行商之際,再與這些魑魅魍魎虛與委蛇了。

康大寶看后慨嘆一聲,莫看蔣青這手信只有寥寥幾行字,其人也只在賀家留了三月而已。

可做成的這許多事,若要康大掌門卻做,不曉得要多少精力物力、用多少盤算心計,才做得成。就算做成了,其后也難免有所反復,還未見得有蔣青走一趟來得好。

“筑基、筑基吶!”康大掌門將手信貼身收好,然后才打開那只小簋。

這小簋倒是不大,僅有常人腦袋大小,打開簋蓋,白煙裊裊升起,透過煙霧可以看到,簋中躺著一只黑乎乎、油汪汪的赤鬃豬肘。

康大寶先是愣了一下,方才笑出了聲。

袖中的小奇聽見動靜出來一探,本來看見小簋這只廚具還饒有興致。待湊近了一觀,看見這豬肘色香味形意未見其一,則又癟嘴搖頭不止,鉆回了袖子里頭。

小奇都嫌棄,康大掌門這老饕更是只用看的也曉得味道,是以心中雖然感動,但卻沒有半點動筷子的念頭。

不過他卻是個節儉慣了的性子,這好歹是用靈物制成的“菜肴”,便又揚手一抬,一小群獅蟲嗡嗡飛了出來。

它們倒是不挑,更不會面有難色,直接便在康大寶的指令下對這赤鬃豬肘大快朵頤起來。

獅蟲們進食之際窸窸窣窣的聲音連綿不絕,康大掌門卻不覺吵鬧,又拿起方才放下的玉簡,仔細研讀起來。

山中無歷日,寒盡不知年,轉眼便是兩年過去。面容枯槁的郎乙看著眼前這個闊面重頤、器彩韶澈的后輩,目中毫不掩飾的露出訝然之色。

“本以為以其過往的資質推算,便是五年都算少了,而今一看,卻是老夫打了眼!”郎乙心頭這么想著,看著方才考教中對答如流的康大掌門,不由于心中升起一分欣賞。

“小友兩年而成,便是那些大派之中,九成九的筑基種子,怕都達不成這等成就。”郎乙將手中玉簡放下,淡笑言道。

“前輩謬贊。”康大掌門卻不言什么“全賴前輩教導之功”之類的違心之言,若是這么說了,自己可是就要欠下這份人情了。

郎乙為的可不是大發善心、提攜后輩,他圖的是想從費司馬處得到結成假丹的資糧,雙方不過是利益交換,并無真心可言。

更何況郎乙身上可能還背負著賀德宗這位世兄的血債,康大寶與他將來難說是敵是友,便更不想再與這老修有什么人情往來了。

“若是自己還年輕,說不得便要投上一筆,結個善緣了。”郎乙再認真上下打量著康大寶,如此想道。

只是后者在鶴靈山修行這兩年間,郎乙數次傳信司馬府匯報康大寶修行的境況,卻從未收到費司馬的只言片語。

由此郎乙便也知道了,康大寶在費家人眼里頭或許并沒有什么分量。

想來也是,天底下有幾個巨室嫡婿,能攤上被掛起來做馬骨這么個苦活累活的。

故而郎乙卻也想通了,除了在最初的幾個月內對康大寶關懷備至之外,近來康大掌門登門求教,郎乙都已開始避而不見了。

如此說來,康大寶超出郎乙的預計提前學成這些典籍,對于雙方卻也都是好處。

再待得久了,郎乙目的未能達成,免不得要對康大掌門相看生厭,若是五年都未學成,怕是就要撕破臉皮轟出門去了。

畢竟二階下品靈脈的洞府,就算賃出去,一年也得收個二三百靈石呢。哪能容得某些對郎乙沒有什么用處的人肆意修行。

好在康大寶是個識趣的,并未耗多少工夫,便已對這些木法典籍頗有見地。

康大掌門雖未看到郎乙實際的珍藏,但也所獲頗豐,對于將來筑基一事,怕是又多了半成把握,當然算得上是不虛此行;

而郎乙雖未似他所想的那般,輕易的便從費司馬處得到假丹靈物,但靠著一些粗淺典籍,也勉強算是與司馬府和重明宗結下了個善緣,算不得虧。

縱是郎乙這位筑基真修與其論道,后者許多理論雖然稍為粗淺稚嫩,但也時有言之有物、妙手偶得的發言,令得郎乙都頗受啟發。

若不是郎乙壽元將盡,說不得都要動那收徒的念頭。

然而令得郎乙還未想能到的是,康大寶在這兩年時間里,依著玉玨之功,非但將他給的百余部木法典籍牢記于心,而且還順帶手接著這二階靈地,將修為也提升到了練氣九層。

如此一來,筑基之前的所有關隘,康大掌門已經盡數破之,只待將法力修成圓滿,便可嘗試服丹筑基了。

當然,康大掌門之所以能將這些典籍研讀得如此之快,除了玉玨之威之外,還有郎乙使了心思,所付典籍同質嚴重、多是濫竽充數的原因。

說是百余部典藏,實則書中許多真意大同小異,只要通得一本,再看其他,便事半功倍了。

若無玉玨激得康大掌門悟性大增,使得康大寶從幾部殘缺的洪階功法上頭都悟出了不少門道。

那么靠著康大掌門自己原本這點悟性,在這鶴靈山苦修了五年之后,到底能從這些典籍中汲取多少養分,猶未可知。

勿論過程有多曲折,至少結果對于雙方都還尚可,勉強能算得上賓主盡歡。

康大寶是個懂事的晚輩,自意會得出郎乙沒有多留自己的意思,此次出來前就已經收拾好了行裝。

見得郎乙話已說完,便開口請辭:“既事已畢,晚輩也不好叨擾前輩清修,今日便拜別前輩,自回去了。”

“如此甚好,小友正是銳意進取的好時候,一味閉門苦修,難有進益。”郎乙聽后頗為高興,卻是連裝都懶得裝了。

說完這句場面話后,郎乙又喚過文六過來,送康大寶下山,見其神情,是當真對這位費家嫡婿不抱什么希望了。

文六的態度倒是依舊未變,畢竟康大掌門勿論從前還是現在,與人相交都無傲氣,折節相交、不恥下問之舉比比皆是。

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本事,卻在許多身居高位的人身上半點都無,卻也是許多人裝都裝不出來的。

這兩年文六與其的關系非但無有惡化,反還變得頗為和睦了。

也因于此,康大寶在受到郎乙冷遇之后,在鶴靈山修行之時,也照舊得了許多便利。

更不用說,洪縣賀家在這一二年里,因了蔣青的余威和文六的照拂,已經漸漸從賀德宗身歿的陰影中走了出來這等好處了。

待二人行到山腳處,事先康大掌門未從郎乙身上感受到的惜別之意,卻是從文六這欺善怕惡的老仆身上感受到了些許,當真令人有些唏噓。

再與文六拜別過后,康大寶回頭望山,時值深秋,山色深邃、層林盡染。

淡金色的陽光透過云層,灑在蒼茫的鶴靈山上,為這幅秋意盎然的畫卷增添了幾分色彩。

秋風蕭瑟,吹拂在康大掌門的臉上,只聽得他長出口氣,微微一嘆:“總算能回去看看了。”

(本章作家的話篇幅不夠了,大家的

應運營官的邀請,現為大家推薦幾本,可來一觀:

《叩問仙道》

凡人少年求仙道,在仙路上探索前行,再回首,青山依舊在,故舊皆白骨。

《大漢:從絲綢之路開始》

漠北擊匈奴,飲馬恒河,從絲綢之路西征拓土,普天之下,莫非漢土,率土之濱,皆為漢臣!

《人在諸天,擺爛成帝》

諸天流,九天十地唯唯諾諾,諸天萬界重拳出擊

《重燃青蔥時代》

重回過去,這一次,一定要彌補遺憾,然后,努力搞錢!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