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修真,煉假修真。
白云頂端,梁岳思索前方道路。
武者前期的階段,全部歸納為煉氣期。
這個時期是煉精化氣階段,對于靈氣要求較低。
“煉氣后期,即有一百二十年壽命。”
再往上,乃是自身內力進一步壓縮液化,融合自身異能,形成特殊的真元。
這個階段,稱之為筑基期。
“或者變成真氣也行。”
總而言之,兩套方案,不一定非要在修煉之初就煉出真氣,先鍛煉自身肉身,再結合肉身生成的真氣,遠比憑空打坐出現的真氣要厚。
“按照這樣的流程,筑基壽命應是一百五十到一百八十歲左右。”
再往上則是真氣進一步凝實的金丹期。
這便是內丹之道的初入門,煉精化氣階段。
金丹以后的元嬰、化神則是煉氣還神的過程。
“此道上佳之處,在于并非單個功法的修煉進程描述,而是對于生命本質的劃分,可適配所有道路,也可以生搬硬套。”
煉精化氣、煉氣還神,煉神返虛,煉虛合道。
這是所有修行的本質。
以前上古時代的人進步飛快,不分細小境界,各有各的路,只能粗淺劃分為五仙種類。
對于戰力強弱不以境界劃分,而是以綜合的“道行”進行對比。
梁岳要做的就是將境界細分,造一個一以貫之的道路。
“現在的境界是陰神法相,簡稱陰神,應該相當于化神期。”
尸解仙道有自己的境界,陰神這個境界,乃是神魂可以化為法相,所以又稱作陰神法相。
陰神再一次歷劫,神魂開始還陽,開始擁有實體,而不是簡簡單單的顯形,這個階段稱之為“鬼仙”。
鬼仙開始渡天劫,天劫共有四種,最后一種名為雷劫,故而這個階段稱之為雷劫鬼仙。
成功渡過雷劫之后,便是陽神。
“陽神應該是仙人之境。”
梁岳正在總結他的設想。
他的野心很大,他并不認為自己比上古神仙差多少。
有些事不是活得長就能通曉一切,不在一定的環境,無法誕生出對應的知識。
梁岳自詡末法大家,對于向內求、自成天地的內丹之道,比所有上古仙神要懂很多。
上古仙神估計也想不到,隨處可在的靈氣會消失,自然無人研究如何高效利用自身。
“注重血脈的先天神靈,肆意揮霍精氣的后天修士,時代結束了。”
以后的修煉更加精細化、專業化。
不一定比上古時代差。
梁岳緩緩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塵土。
“混了七百年,是時候留點真東西了。”
梁岳望向劍湖。
清晰水面,倒映出一張面如白玉,三縷長須,仙風道骨的士人面容。
西漢劉安、再到一系列方士、自己、以及之后的人。
歷史長河緩緩流淌,所有先賢與后人的影子,全部匯聚在自己身上。
“末法時代的道果,由我完成!”
剩下一步,就是驗證此法的可行性。
梁岳長出一口氣,沉浸已久的心靈,仿佛活躍了起來。
“不斷提高的技藝,方是永遠年輕的盼頭啊。”
菩提樹下,青銅神山佇立。
梁岳看著被封印的一百零八神魔。
“神魔出世不可避免,即便我生前壓制,死后也管不了,不如放開壓制,利用此神魔的力量。”
或許有機會摸索出喚醒門人之法。
“暫且擱置,先將修真之法落地再說。”
劍湖另一側,老頭打坐調息,修煉梁氏特有的金剛不壞神功和純陽功。
梁業一睜眼,看到老祖宗站在自己面前。
“祖宗有何吩咐?”
“現在傳你純陽丹術,望你勤懇修習。”
梁岳看著梁業一眼,這小子沒有異能,估計很難突破到筑基,不過也沒關系,大不了當做武功修行,煉氣期和武功相差不大。
若有一日,靈氣復蘇,或出現異能子弟,即可修煉此法。
“純陽內丹術是純陽功的改良之法?”
“并非如此,此乃修真之法。”
之后數日,梁岳提供丹藥,監督此人修行,同時修改功法遺漏之處。
“功法好是好,門檻太高了。”
比一般內功入門難度都高,若不是自己監督,梁業這小子休想入門。
“不過這樣也好,避免武夫時代再次來臨。”
“喝!!”
庭院之中,梁業爆喝一聲,通體綻放金芒,體表好似被一層金箔籠罩,一拳轟碎整座假山。
本身就有先天修為的他,很快突破到煉氣巔峰。
“祖宗,幸不辱命。”
“很好。”梁岳話鋒一轉,說,“給我一個身份,我要去中原一趟。”
樣本不夠多,需用更多樣本研究。
最好是異人。
“過幾日就是蓬萊族祭,祖宗要不要拜……”
看著老祖宗無語的眼神,梁業反應了過來,老祖宗好像不需要自己拜自己。
“梁氏如今多少人了?”
“蓬萊梁氏,算上分支……一共是四萬多人。會稽梁氏,應該有四五萬。”
這不是全部,當年梁氏選擇開枝散葉,中原十梁有九梁是梁家人,梁岳的后人,至少是八十萬之數。
“八十萬。也算是不負祖母期望了。”
梁岳嘖嘖稱奇,人類的繁衍,竟有這般強大。
大多數梁氏子弟的階層還不錯,假以時日,若是到了現代,梁氏子弟怕不是超過千萬之數。
當然,這些大部分是支系,有些人都不認識自己這個遠祖。
很快,梁業呈上身份官文。
“蓬萊國東海郡王梁福,道號扶桑道人。”
“郡王?”梁岳看向后人。
“地位越高,皇帝越看重,蓬萊國地位特殊,名王實帝,可封郡王。身份信息沒有任何錯漏。”
從唐到宋,蓬萊國與中原貿易頻繁,蓬萊多出道士與名醫,與中國王朝關系極好。
宋國首都。洛陽。
建隆四年夏,朝廷大軍擊潰北方契丹胡虜,收復燕云十六州,隨之而來,吐蕃上表稱臣。
至此,除西域以外,天下一統。
宋國征伐到此為止。
這一日,群臣飲宴。
趙匡召集位高權重的武將在殿內大飲。
眾人喝道所有文臣退場。
趙匡重重放下酒杯,嘆息道:
“哎,朕終日不得安睡。”
“陛下何故?”謀士緊跟詢問。
“如今天下太平,萬家安樂,萬一再出現武夫當國,僭稱天子之事,豈不是令生靈涂炭?念此,朕輾轉反側,不能入眠。”
眾武將面面相覷,隱約猜測帝王心思。
再看四周,燭火劍光,殺氣森然。
“還請陛下指條明路!!”有心直口快的武將下拜。
“自擇善地,各守封土,勿議除替。吾等結為姻親,君臣之間,兩無猜疑。”
眾人知曉利害。
次日,武臣皆稱病要求解除兵權,告老還鄉。趙匡兌現了承諾,封世襲之爵,結為姻親。
杯酒釋兵權。
至此,終結長達一甲子之藩鎮亂世。
深夜,趙匡獨自一人思索朝政。
“對于文臣,要有御史臺。對于武人,也要有類似的監督之所。”
趙匡冥思苦想,一夜未睡。
次日,太監來報。
“報,華山神人陳摶老祖,蓬萊國東海郡王扶桑道人求見。”
“陳摶?”趙匡記起這個名聲顯赫的家伙,仍記得這老頭在自己手里賺走了華山。
扶桑道人又是誰?
很快,一名白發蒼蒼的老頭跟在中年道士身后,在太監帶領下前來。
東海郡王長相莫名熟悉,趙匡一接觸此人眼睛,感覺又想不起來。
當年靈寶道人的面容漸漸模糊,不過眼前此人氣質極似當年的靈寶。
“兩位請!”
“陛下客氣了。”
三人閑聊,漸漸熟悉之后,趙匡說出昨晚的想法。
“這簡單,直接朝廷詔安便是,他們要地位與名聲,陛下就給他們,以后成定例,只有皇帝承認,方是功成名就。”
趙匡略微思索,笑道:“此計甚妙。”
之后,趙匡封陳摶為希夷真人,賜華山。
封梁岳為扶桑真人,賜少室山。
建神霄雷府,以奉國師。
至此,天下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