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君,從蓬萊筑基開始  第44章 朕非為祭天而來,乃是為保命而來

類別: 玄幻 | 東方玄幻 | 道君 | 從蓬萊筑基開始 | 臨淵今天一定更   作者:臨淵今天一定更  書名:道君,從蓬萊筑基開始  更新時間:2025-02-06
 
清機繚繞,鶴爐焚香青煙裊。

仙韻氤氳,鸞盞明燭流光起。

青陽云宮之中,燈盞搖曳明光,香爐朦朧煙氣,咸帝望著這座寬闊的仙家云宮,那一方方蓮紋石墩之上,根根梁柱鑲嵌金漆云紋,兩側屏風壁扇之上,青墨描繪群仙之像。

整座大殿看起來并不奢華,但處處透著仙家的飄逸自然。

大殿正中,一方池水蕩漾生波,其中株株蓮綻放,尾尾金鱗躍水。

池水旁,碎玉錯金的流云冰臺兩側,江生與咸帝分坐,臺上擺著幾盤簡單的果品。

青玉鎏金盤中,分別盛放著棗李杏,果實一指大小,透出絲絲清新之氣。

碎玉錯金冰臺兩側,江生與咸帝分坐。

咸帝靜靜看著江生烹煮茶水,道人伸手一攝,云宮之外便有一股清徹泉水飛來,落入茶壺之中,不過眨眼功夫就已經沸開。

此時江生才將些許茶葉撒入其中,伴隨著茶湯翻滾,江生淡然一笑:“這水乃是天降之雨,沾染了這金華山天上的靈秀之氣,落入山中流泉之中,算是無根之水。”

“雖比不得仙泉星瀑,月水天池,也勉強算是上佳之水。”

“至于這茶,是貧道自天外天帶來,若論品階,堪堪算是上品。”

說話間,茶湯沸開,江生取來茶盞分倒茶水,送至咸帝面前:“陛下,請。”

咸帝拿起茶盞,茶盞錯玉嵌銀,拿著明明是冰涼之感,但其中的茶水卻是炙熱滾燙。

這熱與涼的交互,猶如陰陽之形,調和自然。

江生自謙的說辭,咸帝自然不可能輕信,輕呷一口茶水,咸帝頓覺耳聰目明,神清氣爽,似是洗滌了一身污穢,只覺周身毛孔大張,身形為之一輕,隱隱有羽化飛升之感。

望著手中的茶盞,咸帝嘖嘖稱奇:“當真是仙茶,堪比靈丹妙藥,竟有洗經伐髓之效。”

江生又指了指面前的青玉鎏金盤:“這些果子,不過尋常山里貨色,不過勝在新鮮,不承受外界紅塵濁氣污染,倒是維持了清靈之本質。”

“陛下若是不嫌,可以品鑒一番。”

咸帝欣然從之,隨手捏起一枚棗子送入嘴中,輕輕一咬,精純的靈氣隨即在口中散開,直沖顱頂,回旋一番又浸入五臟六腑,讓咸帝大為驚奇。

至此,江生才說道:“貧道不知,這山野之物,可還入得陛下之眼?”

咸帝嘆道:“若這只是山野之物,那朕的皇宮之中那些各地上供的所謂佳品,上林苑中精心培育的那些御用,又是什么?”

“真君太過自謙了。”

江生微微一笑,淡然道:“陛下,這山中之物,只是尋常,此言非是貧道過謙之詞。”

“陛下可曾見過真正的仙家福地,可曾見過真正的仙神之用?”

咸帝搖了搖頭,又道:“這法秀金華山,如此鐘靈毓秀之地,還不算仙家福地?”

江生笑道:“陛下,莫要小看仙家,這金華山,只能算是一處靈山,稱不得仙山,更當不得福地。”

“需知,仙神之中,有洞天福地一說,其中洞天最高,福地次之,而這兩者,皆可稱作仙境。”

“洞天福地之下,還有仙島靈峰,此等雖不入仙境之流,亦稱得上佳修行之地。”

“貧道這金華山,左右不過千八百里之地,容納寥寥之民,既無法接引日精月華,亦無法容納星輝元機,如何稱得上仙家福地?”

“若說這整個金華山中唯一能和仙家福地沾邊的,也就這殿外那一輪青陽了。”

咸帝聽到這,對江生話中的意思已經明了。

于是咸帝順勢問道:“那敢問真君,何為仙家福地,何為仙神之居?”

江生道:“陛下且看。”

咸帝順著江生的動作,見江生右手食指中指并攏,做劍指狀在茶水之中輕輕一沾,隨后轉手一彈,那幾滴茶水飛濺出去,顯化出一片縹緲仙宮。

仙宮坐落天穹之上,周圍群星璀璨,上映日月,周環星河,其霞光萬丈,金蓮涌現,仙人于其中出入,自在逍遙,無災無劫.

咸帝望著那仙宮景象,耳邊又響起江生那清朗之聲:“仙神之居,渺渺茫茫,朦朧難測,其位九霄之上,臨星宇之間,觀大日之華,賞月之流蘇,群星燁燁如華蓋,霞彩飄飄為道基,行于天地虛實,得享長生久視。”

“仙神福地,人間難尋,顯則巍峨浩然如山岳凌空,匿則藏于芥子之中山海不移,何況仙神之福地洞天不沾染紅塵之氣,避三災五難,于虛實之間坐視滄海桑田。”

咸帝輕聲自語:“長生久視,無災無劫”

言罷,咸帝回過神來不由啞然失笑:“這世間,哪有什么真正的長生久視,無災無劫。”“若是真有,就不會出現眼下這般情景了。”

江生眼中閃過一絲精芒,顯然咸帝對如今幽冥與人間的動蕩有著某種清晰的認知。

而咸帝也是自知失言,不再言語,只是默默品茶。

江生思索片刻,問道:“陛下,依你之見,幽冥鬼神之道,可是長久之策?”

咸帝漠然,他又想起了自己先前和莊帝的那一次溝通。

莊帝在幽冥之中發現了某些異常,并告訴咸帝,若非迫不得已,不要再聯系他,也不要輕易溝通幽冥。

隨后咸帝就和莊帝失去了聯系,幽冥之中到底發生了什么,咸帝不知道。

咸帝只知道自那以后,虞都之中那一座座供奉歷代虞帝衣冠的大殿中時常有異動,同時各地傳來的消息也表示,在各州郡的那歷代先祖的陵寢內部似是有什么問題。

如果不是因為這一點,咸帝為何遲遲不去幽冥,又為何跑來這金華山?

如果不是因為這一點,咸帝又為何要敕封江生為虞朝國師?

還不就是想為自己,為子嗣和那些忠于自己的臣子尋一條出路?

如今天地大變,災劫連連,人心之動蕩莫測已經到了讓咸帝都感覺心驚肉跳的地步。

可以說,如今的虞朝,正處于最危險的關頭,而這樣的危機,還不僅僅是來自那些各懷異心的鬼神世家,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散修,還來自幽冥!

而且幽冥之中的危機,遠比人間要可怕!

歷代先祖,生前雍容華貴,極盡奢華,死后也要維持生前的排場,他們固然是在地下舒服了,可他們留下的爛攤子一代傳一代,到了咸帝這里已經是讓咸帝頭皮發麻的程度。

無論是泥蛟行龍又或者黃泉躁動,哪一次不是幽冥里弄出來的?

而人間一次次血祭所產生的天地怨氣戾氣又是為何?

天地早已淤積了太多的污濁,這些污濁被幽冥的鬼神們選擇性無視,他們只顧著自己的享樂,一次又一次的壓制著天地間的劫氣,最后到了如今,他們壓不住了,開始怕了,開始想盡辦法去處置,最后想出來的辦法,還是把災禍引到人間.

更別提那些先祖到了地下還要影響著人間,操控著朝野,各自占據一州一郡充當自己的食邑陵寢,香火血食不斷。

憑什么自己要兢兢業業一輩子,最后還要當山河破碎的替罪羊乃至要身死殉國?

咸帝心中思緒萬千,他不甘心。

江生看出了咸帝心中有諸多情緒,又為咸帝斟了一盞茶后,江生靜候咸帝開口。

咸帝拿著茶盞,良久才緩緩嘆了口氣,開口卻是已經變成:“國師可知,朕為何如此緊急的來國師的道場?”

國師一詞,代表了咸帝對江生的認可,也代表了咸帝承認江生在虞朝的地位:大虞國師,秉陽太上妙法玄機天師。

江生正色道:“還請陛下直言相告。”

咸帝望了望這云宮大殿,隨即才定下心來:“朕可以告訴國師,唯有在這,朕才能感覺到那么一絲安心。”

“虞都已經不安全了,但朕不能告訴外人,否則朕也好,朕的子嗣,妃嬪,還有那些忠心耿耿的臣子們,都不安了。”

說罷,咸帝嘆了口氣:“誰能想到,我大虞朝最是固若金湯的虞都,也不安全了呢?”

“有萬千鬼神巡察天地如何,有千百萬兵甲拱衛又如何?虞都,已經危在旦夕了,朕此來,不是為祭祀山川天地而來,是為逃命而來。”

江生眉頭一皺:“陛下,此言何來?”

虞都的情況,江生是了解過的,如今金華山中有不少修士都是出身虞都的官宦權貴之家,更別提還有姬宏這個當朝二皇子在。

虞都,那是一個覆蓋百萬里方圓,容納億萬人口,有著無數鬼神庇護之地,整個虞朝,可以說是舉東南之力,鑄造起了這么一個堅不可摧的帝城。

若是山海界真的天翻地覆,像虞都、乾都這樣占據人間龐大氣運王朝的都城,必然也是最后被摧毀的。

更何況虞都的各類防御陣法無比完善,便是有仙神至,一時半會兒也難以攻破,怎么在咸帝口中,就好似變成了什么紙糊的東西一樣?

咸帝看出了江生的不信,語氣幽幽:“這話,朕說出來自己也是難以相信,但若是朕告訴國師,虞都正在向鬼都轉變呢?”

人間王朝的帝都正在向著鬼都轉變?!

江生心中一震。

他立刻明白咸帝為何說虞都已經危在旦夕了。

災禍不是來自人間,而是來自幽冥!

幽冥里那些虞朝的歷代帝王,那些數量龐大的鬼神,要沖入人間了?!

還是說,虞朝那位大乘境的老祖宗,有什么異動了?

那位大乘境的鬼帝,可是和乾朝那位森羅天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江生思索時,咸帝又補充道:“國師,你或許不知曉,朕得到的消息,我大虞朝境內那歷代先祖的陵寢,或多或少都出現了些問題。”

“而虞都之中,那供奉歷代先祖衣冠的殿宇里,也有了異動.”

至此,江生徹底明白了:

幽冥之中的大虞鬼朝,已經支撐不住了。(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