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想藝考你說我跑了半輩子龍套?  第85章 劇本圍讀,開大

類別: 都市 | 娛樂明星 | 剛想藝考你說我跑了半輩子龍套? | 榴蓮冰淇淋   作者:榴蓮冰淇淋  書名:剛想藝考你說我跑了半輩子龍套?  更新時間:2025-02-04
 
下午,秭歸縣城臨時租的一個大場地內。

三十幾個安保人員站在門外,防止有媒體記者的偷拍和進入。

而門內,《山楂樹之戀》的全體主創人員,包括攝影組、錄音組、導演組……差不多六七十個人,濟濟一堂的坐在那,等待著劇本圍讀的開始。

所謂的劇本圍讀,也常被稱為劇本朗讀會或劇本研讀,是影視劇或戲劇制作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通常發生在正式拍攝或演出之前。

這一過程主要涉及導演、編劇、演員等核心創作團隊成員,他們聚在一起,對劇本進行全面的梳理和解讀。

過程,往往要510個小時,看劇本圍讀的長短而定。

“好了,人都到齊了吧?”

張一謀坐在最中間,問著身旁的劇組統籌徐橋龍,徐橋龍眼神看了眼在座所有人。

整個《山楂樹之戀》的拍攝安排,基本上都是由他的團隊執行,除了兩大主演之外,其余人他基本都見過。

“嗯,齊了!”

徐橋龍大致清點了下人頭,朝張一謀說著。

“好,那一個組一個組,相互介紹吧!”

“按照慣例,先演員組!”

張一謀看著陳瑾所坐的那一排。

整個劇本圍讀是一個巨大的圓,就是所有人按照一個圓形就坐,中間是個很大的空地,有可能會在圍讀過程中,導演會讓演員預選表演下,編劇會說一下他的想法。

“大家好,我是陳瑾,飾演老三!”

男一號陳瑾第一個發言。

全場很多人,還是第一次看到男主演長什么樣,很多已經在那竊竊私語起來。

劇本圍讀的流程,張一謀和蒲倫都跟陳瑾說過。

其實很簡單,就是拿著現有的劇本,以劇本中的場為單位,演員進入表演的情緒,把臺詞從頭到尾順讀一遍,然后再排練一遍。

每一場讀完以后,演員首先會對劇本中關于人物也好,事件也好,整個故事也好,一些他們不是很理解的東西提出問題,這時候就會由編劇來進行闡釋和解答。

在這個過程中,導演也會對這個故事有更完整的理解。

當然,一些厲害的演員,也會根據他們的理解,提出他們基于表演的角度,對文本的意見和建議,編劇也會根據演員的特點和表演習慣,對劇本內容進行修改。

這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因為之前階段的劇本很多都是一個人寫的,而且在劇本階段,有很多東西是憑一些想象來寫,不一定是最準確的。

演員會有演員的直覺,他們覺得這個人物應該是怎么行動、怎么說話,根據他們的直覺,來對劇本進行修改和完善。

演員自身的特點和表演方法,對于最終的呈現非常重要。

優秀的演員會在劇本的基礎上,基于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和掌握進行進一步的加工,讓這個人物更立體和生動,同時也更加符合演員自己的表演習慣,會讓最終的呈現效果更好。

所以,劇本圍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這會讓一部影視作品,最終的呈現更加完美,群策群力嘛,這么多人圍在一起,那肯定是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更別說大幾十個臭皮匠。

作品會在這樣圍讀的討論中,成為一部經典或者……依托答辯。

這就看一個導演在圍讀之中,吸引到了什么。

優點還好,如果是缺點當成優點,那爛片警告。

不過張一謀好歹是一代名導,他對圍讀更多的只是,讓整個劇組所有人相互認識,而后讓演員們,領會編劇和他對劇本的一些改編和表演需要。

“朱顏曼茲,飾演靜秋!”

“姜瑞嘉,飾演魏紅!”

“席美娟,靜秋母親!”

“呂立萍……”

“李雪建……”

一個個演員在那自我介紹,陳瑾其實內心有些咋舌,旁邊的朱顏曼茲也是小臉緊繃,因為這配角的陣容,實在堪稱強大。

李雪建就不用說了,老戲骨中的老戲骨,絕對是影帝實力。

宋江和焦書記兩個角色,就已經足以封神。

而席美娟和呂立萍,那也是實至名歸的影后級別;就是前者是藝術家,后者是賣國。

除了這三位,還有薩日那老師,《人世間》的媽媽,多屆視后。

還有很多小童星。

這就是《山楂樹之戀》的幾個主要角色,其實這部電影的角色并不多,已經算很少,80的戲份,都在陳瑾飾演的老三,和朱顏曼茲飾演的靜秋身上。

演員們介紹完,接下來就是編劇團隊,原著作者艾米沒來,編劇分別是尹麗川、顧小白和阿美!

這三個編劇,實力都非常強。

陳瑾只能感嘆,什么樣的將軍,就有什么樣的士兵。

別看《山楂樹之戀》投資不高,陣容一般,但劇組就沒有一個不是頂尖的。

就這三個編劇,未來在編劇圈,都是大佬級別。

尹麗川未來自編自導了一部《出走的決心》,阿美寫的劇本《地久天長》,拿下柏林影帝和影后。

最后的顧小白其實最出名,起初是個圈內著名的影評人,被老謀子看中,加入了他的團隊,未來改編了《白夜追兇》,還有獲得威尼斯最佳導演的《人山人海》!

陳瑾在自己的看片庫,都見過這幾個編劇的資料。

在體驗電影時跳出的片花,上面會有導演主演編劇等演職員表,不過體驗的電影,會根據原著做出適當的優化。

例如《山楂樹之戀》里的靜秋,就不是周東雨,可能是熊因的原型。

只能說系統yyds!

在場所有人都介紹了一遍,陳瑾記住了主要的幾個人,比如制片、攝影、場記……這個可能接下來都會打交道。

但每個人都認了個眼熟。

“好,都認識了吧?”

張一謀說完,也沒廢話,直接正式開始圍讀。

每個人面前,都有一本剛剛打印出來的《山楂樹之戀》劇本,旁邊還有紙和筆,顯然就是要在接下來的圍讀之中,記錄一些重點。

除了陳瑾和朱顏曼茲之外,在場所有人基本上都經歷過這種開拍前的圍讀會議,所以顯得很有經驗。

張一謀說完,有個配音老師就充當了旁白,在那深情的念了起來。

“這是一個發生在人道洪流的真實故事。”

“上世紀70年代初,為了響應領袖“開門辦學”的號召,全國各個學校都派出師生到農村去學習。”

“汽車站!”

“把行李帶好!”

飾演老師的中戲著名演員成太燊突然開口,看著一旁的李雪建:“張隊長!”

這臺詞一出來,陳瑾就感覺到了對方的功底。

旁邊的朱顏曼茲顯然緊張的要死。

光聽,就感覺到這一句說的有多么份量,而李雪建沙啞的聲音,更是仿佛代入到了那個年代:“你好,來啦?”

這時候的李老師,已經是鼻咽癌中期,但臺詞味很濃,不像未來,隨著病情惡化,經過化療和手術后,聲帶等等都受到了破壞,需要看字幕才能懂。

但即使是這樣,他說話依舊很有力量,擲地有聲;配合表演和聲音,能夠迸發出角色的獨特魅力。

這就是功底和實力。

一眾演員,根據劇本在那用臺詞技巧讀了起來。

有時候還會配合表演和聲音,但圍讀,最考驗的就是一個演員的臺詞水平。

終于,輪到靜秋說話了。

劇本一開始,就是張隊長和老師的對話。

從他們的口中,一眾學生知道了村口有一棵被稱為“英雄樹”的山楂樹。

這棵樹,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戰爭年代里,見證了無數革命先烈,為祖國為人民英勇獻身的可歌可泣場面。

也正是因為這樣,英雄的鮮血澆灌,使得本來開白花的山楂樹,花色愈變愈紅,到了后來,徹底就開紅花了。

這就是《山楂樹之戀》這本書書名的由來。

“謝謝隊長!”

“大媽!”

“哎”

幸好一開始靜秋的臺詞很簡單,但哪怕是這簡單的幾句詞,在場厲害的人,都聽出了朱顏曼茲的臺詞很弱。

沒有什么節奏變化,氣息起伏。

拍戲跟我們正常說話,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表演的效果,跟生活對話最大的不同,在于氣口和清晰。

你得讓觀眾聽得清你說的是什么,現實生活中對話面對面,要求不高;但電影的要求,要滿足大眾。

所以臺詞就一定得精準。

“找個臺詞老師,突擊培訓!”

張一謀朝著身旁的導演助理李爽說著。

這就是圍讀劇本的一些意義,找出演員的一些缺點,進行專門的突擊。

很快,第一場的圍讀結束。

張一謀開始總結,編劇開始大講特講,指出問題,現場頓時激烈的討論開來。

氣氛著實有些熱烈。

陳瑾是第二場的主角,他第一場沒有任何戲份,所以壓根插不上嘴。

朱顏曼茲卻是看著陳瑾,額頭上都是汗,實在是太有壓力。

這玩意,比藝考可難多了。

藝考就面對幾個主考官,這要面對整個劇組,而且還有很多影帝影后級別的老師。

關鍵所有人的眼神,有時候全部集中在你身上。

新人,很多都扛不住。

所以劇本圍讀對他們來說,就是體驗和走個過場,也沒人會說他們,只是讓導演放大的看到各種不足。

終于,在進行了將近10分鐘的梳理,第一場順利通過。

眾演員都知道怎么演了,劇本有些地方做了修改,老謀子也有了一個拍攝的概念,攝影師知道了一些場景的拍攝要求……在座各個組都清楚了自己的任務。

“第二場,開始!”

張一謀看了眼陳瑾,第二場就是在勘探隊。

靜秋:“你三爹在哪兒啊?”

童星:“勘探隊!”

“這里最好有手風琴和配樂,還有勘探隊隊員的歌聲!”

編輯阿美突然說了聲。

“嗯,可以!”

“陳瑾,手風琴帶了嗎?”

張一謀突然朝陳瑾說著,陳瑾點了點頭。

“拉一下!”

“要唱歌嗎?”

陳瑾突然反問了一句,這時在場的好多人都抬起了頭,看向了這個沒有一點名氣的男一號。

“唱什么歌?”

張一謀都被陳瑾問愣住了。

“《山楂樹》啊,蘇聯版本的《山楂樹》,翻譯版本!”

“我一邊拉手風琴,一邊唱!”

張一謀:“……”

在場所有人:“……”

“來!”

張一謀標志性的笑容露了出來:“給大家露一手!”

“好!”

陳瑾一把拿起腳邊的手風琴,人瞬間沉浸到了《山楂樹之戀》的電影中。

整個人的感覺,一下子附體到了老三身上。

茲拉拉

悠揚獨特的手風琴旋律響起,陳瑾剛剛升級過的臺詞和嗓音,這一刻也完全從他得口中唱出。

“向樹下走去,清風吹拂不停”

“在茂密的山楂樹下,吹亂了青年旋工,和鐵匠的頭發……”

抑揚頓挫的唱功,和70年代蘇聯唱腔的歌喉,瞬間響徹了整個圍讀場。

唰唰唰唰——

所有坐在那的人,攝影組、錄音組、導演組,尤其是配樂組,每個人都瞬間抬起頭,直勾勾的看著陳瑾。

顯然被他這一開口的歌聲,仿佛拉回到了70年代。

要知道,那個時代唱歌的方式,跟現代還是不一樣的。

但陳瑾這家伙,就唱出了老謀子記憶中的那種翻譯唱法,就跟很多蘇聯歌曲一樣的腔喉。

朱顏曼茲看著身旁微笑吟唱的陳瑾,內心中仿佛被狠狠的敲擊了一下。

既有對陳瑾飾演老三的復雜,又有跟陳瑾巨大差距的一種落差!

同樣是新人,為什么差距能這么大?!

應該還有一章!!!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