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7日,元宵節。
元宵晚會的后臺。
《典籍里的沁園春·長沙》團隊,剛剛榮獲這一次央視春晚歌舞類節目的第一名。
每個人都獲得了一尊金燦燦的兔子獎杯,還有證書。
“得獎了,嗚嗚嗚!”
“上面居然還有我們每一個人的名字!”
“值了!”
“哈哈,這2個月的一切,怎么都是值的!”
“還得謝謝瑾哥和林老師!”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手拿著獎杯開心壞了。
包括小朱同學,也是愛不釋手。
剛剛他們也上臺表演了一個元宵節目,就是訪談,說一下排練、登臺時的趣事。
就十分鐘,事先準備好的一些問題和答案,有些是網友在微博上提的。
可就這樣的節目,收視率居然又是目前最高的,可想而知這檔春晚節目在民眾內心的含金量,確實已經火出了圈;很多觀眾其實都很期待,誰提出的創意、誰寫的文稿,陳瑾對飾演這一位的想法等等。
節目都一一滿足了觀眾,主持人李永還賣了個關子,說可能還有后續。
網友們已經在那聊開了,不知道明年有沒有第二部啥的。
但第二部怎么拍?
拍爛了不就毀經典,褻瀆了么?
總之說什么的都有,而陳瑾卻拿著一張支票來到了眾人的面前。
“10萬獎金!”
雖然上春晚沒有演出費,但得獎了是有相應酬勞的。
趙奔山得過好幾次第一,也被稱為小品王,每年都能拿一筆。
春晚央視賺的各種廣告費、贊助費,都是幾十億起步,這點獎金當然對他們來說,只是毛毛雨。
“平分啊!”
陳瑾在那笑道:“我說的,不要再廢話了!”
這幫人按照尿性不一定會拿,因為創意確實是陳瑾提出來的,而且負責彩排的是林趙華,但團隊就是團隊,陳瑾也不差這點錢。
平分還能收買人心,最主要的是這一支團隊,很純粹。
包括聲效、特效老師這些人。
每人拿幾千也不多,但這點錢意義不一樣。
“喔”
幾個人突然相視看了眼,而后整齊劃一的一把抱起陳瑾。
“臥槽——”
陳瑾被他們給拋了起來。
“停啊,有事!”
陳瑾吼著,但壓根無濟于事。
好一會他才暈乎乎的站在那,朝每個人無語的指了指。
“讓我想想,被你們這么一轉,事情都忘了!”
陳瑾扶著一個大個,這才想了起來:“對了,還有一件事,你們想不想繼續把這檔節目做下去?”
陳瑾看著眾人,韓佳女也在其中,她是幕后人員,負責整理文稿這些。
“看我干嘛?”
“說話啊,想就是想!”
“這有啥不敢說的?”
陳瑾笑道,這幫家伙光看自己,一個個不說話。
“想!”
朱顏曼茲笑嘻嘻的替眾人回答了一聲,其他人頓時也都附和起來:“肯定啊!”
“但第二部不好拍了吧?”
“再怎么也要等明年了!”
“反正我想繼續做下去!”
“我也是……”
“做!!!”
眾人的反應,跟柳剛說的一樣;陳瑾不需要這檔節目來維持,但團隊眾人,肯定是需要的。
“想就行了!”
“誰說要等明年的!”
陳瑾大笑道:“我馬上來跟總臺談一下,看能不能做成一檔《典籍里的華夏》綜藝節目,就跟當年的《百家講壇》一樣!”
“典籍里的華夏?”
“哦,我懂了,就跟我們對話古人一樣?”
“對,做其他歷史人物?”
“這個能搞啊!”
“這節目肯定可以……”
眾人被陳瑾一說就明白了,在那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
幾個學表演的更是眼神發亮:“那豈不是我們都有機會登上央視?”
“還能做男一號女一號呢!”
陳瑾看著這幾個家伙,在那道:“我看小陸你就可以演個孟子,挺像那么一回事的,你都搬了三次家了,孟母三遷嘛!”
“哈哈哈!”
眾人全部爆笑。
“真話啊,舞臺劇、話劇不也是給觀眾看,這節目也是面向觀眾,還有收視率,肯定比線下曝光度要高,如果收視率好,不比參演電視劇差!”
“而且……”
陳瑾看著面前一張張希冀的臉龐:“這個演起來,要比電視劇難,是最考驗你們演技的!”
“沒能力,也不敢登臺;但比舞臺劇好的地方又在于,我們可以一遍遍磨角色,把角色演活了,對自己以后的表演提升,還有角色形象,都有幫助!”
“說不定你們中,有誰把某某某演活了呢?”
最簡單的一個例子。
如果這節目火了,有人要拍孟子的電視劇,那可能就會想到某個演員。
“懂了嗎?另一種特型!”
“你要是演曹操演得好,說不定新拍三國就找你們了!”
陳瑾的話,讓眼前的一眾演員神色頓時變得激動起來。
機會!
這絕對是一條跟時下演藝圈接演電視劇、電影,完全不一樣的機會。
而且央視出品,品質和收視率絕對是有保障的。
當然前提是,節目要好,不然也會被砍。
央視目前的綜藝,對品質和口碑的要求很高;《典籍里的中國》那是20年后的節目,10年后電視綜藝等等發達。
而現在除了芒果臺之外,其他電視臺的綜藝也都是小打小鬧。
跑男、好聲音這些都還沒出來。
所以這檔節目提早推出,要么撲街,要么跟《百家講壇》一樣,收視率爆火。
主要還是在文稿和表演。
陳瑾待會兒還得跟柳剛好好聊聊,看怎么把這檔節目收視提升起來。
這第一季的第一個角色,一定得選好才行。
只要第一期火了,那下面就是順理成章。
觀眾肯定會一期一期的看下去,還期待下一期是誰?!
“陳瑾!”
說曹操,曹操就到。
柳剛在后臺朝陳瑾招呼著,陳瑾趕忙把獎杯等等給了朱顏曼茲,這才跟著他一起,來到了后臺的辦公室。
“這是張主任,央視文藝中心主任,綜藝節目都歸他管!”
柳剛跟陳瑾介紹了下,陳瑾立馬知道對方是誰了,柳剛的上司——張小海。
“張主任!”
陳瑾趕忙跟他握著手,張小海跟老謀子也是老搭檔了,奧運會時兩個人經常在一起聊天。
其實陳瑾能上春晚,也是他的提議。
他也導過4屆春晚,而且香江回歸、澳門回歸、周年閱兵、奧運會等等……但凡國內的重大節目的直播和轉播,都是他負責導演。
這個人在民間不算太出名,但圈內絕對是一號人物。
“可算見到真人了,跟節目上……完全不一樣啊!”
“哈哈!”
張小海熱情的握著陳瑾的手,跟柳剛笑著。
他滿臉紅光臉頰留著一圈白胡,看著不到60歲的年齡,身材微胖。
握著陳瑾的手緊緊不放。
“所以我只能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演,化妝師、團隊也功不可沒!”
陳瑾在那謙虛說著,三個人坐了下去。
“大柳這幾天跟我討論了下,想把你這個節目,做成一檔文化類的欄目,正好建黨90周年,辛亥100周年紀念!”
張小海跟陳瑾聊了會,就直接說了起來。
陳瑾點了點頭:“可以,我問過我的團隊了,他們沒有意見!”
“就是林老師那……”
“沒事,林教授掛個藝術總監,導演這邊我們會找,文稿臺里也不是沒人,大家一起把這個節目做好嘛,是不是?”
張小海在那笑著。
“大柳,你把你想法跟陳瑾說下,到時候具體的合作你們談!”
張小海出面,是確保這臺節目是基本ok的,因為他就是臺里的負責人,到時候掛名出品人的就是他。
陳瑾肯定是擔任總策劃,柳剛則是總導演。
大致的綜藝分工是這樣。
“陳瑾,我是這么想的!”
“你的這個節目,不是靈感來自于《沁園春·長沙》嗎?”
“所以我們就可以叫做《詩詞里的中華》,每一期,對應一首詩詞,我第一期的內容都想好了,剛剛還跟張主任聊了下!”
柳剛一看就很有信心,滿臉亢奮。
估計他這第一期想想就激動。
“確保收視率,這節目第一期就放在綜藝頻道播出,找個周末非黃金時段看看反響!”
“播出效果好,節目就正式在黃金時段每周上一期!”
柳剛笑著,陳瑾卻眨了眨眼。
“柳導!”
陳瑾突然笑道:“我好像也有第一期的一些靈感了,或許,可以保證我們第一期的收視!”
“而且,我們可以在互聯網平臺,例如微博,問問網友們想看什么詩詞!”
陳瑾是被柳剛點到了。
柳剛哈哈一笑,旁邊的張小海也笑了起來:“我感覺,你們第一期的點子,應該是不謀而合!”
這是顯而易見的。
“唐國強老師!”
“對咯!”
“哈哈!”
三個人果然都想到了一塊。
“《沁園春·雪》,到時候第一期錄制,你也得來露個臉,然后我們來邀請唐國強老師,錄制第一期,你跟他來一個形象上的過渡切換!”
“可以可以!”
陳瑾其實也是這么想的。
“柳導,張主任,你們看好了,如果我們微博統計,保準網友們也是這么想的!”
“一定!”
“所以我們第一期的收視率,肯定是能保證的!”
微博的統計引爆,外加春晚這檔節目的引流,《詩詞里的中華》絕對是未播就拉足流量;而且現在還只是2011年,綜藝匱乏的年代,這樣的文化類“戲劇影視化”節目,必定是會引爆市場。
最主要的是,陳瑾還想到了一點,這是柳剛和張小海都不會注意的地方。
《建黨偉業》!
要是這第一期,跟《建黨偉業》同時期上,那對于票房的促進,絕對是很有幫助。
這個得跟韓三品反饋下,讓他來操操心。
“我們這節目,可以做的很多!”
“比如李白的《將進酒》、花木蘭的《木蘭辭》這些,小朋友們肯定也愛看!”
“到時候你再演個別的角色,李白?”
柳剛在那開著玩笑,陳瑾趕忙擺手:“到時再說……”
“反正華夏的詩歌多呢,不行以后還可以做詩經、孔子這些嘛!”
“是的!”
陳瑾有些贊嘆。
這可能比《典籍里的中國》,更受歡迎。
典籍的話,《尚書》、《戰國策》這些,沒有詩詞的流傳度來的廣。
“對了,主任,柳導,我能提個建議嗎?”
陳瑾突然想到了一點。
“說!”
眼下兩個人對陳瑾的態度顯然完全就像是自己人一樣,畢竟這檔節目要是做成了,對央視、對他們來說,都是很好的一個履歷和名聲。
主要不是只做一季那么簡單,華夏的詩詞浩如煙海,十季都剎不住!
這么多年積累,要是節目沒做爛,但名氣的積累能到何種程度?!
“就是,能不能給我們北電和北藝的演員一些機會!”
“讓他們參演下?”
“當然,演技肯定得夠格才行!”
陳瑾還是要替學校和同學考慮的,這絕對是一個機會。
但前提是,演技得達標。
“哈哈!”
“我倒是忘了,你還是北電和北藝的學生?”
“放心吧,國內的幾家院校我都會考慮的,還有幾家話劇院,因為這一個欄目,需要的演員肯定很多,還有導演……”
“一定優先選擇!”
張小海都這么說了,陳瑾趕忙道謝。
內心卻想著……這張院長,不得再給自己一面錦旗啊!
給他拉了這么好的一個鍛煉表演的渠道!
這以后北電的演員再這么爛,那我也無話可說了……到時候別怪陳瑾翻臉,把資源給中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