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袁術  一百零九 哪怕只是一次,也要贏過他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我不是袁術 | 御炎   作者:御炎  書名:我不是袁術  更新時間:2025-02-01
 
楊賜、張濟、劉寬、勛奇等人也充分意識到了袁樹此次戰勝與韓宗此次戰敗的影響。

往小了說,這是韓宗個人的失敗與他這個人的社會性毀滅,是他這個門派的滅亡。

但是往大了說,這就是局勢的轉變點。

此前,袁術再怎么吹噓自己的學術,再怎么打敗他們派去的弟子,影響也不至于擴散的那么大。

可是韓宗的貿然下場打碎了今文學派官學勢力高層在普通學子心中的無敵濾鏡。

這場失敗將他們從天下拉回到了地下,讓他們的虛弱和無能暴露在了大眾視野之中,大大增加了他們對袁樹進行輿論圍攻和學術施壓的難度。

這對于整個官學勢力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這群人當中的一部分開始后悔,開始覺得之前太沖動了,不應該那么著急地沖著袁樹開噴,乃至于炮轟袁氏,現在袁樹雄起,反過來攻城略地,把他們打得節節敗退。

韓宗已經廢了,他的學派也要廢了,袁樹的下一個目標會是誰?

太學里的博士除了與袁氏關系甚密、沒有參與此次圍攻的三人之外,其余十人人人自危,不曉得接下來袁樹會拿他們當中的某一人開刀。

就算是楊賜、劉寬和張濟這三位官學勢力代表人,那也是表面不慌、心虛不已。

背刺袁氏沒有討到什么好處,現在反而被濺了一臉血,還不知道袁樹下一步會怎么做,他們恐懼不安之下,進行了一些策略上的調整。

總而言之,必須要打敗袁樹,哪怕只是打敗一次,也要讓所有人都看到他們還是有實力有底蘊的。

他們必須要當眾打敗袁樹,為自己爭取生存空間,否則整個官學體系都會受到嚴重的沖擊,他們的地位、利益都會受到嚴重損害。

除此之外,劉寬提出了與袁氏議和的建議。

“袁樹勢不可擋,宦官坐山觀虎斗,依照司徒公所說的,這本就是宦官挑唆的陰謀,袁氏再怎么說也是士族高門,再怎么說也私底下為黨人提供了庇護,他們依舊心向士人。

張公、夏公和劉公至今還躲藏在袁樹那里,我們這些人卻因為宦官的挑唆而與之為敵,豈不是忘恩負義?消息要是傳出去,吾輩以后還如何在士林行走?哪里還有顏面為人師表?”

劉寬的建議和司徒許栩的建議不謀而合,倒袁派也在袁樹的招招暴擊之下出現了內部分裂的趨勢。

不少人已經不是很想和袁樹繼續對決了,他們看著韓宗的下場,真的怕了。

但是對某些人來說,就此認輸的代價也是他們不愿意承受的。

比如楊賜,比如張濟,他們可都是和袁氏表面上關系不錯的,結果現在成為倒袁派急先鋒、代表者,基本上和袁氏公開不和了,已經把袁氏狠狠得罪了。

雖然這種不和主要體現在嘴炮層面,但現在認輸,代價未免太大。

所以他們不能那么簡單的就認輸,他們還要掙扎,還要看看后面會發生什么,并且積極作為,為自己爭取到最大限度的利益。

為此,他們必須要拉著這群出現動搖情緒的人與他們一起走下去,不能讓這群人輕易下了賊船,必要的情況下,還要讓這群人為他們墊背。

我好不了,你還想好?

楊賜緊急開動自己的腦筋,提出了一個說法。

“雖然吾等確實有錯,但是袁氏和袁術小兒就沒有錯嗎?袁氏與宦官走得那么近,是天下皆知的事情,他們自己行事不端,才給了宦官可乘之機,這分明是袁氏的錯誤,怎么能把錯誤完全歸咎到吾輩身上呢?”

眾人一聽,頓時大為驚詫。

楊先生,你可真是甩的一手好鍋!

不過驚詫之余,他們也覺得楊賜的說法有點意思。

確實是袁氏自己名聲不好,和宦官眉來眼去的,所以大家才有這樣的應激行為,這不是大家的錯誤,這完全是袁氏的錯誤!

吾輩無錯!

不少人就此在心底里完成了背鍋俠的轉化歷程,袁氏再次背上了這口又黑又沉的大鍋。

楊賜眼看局勢有所轉變,便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欲要結束此次爭端,當然是可以的,正確的,但是不能就這樣以敗退的結果而結束,否則難保袁氏不會挾私報復,吾輩必須要壓制住袁術小兒,不能讓他繼續囂張下去,才有和袁氏議和的底氣。”

楊賜的建議得到了大多數與會者的響應。

只有劉寬等寥寥數人覺得不妥。

“若袁術沒有才能,這也不失為一條好的計策,但是袁術自有其才能,韓宗慘敗便是明證,若繼續遭遇慘敗,吾輩又當如何自處?”

眾人再次看向了楊賜。

楊賜沉默了一會兒,緩緩開口。

“先派人去試探一下袁術小兒的能耐,看看他究竟擅長什么,不擅長什么,找到他不擅長的地方,專門研究,然后派遣諸位門下高足前往辯駁,無論如何,哪怕只是一次,也要贏過他!”

“只要贏一次,吾輩就能與袁氏議和、結束爭端了!”楊賜的號召得到了眾人的響應,與會眾人紛紛回去安排、發動自己門下精英弟子們向袁樹發起挑戰,爭取找到袁樹的弱點,然后集中火力,打擊袁樹的弱點,將袁樹壓制。

總而言之,絕不能放任袁樹繼續獲勝下去,必須要打斷他接連不斷的勝利,打破他不可戰勝的神話!

楊賜等人相信,之前的失敗是因為他們太過于輕敵了,現在他們知道了袁樹的能耐很強,所以只要派出他們麾下真正的精英弟子,一切都會變得好起來。

只要找到袁樹的知識盲區,針對性的進行迅猛打擊,袁樹一定會失敗!

所以,出擊!

然而他們的期待并不是那么簡單的。

擊潰了韓宗和他的宗門之后,袁樹意識到生活在雒陽城內的這幫今文學派官學代表者們已經腐朽墮落的不像樣了。

一百年的學術壟斷給了他們無與倫比的優越資源和政治環境,可他們卻沒有用來精進學術和統治術,而是不斷的墮落腐化、奢侈享受。

在壟斷的環境下,他們不用接受學術挑戰也能維系政治地位,還能反過來利用政治權力打壓挑戰者,避免學術層面的直接碰撞。

若非袁樹本身就是今文學派體系內的一份子,想來也不會那么簡單就能戳破今文學派的畫皮。

然而最危險的地方也就在這里。

他們露餡了。

他們用權力塑造的畫皮被袁樹扯開了,暴露了腐朽不堪、臟臭難聞的真實內里,于眾目睽睽之下現了原形。

現在大家伙兒都知道了,太學博士在袁樹這個十五歲的大漢最年輕經師的手底下走不過三招。

敗的一塌糊涂、無法收拾。

他們真的那么弱?

還是說袁樹真的那么強?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袁樹都贏麻了。

擊敗韓宗之后僅僅三天,前來報名申請加入一心會的人數就超過了六千人,增幅十分可觀,且報名者中第一次出現了出身士族高門的人。

潁川繁氏、庾氏的兩名子弟希望可以加入一心會,跟隨在袁樹身后學習,他們表示自己非常仰慕袁樹,敬佩他的為人和學術能力。

好啊,很好啊。

這就是袁樹最想看到的局面啊!

從這兩個人出現開始,袁樹確定,雒陽這潭死水,已經被他整活了。

他也拋開了之前的擔憂,決定進主動出擊,向其他那些貌似學術能力強悍的今文經學豪門、太學博士發起沖擊,凡是之前懟過袁氏家族以及他袁某人自己的,都不會放過!

尤其是楊氏!

楊賜那個老兒!

休走!

正巧,袁樹打算主動出擊的時候,楊賜等人也開始了主動出擊,雙方撞了個正著,某種意義上,也算是雙向奔赴了。

楊賜、張濟、勛奇等十數名“當世大儒”紛紛安排自己門下精英弟子前來主動挑戰袁樹,欲與袁氏展開辯論,從各方面收集袁樹的資料,搞清楚袁樹的實力邊界究竟在什么地方。

他們倒是學聰明了,知道從心學層面無法駁倒袁樹,就放棄了進攻心學,絕口不提與心學相關的任何內容,轉而采用今文經學的理論和袁樹辯駁。

他們表示要站在今文經的角度,借助正統學術的力量來批駁袁樹,恨不得把五經十四家法全都走一遍,從中找到袁樹的知識盲區。

袁樹就真的很想笑。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他們還是不知道袁樹那“辯經不敗袁神童”的名號,基本上就是在經學互辯的過程中拿下的。

論辯經,他怕過誰?

而且。

他可是古文經學一代宗師馬融的親傳弟子、學術傳人!

這幫家伙用朝廷禮制、官員制度、春秋故事、人物傳說等等各方面的今文經學理念來進攻袁樹,試圖從這個層面摧毀袁樹,卻不知道自己正好落入了袁樹的掌控之中。

禮?制度?春秋?尚書?歷史傳說?

抱歉,我全都會。

知識盲區?

凡是有文字記載的,我幾乎都看過。

你們看過的我看過,你們沒看過的我還是看過,你說我的知識盲區大不大?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