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袁術  二百零七 青天大老爺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我不是袁術 | 御炎   作者:御炎  書名:我不是袁術  更新時間:2025-02-20
 
對于這一波“打土豪”,袁樹那是直接進入狂暴狀態,瘋狂在諸多宦官產業名錄上畫圈圈。

我特么逐夢演藝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

他一個圈一個圈瘋狂的畫,在冀州、青州、兗州三地圈下了二十七處宦官經濟園區,把里頭的土地、人口、產業鏈全部劃歸自己。

又把三河之地的六座大型宦官經濟園區劃歸自己名下,也成為他的產業。

整整三十三座經濟園區,最小的占地六十六頃,最大的三百頃不止。

袁樹計劃將它們全部建設成良莊,把這三十三座良莊變成自己經略天下的根基,以此席卷天下,讓良知之花開滿整個大漢帝國。

除了這些較遠的經濟園區之外,袁樹還從雒陽城中這些宦官們所擁有的現金財富里拿走了五分之二。

這也是一筆天文數字,不僅是錢財,還有數之不盡的珍寶古玩書畫玉石等等。

袁樹都不知道這些混蛋到底是如何積累的那么多的財富,到底有多少人盡心盡力給他們搜刮財富。

一通巧取豪奪之后,袁樹一下子成為了這個時代站在大漢財富榜上前幾位的頂尖人物,與此同時,他老爹袁逢也成為了比他更牛逼的財富人物。

總體來說,袁樹等于是拿走了宦官財產的五分之二。

剩下的五分之三里,袁逢拿走了五分之二,歸入他自己和汝南袁氏掌握。

還剩五分之一,袁逢和袁樹商量著準備拿出來賞賜分潤、收買人心。

凡事講究一個雨露均沾,倒是不在于多少,而在于這個行動本身是否存在,有些人需要的并不是很多財富,而是袁氏的一個態度。

只要袁氏還注重雨露均沾,只要袁氏沒有獨吞全部的利益,他們就放心了。

毫無疑問的,袁樹又成為了最大的獲益者。

因為他拿到的五分之二,基本上都是屬于他自己支配的,他可以任意使用,把這些財富全部投入到良莊的建設發展之中,然后消化變成屬于他自己的一部分,為今后的事業奠定基礎。

袁逢出自對袁樹的關愛與補償心理,把原本需要袁樹自己賞賜部下的那部分支出也給包攬了,從他這邊支出一部分錢款幫助袁樹來賞賜立下功勞的他的一心會集團。

袁樹是又吃又拿,透肥滾壯,把袁逢弄得苦笑連連,直呼自己的兒子是個天下少有的“大貪官”。

袁樹對此堅決反駁。

他吃拿卡要又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一整個良莊。

他雖然拿最高的薪俸,但是都是按照良莊的規矩來的,沒有人比他更愛護、遵守他自己定下的規矩,所以這五分之二的財富基本上全都屬于良莊公賬,用于公共支出。

他才不會全部據為己有、用來自己奢侈享受。

這怎么能叫貪官?

這分明是為了公眾奉獻自己的青天大老爺!

宦官的財產上分潤的差不多了之后,袁樹又開始沖著那群宦官黨羽占據的地方官職著手。

為了增強自身的政治力量,宦官們從中央到地方,安插了不少自己人擔當職位。

在中央的尚書臺,乃至三公九卿府,都有不少宦官黨羽,還有地方上的刺史、郡守、縣令,這些職位也有很多都是宦官黨羽充當,作為宦官們掠奪財富、實現野望的地方抓手。

而此番清算,這些人也會被一并清算掉,會空出來相當大的一部分職位空缺。

而在這份政治利益上,袁樹就沒有那么大的額度了,五分之二是別想,他勉強掙到了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二都被袁逢拿去增強實力、收買人心了。

袁樹只有三分之一中低檔次的職位能拿去交給他的那些部下們。

歸根結底,他們的資歷太淺,驟然登上高位,太過于惹眼,這不是袁逢希望看到的事情。

不過這也有好處,至少大部分郡縣級別的職位落在了袁樹的掌控之中,袁樹可以盡情把自己身邊有才能的人全都安插到地方上充當基層官員,使他們得到歷練和成長,也更有助于發展一心會的勢力。

比如那三十三座未來的良莊所在地的縣令、縣長就全被袁樹拿下,有些連帶著縣丞、縣尉也被一并拿下。

最重要的官職打包交給自己人,由自己人保護扶持自己人產業的發展,袁樹十分愿意相信這些經濟園區會在未來三年內被他發展成合格的良莊,開始運行、展現威力。

然后就是三輔之地、青州和冀州兩地的縣級職位,一些比較有價值的縣級職位被袁樹看重,被他得到了不少,兗州和豫州也有少量。

如此,袁樹最核心的三百多名部下包括整個一心會優秀的干部們基本上都有了去處,甚至考慮到三十三座新良莊的建設問題,人手可能還有點緊張。

因為三十三座新良莊也需要人手去管理,去建設,去發展。

一心會只有七千多人,又要當官,又要安排人手去管理建設良莊,還要配合袁樹完成之后的一系列計劃方案。

袁樹自己都覺得有點分身乏術。

但是不管怎么說,這樣一番操作之后,袁樹和他的一心會的勢力算是得到了空前的巨大增長,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他們都不用擔心沒事情做了,他們只需要擔心事情太多做不完,不用擔心英雄無用武之地。

袁樹對他們的承諾也將得到兌現,他們之間的利害關系將更加穩固的綁定在一起,不能分割,無論誰想要分割,都將付出血的代價。

對于袁樹的一系列要求,袁逢基本上都是同意的,有好東西也會緊著袁樹先挑選,然后才會自己拿下,慈父之心溢于言表,不曾改變。

不過袁樹并不清楚袁逢對于他所提出來的關于未來的考量到底是怎么看待的。

他習慣性的料敵于先,想到了很多問題。

袁樹對袁逢并沒有保留,十分坦誠,連周文王的隱喻都默認了,算是交代了自己的目標和野心。

對此,袁逢只是讓他“好為之”,話語簡短卻意味深長。

這是什么意思呢?

袁樹在心中暗自琢磨,父親的態度似乎有些模糊,既沒有明確支持,也沒有直接反對。

袁逢的心中,究竟有沒有類似的想法呢?

他是否也在暗中籌劃著什么,只是尚未明言?

還有,關于袁基和袁紹,袁逢是如何看待的?

袁紹現在就在雒陽,剛剛成為郎官,還沒來得及走出實習期,頂頭上司就換人了。

不過這并不重要,因為袁紹是袁成的繼承人,袁逢一支才是目前的袁氏主脈,所以按照這樣的宗法規則,他沒有袁氏基業的繼承權。

他可以排除在外。

關鍵是袁基。

這位對袁樹一直懷有忌憚之心的長兄是袁逢的嫡長子,未來汝南袁氏的主脈繼承人,以他的宗法優勢,袁樹是不能挑戰的,更何況袁樹還打算自立門戶,這不就等于從宗法上也不再具備和袁基的競爭權力了嗎?

畢竟這次兵變名義上的領導是袁逢,主要權力也是屬于袁逢,而袁基是袁逢不可動搖的繼承人,自己這么一來,豈不是有點幫袁基鋪路的味道?

他能接受袁逢主導朝綱,是因為兩人的父子關系,且感情深厚。

但是袁基就不行了。

他和袁基之間沒什么兄弟感情,就是普通路人的關系,連熟人都算不上,要是某一天袁基靠著宗法上的優勢突然空降成為雒陽一霸,想要竊取袁樹的勝利果實,那袁樹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就算袁樹接受了,他麾下那些精兵猛將們也是無法接受的。

為了避免兄弟鬩墻的事情發生,袁樹覺得自己有必要早一點和袁逢交代清楚,避免慘劇發生。

于是,挑選了一個閑暇時機,袁樹與袁逢在德陽殿偏殿進行了一次深入的父子談話。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