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姜童兒誠心請祖師教他丹道五步‘溫養’。
祖師端坐蒲團,看著童兒,說道:“童兒,溫養此步,重個‘溫’字,童兒知得,此溫作何?”
姜緣拜禮道:“師父,若教弟子想,此溫該是溫鼎爐中藥也。”
祖師笑道:“怎作此說?”
姜緣道:“烹煉功成,鼎爐封固,不使藥氣漏泄,此四藥以無形煉有形,溫養該是將四藥藥氣內藏,好使丹道六步交媾易成。”
祖師堪嘆道:“好童兒!你果知金丹,通法性矣,你說不錯,溫養乃教‘交媾’易成。然此溫,不止溫鼎爐中藥,此溫除鼎爐中藥外,尚需溫你身中大周天。”
姜緣問道:“師父,身中大周天,當作三百六十穴也,此該怎‘溫’?”
祖師說道:“火候有言,火勢有解,溫火作何意?”
姜緣憶火候秘法,其有火勢注解,他說道:“師父,溫火通‘文火’,重在‘烹’‘慢’‘養’。”
祖師笑道:“溫養,多以文火溫養,此文火作元神之用,無需你以真息輔之,一者,溫鼎爐中藥,教藥氣內藏,一者,溫大周天穴,教身中竅開,若溫養足矣,你竅穴如湯煎時,便是功成。”
姜緣問道:“師父,若無真息輔之,元神教如何使文火?”
祖師道:“此文火非生真火之用,元神與體中五人,足生文火,然你需常靜心,若教元神疲倦,精元不足時,你便要居中調度。”
姜緣聞說恍然,拜禮道:“師父,弟子明矣。”
此溫養作元神五人用也,乃溫養鼎爐中藥,身中穴竅,他輔之罷,蓋溫養快慢,他做不得主,故他有閑時去那萬壽山五莊觀里守山去。
祖師道:“且去,且去!管往東走,將玉拂塵帶去。”
姜緣遂拜禮,朝室外去。
他方回靜室,將玉拂塵,玉符帶上,朝三星仙洞外走去。
不消多時。
姜童兒走近三星仙洞,正待外出,忽聲從后起。
“大師兄,大師兄!慢走!”
他方回首,細細一看,緣是真見走來。
姜童兒手拈拂塵,問道:“師弟修行有個二三百載矣,怎個心猿未定,這般急躁,謂之何事。”
真見曳步走近,方道:“師兄不知,我讀禪書有所悟也,數十載前便教請師兄解惑,未想師兄修行,被祖師攔了。今見師兄外出,不知何年何月方歸,故攔師兄矣。”
姜緣聞說,毛骨悚然,數十載前他方烹煉時,怎容分心,若教有人擾他,他定身死道消,大道成空,緣是祖師護他周全。
他說道:“師弟不知,當時正是修行難關,不容分心。”
真見賠禮道:“緣是這般,是師弟糊涂,險累師兄。”
姜緣搖頭笑道:“此中有數也。師弟未來,亦教他人來,此受師父深恩。師弟讀禪,有何領悟?”
真見道:“實不瞞師兄,我讀禪書,常以靜悟,我知身中受財色酒氣所傷,斷難修行,索性絕了修行,身有師父賜下太玄清生符,絕不外出,得個假長生,專心禪悟,今有些許明悟,故來拜請師兄解惑。”
姜緣問道:“如此,你說罷。”
真見拜禮道:“師兄,我靜悟多時,常有感應,天靈下隱有他人,又覺我非我。我似那貪瞋癡慢疑生的外相,近來這等感悟多矣。”
姜緣聞說,拍著掌笑道:“那是你!可賀,可賀!”
真見不解其意道:“師兄,怎說?”
姜緣笑而不語,管往外走。
真見卻個不懂,隱有靈機,捕捉不得。
……
姜童兒離三星仙洞,他未曾下山,先坐于青苔石上,與元神溝通,教元神同五人溫養鼎爐與身中穴竅。
元神得令即行,與五人齊心,升文火慢煎鼎爐。
姜童兒只覺腹中暖意盛,此火運轉與燒金公,烹煉時有所不同,蓋此文火以元神妙用生,精元抽添。
上品火候秘里,有諸火運用之說。
童兒心中暗道:“金丹七步,其要領無外三步,作是金鼎玉爐,四味大藥,火候之秘。”
鼎爐,大藥,火候。
此三步為重,余者皆作三步延伸罷。
姜緣教元神煉文火,溫養鼎爐,他作起身,往山下去,他方去萬壽山。
此間五人作元神用,溫養鼎爐,他需靠腳力下山去。
說來,他昔年乃一童兒,下山往函谷關去,尚需祖師法力作保,行金路直達,不受魔障侵擾,牽牛西行時,又有老君身側伴,再回山時,祖師金路來接,教他不被魔障相害。
今時童兒丹道將成,有些許法力在身,不可同日而語,終不懼沿途魔障,乃魔障該懼他。
姜緣走在山道,躍過土坡,行至不久,聞聲鹿啼,他細細一看,原來是只白毛角鹿。
那白鹿自崖來,三下五除二,近他身前,口銜靈果。
姜童兒認得此鹿,昔年他心猿初定時,曾下山接左氏一家,此鹿曾作他腳力,數百載不見,此鹿生幾分靈性,尚識得他。
白鹿低頭,將靈果放于身前,前肢伏地。
姜緣笑道:“我此方往萬壽山去,你愿作我腳力?”
白鹿不動,發出啼叫。
姜緣輕撫白鹿之身,他將靈果取來,一口吃了,權作解渴用,他坐上白鹿,往山下去。
但見那好童兒,頭戴紫金冠,身著紫袍,手拈拂塵,足下履鞋,豐神靈足,腰系豫鼎玉符,騎著白鹿,果是有道仙真。
……
斜月三星仙洞,靜室中。
祖師心有所感,朝山下張望去,他心中喜說,暗道:“童兒歸來時,溫養教功成矣,余交媾,九轉成丹,必是無礙,此童兒果得我真傳。”
“府中真見雖傷根本,但大起大落,反易明心見性,終得見元神,若教好生修行,他年獲得旁門正果,童兒點醒一言,只望能悟透。”
“余弟子,無一可用,俱不得要領。”
“正如童兒說,道常在。”
“罷,罷,罷!有童兒在,足矣!今童兒有個法力在身,又有三寶,往萬壽山去,必無魔障敢攔。”
祖師不再多看,假合雙眼靜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