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眾往冀西之處而去,意尋汾水,此間事暫是不提。
話表取經人一眾,終是近了靈山,一路行進,入了西方佛地,但見此處果真與他處不同,路邊多有琪花瑤草,古柏蒼松,常見山下人修行,林間客誦經。
唐僧騎著白馬,見了周遭,道:“徒弟們,此處果真是佛家之地,我等可是近靈山了?”
行者道:“師傅,若是等閑時,我卻不可與你多說,但今時可說得一二,我等近便在靈山腳下,再走不到二三日,定至靈山。”
唐僧聞聽,滿眼墮淚,險些從白馬墜下。
行者將金箍棒收起,上前攙扶,說道:“師傅,你怎個這般姿態?”
唐僧道:“自東土行走而來,一十四遍寒暑,走過千山萬水,不知遇多少魔障難關,遭多少妖邪侵犯,今終將近,教我喜不自勝。”
行者道:“今苦盡甘來,師傅心中有喜,實屬正常,但切莫松懈。”
唐僧道:“自不敢松懈。徒弟,你卻不知,我不止一日夜里曾想過,此殘生能否行至靈山,我今四十馀歲矣,不知還有多久光陰,常常思量,可會中道病逝,乃至曾寫書文,藏在我懷里,若我中道病逝,去不得靈山,便請徒弟你代我行走,繼我袈裟,衣缽,錫杖,騎白馬再往靈山去。”
行者搖頭道:“師傅,但你心誠,故我等今行至矣。”
豬八戒挑擔上前,說道:“師父,你那書文在何處,可能給老豬看看?有無寫老豬分多少行李的?”
行者扯住豬八戒蒲扇耳,罵道:“你這呆子,找打!”
唐僧道:“徒弟,將八戒放了,八戒一路行來,亦有挑擔之功,今將功成,莫要胡鬧。八戒,書文之中,不曾有說分行李,若我身死,悟空代我行走,絕不可分行李。”
豬八戒嚷嚷道:“師父卻有些不怎公平,怎個師父若身死,教他做主,而非我與老沙。”
唐僧道:“你與悟凈若是做主,定生不良,非是悟空不足以往前走,但今不須有那等念想,我等將至矣。”
行者道:“師傅所說甚是有理,不必多想,今我等將至靈山,那等文書不提也罷。”
沙悟凈道:“大師兄所言有理。”
一眾談說之間,往前而去。
行得多時,忽見前方有一帶高樓,幾層樓閣,正是個‘靈宮寶闕,琳館珠庭’。
唐僧見了,問道:“徒弟,那前方可是靈山?”
行者掄著金箍棒,上前睜圓眼睛,細細一看,說道:“師傅,那前方的,非是靈山,乃是玉真觀也。此觀乃在靈山腳下,住在此處的,乃是個金頂大仙,我等要上靈山,須去拜會了金頂大仙才是。”
唐僧合掌道:“既如此,我等便去拜會一番。”
行者指定玉真觀,說道:“師傅,無須拜會,你瞧那處,可不正是金頂大仙。”
唐僧順著行者所指張望,但見一飄然真羽士正在那道觀山門,朝他等此處呼喊。
金頂大仙叫道:“那來的,可是東土大唐來取經的圣僧?”
取經人一眾聞聽,近了玉真觀。
唐僧下了白馬,走到山門前,合掌拜道:“拜見大仙,我等正是東土大唐來的取經人。”
金頂大仙笑道:“久候你等多時,十數年前,觀音菩薩便有言,奉佛老金旨,尋個善信做取經人,卻不曾說多久,我本以為二三年便是,怎料這一過,便是十數年。圣僧今行至,快快隨我入內。”
唐僧合掌拜道:“感念大仙盛意,在此久等,徒弟們,隨我一同入內。”
一眾遂與金頂大仙,一同入了玉真觀,金頂大仙看茶獻齋,又燒香湯,與取經人一眾沐浴凈身,待一眾沐浴后,天色已晚,便在玉真觀中歇息一晚。
翌日天曉,唐僧與三位徒弟在玉真觀中堂,見了金頂大仙,唐僧再三拜謝于金頂大仙。
金頂大仙將唐僧扶起,笑道:“圣僧不必多禮,今能見圣僧,乃我之幸也。”
唐僧道:“我與大仙相見,蒙受大仙恩情,本該在此處陪同大仙些時日,但今近了靈山,我萬不敢留,唯恐誤了大唐陛下與我的圣旨。”
金頂大仙笑道:“圣僧苦行十數載,終是近了,其心我自知得,這般,我相送圣僧,待圣僧功成再來時,可切莫這般快就離去。”
唐僧合掌道:“勞大仙相送,若是功成時,定來拜謝大仙恩情。”
金頂大仙笑著起身,要相送唐僧。
行者攔下,說道:“不勞大仙,我卻知路。”
金頂大仙道:“大圣,你識的,乃是個云路,你怎知本路怎行?莫不是你還有將圣僧馱行云路的本事不成?”
行者擺手道:“不曾有,不曾有。我卻不識本路,向來往靈山皆是行得云路。”
金頂大仙笑道:“若是你大師兄來,定知本路,你卻知不得,且教我送你等一遭。”
說罷。
金頂大仙往前而行,唐僧等一眾緊隨其后,他等隨金頂大仙穿過了中堂,在那處有處后門,出了后門,便能走上靈山勝境。
大仙出了中堂,說道:“圣僧,我便送你等至此,你等且朝著那祥光五色處而去,那兒便是靈山,可見得佛祖。”
唐僧拜謝道:“勞累大仙相送。”
大仙復望行者三人,說道:“大圣,天蓬,卷簾,你等三人可須好生護著圣僧,不使功敗垂成。”
行者道:“我等自是省得。”
大仙不再多言,轉身離去,折返回玉真觀中。
唐僧道:“徒弟,我等且前行去,早日入得靈山。”
行者道:“自當如此,呆子且挑擔,沙師弟將白馬牽著,我等沿著此路往前行走。”
一眾聞言,收整一方,行得靈山之道。
一眾在凌云渡前停留。
唐僧見此水洶涌,心下一驚,問道:“徒弟,這靈山之處,怎個有此水路,我恐過不得,可有何法子過水路?”
行者見了‘凌云渡’,心有所明,笑道:“師傅,此處乃我等必經之路,師傅安心行走,那河上有根獨木橋,且上去行走,你定能走過此路。”
唐僧有些驚懼,不敢過得此獨木橋。
豬八戒將擔子放下,驚道:“哥啊,你可是害我等性命不成?此處水面寬廣,波浪洶涌,獨一根木頭,又細又滑,怎個走過去?老豬下了水,尚有些水性,說不得能游上岸,若是師父這等,一落水去,不消片刻,無影無蹤。”
唐僧聞聽,更生驚懼。
行者道:“師傅,莫聽八戒言說,這等橋,你只消靜心守神,定可過得。你等且看著,老孫過于你等看。”
說罷,行者將身一縱,落在獨木橋上,任那橋又細又滑,行者行走無有阻礙,穩穩當當,須臾走到對岸。
行者在對岸朝唐僧一眾招手,說道:“師傅,呆子,沙師弟,速速過來!”
唐僧見活水洶涌,唬得一驚,不敢上前。
八戒與沙僧俱稱難,過不得此橋。
行者從岸邊又行獨木橋,走了回來,拉扯著豬八戒,說道:“呆子,你且隨我走,我扶你過橋去。”
豬八戒身子打擺,說道:“哥啊,過不得,過不得。你饒我罷,我駕風霧過去便是。”
行者罵道:“你這呆子,這是何地,準你駕風霧?你所行乃是苦功,若要成佛,須從此橋過去,有我扶你,你可過得。”
豬八戒道:“這佛不做也罷,這橋果真過不得。”
行者嘆了一聲,不再多說,正要請唐僧過橋,他尚不曾來請,忽聞遠方有呼喊。
“上渡,上渡!”
唐僧正是憂愁,抬頭一望,但見有只渡船從遠而來,行過水流,朝他這處而來,他喜道:“徒弟,不必過橋,有渡船,有渡船。”
行者聞聽,即睜圓火眼金睛,細細一看,識破那撐船的老兒,乃是接引佛祖,又稱為南無寶幢光王佛,他不曾點破,等候那佛祖而來。
待那佛祖撐船到來,近了岸邊。
唐僧本要下船,忽見那渡船是個無底的,他驚問道:“徒弟,這是個破船,如何渡我?”
行者說道:“師傅安心,此船甚穩,雖是無底,但可渡人。”
唐僧道:“徒弟,這船兒果真渡得?”
行者道:“渡得,渡得!”
唐僧聞聽,合掌道:“此行一路走來,多累徒弟你使法力,降妖煉魔,保我性命,方能行到此處,今徒弟你既言說,此船渡得我,那便入得此船。”
唐僧一躍落了渡船,迷迷糊糊,卻站穩了渡船,這船無底,卻也站得住,教長老倍感驚奇。
行者道:“二位兄弟,且將白馬牽上,行李挑上,我等入渡船過河。”
豬八戒與沙悟凈聽令,將白馬,行李依次挑入渡船之中。
一眾入了渡船,佛祖撐開了船,往對岸劃去。
唐僧指定岸邊,見了那岸邊有個死尸,他驚道:“徒弟,那是何人?”
行者笑道:“師傅,那是你,那是你!”
豬八戒與沙悟凈亦認出了,道:“那是你!”
接引佛祖亦是笑道:“可賀,可賀!”
唐僧恍然大悟,竟是明得,他如今方才是本來面目,那愚昧無知,二神渾濁,俱教他留在凌云渡前,如今的他,方才是真我。
佛祖無言,渡了唐僧一眾,到了對岸,過了凌云渡。
唐僧過了凌云渡,正要轉身拜謝,便見那渡船消失不見,不知蹤跡,他問道:“徒弟,那擺渡的先生,怎個不見?”
行者笑道:“師傅,那擺渡的,乃是接引佛祖,有心來渡你。”
唐僧聞聽,便朝凌云渡深深一拜,遂再拜行者,豬八戒,沙悟凈,說道:“徒弟,今終至靈山,一路艱難,累你等與我一道前往了。”
三人俱不敢受,說道:“不敢當此言。”
行者說道:“師傅,且莫在此處久留,我等當上山去。”
唐僧攔下,說道:“悟空,且聽我講完,我卻最須謝你。”
行者道:“罷,罷,罷。師傅你說,我聽著就是。”
唐僧道:“悟空,我這一路走來,與你始初時,常有分歧,我亦常迷心,不聽你言,累我受罪,累你受苦,傷了你心,此乃我之罪也,請你受我一拜。”
說罷。
唐僧深深一拜。
行者受了,回禮道:“師傅,我亦須謝你,乃是你自兩界山下,將我救出。”
豬八戒道:“師父,莫要在此處多說哩,今已近了靈山,待取了真經,功成之后,那時光陰許多,再慢慢謝不遲。”
唐僧笑著應答,再與行者說了些貼己話,便騎上白馬,往山上而去。
行者往前開路,沙僧牽馬,豬八戒挑擔,一眾一如往常。
不消多時,一眾終是近了大雷音寺,唐僧停馬張望,但見大雷音寺有那‘黃森森金瓦疊鴛鴦,明幌幌花磚鋪瑪瑙。又有那。東一行,西一行,的蕊宮珠闕,南一帶,北一帶的寶閣珍樓’,真乃佛家圣地也。
唐僧見了,再三拜禮,方才與行者三人往里走入。
尚不曾入內,見有那優婆塞,優婆夷,比丘僧,比丘尼等佛眾在,唐僧見之便要行禮。
佛眾慌道:“圣僧莫要行禮,我等受不得,受不得!”
行者笑道:“師傅,莫要為難他們,我等入內。”
佛眾迎著唐僧一眾,入了大雷音寺中,入內并未行得多久,又見有四大金剛在前攔道,問道:“可是圣僧到來?”
唐僧拜禮稱是。
四大金剛急入內通報,如來佛祖知了唐僧一眾到來,十分歡喜,急傳喚佛陀,菩薩,金剛,阿羅,揭諦那等聚來,以迎唐僧。
佛眾得了金旨,在靈山的則趕來,不在靈山的,則火速駕云而來,少頃間皆至。
真見這位禪定智慧佛亦得了金旨,來到大雄寶殿之中,列于佛陀之中,他坐于佛陀一眾靠后的位置。
待一眾于大雄寶殿排列兩行,如來即傳喚唐僧入大雄寶殿之中。
請: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