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
未央宮。
前殿門外。
大魏的天子箕踞在臺階上,懷里捉著一只雞冠高聳,羽毛閃耀,腳爪鋒利如鉤的斗雞。
待那位從遙遠的宮門急趨而入,走了許久才到臺階之下的大將軍軍師向他行禮,他才將手中斗雞遞給身后宦侍,緩緩站起,一抖袖袍。
“陛下,偽漢丞相諸葛亮大敗而逃,張將軍大破蜀寇!”
杜襲聲音亢奮,似乎想把勝利的激動喜悅傳遞給這位陛下。
然而這位陛下卻努著嘴,似乎早就對結果有所預料,又似乎有些意興闌珊。
杜襲于是將蜀將馬謖舍水上山,大敗星散,諸葛亮率軍退走,及郭淮已沿渭下關中入秦嶺,準備截諸葛亮后路之事一一報來。
“陛下,大將軍行府最近幾日還買到幾個諜子傳來消息。
“有兩人說那日偽帝劉禪從斜谷入關中時所攜人馬并非七八千,實際只有大概三四千。
“而且,似乎這三四千人也并非是自蜀中漢中來,而是自斜水大營夜出,至斜谷迎奉偽帝!”
曹叡有些疑惑:“如何得知?”
“有諜子認出迎奉之人里,有本就在斜水大營的鄉人。”
曹叡若有所思:
“這么說,這是劉阿斗在效仿當年董卓入雒陽故事了?”
當初,董卓入雒陽,步騎不過三千,害怕不能制服公卿,于是連續四五天派雒陽人馬夜里出城,白天又大張旗鼓還雒。
雒中公卿以為西涼大兵復至,無有知其實者。
杜襲:“是,大將軍以為,偽帝之所以親臨斜谷前線,所做所為又皆效董卓于雒陽故事。
“目的便是讓我們以為他勝券在握,兵強馬壯,使我們郿塢大軍不敢去斜谷大營與其交戰,為隴右諸葛亮拖延時間。宜速擊之。
“但……”
“什么?”
“但臣以為,事有蹊蹺。”
“卿且說來。”
“大將軍所部盡在郿塢,那偽帝效董卓故事大張旗鼓,到底是做給誰看的?此臣之惑也。”
曹叡立馬心領神會:“你是說,那劉阿斗是知道軍中必出間人,所以做給那些間人看的?”
杜襲:“是。”
曹叡不禁嗤笑一下:
“如此說來,巴蜀大儒們所說的,劉阿斗怯懦無能,為諸葛亮所架空,都是假的?
“他竟腹有良謀,包藏宇宙?”
杜襲道:“臣確以為,偽帝或許是故意讓我們看出他是虛非實,誘引大將軍前去與他接戰,后必有計。”
事實上,杜襲也只是沒有把握與根據的猜測。
但小心點總沒錯,當所有人都瘋狂熱烈時,總需要一個謹慎之人潑盆冷水的。
大魏天子從衣襟上取下一根黑紫色雉羽,把玩半晌后緩緩道:“諸葛亮若率軍從隴右回漢中,出斜谷,須幾日?”
杜襲不加思索:
“棄輜重糧草輕裝簡行,日行百里,須十日;
“攜輜重糧草急行,日行六十里,須十六日;
“張將軍銜尾追擊,日行二十里,則三十至五十日。”
片刻后,曹叡微微頷首:
“詔命大將軍即刻移軍斜谷。
“若劉阿斗接戰,則小心行事,以防有計;
“若不戰而走,則令大將軍便宜行事,能剿則追,不能則走,不必報我。”
“是!”杜襲明白這位天子應該是聽進去了自己話,心中對其更加敬而畏之。
要知道,那可是偽帝。
按如今消息,那偽帝所在,又極有可能是一座空營。
天下有幾人能禁得住生擒偽帝這種潑天之功的巨大誘惑呢?
待杜襲退走,大魏天子緩緩坐回了臺階上,恢復了箕踞姿態。
從身后宦侍手中接過那只羽毛鮮亮的斗雞,放在地上,又從懷中掏了把粟米放在手心“嘬嘬”喂了起來。
等斗雞不再啄食,他開口道:
“辟邪,這座宣室殿朕睡得甚為安穩,你找人把它拆了,順水運回雒陽重建。”
…
…
斜水大營。
統率三千精銳的諸將盡皆散去之后,披盔戴甲的劉禪從帥帳走出,領著麋威與百名虎騎宿衛去了校場。
擂鼓聚將。
不多時,這片斜水大營所有都伯以上至二千石將軍校尉,包括剛剛赴宴者,共四百余人全部到齊。
校場諸將議論紛紛,有些吵鬧。
劉禪昨日到達這片大營,軍中不論大小將士都在猜測議論,這位天子究竟是來干什么的。
是來耀武揚威?
是來搗亂?
還是說,真是來攬功取威?
總之,有人擔憂,有人振奮。
劉禪止住眾將喧囂。
他先是將之前在帳中說過的那番誓師之語有選擇性地說了一些,把那些負責統領老弱及屯田戍卒的中層軍官士氣調動起來一些后,最后才道:
“朕知道軍中很多人打不了仗,沒打過仗,害怕打仗。
“但接下來這仗,非打不可。
“要打,就會死人。
“死人,就要撫恤。
“撫恤多少,本已有法可依。
“但朕既然來了,既然想跟諸位打贏接下來這場仗,就不能再靠朕空口白牙一張嘴便命將士為朕效死,所以就不能再按照原來的撫恤。
“你們回去之后告訴所有人。
“此戰斬一級以上戰死者,家中賜田百畝,宅兩間,并賜為烈官。”
校場中一些人聽到這里略一皺眉,左右交換眼神。
賜田百畝宅兩間買一命,雖然確實比原來的撫恤多了不少,但仍不足以讓所有人都愿意為你這位少不更事的天子效死吧?
而且,烈官是個什么東西?
正疑惑間,卻見土臺上那位披甲戴胄的天子繼續厲聲道來:
“烈官者,家人全部除去縣籍,入籍烈官,賜烈官之牌懸于宅門,以榮耀之!
“烈官之家,直系三代以內免除所有徭役賦稅!
“烈官子弟,三代以內,皆可優先選為宮廷宿衛!
“入為宿衛者,皆賜侍官之牌懸于宅門,是為侍官!”
劉禪開出了一張看起來極為可觀的空頭支票。
眾皆嘩然。
“陛下,這些可都當真?!”
“除去縣籍?三代以內不服徭役不納賦稅?!”
“那什么烈官…的子孫后代,往后就不再是民,不再是卒,而是官了?”
校場中,本來有部分將校對天子親征之事頗有微辭,對于接下來這場仗也心存疑慮。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想打仗。
畢竟你天子要是不在,打不過我想退就退了。
可當將臺上那位天子大聲道出這驚人的撫恤之后,校場中人不論官職大小皆已徹底沸騰。
便是校場最前面的傅僉與馮虎這兩位統領精銳的校尉都一時心驚。
不管是打了幾十年仗的沙場宿將,還是沒打過仗不愿打仗甚至害怕打仗的屯戍之將,沒有任何人聽說過如此離譜的撫恤。
之前的撫恤是什么?
無功戰死者,給口棺材送回家安葬,再給家里免個三兩年的賦稅徭役已經是極限了。
賜田宅這種事情,確是原本給已有斬獲卻戰死者的撫恤。
但卻不可能有除去縣籍,免除直系三代徭役賦稅這種離譜的待遇。
再加上子孫后代將擁有“官”這個名頭,擁有優先入為宮廷宿衛的特別待遇,這已經足以讓很多已經半截入土的老卒下定決心,去為這位天子斬首一級而效死了。
校場眾將此時感受到了這位天子對于接下來這場仗的決心。
他們只有一個疑慮。
天子真能兌現這些撫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