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千戶  第152章 戚家軍后裔、兵力分配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回到明朝做千戶 | 老白牛   作者:老白牛  書名:回到明朝做千戶  更新時間:2010-08-31
 
第152章戚家軍后裔、兵力分配

第152章戚家軍后裔、兵力分配

李如松當場責打祖承訓,對眾將的心理威懾力是非常大的,不過在第二天近中午,也就是2日時,李如松卻是領著眾將,一起迎接最后一支來到的隊伍——浙兵吳惟忠部四千人。[3Z中文。3zcn]

除了黃來福因為知道歷史,所以有心理準備外,余者的眾將都是目瞪口呆,什么樣的大神,能讓一向傲慢,將誰都不放在眼里的提督李如松大人親自領著眾將出來迎接?好象只有昨日的山西鎮副總兵官黃來福享受過這種待遇,沒想到又來一個了。

眾將交換著眼神,竊竊私語著,李如柏、李如梅兄弟二人也是低聲議論著,討論著大哥的轉性。

天寒地凍,冰風刺骨,如果沒油脂,只要肌膚裸露在外,很快便會被寒風拉開一道道口子,不過李如松還是如一尊雕塑一般,一直挺立不動,好象他的皮是牛皮,再冷的風對他也是無能為力一樣。眾將見提督大人如此,也是不敢稍動。

一直到了中午時,只見遠方的地平線上,出現一桿桿旗幟,慢慢的,一隊隊整齊的兵馬向城下而來。越走越近,一片血紅,黃來福看得很清楚,只見這只軍隊身著統一的紅色鴛鴦戰襖,官兵身上攜帶的武器和五寨堡軍隊極為相似,狼筅,長槍,鳥銃,藤牌,長牌等,簡直就是五寨堡軍隊的翻版。

不,應該是說。五寨堡軍隊是這只軍隊的翻版,因為黃來福的練兵方法,就是來自這只軍隊的前身——戚家軍!

這只軍隊整齊而來。帶著一股強悍的威勢,雖從軍官到士兵,每人都是步行。然后那股氣勢,卻是決對不會輸于任何披甲的騎兵。

走到跟前。就可以看到,這只軍隊地全體將士,個個都是滿臉的風霜之色,很多人的臉上,眉毛上。鬢發上,還有身上地衣裳。都結了一層薄薄的冰霜。每人的口中,都是吐著濃厚地白氣,還有很多士兵的衣鞋破損,顯然可以看出他們地辛苦。也是,這只軍隊,一直從浙江,步行幾千里,最后到了遼陽城,這其中的辛苦,真是可想而知。

李如松的神情略現出幾分激動。帶領眾將官。大步迎了上去。

那只軍隊,在幾十步外全體停了下來。那種令行禁止的樣子,決對不輸入黃來福的五寨堡軍隊。

見李如松這邊迎了上去,很快,那邊軍隊中出來一個全身披甲,神情忠厚地中年將領,他急步迎了上來,走到李如松身旁時,他一撩自己身后猩紅的斗篷,向李如松單膝下跪,雙手抱拳,朗聲施禮道:“末將浙江游擊將軍吳惟忠,見過提督李大人。末將領浙兵四千,奉命前來,全軍四千一百六十五人,全員到額。”

李如松扶起他,感慨地道:“云峰不必多禮,你鞍馬勞頓,一路前來真是辛苦了。”

吳惟忠凝重地道:“為將者,當上報皇恩,為君解憂,末將領軍前來,乃是本份,末將不辛苦。”

李如松點了點頭,拍了拍他地肩膀,道:“來,云峰,我來給你介紹列位東征將軍。”

李如松帶著帶著吳惟忠,首先來到黃來福面前,為吳惟忠介紹黃來福:“云峰,這位是防海御倭副總兵官黃來福將軍。來福,這位是浙江游擊吳惟忠將軍,你們二人惜英雄重英雄,相互認識一下。”

李如松之所以為先為吳惟忠引見黃來福,除了李如松賞識黃來福外,還因為黃來福和李如柏、李如梅一樣,是此次的三位御倭副總兵官之一,按官職,也理應如此。

黃來福首先抱拳施禮道:“來福見過吳將軍,久聞吳將軍大名,今日一見,真是三生有幸。”

吳惟忠看著黃來福驚訝地道:“原來你就是黃來福……久聞黃將軍屯糧有功,又在五寨堡及石溝城大敗虜人,惟忠早恨不得一見黃將軍,今日一見,惟忠同感幸會。”

他心下暗暗感慨,沒想到名聲己是傳到江南的黃來福這么年輕,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二人客氣了幾句,李如松感慨地對黃來福道:“來福你是不知道,我早年在戚帥手下當差,那時候,云峰就己經在戚帥手下十幾年了。現今戚帥雖然不在,然云峰還是領著戚家軍在江南打倭寇,對倭人,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此次征倭,還要依重云峰及浙兵將士們。”

吳惟忠想起幾年前去世的戚繼光,也是黯然神傷。

接下來,李如松又為各將介紹吳惟忠,各將都是機靈之人,李如松的話,他們都是聽個滿耳,哪還不識趣?個個都是對吳惟忠非常親熱。

接下來李如松又親自為吳惟忠等部準備扎營之所,又為他們調配糧草冬衣等,讓他們好好調休,看得各將都是眼熱非常。只有黃來福覺得理所當然。

不過說實在,他所部的糧草,此次還是自備。在昨日五寨堡軍隊在太子河邊扎營后,由于供應糧草的五寨堡商賈們落隊了好幾天的路程,所以五寨堡的各輔兵后勤兵們,昨天起,就大批地進遼陽城購買糧米肉菜等,他們出手大方,衣著保暖華貴,又個個高大魁梧,引起了遼陽城內外軍民們好一陣地議論。連宋應昌與郝杰二人聽了都是吃驚不己,只有李如松,李如柏兄弟二人見怪不怪。

由于東征朝鮮各軍己經全部到達,因此當天李如松和經略宋應昌仔細商議此次入朝大軍地部署,并于第二天,也就是萬歷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59年1月27日,向各將公布。

在李如松和宋應昌的布置中,援朝全軍四萬多人,共分為中左右三軍。

其中,以宋應昌心腹,薊鎮都督僉事楊元領中軍。

中軍下統,參將楊紹先率領寧前等營馬兵三百三十九人。都司王承恩領薊鎮馬兵五百人。遼鎮游擊葛逢夏領先鋒右營馬兵一千三百人。保定游擊梁心領馬兵兩千五百人。大同副總兵任自強,還有大同游擊高異,大同游擊高策共領大同馬兵五千人。薊鎮游擊戚金領車兵一千人,中軍共一萬零六百三十九人。

以李如柏統左軍。

左軍下統,遼東副將李寧,遼東游擊張應種各領遼東親兵共一千一百八十九人。宣府游擊章接領馬兵兩千五百名。李如梅領義州軍八百四十三人。參將李芳春領馬兵一千人。參將駱尚志領南兵六百人。薊鎮都司方時輝領馬兵一千人。薊鎮都司王問領車兵一千人。宣府游擊周弘謨領馬兵兩千五百人。左軍共計一萬零六百三十二人。

以遼東副將張世爵統右軍。

下統,遼東游擊劉崇正領兵馬一千五百三十四人。原副總兵祖承訓領海州兵馬軍七百人。原副總兵孫守廉領兵馬七百零二人。原副總兵查大受領兵馬五百九十人。吳惟忠領浙兵三千人。都司錢世禎領薊鎮兵馬一千人。真定游擊趙文明領兵馬兩千一百人。大同游擊谷燧領兵馬一千人。右軍共一萬零六百二十六人。

至于黃來福地三千二百山西鎮兵馬,由李如松直統。雖是三千二百人,不過李如松卻是一眼看出,黃來福還有兩千的輜兵輔兵們,決對可以當作戰兵使用。

中左右三軍,加上還有朝鮮軍隊四千人,全軍共計四萬三千余人。

在這些軍隊中,遼東鐵騎一萬人,還有薊鎮,保定各五千人,以及宣府,大同騎兵一千五百人,還有山西鎮三千余人,算是精銳部隊。余者,算是一些雜牌部隊,還有一些是沒有作戰經驗的臨時招募民兵,配上馬匹兵器而以。

在武器裝備中,此次援朝大軍,裝備了大量的火炮,有各種佛郎機火炮,大將軍,二將軍等,還有大量的集束火箭,還有虎蹲炮數百門。以明軍的大將軍炮為例,炮長兩米,重五百斤,可發射七斤重的,用一輛戰車可運載,可在戰車上直接發射。援朝大軍中,這樣的大將軍炮就有百多門,此外還有滅虜炮等兩百余門。

這些大炮,是歷史中明軍取得勝利的重要保障。

吸取了七月時明軍進朝作戰的失敗教訓,李如松和宋應昌二人,詳細地研究了日軍的作戰方法,他們的武器裝備等。

根據朝鮮方面傳來的情報,還有祖承訓的匯報的情況。李如松認為,日軍的火銃非常厲害,他們在作戰時,都是他們稱之為鐵炮軍的火銃隊在前突擊。有情報認為,明軍的火銃除了黃來福的火器手外,余者火銃手,其射程和威力,似乎不如日軍的鐵炮隊。

還有日軍的刀劍,鋒利無比,除了戚繼光原為南兵配置的戰刀外,余者明軍,似乎也是不如。而且日軍此次入朝的軍隊,都是精兵,又人數眾多,不可小視。

最后李如松定下了以大炮對付日軍的鐵炮隊。以黃來福的山西鎮兵,還有吳惟忠領的南兵的鴛鴦陣,來對付日軍鋒利的刀劍。對騎兵沖擊應對日軍步陣的方法。

一切計議己定,當天下午,李如松和宋應昌領著眾將祭天誓師,正要下令全軍出發。這個時候,突然一員親將來報李如松,說游擊將軍沈惟敬營外求見!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