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千戶  第255章 刺刀誕生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回到明朝做千戶 | 老白牛   作者:老白牛  書名:回到明朝做千戶  更新時間:2024-06-06
 
最新網址:www.mhtxs.cc

一住棉花糖www.mhtxs.cc,精彩。

第255章

刺刀誕生

孫小保與江大忠的看法引起了一些軍官們的贊成,但也有人表示不同的看法。

“自生火銃雖利,但無殺手隊護衛,若悍敵決死沖上陣來,火銃手如何與敵搏斗?不論如何,火銃手在肉搏上總比不過刀盾兵與長矛手!”

“我山西鎮靠近虜地,虜騎飄忽,專從兩翼及后方迂回突進,若無殺手隊護衛,專靠火銃兵,卑職表示憂慮!”

“自生火銃雖利,然我堡到現在,連軍中使用,連庫存不到萬桿,余者諸營無此犀利火器,又何以為戰?”

眾武將們七嘴八舌,只是討論其中利弊。

黃來福也是沉吟,依以前的塞外之戰,還有朝鮮之戰的經驗及后世的潮流,如果一營將士全部配置燧發火銃,以燧發火銃的裝填速度及威力,大多數時間下不需要冷兵器手護衛也不是不可以。

畢竟大明現在的主要對手是落后的游牧民族,在強大的火力打擊下,這些敵人還沒靠近軍陣前,往往就在燧發火銃的齊轟下崩潰了。

不過某些情況下肉搏還是必須的,比如攻入堡壘后的戰斗,再比如雨天彈藥無法擊發的情況下,還有某些原因的混戰。此外游牧民族多是騎兵沖擊,他們速度快,如能忍受傷亡后沖到軍陣前,也需要使用到冷兵器的對抗。

所以如果要使用燧發火銃手單組成一營的話,除需加強遠程火炮的轟擊能力外,還需要配置近戰的武器――刺刀!

有了刺刀,就如同火銃手們身兼長矛手,燧發火銃兵們才可以考慮在不需要長矛手及刀盾兵們的護衛下戰斗!

當然了,連黃來福的軍隊在內,連大明各鎮的軍士們,現在都沒有使用刺刀的經驗,需要重新設定課程訓練。

雖說眼下在京師的趙士禎己經仿造了一批西域人進貢的魯密銃,在銃管上安裝了鋼刃,在近戰時作為斬馬刀使用,并且這種新式魯密銃,己經列裝了一些京營的軍士。

不過很顯然的,這種戰法與后世刺刀戰法不同,還比較雜亂,形不成系統與威力。

這方面,黃來福略有經驗,也有相關的資料,不過如果要重新訓練,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在黃來福沉吟的時候,面對一些軍官的反駁,江大忠也是沉吟,猛然他眼睛一亮,道:“自生火銃犀利,敢于沖上前來混戰的敵寇己少,就算他們沖上來,火銃手也可以配置一根短矛,搏戰時便套在銃管上使用,如此,豈不是身兼火銃與刀盾之利?”

眾人都在思索江大忠的提議,想象到時的情形。

黃來福一只手輕拍身旁案桌,贊許道:“大忠這提議很好,銃管上套上短矛,搏戰時確是身兼火銃與刀盾之利!不過我們不必使用短矛,可以打制一種專門的刀具,作戰時套在銃管上,不需要時,可以把它取卸下來!如此,作戰更具有系統威力!”

“這種刀具,我將它命名為刺刀!有了刺刀,火銃手們作戰時或許便不需要刀盾兵的護衛了!”

黃來福也看出眾人的疑慮,不知道這種刺刀能否用于實戰,他道:“當然了!刺刀是否實用,能否配合火銃的使用,等實物出來后,我們再演練!”

黃來福一錘定音,余者眾人自然是沒什么話說。有幾人在低聲議論這刺刀將來的效果。

接下來黃來福又對五寨堡軍器局局長劉天祿道:“劉局長,這刺刀相關的圖紙,到時我會給你,相關實物的制造,我就交給你了!”

劉天祿站起身來拱手道:“卑職遵命,請總督大人放心,只要有圖紙,卑職定將他造出來!”

黃來福點了點頭,想起先前有將領說眼下五寨堡中的燧發火銃共不到萬只,遠遠不能滿足各營的需求,他又對劉天祿道:“對了,本督領軍出戰的這兩年中,五寨堡軍工廠中,這種自生火銃又造了多少?”

劉天祿面有難色道:“稟總督大人,我五寨堡軍工廠,現有各色匠工四千余人,由于還要生產生產腰刀長槍盔甲等,所以這兩年中,自生火銃又共造了三千余門!”

黃來福沉吟,這樣說,這種燧發火銃,連自己軍中使用的,連庫存中的貨,才共有六千余門,眼下自己嫡系就有三營兵,如果全部配發燧發火銃,確實是遠遠不足,更不要說還有外部廣泛的需求了。

歷史上大明的燧發火銃叫自生火銃,于大明歷史上的崇禎八年由畢懋康發明成功,由于黃來福的到來,己經提前出現在大明歷史上。

朝戰中,五寨堡燧發火銃的威力,己是遠遠聞名大明。不說各鎮軍堡衛所,就是工部,也有意向自己購買燧發火銃。五寨堡火銃,己經如當年的水車一樣,成了五寨堡的品牌之物。

說起來可憐,大明工部的軍器局中雖有各色匠工近九千余人,不過他們每年額造的腰刀盔甲不過三千六百件,鳥銃千門。由于大明讓人嘆氣的匠戶制,他們造出來的許多武器更是低劣無比。

有了五寨堡優良的火器盔甲后,許多軍鎮都希望向五寨堡購買,連工部都不例外。這當然歸功于五寨堡軍器局良好的管理制度,因此質量上決對是一等一。

外部市場需求廣泛,只可惜眼下可沒有機械化造作,全靠手工制作,所以就算以五寨堡軍工廠的效率,也同樣是武器生產緩慢,特別是在火銃的制造上。

燧發槍不比火繩槍難造,一把槍零件不過三十余個,以現在大明匠工的水平,完全可以打造得出,遺憾的是以現在大明的科技水評,燧發槍與火繩槍一樣,要量產都非常困難。

按照傳統的手工法,一個工匠造一只燧發槍或者火繩鳥銃,至少都需要一個月時間。最大的瓶頸在于槍管的鉆造上,鉆一根槍管可能需達到一個月時間,這大大地拖延了火銃的成形。

或者將來發明個水力深鉆機,可以加快槍管的鉆造,將一根火銃的打制時間縮減到一至二周的樣子……不過眼下沒有辦法,這時候大明低碳鋼的鉆頭,硬度太低,不堪使用。

將來要搞成高碳鋼的鉆膛刀具,不知道要哪一年,唯一之計,或許只能增加軍工廠的規模與工匠的人數了。

其實以黃來福的認為,如果火銃威力上來后,將來全心發展熱兵器軍隊,或許反而比純冷兵器軍隊或是冷熱兵器結合的軍隊省錢。

畢竟現在造一只火繩鳥銃成本不到四兩銀,燧發火銃也是一樣,貴不了哪去,子藥也相對便宜。而眼下的大刀鐵盾弓弩等,動不動一把就是十幾兩、幾十兩的銀子。特別是盔甲等,就算達到上百兩銀子等,都是非常正常的。

而且弓箭弩矢等的造制,更是非常不易,種種成本算下來,比火銃鐵丸等貴多了。

等將來自己軍隊的威力上去,到時冷兵器部隊不要,盔甲也不要,就算配上大量的野戰火炮,到時同樣可以大大為自己節省銀子。

種種算下來,全力發展熱兵器軍隊或許更便宜!黃來福心想道。

因此他盤算這燧發火銃的制造,需要大批量了。

黃來福沉吟時,廳堂內一片安靜,顯然眾人也是了解這個難處,最后黃來福抬起頭來,對劉天祿道:“軍工廠的難處,我也明白,不過制造自生火銃,對我五寨堡軍隊意義重大,需要重點進行!”

“這樣吧,現我五寨堡中,腰刀長槍盔甲等物庫存尚多,因此這些兵器的打制可以緩行,將主要目標集中到自生火銃的打制上來,怎樣做,你可以重點安排。我的要求是,不論軍工廠如何,一年下來,需要造出自生火銃一萬桿,刺刀一萬把,而且必須嚴格保證質量!”

劉天祿定時臉有苦色,黃來福又道:“考慮到我們軍工廠很快還要造炮,而且需求越來越大,因此這工廠的規模必須擴大,匠工人數需要達到萬人以上,本督會專門撥款下來,到時軍工廠的建設,相關人數的招募,由你劉局長全權負責了!”

聽到這里,劉天祿定時大喜。

五日后,五寨堡軍工廠。

隨著五寨堡軍工廠的擴大,工廠的地址,早己搬到了城北外,這里守衛森嚴,地盤廣大,就如同一個小軍堡一般。

此時在軍工廠內,熱氣沖天,叮當作響的聲音不絕于耳。經過多年的經營,這里己經集中了大明許多優秀的匠工,五寨堡對軍匠的優厚待遇,還有良好的激勵體制,都吸引著源源不斷的工匠們從各地來到五寨堡軍工廠內。

現在的五寨堡軍工廠,就算人數略有些不如工部的軍器局及內府的兵仗局,但在每年武器的制造數量上及質量上,卻是遠遠超過他們。

不過論起優秀的軍匠們,其實五寨堡軍工廠頗有些不如上面二地,這些年中,其實黃來福己經在盡力吸收人才了,特別是萬歷年中的火器發明專家趙士禎,更是黃來福曾經渴望的對象。這家伙改良了魯密銃,發明了迅雷銃及掣電銃,是個大大的軍事人才。

很早時,在這家伙還在京師鴻臚寺內做著八品的小官時,黃來福就拉攏他,遺憾的是,不管黃來福怎么說,這家伙就是不愿意到五寨堡來,黃來福請了幾次,他都無動于衷,最后黃來福一怒之下,便不理他了。

不過就算人才不如,但五寨堡勝在的是優良的制度,就算人才上不如上面二地,但在武器產量及質量上,卻是它們所望塵莫及的。五寨堡軍工廠中生產的各樣武器,己經成了精品的代名詞。

今日黃來福在眾將的陪同下來到軍工廠中,是因為劉天祿己經將他需要的刺刀制造出來了。此外還有兩樣的新式武器。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