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隊里要找幾個好嗓子的歌星不太容易,可挑那么幾個有專長的“跑調人才”卻不費什么事兒,平日里就五音不全,還偏偏喜歡哼上兩曲,要人命的嗓音跟指甲刮鐵皮似的,直讓人起雞皮疙瘩,精神錯亂,李衛精心挑選地幾個“歌唱精英”,那一破嗓子在老家村里還有個一嗓子吼死半頭牛的“美名”。一聽說李衛要以歌聲“慰勞”那些辛辛苦苦的搶收隊時,而且還自我感覺良好地“跑調人才”爭先恐后地報名。
搶收隊的那些家伙哪里受得了這種魔音貫腦,尤其是李衛那典型的刻意走調大嗓門,也顧不得手上的搶收大計和休息,抄了家伙就沖出來驅趕這些煩人的家伙。
對方抄家伙追過來,四連卻一反往常強硬的作戰風格,敵進我退,李衛和抄著破鑼的戰士撒丫子跑了個沒影兒。待敵人一回去,李衛他們又不知道從哪兒鉆出來似的,接著繼續,還拖了個手搖發電機和大電喇叭,頗有唱k之風,欲與敵共享之。
“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李衛自問自答:“不若與人!”
把敵人的搶收隊攪得雞犬不寧,四連僅付出的代價是四拔人每天每拔六小時的折騰,外加大量胖大海等潤喉茶水的消耗,四連也玩起了假斯文,君子曰:“動口不動手!”
似乎這種噪聲殺傷效果比武器槍彈更加惡毒,才幾天的功夫,沒缺胳膊少腿的搶收隊的敵人們,個個頂著個國寶熊貓眼,面容憔悴,被人這樣沒日沒夜的騷亂,再鐵打的也頂不住。
休息不好,覺也睡不香,胃口不好,吃啥都不對味,干活也沒勁兒,敵搶收隊的人是一個呵欠一鐮刀,有氣無力的收著莊稼,這效率,哪怕是普通百姓家里十歲的孩子都比他們強。
全根據地的軍民發動起來,廣闊的田野到處充滿了人們的身影,兒童團的孩子們協助大人們,四處驅趕鳥雀,撿拾起收獲后田間剩失的糧食穗子,盡可能的收羅起剩余的糧食,不剩一粒給敵人。
敵我雙方競賽似的搶收行動,原本茂盛的田野也漸漸變的空曠起來,相比起日偽軍的全力收割,根據地軍民更多的是細心地將糧食穗子收下,僅剩那遍野的青紗帳。
一連二連嚴防死守,讓敵人無機可趁,幾個搶收隊在根據地農田附近轉悠了大半個月,最終還是灰溜溜地撤了,在老實人面前,再狡猾的敵人也只能生生地吃這悶虧。
三連的暗殺和四連的冷槍也讓敵人的搶收極為不順利,甚至一天都不能搶下多少糧食,換算成傷亡,分明是拿人命來換糧食,不僅是虧,而且還是大大的虧了。
唯獨四連負責的這一邊,除了不停受到李衛帶人精神上的騷擾外,卻可以安心收糧。
管著收糧的日軍負責征糧的軍官咧著嘴偷著樂,以為自己這回是功勞大大地,升官發財也是一定的,可沒想到還沒開心多久。
日偽軍存放收獲糧食的據點久經精神轟炸良久,戒備有所松懈,被露出真實面目的四連趁夜摸黑干了搶收隊個冷不防。
呼喊聲,驚叫聲,喝罵聲,聲聲入耳,日軍督糧官都不知道這一夜是怎么熬過來的,只知道剛剛拿起碗準備開飯時,一聲巨大的爆響聲震蒙了據點里所有的人,待日軍督糧官回過神來時,卻看到據點的東面圍墻出現了一塊巨大的豁口,附近幾名日本兵的尸體橫七豎八,明顯是死于非命。
“八嘎!敵襲......”日軍督糧官剛扯起嗓子,就看見圍墻炸開的豁口處一下子涌入幾十號人殺入據點,而且直奔各處,槍聲一下子密集了起來,子彈在據點內四處亂飛,忙了一天農活的搶收隊哪里還抵擋得這住這種兇神惡煞的蠻攻,眨眼之間,據點內就被涌入的敵人給控制住。
據點的日偽軍都被強行卸掉武裝驅趕到一處,四挺輕機槍和一挺馬克沁瞄得他們心底直打顫,日軍督糧官都不敢想像這些敵人的兇殘程度,他親眼目睹了一個日軍士兵稍有反抗就被當場刺刀挑成了蜂窩,以往日偽軍對付中國平民老百姓的手段,被還施己身,這種恐懼程度使日軍督糧官幾乎能夠明白了中國平民為什么會對皇軍有極度仇恨的眼神,來敵的兇悍讓他完全沒有了斗志,老老實實地戰戰兢兢站在俘虜群里,壓根兒都沒有任何反抗的心思。
敵搶收隊辛辛苦苦多日搶收下來的糧食,就在那些日偽軍俘虜們面前被一包包的扛走,“收獲嘍!”好像這一天晚上才是四連大肆收獲的日子,幾乎沒廢什么力氣,就用了一斤炸藥,彈藥若干,某倒霉蛋兵踏在斷磚上扭了自己的腳。日偽軍搶收隊沒日沒夜的勞動成果被被李衛笑納了,而且笑的很沒良心,他手里的那根格斗刺讓大部分俘虜,徹底蔫巴了,十二區隊的四連長,哪個敢不要命的去惹這兇神。
四連動員了大量運力,將敵人的收獲一掃而空,丟下幾十個被綁得像粽子似的可憐日偽軍去面對日軍大隊長山本佐之助的怒火。
不僅是日本人傻眼,連十二區隊王保也有些傻眼,本以為李衛只是有所圖謀地干擾著敵搶收隊的行動,誰知道日偽軍搶收隊替李衛打了白工,四連最后搶糧的行動不僅僅是卸磨殺驢,比地主老財也心黑多了。沒過多久就十二區隊就聽說了,那個據點里的日軍督糧軍官剖腹自殺的消息,就算是山本佐之助放過他,就憑著日本軍人的自傲也不肯茍活于世。
現在不比前幾年,日本多面開戰,南方與國共打得火爆,太平洋戰爭又牽制住了日軍的主力,北方蘇聯虎視耽耽,空有一百余萬關東軍卻不敢抽調兵力,東條英機之輩用腳指頭都能想明白,再拖下蘇聯這個大國下水開打,天皇的榮耀和武士道也不能當槍彈使,日本人的下場絕對會很慘。
搶糧,由于實力已經是今非昔比的日本人吃了一個大虧,不少根據地先下手為強,搶收了大部分的糧食,收獲的糧食給當地軍民留出來年的口糧和種子后,迅速匯總轉移。地下交通線幾乎進了全負荷運輸,將源源不斷糧食運輸向延安,作為華北糧倉的冀中平原幾乎擔負起中共部隊的非常重要的補給任務,即便是黨中央提倡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大生產方針,也并不足以維持各支主戰部隊的消耗,打仗費的是錢糧,錢是用于裝備的消耗,而糧卻是士兵體力的保證。
各根據地的鄉村田野內僅剩下了一片一望無垠的青紗帳,不得不承認根據地軍民們的活兒夠細,收獲糧食之余也保留了抗日武裝的活動掩護,已經收獲了糧食的田野一點兒都不在乎戰火的洗禮。
與往年相比,日本人似乎對今年甚至沒有以往十分之一都不到的收成有些惱羞成怒,在解散了搶收隊后,甚至集結了各據點的日偽軍直接掃蕩各村莊,搶掠百信們的口糧,太平洋戰爭的消耗幾乎快將日本政府給逼瘋了,許多糧食消耗不僅僅是需要填飽士兵們的肚皮,還要抵銷運輸線上和戰火中的損失,損耗大的驚人,幾乎是十不存一,十份糧能有一份進到日軍士兵肚子里已經不錯了。
近期連地主老財都遭了殃,日本人可一點兒都不客氣,見到糧食就喊:“米西米西的。”這年頭,地主也沒余糧啊。
三連長陳佳瑤卻沒那么心思與日偽軍最近這段時間發了瘋似的四處搜刮糧食,而是整天拔打著二尺長的大算盤,盤著秋收的帳,十二區隊的憑著石井鎮市集這個大貿易中心,家底殷實,收購群眾余糧從不打白條,清一色硬通貨支付,饒是如此,錢糧都是極為巨大一筆的數額,可以說十二區隊一年積攢下來的老本就是靠著秋后進行大規模的周轉,一方面是為了收集維持生存的食物來源,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盤活地方上的經濟,老百姓們手上有了余錢,就代表著有了購買力,進而刺激消費,間接地推動了經濟的發展,雖然十二區隊上下并不懂什么經濟理論,但最基本的錢物流通會促進生產力的淺顯道理還是懂的。
十一區隊根據地及周邊幾個托管區隊根據地內的大部分糧食都已經征收上來,除了留了十二區隊和其他區隊的軍糧外,十二區隊也把分區主力和黨中央主力的糧食給備足,并組織安排了人手運輸,護送運輸的任務王保安排給了一連長康揚,一連和二連滿編人員是區隊里最多的,每個連都有近一百多號人,十足的超級加強連,進攻雖然不如五連犀利,四連那么刁鉆,但卻是秉承了王保的穩妥風格,并不容易讓敵人有機可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