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一百九十八節 博鋪造船廠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臨高啟明 | 吹牛者   作者:吹牛者  書名:臨高啟明  更新時間:2011-09-28
 
臨高啟明第一百九十八節博鋪造船廠

正文第一百九十八節博鋪造船廠

第一百九十八節博鋪造船廠

最終重新啟動854改工程獲得了通過,執委會同意立刻開工建造1艘1630型巡洋艦、4艘500馬力蒸汽拖船、12艘200噸級駁船和6艘風帆蒸汽混合動力的500噸級的船只。

另外,按照文德嗣的建議:繼續批量制造ii型三角帆巡邏艇。將單桅變成雙桅。至少每個月2艘的下水速度。

這次造船計劃成為臨高造船業的第一次大躍進。在此之前,臨高的造船業只建造過噸位在200噸上下的輕型船只。不過,通過前一階段大規模建造單桅/雙桅三角帆巡邏艇,博鋪造船廠已經積累了相當的造船經驗。

企劃院在五年計劃中,對造船本身有詳細的規劃。按照馬千矚和鄔德的思路,大規模的造船是從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前的一年開始,按照時間表,在這一年穿越眾才會全面占領海南,向海外拓展勢力。

幸而計委和后來的企劃院對造船業是一個長期性投入的行業還是有認識的,從五年計劃的第一年開始,就開始了博鋪造船廠的建設。這一造船廠在得到從百圖村抓來的大批的造船工人和物資的得到了很大的加強。造船廠從改造船只入手,進而仿制了“美洲號”成功,完成了自制西式帆船的第一步。

由于大型龍骨材的缺乏,造船廠從仿制“美洲”號的“鎮海”號下水之后,就開始堅定不移的走鐵骨的道路。盡管在到底是一步跨越到鐵殼還是采用木殼過渡,這兩條技術路線之間有過一定的爭議。期間還有大規模興建水泥船的動議。

最終采用木殼船主要是因為穿越集團的工業基礎依然過于薄弱。根據海軍在水池中所做得試驗,鍛造鐵制造的船殼在海水中被腐蝕的非常快,而臨高的化學工業還造不出可以用來保護船只外殼的油漆。在19世紀,解決的辦法是在鐵殼船底之外再包一層木板,這種做法過于費工。盡管鐵殼船在制造和使用方面有著許多木殼船不能企及的優點,這個無法解決的現實問題最終使得木殼成為造船的主流。

至于水泥船也得到了許多人的擁戴。水泥船作為一種廉價的水運工具確實有它的過人之處,它的優點在于材料廉價易得,而且幾乎不需要任何專門的造船技術,建筑工人稍微培訓下就能制造,不需要復雜的船材加工:鋼筋、鋼絲網就能很容易的制造出骨架,幾個泥瓦工澆鑄水泥,幾天就能完工一艘。

世界上第一艘水泥船是1848年由法國人jl蘭波特制造。早期水泥船噸位小,工藝簡單,自重大。一般只用作內河的小噸位貨物運輸。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因鋼材匱乏,兩度出現建造鋼筋混凝土船的高潮。

中國自1958年起建造了大量鋼筋混凝土船和鋼絲網水泥船,廣泛用作躉船、內河及沿海中小型機動貨船和內河駁船、農用船及漁船等。中國水泥船保有量達數百萬噸,居世界各國之首。60年代,美國、加拿大、挪威、新西蘭等國開始試制鋼絲網水泥船。因為水泥船自重大,載貨比小,燃料消耗過大,其經濟性始終不能達標,所以一直沒有大規模的運用。中國曾經在70年代建造一艘第一次完成貨運航行之后就永遠的結束了航行被棄之岸邊

但是按照以司凱德為首的水泥船黨的鼓吹:水泥船抗撞擊超過木船的。適航性和木船相當,超過鋼殼船。修補也容易。不生銹不腐爛,壽命長。是穿越者的最佳應急造船方案。

殖民與貿易部的辦公室主任司凱德對水泥船是如此的熱心,以至于他在業余時間不斷的四處鼓吹水泥船在穿越事業中是如何的“偉光正”。他不但在執委會的工作會議上鼓吹水泥船的種種好處,還經常到造船廠大談特談水泥船的技術問題,把造船廠的幾個土著技師糊弄的一愣一愣的,都纏著造船廠和海軍的元老們想知道“造房子一樣的造船”到底是怎么回事。李迪不勝其煩,干脆命令哨兵不許司凱德再進入造船廠。并且宣布水泥船是“異端邪說”。

李迪討厭水泥船――因為水泥船和海軍的光輝形象不符。但是司凱德毫不死心,專門向企劃院遞交了他親自設計的兩種所謂標準化船――利于量產。一種是250噸單桅槳櫓水泥船作為過度,另一種是800噸雙桅蒸汽水泥船。

水泥船用淺吃水平底船型。裝帆具,用中式帆,以簡化維修保障,減少人力消耗。

火力上設計一兩種標準架退型回轉炮架,身管可以裝2060磅滑膛炮或者70mm130mm線膛炮。小水泥船上預置1個炮位,平時不用,大水泥船預置34個炮位,平時只裝12門炮,戰時全備。

船上預留甲板位置,戰時可以裝1220磅炮,小型線膛槍炮,大船可以裝812門輕炮。小船可以裝4門。

司凱德在會議室里興致勃勃的向鄔德展示著他繪制的設計圖,闡述著制造和使用的思路。

“假如我們有一個100艘的船隊,戰時動員一半,就可以有500門大小炮,還有幾十個打字機,火力超過鴉戰時候的英國艦隊。等我們造出一二十來條的時候,先找機會公開搞個聯合演習,震懾一下廣州府和葡萄牙人,讓他們知道我們用貨船也能秒殺珠江上的任何城寨和艦隊!”司凱德口沫橫飛,鄔德已經漸漸的不耐煩起來了。他是海軍出身,對水泥船這種根本算不上船的船毫無興趣。

“……我們首先在臨高進行設計和建造首船,然后把現澆和總裝部分搬到香山澳,臨高提供原材料。等我們控制了西江流域的煤礦,就可以把水泥廠搬到香山澳,等我們再控制了肇慶的高品位鐵礦就可以建個鋼廠,再以后就可以造鐵船了……”

鄔德說:“我從沒見過海上飄得水泥船。”他打算以此來直接槍斃水泥海船的動議,“再說我記得水泥船不耐碰撞,上面還安裝火炮?一開炮不會把船身震裂嗎?還防炮呢!我小時候老家的水泥船沒少坐,很怕碰撞的說。”

“其實有過得。”司凱德趕緊舉例說法國和中國都造過千噸級別的水泥海船,可見這并非不可能的。他接著說道木船建造周期太長,造船的木材必須用硬木,經過三五年自然風干,不如很快就會糟朽,船底包銅皮又沒那么多銅。

至于開炮和防炮問題,混凝土外殼應該比木頭耐沖擊,木頭沒有橫向強度,鋼筋是網格狀的,打裂了現場就可以補,當時的炮打不到水線以下,最多在水線部位加一層鋼筋網格加強火炮沖擊力無所謂,炮座底下有基座的,用鋼預埋栓和厚木方隔震……

鄔德耐著性子聽完他不知道從哪里找來的資料和征集的臆測混合而成的“水泥船優越論”的理論,這才發話道:“如果水泥船真得這么優越,為什么后來被淘汰了呢?”

“再優越也優越不過鋼鐵的船啊。”司凱德說,“但是肯定比木船優越。”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鄔德咨詢了多名對略通造船技術的元老,幾乎都得到了“水泥船不值得發展”的結論。

水泥船的抗沖擊性能非常差,無論是鋼筋還是鐵絲網都一樣。鐵絲網作骨架的水泥船只是抗裂性能較鋼筋水泥船略有提高,但不是革命性的――所以鐵絲網水泥船比木船耐沖擊這條是站不住腳得。

水泥船制造大規模采用鐵絲網主要降的還是造價,而不是提高性能。水泥船有個可用容積小,自重巨大的問題――這個問題幾乎無解。自重大就意味著燃料消耗高,載貨量少。所以水泥船只適合對自重要求低,泊位固定或較少移動的工程船舶和躉船或者是鋼鐵缺乏期迫不得已時的代用品。

另外,鋼筋和水泥,在數量上無論如何也不能和本時空相對充裕的林木資源相提并論。而臨高工業生產的鐵絲網和水泥在質量上還是相當低劣的。

最終企劃院槍斃了所有建造水泥船的動議,直接把水泥船技術列入了“淘汰項目”。。

在17世紀上半葉的晚霞下,兩個人坐在一個小山頭的石頭上。手槍松松的掛在身邊,面前鋪了塊塑料布,上面放著個塞著幾瓶格瓦斯、臨高最新出品的啤酒和冰塊的盒子,以及幾塊牛肉。

幾名政治保衛局的便衣人員在警惕的看著四周,一個人在稍遠的地方烤著一只羊腿和烤魚。山下是一片工地,占地面積即使比另一個時空的現代化船廠也毫不遜色。待修和正在建造中得各種尺寸的船殼沿著河岸排開,間中可以看到閃亮的鐵軌,騰起的蒸汽。蒸汽吊車旋轉和起吊的時候發出的嘎嘎聲,不時還有汽笛尖銳的鳴叫來提醒工人們注意安全。

戴著不同顏色藤帽忙碌人群。美中不足的是,雖然有一定距離,但還是能聞到一些難聞的氣味。木焦油、煤焦油的氣味始終揮之不去,更不用說那些日日夜夜都在噴吐著黑煙的蒸汽機鍋爐了。

造船廠在占地規模上遠遠的超過了臨高的大多數工業項目。從五年計劃的第一年起,每年計委和企劃院都對造船廠有擴建和技改項目。這里已經形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造船廠。博鋪河口區域的紅樹林被砍伐一空,大片的河口地區的土地都屬于造船廠。

船廠先后新建了千噸級干船塢、大型蒸汽吊車、多座百噸級船臺。還為854工程在鍛造車間上馬了大型鍛機用來鍛造龍骨、船肋和鐵板。

其他配套車間也相繼建設起來:木材聯合體在這里修建有一個大型的木材熏蒸窯,負責處理造船的木材。用在船殼類的“小”木料,用干燥窯處理3天左右,就可以完成相當于自然陰干半年的效果,至于龍骨和肋材大料,半個月內也可以處理完畢。不過,自從推行了鐵骨木殼的指導方針之后,大料的供應相對減輕了不少――能夠用作龍骨和桅桿的優質木料在當時的中國南方沿海已經很少見了,價格也非常昂貴。

使用全套臨高機械廠自制的大型木材加工設備的木材加工車間剛剛落成不久。里面的設備讓見慣了“澳洲式奇跡”的船廠土著技工也目瞪口呆。這個巨大的車間是用來加工造船用得專用板材。大塊通過熏蒸窯處理過的木材,用蒸汽機驅動的木工圓鋸、排鋸,幾分鐘之內就可以解出幾十個工人花一天時間才能解出得大量船用板材和桅材。切口即光潔又整齊,幾乎沒有任何浪費的地方。幾天后,他們見識到了這些機械的毫無人性的恐怖威力,一名徒工在操作中不甚被圓鋸鋸掉了半個身子――從他發出尖叫到被肢解,只有不到半分鐘。

用來制造繩索的印度黃麻成船的由李華梅從果阿運來,這些黃麻在繩纜車間和本地的大麻摻合在一起被機器制繩機加工成巨大的繩索――盡管鐵制錨鏈在使用更為方便,而且耐腐蝕。但是為了節約用鐵,臨高的大部分中小型船只的錨鏈依然是用麻繩,這些繩索也被用來作為帆纜之用。

帆船上需要大量的滑車,船廠專用的滑車生產車間有5名工人,用簡易車床進行生產:年產滑車8萬個――盡管海軍和造船廠目前根本消耗不了這么多。滑車的外殼是榆木的,樞紐和轉軸都是用最好的紫檀木和青岡木之類的特硬木車制出來。

船帆是由臨高自制的帆布制造得。棉紗來自印度――印度商人按照殖民貿易部的要求,向手工業者定制好所需要規格的棉紗,然后成包成包的運往臨高。在臨高的紡織廠里被紡織成帆布。當然,殖民貿易部也不放棄直接購買帆布的機會。

縫制船帆的車間是鐵架棚,上面覆蓋著蘆席――臺風季節會損失一些屋頂,不過鍛造鐵的桁架完好就沒有關系,很快就能修復。車間的面積有半個足球場那么大,幾十名專門培訓過的女工采用半機械化的腳踏式縫紉機縫紉船帆。不過將船帆用繩索穿起依然是由坐在長凳上的女工們手工穿索。

整個造船廠的布局和設置,大體參照了資料中英國造船廠的設置。船廠雇傭的工人超過八百人。是臨高數一數二的大型企業。

“這么大的一家船廠,不暴船干什么?留著當主題公園嗎?”文德嗣把啤酒上的玻璃彈珠砸了下去,一仰脖子喝了幾大口,發出滿足的嘆息聲。

“總算是有比啤酒味了。”文德嗣說,“雖然這是典型的大米啤酒,不過我就湊合了。”

“馬督公就是教條主義……”

“海軍,他得不懂。”文德嗣一揮手,“造船,他更是外行。哼哼,要不是吳曠明告訴他木材是可以熏蒸干燥得,十有還以為都要自然干燥三年呢。臨高這地方,干燥三十年都好不了。”

陳海陽喝了一口啤酒,他不愿意多評論馬千矚的是非問題。換了個話題。

“文總,你建議多造巡邏艇的意思是?”

“把海面劃分成許多區域,用小而快的船分片包干巡查,發現敵人后用無線電通知附近的戰艦解決問題,再用專門的運輸船送去給養和替補人員。這個就是我們現在資源不足的對策。”

“海面上的狼群啊。”

“類似,但不完全是啊。我們的目的不是盡量摧毀敵人,而是要絕對控制這片海洋。說到這個,劉香也好,鄭芝龍也好,遲早都要對我們動手。”

“要是我們能找到劉香的老巢就好了,發動一次珍珠港式的奇襲戰斗。”陳海陽說,“堵在港灣里打,我們的優勢也不小。”

“所以要多造輕型巡邏艇,這種船速度快又靈活,續航力也過得去。搞偵查算是一把好手。”文德嗣瞇縫著眼睛注視著船廠,“執委會那群人鼠目寸光!就知道盯著眼前的一點資源盤算著怎么分配才能面面俱到,現在還談什么資源夠不夠的――不知道明年就有一個發橫財的機會么?要發這個橫財沒有船,特別是遠航的大船怎么!”

“什么發橫財的機會?”陳海陽來了興趣。

“到時候你就知道了。”文德嗣不愿多說,這個提案他還在考慮中,當然,和他有類似考慮的元老也不止一個,特別是大圖書館的一批人,正在積極尋找史料。而這個行動的成敗,又和海軍的戰力、運力和續航力有著直接的關系。

“等我考慮明白了,自然會和你商量。”文德嗣說,“現在,還不成熟。”

快讀網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