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七十二節 試營業(一)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臨高啟明 | 吹牛者   作者:吹牛者  書名:臨高啟明  更新時間:2024-12-28
 
隨機推薦:

黃耀民接過電話,原來是洪璜楠打過來的,說有要事和他相談。

“老洪,你不是在廣州嗎?怎么又跑回來了?廣州開馬車4S店項目你弄到批文了?”

“批文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情,問題是只給批文不給錢,他們當我是什么?散財童子?!”

“哈哈哈,看你在臨高的那家4S據知道你賠了不少!”

黃耀民心想你就是好高騖遠。自打臨高車輛廠推出了人力車大賣之后,李赤騎他們就搞了人力車維保連鎖修車鋪,這項目你咋不參與呢!雖說看上去土,但是它掙錢吶!

“可不是嗎?就為這事,不知被多少元老噴了。看來我在元老院的吃不開呀。”洪璜楠談了一會苦經。

“閑話少說,你這趟回臨高不是專程給我打抱怨電話的吧?”

“嘿嘿,那我就直接切正題了。”洪璜楠干笑了幾聲。他回臨高自然是有公干,但是找黃耀民主要是為82號店和萬紫閣的事。

“……給拍些產品照片,我要做產品冊……”

“這個容易,你要拍什么,模特呢?”

“具體我明天晚上請你吃飯,飯桌上咱們詳談。”洪元老不愿意在電話里多說。“我派車來接你。”

黃耀民給女仆拍完一套照片,已經到了傍晚時分。回到家里吃完晚飯后,黃元老回到自己書房,打開電腦在BBS發出貼子“光學部門可能復制出舊時空哪個年代的鏡頭”。

眼下林漢隆的光學廠還不能制造鏡頭。包括現在照相館使用的濕法照相機雖然是本時空自己制造的,但是所用的鏡頭依舊是另一個時空帶來的存貨――和目前強力部門、宣傳媒體使用的相機一樣。

BBS如今已經人丁稀少,十天半月也沒一個帖子。之所以保留主要是一部分技術黨人需要它作為一個平臺來進行不見面的交流。而且發帖回帖這種模式沒有時間限制,可以很好的利用閑暇時間。

所以IT部門在縮減了原本架設BBS所需要的大部分資源之后,依舊保留了一個輕量級,消耗資源極少的留言板系統。

他并沒有指望很快得到回答,因為元老技術人員大多數在吃完飯之后還會繼續工作,要得閑的時候才會來看看。

沒想到不到半小時,化學實驗室的徐奇就作出回應:

“俺感覺只要是不涉及特殊玻璃以及多片鏡片的設計差不多都可以,畢竟發展數學計算的事情是不用重復做的。實際多半是照著二戰及二戰前的大中畫幅鏡頭設計生產鏡頭,畢竟現代設計中對特殊玻璃和鍍膜的使用是臨高跨不過去的檻。而天賽,雙高斯這些鏡片少,又成熟的結構在生產性上是沒有太多問題的,這些個相對更新些的結構倒是比較容易實現。不過多半是需要再為大像場重新設計一下,但有軟件輔助總歸不是特別麻煩。”

至于鍍膜這件事,本時空的國產鍍膜機也是挺好用的,也不算貴。但是圣船上顯然沒人帶,其實就算帶了也然并卵,沒有高純的材料用于蒸鍍耗材。至于寨出鍍膜機的科技樹,卡在高真空的實現與保持上,又是相當時間干瞪眼的問題。至于鍍膜設計,500廢里似乎沒見幾家光機所等單位出身的兄弟。而俺雖然賣了不少產品,但自己動手做只玩過簡單的單層金屬膜,真要點開薄膜光學的科技樹又是無比的坑啊!順便說,印象中早期有用酸蝕的辦法在玻璃表面形成一個腐蝕薄層來增透的手段,這個方法在臨高應該是可以實現的,但實際效果如何俺是真沒見過。

“鍍膜就算了,多片式鏡頭足夠了”這時李赤騎也加入討論

“嗯,沒有鍍膜八個空氣面就是實際能用的上限了。還好這個條件下也有一堆可用的結構。”

“手動鏡頭結構可以直接抄吧?都不用再設計?”

“可以,只要有對的上牌號的玻璃,像場相距匹配就直接照著生產就是。”林漢隆也發表意見了。

八個空氣面?黃耀民雖然不是學光學出身的,但也知道能做出多片式鏡頭也足夠了,他決定再找一下資料,找到一篇《大畫幅鏡頭的結構性能和選擇》這樣的超長文。他看了一下里面幾款大畫幅相機鏡頭的結構介紹,發現.dagor結構的鏡頭比較適合應用到臨高,就特意復制了這幾段文字:

1892年被設計出來的dagor結構可以說是現代光學的開始……Dagor鏡頭采用6片兩組結構,也是對稱型的正光鏡頭,它可以看作是海普崗結構的一種衍生,由于采用了膠合鏡片的技術,一片加工難度大的鏡片可以分成幾份由幾塊鏡片分別承擔,因此這個鏡頭是能夠大規模普及的第一款設計,也正由于多塊鏡片膠合成的鏡組可以利用不同的玻璃屬性進行更好的色散校正,dagor鏡頭結構實際上是處于廣角結構和標準鏡頭結構之間的一個結構,從海普崗那里繼承來的廣角鏡頭的特性和多鏡片校正本身是有一定沖突的,大多數成品的dagor鏡頭都是在6080度之間的,但因為它能很好的校正基本的幾種高級相差,因此口徑可以做得比以前的鏡頭更大,一般極限是f6.8,因此這類結構的鏡頭絕大多數都是F6.8的……

Dagor鏡頭剛出現的年代,還沒有鍍膜工藝,這個結構在設計上也因此避免了過多空氣面造成的界面反射效應,僅有四個空氣面,光線的透過率算是非常高的。

他把這上面的文字發上論壇,期待光學部門的好消息,然后關機睡大覺。

第一臺實用性普及相機:旗幟牌濕版相機是哪位元老發明的,到現在還沒有歷史定論。我們今天也只是從某位的筆記中提到的“達蓋爾攝影法”來進行一些猜測。但帝國的第一款相機鏡頭問世卻有大量的資料記載,直到今天,我們看到這些資料不得不佩服帝國光學工業的科學元老,他們的智慧,他們的成就,直到今天恐怕也無人超越,特別是他們自己設計的天賽鏡頭,到底是怎樣的才華才能激發出這種靈感,設計出這一支超凡脫俗細節的光學鏡頭,在當時獲得了鷹眼的美譽,由于其結構簡單,成本也比較低,直到今天還在廣泛應用,毫不客氣地說,應該是天賽鏡頭的出現才使攝影普及化成為必然。

————《元老院相機發展史》

第二天黃元老起了個大早,今天起就是為期七天的試營業的日子,為此通過各個渠道向臨高的潛在消費群體散發了二百多張免費攝影券和一千張參觀券。當然來不來照不照并不強制,主要是看看這個群體中大概有多少人會響應。

雖說不強制,但是考慮到“看熱鬧”的人類天性,試營業期間來得人肯定不會少。所以參觀和攝影都是限號的,每天限多少號。黃元老還是不放心,專門又讓臨高警察局派了一組保安警察到場維持秩序。

此刻他正在大廳里逡巡,看著外面漸漸排起的隊伍。今天是月中半休的日子,來得人真不少!而且來得很多都是扶老攜幼的家庭戶,看來,還是以看熱鬧的人居多。

不過,真要是第一天就涌入很多拍攝的客戶,這個新鮮出爐的照相館大概也會手忙腳亂。畢竟濕版攝影手續繁多,定影時間長。他測試過,整個流程,單人攝影的話至少需要十分鐘。如果是全家福之類的多人攝影,僅調整姿勢,指導表情的過程就需要十多分鐘,順利的話也需要二十分鐘左右才能完成。兒童的話時間更長。

所以他限定是休息日四十張券,平時三十張券。兩個攝影機位同時使用。看試營業之后的情況再酌情增加機位和人員。

“就看今天的情況了。”黃元老看著自己精心設計布置的營業廳,從地磚的樣子到墻壁的顏色,擺放的綠植,家具的款式……一直頂部的照明方案,全是他自己挑選的,所以看起來多少有些電視臺演播大廳的韻味。漫步其中,讓黃耀明有了一種熟悉的感覺。

照相館的工作人員已經各就各位嚴正以待。黃耀民掃了一眼,發現一貫最積極的陳識新不在,不由眉頭一皺,問道:“陳識新呢?”

“他今天是公休日。”老張忙回應道。

老張是他自個培養的第一個攝影師,和陳識新的爹算是同行,也是個彩畫匠人。畫畫的關系,對圖案造型什么的就比較敏感。也算是他的得意弟子。

這么個強戰斗力今天居然休假了,黃耀民暗罵自己的沒考慮周全,今天是公休日,又是頭一頭,人肯定是最多的,應該讓他調休才是。老張固然可靠,其他幾個可有點……

正想著,忽然他透過玻璃櫥窗,居然在外面越聚越多的看熱鬧的人群中看到了陳識新,他今天穿著簇新的高級亞麻“干部服”,頭發梳得油光锃亮,正和兩個年輕的女孩子在一起有說有笑呢!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