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一百三十五節 貿易協議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臨高啟明 | 吹牛者   作者:吹牛者  書名:臨高啟明  更新時間:2023-02-14
 
滿清的“行圍”,原本就有“軍事演習”的意味。在入關前尤其如此。這次更是有意在黃驊面前炫耀八旗武力,所以軍兵無不全身披掛,刻意顯示軍隊的戰力。

皇太極就近處暗暗注視黃驊的反應――他在塘報和奏折中已經知道大澳人的戰力遠在明軍之上,在多智島上的沖突里,鎮江堡的八旗精銳被孤懸島上,人數上完全處于劣勢的大澳人打了個落花流水,對方不但在火器十分厲害,而且戰斗時候進退有據,紀律嚴明,堪稱難得的精銳。

現在再看黃驊,雖然他臉上頗有震驚之色,但是卻無一絲憂慮或者畏懼,當巴雅喇兵騎射的時候,此人的嘴角甚至還露出一點蔑視的笑意。

皇太極一貫以八旗戰力之強自詡,尤其是參加圍獵的都是各旗精銳,很多是巴雅喇兵。在野戰中,一二百巴雅喇精兵的沖鋒就能殺得十倍以上的明軍潰不成軍,以一當十根本不算稀罕。

眼見這位黃使者固然被八旗精兵表現出來的氣勢有所震懾,但是總體看來似乎完全不以為意。

這倒奇了,莫非他們也有武功赫赫的軍隊?皇太極暗暗尋思,不過,手中關于大澳人的消息實在太少了。他在燕京有不少探子,但是搜集情報都集中在軍政方面,又以朝堂上的消息為主,澳洲貨雖然在燕京很出名,但是澳洲人可從來就沒有出現在朝堂之上。就連當初在海南島的慘敗,也只是說“髡賊”,而且按照邸報,髡賊雖然打敗了明軍,但是在廣州城下已經被打敗,逃回海上去了。皇太極一時半會還沒法把二者聯系起來。

看他帶來的二十名親兵,模樣倒是頗為精悍,只是他們全身上下除了佩刀就兩支短銃,身上似乎也沒有穿貼身的護甲,看樣子騎術也不甚高明,。

他叫來一個近侍,輕聲吩咐了幾句。

不一會,幾聲號角響起,只見一頭野豬從樹叢中沖了出來,后面幾十名巴雅喇一起揮刀策馬,發出吶喊一路追了過來。

野豬在獵人的驅趕下,慌不擇路,直接朝著黃驊等人所在的地方而去,這野豬是積年的老魈豬,體重力沉,亮著兩顆發了黃的獠牙,脖頸上鬃毛倒樹,一看就讓人毛骨悚然。

黃驊雖然自稱“什么都見識過”,但是眼見著這頭看上去大得嚇人的野豬――他見過豬是只有生命周期12個月的肉豬――氣勢洶洶的撲了上來,頓時就慌了手腳,不由得往后退了一步。

他近旁的衛兵都是受過嚴格保衛訓練的,16人立刻分成兩列,橫排在他前面,第一列佩刀出鞘,第二列抽出手槍打開槍機,瞬間就做好了攔截野豬的準備。另外4人則做好了一旦野豬沖破攔阻就掩護首長逃走的準備。

皇太極并不愿意真正驚嚇或者傷害這位大澳使者,眼見野豬已經逼近,附近的騎兵一擁而上,箭射槍戳,瞬間就把這野豬了了賬。

圍獵結束之后,黃驊由禮部官員送回沈陽,在驛館內休息。第二天,有戶部官員來和他正式談判互市的細節問題。

對滿清貿易中,元老院內部的細節爭議較大的就是滿清的信用問題。

滿清的貿易信用在歷史上很不好,持強凌弱,強買強賣的意味很濃。有時候干脆“賒賬”。朝鮮李朝深受其害,因而怎么保證貿易的安全和對方支付就成為貿易中的重要一環。

設立設防的貿易堡壘就是最合適的辦法。這一貿易堡壘也可以用來充當對滿清展開情報活動的工作站和未來發起武力進攻的前進基地。

旅順曾經是他們考慮過得地點,但是旅順距離滿清的統治核心區很遠,幾乎是與世隔絕的狀態,作為軍事基地不錯,作為貿易口岸未免太過偏僻。

因而最終決定在鴨綠江入海口附近占領獐子島作為設防的貿易口岸。由t800等貨船將貨物運送到這里再由較小的船只轉運進入鴨綠江。從滿清方面獲得的人口、馬匹和物資也可以暫時囤放在島上。

獐子島目前在東江軍的控制之下,不過散布在諸島上的東江軍在島嶼上都未修建城寨等防御設施,主要靠大海作為天然的屏障,對于缺乏水軍和船只的八旗是障礙,對于伏波軍則不然。派遣軍司令部估計,只要派出一個連的海兵登陸即可占領獐子島,

既然原本就要吞并東江,那么原先在東江控制下的各個遼海島嶼一并接受過來也是計劃中的事情。

雙方經過商議,最后達成協議:雙方的互市地點設在鎮江堡前鴨綠江中的多智島上。互市間隔暫定為六個月一次,如果有需要,可以再增加次數。

互市的商品,臨高方面銷售:食鹽、紙張、棉布、中成藥、鐵制農具、鎧甲、濟州島產弓箭。至于滿清方面強烈要求的糧食和火炮,暫時擱置“再議”。黃驊估摸著,賣攻城炮的問題不大,但是賣糧食的可能姓極低。畢竟糧食轉運成本太大,而他們需要養活的人口也愈來愈多,即使一石糧食能賣出十倍的利潤,對企劃院來說也實在劃不來。

大致來說,滿清方面需要的貨物和對外情報局、商業部的估計差不多,主要集中的必要的民生曰用品和武器方面,目錄上羅列的許多商業部門認為有可能銷售的商品,全部被排除在外,包括曾經被認為可能銷售大宗商品:食糖、辣椒醬和白酒都被直接pass。這不免讓黃驊有點失望。

在滿清方面的支付上,雙方起了一些爭議,戶部啟心郎想要說服黃驊主要接受人參、毛皮作為支付手段。從貿易角度來看,人參、毛皮都是暴利產品,在關內市場的價格非常高,利潤可觀。一斤人參即使按照滿清對李朝的“強賣價”也不過16兩銀子,到了關內每斤至少50兩。但是這東西的出口數量畢竟是有限的。雖然滿清和朝鮮的貿易中往往一次能夠輸出1000斤以上的人參,但它們之間的互市貿易本身并不頻繁,很可能是一二年才能攢出這么多干參。再者這種奢侈品本身的消費群體非常小,一旦大量輸入勢必造成價格暴跌,所謂的利潤也就不那么大了。

至于衛生部則對輸入毛皮表示擔心――貂、水獺、狐貍等東北輸出的常見毛皮獸的毛皮很可能會成為鼠疫的傳播媒。單純的鹿皮、野豬皮之類倒可以接受。

因而黃驊對此的反應是:滿清方面要么直接支付金銀,如果不足的話可以用其他特產來支付。人參和毛皮不能占太高的比例,只能作為補充。他提出滿清方面應該主要支付人口、馬匹作為償價。也可以用諸如如蜂、山貨和木材等作為補充。

在雙方大致達成了貿易品種之后,又對商品的價格展開了討論。由于八旗貴族向來將擄獲來得生口視為“奇貨可居”,對有意贖身的俘虜無不漫天開價。李朝在丙子胡亂之后被迫在往盛京送去人質,設立了朝鮮館。朝鮮館經常要為李朝官員贖取被擄掠而去的親朋好友,八旗貴族往往開出高價,一個俘虜贖金一百兩甚至三五百兩都很常見。有時候甚至朝鮮館并無贖人的打算,八旗親貴也會強迫朝鮮館贖人。價格自然更是高得離譜。

現在黃驊是要貿易,對方的開價勢必要影響到己方的報價,如果對方一個俘虜賣50兩,一匹馬賣500兩,那么他賣食鹽也得賣10兩一斤。

經過一番漫天開價就地還錢的討論之后,雙方逐一敲定了每種商品的價格。黃驊在某些商品上做出了些讓步,但是對臨高銷售的拳頭商品鎧甲上卻是寸步不讓:堅持按照每套全身甲200兩,簡化版半身甲150兩進行銷售。

這個價格商業部認為并不貴,以這些鎧甲說能達到的防御效果和輕負載來說,在本時空是找不到第二家供貨商的。雖然滿清自己也能生產質量相當不錯的鎧甲,但就其成本來說,建立大量低技術水平的鐵匠鋪依靠勞動密集化的專職生產,花費的工時極多,成本恐怕比從臨高買便宜不了多少。更別說還有懸殊的質量差異。工業化批量產品在成本和質量對手工業產品往往享有雙重優勢。

除了臨高出口的基本貨物之外,滿清還要求臨高方面提供大量的鐵鍋和茶葉。表示有多少愿意買入多少。黃驊知道這是滿清方面對蒙古貿易的需求。大明長期對蒙古進行貿易控制,對鐵器流入有嚴格的管控,蒙古諸部慘到箭頭只能用骨制,牧民曰常需要便于攜帶的鐵鍋成了奇貨可居的貿易商品。

只要有鐵鍋和茶葉就能從蒙古換來足夠的馬匹,比之于要一刀一槍廝殺,勞師遠征才能奪取到人口,滿清從蒙古地區獲得馬匹要容易多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