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浩接過掃了眼!”麻黃、杏仁!眾是開泄遼晶哦且。麻黃分量這么輕,而開泄之品太多了,本來子瞻就寒客營衛,脫營之體,力不能勝啊,服用之后肯定會變證蜂起,壞相叢生的!”
啊?二婦人驚呆了:“這這怎么回事?”
“子瞻之證,乃伏氣春溫,偶感新寒而晚發,本應以麻杏甘膏湯主之。此證雖兼寒熱無汗頭痛表證。病因卻是春溫晚發,故應當清解為主,稍佐以透汗為法。前醫墨守陳規,一看見表證就用麻黃、杏仁,誤汗開泄,傷津耗氣,以致變證蜂起。諸不知,世間多少人是溫熱病誤服麻黃。汗出不止,咳血目焦唇黑,驟變壞證而不治的啊。唉!當真庸醫殺人不用刀呀”。
一聽這話,王閏之和王朝云都跺腳道:“難怪老爺服用之后,病不僅沒好。反倒頭暈舌干了。那現在該怎么辦呢?”
“不急”。杜文浩道:“后來的郎中給開了什么藥?”
王氏指了指杜文浩手里的一點處方:“單子一起的,在后面呢。”
杜文浩翻了出來一看,更是皺眉:“桂枝溫膽諸湯?!庸醫!當真是庸醫!一桂枝下咽,陽盛則斃!”
二婦人大驚,連蘇軾都是臉上變色小王氏驚問:“后醫用方也不對嗎?”
“大錯特錯!”杜文浩恨恨道,“如此用藥,不但肌不能解,反致肌膝蘊熱。助熱灼津!”
杜文浩氣得呼呼直喘氣,沒等他們有什么反應,接著續道:“子瞻兄病發谷雨。乃少陽君火司令,陽氣火升之時,盡管當時有寒熱頭痛無汗的新邪。法亦應清解,先要微透其汗,前醫已經亂用開泄之品,以致脫營,起坐憎寒,臥又汗瀉,這時應當仿白芍甘草湯法,后醫卻反以桂枝溫膽諸湯。以致肌不解而痰反多,營絡更沸,痰紅脅痛,已現危象!”
杜文浩的解說蘇軾和家人他們聽不懂,反正只知道前面兩個郎中誤診了。用藥錯誤,越治越重,病情已經很危險,都急聲道:“杜御醫,那現在該怎么辦?”
“存得一分明,退得一份熱!”
這句話眾人更是不懂,傻呆呆要著他。
杜文浩走到書案前,提筆寫了一道處方。道:“子瞻兄此刻病體已是門戶洞開,必須育陰救本。滋苗灌根,斡旋陰陽,以牡礪存陰止汗,以阿膠補坎填離,以鮮石解得水石之精,清滋胃腎而益脾陰。只是這藥引子,”
“什么藥引?”二婦人冉。
杜文浩遲疑了片刻,說道:“人的乳汁!”
“啊?還需要人乳汁做藥引嗎?。二婦人漲紅著臉,有些驚訝地問道。
“是。人的乳汁乃是血液所存,借充營絡,功效不可替代。”
“可是。一時半會到哪里找去啊?”二婦人有些著急了。
魏知縣道:“這倒無妨,回城之后,老朽立即召集全城里正,詢問誰家正在哺乳,不就行了嘛。”
寧公公笑道:“這主意好!趕緊的吧,這里沒藥沒藥引,還走進城的好。反正子瞻兄病好之后就要去赴任,也不用住在這半讓。種地了。子瞻兄以為如何?”
蘇軾勉力笑了笑:“全聽公公吩咐。”
“那好,兩位妓子,馬上收拾貼己之物,隨我等下山。魏知縣,你趕緊叫人把子瞻兄抬下山進城去吧,對了,先把處方派人先送進城去揀藥預備著,等下了山,就直接可以服用了。”
“對對!”魏知縣急忙叫了兩個衙役拿了杜文浩的處方先行一步下山準備煎藥。隨即吩咐衙役們拆了門墻,把蘇軾連人帶床一起抬下山。
杜文浩也不乘轎,跟在蘇軾大床后面,慢慢往下走。他不乘轎,寧公公也陪著,魏知州等人自然也就不敢乘轎了。
杜文浩招手把魏知州叫過來,說道:“知州大人,你對部下體惜不夠啊。看蘇大文豪家里窮成這個樣子,他又病成這個樣子,你們就不給想個辦法接濟一下?”
魏知州陪笑道:“御醫大人,您是不知道。我們沒少給蘇大文豪他家接濟。也常派人來探望。可接濟的錢他大都買了米面,送了那些更窮的人,說他還能過得去,這些東西應該送給更需要幫助的人!這次生病。卑職也請了郎中來治病,可是,唉,鄙州左近并無名醫,所以一直能沒治好他的病。”
杜文浩雙了口氣:“蘇大文豪宅心仁厚,令人可敬可佩,唉!這樣說來。那是我錯怪你們了
“哪里哪里,是我們照顧不周。”
進城來到驛站。把蘇軾一家安置在一個套房里,就在杜文浩他們隔壁。
先回城的衙役已經找到了正在哺乳的民婦。取來了一碗乳汁,與甘蔗漿和雪梨汁一并另沖,與湯藥同服。
藥也煎好了。杜文浩叮囑要當茶連續多次服用,連晚上都不能斷。
當晚。衙門里擺下酒宴,招待寧公公、杜文浩和后軍高級將領。并殺雞宰牛送到城外軍營,搞賞眾兵士。
杜文浩擔心蘇軾的病情有變。不敢放開喝,只喝了個熏熏然就離席了。
當晚。杜文浩帶著龐雨琴和雪寨兒,兩次探望蘇軾,蘇軾連續服藥之后。已能安睡,但是額頭冷汗依然未收。口舌干燥,苔黑略退,但是依然是修色沒變,脅痛未減,讓人欣慰的是,咳痰少了很多,痰中血色也淡了。
杜文浩復診之后,出了蘇軾的臥室,他的妻妾追出,低聲問杜文浩:“我們老爺病如何了?”
“方是對證的,只是,救陰很難的,比補陽更難。需要時日,繼續服藥。才能水到渠成。
二婦人聽了,這才微覺放心。
蘇軾的病很危重,杜文浩不敢慢待,所以第二天一早,帶著錢不收一起來探望復診,兩人會診,更有把握,特別是這種傷寒雜癥,錢不收的數十年經驗或許更有幫助。
他們兩來到蘇軾房間的時候,蘇軾已經醒了,正聽妻妾兒子見說話,杜文浩進來,忙將妻妾把自己攙扶起來。斜靠在床頭,掙扎著抬手作揖道:“云帆兄!”
杜文浩見神情萎陽離決!象吊有緩解,卻未根本改變,尹沉甸甸的,臉上卻滿是歡笑,一付輕松自如的樣子,笑呵呵拱手道:“子瞻兄,看樣子精神好多了嘛,嘿嘿。”
“是啊,感覺精神好些了,人也清醒多了,唉,蘇某這條命算是揀回來了,多虧云帆神醫施救,也算是蘇某的造化了。”
“呵呵!子瞻兄謬贊了。我再給你看看。病還要進一步治療。”
杜文浩提腕診脈望舌之后,依舊微笑點頭:“沒問題,堅持服藥,很快就會好的,杜某還等著你好了一起赴任呢。”
蘇軾勉力一笑:“好的,多謝了!”
杜文浩又介紹了錢不收:“這是劣徒錢不收,太醫院小方脈科太醫承,御賜紫衣金魚袋,人稱神醫。我叫他來一起給你看看。”
蘇軾面露喜色。忙拱手道:“久聞大名如雷貫耳啊,聽說錢太醫曾用黃土湯替皇子治病,一劑而愈。當真神技啊。”
錢不收微笑道:“哪里,雕蟲小技而已,比起鄙恩師,實在不足掛齒。”
蘇軾道:“那是,杜御醫剖腹療傷神技冠絕古今。曾以此神技治愈十四皇子等人。聽說只有東漢華儒神醫擅長此技,想不到今世又出了杜御醫,真是我輩福氣啊。”
杜文浩想不到自己的名氣連黃州這樣相對比較偏僻的小地方的人都知道了,不覺有幾分得意,他不知道,剖腹療傷這樣的外科技術,在宋朝對百姓的震撼絕對不亞于今世的原子彈爆炸,自然是一傳十十傳百,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了。
錢不收道:“子瞻兄或許不知,司馬君尖胃癆絕癥,也是鄙恩師剖腹療傷治愈的。”
司馬光字君實,與蘇軾、王安石三人同為當時的鴻儒,都得到了前輩歐陽修的提攜。和范仲淹曾鞏的贊賞,也是老交情了,蘇軾聽說司馬光絕癥差點死掉,都驚呆了,又聽說是杜文浩用剖腹療傷術治好的,更是感慨:“杜御醫真乃當世神醫呀!”
杜文浩笑道:“哪里,司馬君實的病還需要一味藥,名叫蟲草,道地產地在吐蕃雪山之上。這次到雅州任職,其中一個任務就是尋找這味藥,幫助他把病徹底治好。好了,不收,你趕緊替子瞻兄診病吧,完了好讓他歇息。”
“是,師父。”錢不收捋著胡須坐下,他已經聽了杜文浩轉述此前病情已經前醫用藥情況,當下望診之后,提腕診脈望舌,沉吟片刻,微笑道:“子瞻兄。鄙恩師辮證準確,用方精到小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好了。之后只需隨證變方,假以時日,終命康復的。”
盡管杜文浩身為皇上身邊的御醫,深得皇上重用,又擅長剖腹療傷神技,但畢竟太過年輕了,總讓人有些擔心,現在聽了號稱神醫的白胡子錢不收的話。蘇軾和一家人這才算徹底放心。連聲感謝。
兩人回到房里,掩上門,都不說話,在圓桌前坐下,閻妙手在一旁垂手而立,英子泡了兩杯香茶送上,退出去之后,杜文浩才說道:“不收,你覺得子瞻兄病情如何?”
錢不收捋著白胡子道:“嗯昨日病情如何,老朽不知,單就現在而言,亡陰殘正之象,比較危險啊!”
“是,不過相比昨日危象,已有一定緩解小我想讓你幫著參謀一下用方,可有不妥之處。”
錢不收忙欠身道:“老朽不敢,師父用藥精辟獨到,辨證精準,老朽歷來十分佩服,”
“行了。馬屁就暫時不要拍了,說正事吧,早點治好早點開拔,成都府那邊在開戰,雖說我軍必勝,卻還是提心吊膽的呀,軍需輻重都在我后軍,得趕緊送去才是。”
“老朽明白。”錢不收捋著胡須想了想,說道:“子瞻病屬危殆,師父先救命。后治病的思路是完全正確的,如今命已得救病見轉機,但余證仍在,正所謂“陽易復而津難回”老朽以為,在師父前方基礎上,加味潛滋肝腎,補肝斂肺,則險象自平。”
杜文浩點頭:“說得好。潛滋肝腎,草木比不上靈介,就加生鱉甲和生龜板吧。而要說滋肝腎,斂肺止汗,補精不足者,莫過于五味子了!”
“嗯。師父一語中的,老朽佩服。”
正說話間,聽到有人敲門,閻妙手趕緊跑過去開門,只見門口站著的是杜文浩的軍事幕僚李浦,躬身對杜文浩道:“將軍!”
“進來吧!”杜文浩起身道,“坐,喝杯茶。”
李浦卻不就坐,說道:“將軍,有緊急軍情密保送到。”
“哦”杜文浩回頭對對錢不收道:“你來寫方送去給他們煎服。我去看看。”
罷,兩人出門,來到李浦屋里。
屋里有個軍驛兵士,見到杜文浩進來,躬身施禮,然后從懷里取出一個火漆密封的卷軸,遞給杜文浩道:“杜將軍,成都府路緊急軍情,中軍韓繹韓大帥八百里加急轉呈給你。請閱示。”
杜文浩接過。兵士躬身施禮,退出了屋外。
李浦抽出一柄小刀,倒轉刀柄遞給杜文浩。杜文浩用刀拆開,匆匆看完,臉色有些變了。
這是韓修轉送給杜文浩的前方軍情,前方戰報稱西山番軍兵勢很猛,成都府路的各州廂軍一觸即潰,番軍已經攻克鄧州,直逼成都門戶
韓繹說他們的大軍已經進入成都府路地界,正日夜兼程往成都趕,要趕在番軍前頭阻擊,保護成都府并將番軍消滅在川西平原!
杜文浩把軍情遞給了李浦。李浦看完,沉聲道:“將軍,末將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將軍有話請講。”
“好,我大宋精銳,多部署在西北西夏邊境和北邊大遼邊境上,吐蕃各部落一向于我大宋相安無事,其河涅佻角廝羅部還協助我大宋進攻西夏,可謂盟友,所以,據末將所知,成都府路一線,并無精銳禁軍部署,只有數萬廂軍。且多為老弱病殘者,連役兵都難以勝任。而西山部落番兵在與臨近部落征戰中歷練,有比較強的戰斗力。所以才一路勢如破竹。”對此不能掉以輕心”。在唐朝時代。吐蕃與大唐幾度對決,唐軍就沒占什么便宜,反到讓番軍利用大唐內戰之極,一度殺到長安城下。大宋時期,吐蕃四分五裂,勢力遠非當年可比,但的確不能輕視。
杜文浩道:“是啊,根據皇上告訴我的消息,此番西山是傾巢而出,兵力號稱三萬。不過,估計實際上只有一萬多人,由于西夏永樂城一戰,我軍精銳損失慘重,調不出更多精兵,此番只派出一萬禁軍,會同成都府路廂軍三萬。共四萬人,又占有天時地利,估計擊退番軍應當沒有什么問題,所以韓修才把一般禁軍分給我帶著作后軍,他說用三萬五千人對付番軍一萬來人,應當手到擒來的,可是,從現在軍情來看,敵軍非常厲害。雅州、鄧州軍隊都未能抵擋他們的攻勢,的確讓人堪憂啊
李浦低聲道:“末將乃行伍出身,在軍中二十余年。深知我軍底細,說實話,廂軍戰斗力低下,有目共睹,韓繹將軍的三萬五千人,只怕能作戰的,只有那五千禁軍。那三萬廂軍,沒等開戰就會開溜的。就算他們拼死作戰。由于平時缺乏練,又都是些老弱病殘,根本沒什么戰斗力,白白送死而已
杜文浩眉頭皺了起來:“這么說,實際情況是敵軍兩倍于我?”
李浦緩緩點頭,遲疑片玄,低聲道:“韓修將軍,此前從未帶兵,也不知道番軍的厲害,過于輕敵,只怕,”
杜文浩臉色微變:“軍情緊急,傳令立即開拔”。
李浦拱手道:“末將遵命!”
李浦遲疑片刻。說道:“將軍,蘇軾怎么辦?”
杜文浩毫不猶疑:“帶上,路匕醫治,他死不了的”。杜文浩已經知道事情的嚴重性,當夜緊急召集軍隊連夜出發,魏知縣還在夢中,得知此事,忙不迭光著腳跑出內宅,乘轎來到驛站,不成想杜文浩一行已經開拔,急忙趕到城門,得知杜尖浩已經出城,率領大軍西行而去了。
寧公公隨同杜文浩大軍出城,一路上與蘇軾同車,把宋神宗的真正意圖告訴了他。蘇軾才知道。原來這年輕的御醫,竟然肩負著新變法
蘇軾對變法的態度是務實的,只要對老百姓有利的變法,他絕對不會反對,所以,對杜文浩的新法自然太不上說三道四,寧公公一番,丁囑,讓他更加明白,自己雖然身為知州,而杜文浩僅僅是勾管一州常平倉,但杜文浩單就御前正侍大夫,正五品,而御賜紫衣金魚袋,是正三品,論級別蘇軾沒法比,論親疏遠近,蘇軾更知道自己這官就是杜文浩一句話來的。更可況。還不知道杜文浩的變法好歹。更不能妄加評判,如果變法真正有利于百姓,他蘇軾絕對是舉雙手贊成的。
所以寧公公一席話,讓蘇軾更是堅定了心中想法。一定全力支持杜文浩的變法。無論成敗,一體共擔!
大軍從黃州緊急連夜出發的當天晚上扎營之時,杜文浩便召集各營軍校,傳達了前方戰報。
這些將校們雖然差不多都沒有真正參加過戰斗,但畢竟從參加軍旅之日開始,便有了一股熱血,所以聽了杜文浩的前方戰報之后,都有一種猛獸獵捕獵物之前的興奮。
杜文浩把前方戰況通報了病榻中的蘇軾,蘇軾立即表示,馬上開拔前線,絕對不能一分耽擱,自己縱然路途病死,亦不足惜。
由此,杜文浩立即下令出征,次日起絕對禁酒。蘇軾甚至都不記收拾東坡山上的物什。不過,他當然知道輕重緩急,更不猶豫,立即吩咐家人隨同開赴四川。
杜文浩帶有大量輕重,不可能快速行進,但是又擔心前方戰事吃緊,可手中的兵將只有五千人而已,根本不可能再分兵,所以,不敢再分撤。
大軍晝夜奔馳。兩頭見星星,十分的勞累。
李浦向杜文浩建議沿途雇傭車馬,日夜兼程,可以加快行進旅程,同時花費也不多。杜文浩當即采納了這個建議,沿途征集車馬,把病患體弱者都用馬車運載。連夜兼程一路直奔成都府。
旅途行進中,蘇軾一家在兩輛車里,一輛車載著蘇軾和原配王氏,另一輛,載著小妾王朝云和三個孩子。
蘇軾已經知道前方的戰事,很是惶恐,他也沒帶過兵,想著自己還沒到任,任所已經被敵軍所占,心中有些惶恐。
可杜文浩卻偏偏不識時務,來到他車棚里聊大天玩。
行進數日,蘇軾一直接杜文浩醫囑服藥,康復很快。只是,多日久病,精神萎頓,起坐殊難,動則心懸欲脫。
杜文浩旅途中又把錢不收叫來,連同會診。
兩人會診之后。決定參加至三錢,牡礪、龜板增至十錢,并且早晚以冰糖燉熟藕熟梨作點心食之。
連日行軍,這一日,杜文浩給蘇軾在車棚里診脈之后,臉上緊繃的面色終于緩和了。問:“子瞻兄,你的病已經脫離危殆之境,熱已經退凈,汗亦全收。待我再隨證變方,悉心調養,當無大礙。”
蘇軾和原配王氏心情為之一松,都很非常的高興。
杜文浩道:“春溫病綿延時日,不能一蹴而就,的需假以時日,方能痊愈
此后數日,杜文浩悉加調養,大軍日夜兼程,途中不再耽擱。待到成都府路地界時,蘇軾病癥已經大體痊愈。
可是,戰事卻沒有杜文浩治病那么簡單,網進入四川地界,便接到前方戰報。
那一天,是杜文浩他們后軍進入川東廣安軍地界,距離成都府還有數百里之遙。
杜文浩拆開軍報,頓時傻了,盡管后軍日夜兼程,卻還是沒能及時馳援。一鄧州已經失陷,韓修大軍冒進突入,結果陷入重圍,五千禁軍大部戰死。三萬廂軍一戰即潰,被追擊圍殲,死傷過萬。番軍趁勝追擊,已經兵臨成都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