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之紅色警戒  第859章 到了開辟第二戰場的時候了

類別: 歷史 | 清史民國 | 抗戰之紅色警戒 | 大刀老猿   作者:大刀老猿  書名:抗戰之紅色警戒  更新時間:2012-11-25
 
“第二個冬天沒有壓垮德國人,而蘇俄人已經很難堅持到第三個冬天的來臨了!”丘吉爾和羅斯福在今年3月份加拿大會晤的時候曾警示道。

戰爭到了現在,蘇俄人僅僅在戰場上倒下的已經超過了1000千萬人了,被德軍俘虜的人口超過了500萬。

從蘇德戰爭一開始,斯大林就命令在德軍前進的方向,施行焦土政策。眾多蘇俄的民眾失去了房屋和糧食等基本的生活資源,蘇俄人無力管,德國人也不會去多管,因為餓死和凍死以及缺少醫藥而病死的民眾人數也已經超過了2000萬人。僅僅在列寧格勒、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三座城市因為被圍困而死去的民眾就超過了280萬人。

而且再加上華夏在西伯利亞、遠東、中亞等地區的軍事行動下,使得九百萬人也永遠的從蘇俄人口記錄中消失。

蘇俄在41年統計的人數,不過在1.8億人。而現在累計征兵已經超過了3000萬人。

正是大量炮灰的隕落,和更為龐大的傷殘人數,才頂住了德國人的繼續前進。

但現在勝利依舊渺茫,蘇俄的青壯消耗卻有些支撐不住了。

三千萬征兵數量已經讓蘇俄人傷筋動骨了,或許繼續抽調大量的婦女和老人來服役,能緩解一部分壓力,但真要這么繼續消耗下去,恐怕蘇俄在堅持到二戰勝利,也會因為人口的凋零而亡國。

畢竟作為紅色國際政權,他們的敵人不僅僅是德國人,甚至整個西方世界都會在他們虛弱的時候撲上來。給他們致命一擊。

這個時候,由德國人和華夏分別挑動蘇俄內部關于選族還是政體的爭論范圍也越來越大。

雖然斯大林還在繼續強硬,但蘇俄高層內部的分歧已經開始擴大了。

二戰中,正是隨著莫斯科外的勝利,以及列寧格勒的堅守。再加上斯大林格勒的反擊,才使得斯大林的地位得到了鞏固,而現在這些地方都成了蘇俄人信心一點點被吞噬的陰影。

勝利可以照亮方向,但持續的失敗帶來的可能是最后的崩潰。

因為冬天的嚴寒和蘇俄炮灰的阻礙,使得德國人在東線的腳步滯緩。可蘇俄人在冬季的反擊,也被德國人扛了下來。

一個冬天,借助著天時地利的蘇俄人用七百萬人傷亡的代價,才換來了近百萬德軍的損傷。

但冬天即將過去,德國戰車即將重新發動咆哮的引擎,在東歐戰場上馳騁。

誰來阻擋?

即使許多蘇蘇俄高層也失去了堅持下去的信心。

為了民族的延續生存,也夾雜著不少顛覆斯大林最高寶座的陰謀。在今年2月份華夏在烏拉爾山和中亞附近還在開展猛烈炮擊的時候,在某些大佬的指使下,一些激進的中層曾經發動了一次政變。

他們企圖推翻斯大林,成立新政府和德國人談判停火。

這背后也有德國人推手的部分。

德國人現在也不好過。

雖然德國人的擴張已經達到了歷史上最為巔峰的時刻,但敵人的強大也是史無前例的。

美國人的參戰。讓德國人壓力倍增。

英美盟軍的持續轟炸,比起之前單純的英國人有威脅多了。

在美國人的龐大軍工制造能力下,一批批的轟炸機群在德國人占領地區上空飛行,甚至深入到了德國領土。

在去年圣誕節之際,盟軍的轟炸機把炸彈丟到了勃興登堡門東側的巴黎廣場上了,造成了一場大混亂。使得上百歡慶圣誕的平民死亡,這使得正在演講的希特勒大為震怒。但除了讓十幾名高官落馬外,老希也有些無能為力。

兩線作戰拖累了德國太多的精力。

在東線。不止是蘇俄人撐不住,德國人這兩年也在東線丟下了120萬具尸體,這還是在裝備更加優良的基礎上。而也正是這大量的鋼鐵武器,使得德國人對油料等戰略物資的需求更加的緊迫。而同樣征服的廣闊土地上,為了基本的靖安,為了維持繼續前進部隊的補給線。也同樣占據了龐大的兵力和物資。

在東線的軍隊已經超過了300萬。而德國人這個時候總兵力不過才650萬左右。

除去在歐洲和本土維持穩定的200萬軍隊外,以及在北非的20萬軍隊外。在西線只有130萬對付英美聯軍。其中裝甲部隊的大部分都投入到了東線,即使空軍也有一半消耗在東線。這也使得德軍在大不列顛島上的進攻力量一直受阻,40多萬登上英國本土的德軍難有太大的進展。

德國人在東線也疲憊了。

但這是國與國的廝殺,民族和民族的角斗。這種層次的戰爭,只有一方倒下或者先屈服。

在此之前,只有不斷的把國家的未來投入到戰爭黑洞中被一點點的吞噬掉。

所以,德國人也希望盡快結束東線的戰爭,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應對西線,以及消化整合占領地的資源上來。

德國人的占領地區很多地方都沒有施行嚴格的軍管,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大軍都投入到了兩線作戰,擔心引起大規模的騷亂無法壓制。當然德國人現在正處在輝煌的巔峰時刻,還沒有那種生存壓力的緊迫感,才是最主要的。

他們只是疲憊而已。

對蘇俄采取的花招,也只能是錦上添花,并沒有太多重視。

戈培爾很早就開始正對蘇俄內部施行策反,這一次的政變也有他的一部分功勞,但因為沒有形成更強有力的組織行動,使得所有人都低估了來自軍方的強硬態度,使得政變終于失敗。

雖然參與政變的組織者,也很小心的避開了紅色政體的顛覆變革,以避免更多因此失落權力的高層的反抗,但他們卻忽視了戰爭對軍人掌控權力的影響。斯大林的強硬這一次得到了眾多在戰爭中得到了權力最大化的軍方的支持。

于是,這次2月2日的政變很快被全副武裝的部隊鎮壓了下去。

斯大林毫不猶豫的用鐵血手段再次穩固了他的政權。

雖然有7萬多人直接被處決,幾十萬人受到波及和牽連的鎮壓讓蘇俄內部暫時又統一的聽到了斯大林的聲音,但斯大林也明白,最高權力寶座的下邊已經積蓄著一座活火山。

或許他能對華夏讓步,但他不會也不能對德國人屈服。

對德國人的屈服,就意味著他鐵人形象的倒塌,權力基礎的淪喪。

但對熬過了寒冬的德國大軍在接下來春夏之季的攻勢,斯大林心中也是沒有底氣,他只能用更加大聲的斥責吼向英美,尤其是美國。

這個時空,由于德國和華夏的阻攔,美國人對蘇俄的支援雖然一點不少,但到位的卻少了很多。

美國人拿英國和蘇俄當炮灰的意圖十分明顯,但無論是英國人還是蘇俄人,牽扯到國土的淪喪,只能也只能硬著頭皮沖在最前邊。

現在撐不住了,斯大林自然要索要更多的好處。甚至還以向德國妥協的這個理由來要挾。

雖然說美國人只是牽扯到利益,一旦美國人罷手,他們的情況會更慘。但這個巨大的利益,美國人一般也不會輕易放手的。

無論是丘吉爾還是斯大林這等老狐貍,自然也是看中了這點,才拖住了美國人,讓他們在歐洲越陷越深。

美國人雖然是一開始是租借法案,但數目龐大,更加上后來的主動支援,投入的資金更為海量,一旦英國和蘇俄垮掉,美國人的投資鐵定打了水漂。不說美國政府要因此垮臺,即使那些背后資本大鱷們也可能因此元氣大傷,甚至破產垮掉。

一邊是勝利帶來的暴利,一邊是戰敗而帶來的虧損破產,既然美國人已經押定了盟軍這一方,也只能堅持到底。更何況,美國人的龐大實力才展露了冰山一角。

經過了近兩年的適應,美國戰爭機器已經開始全面發動。

不說工廠流水線上不斷生產出來的飛機、大炮等武器,僅僅是美隊的人數現在已經突破到了五百萬。

除了大量在新兵營中訓練的菜鳥外,美國人向外調出的軍隊已經超過了80萬。

南太平洋上美軍多次失利,甚至被迫退出了澳洲,但為了保住新西蘭這塊反攻澳洲大陸的跳板,不至于真的跨洋作戰,美國人現在大量向新西蘭調兵,駐扎在那里的海陸空各軍總人數已經突破了30萬人。

在英國本土,美國人調來的兵力也超過了30萬,大大支援了英倫三島。

甚至10萬美軍遠征北非,幫助英國人在開羅淪陷后,守住了蘇伊士運河。

但在丘吉爾看來,這還遠遠不夠,至少他知道還有一百萬訓練好的美國大兵已經可以投入戰場了。

他積極的拉攏這批軍隊偏向了歐洲。

“英倫三島面積有限,兵力飽和,紅色蘇俄排斥美軍進入。現在到了開辟第二戰場的時候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