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魯克徹底癱瘓了。
在美國人劈頭蓋臉的猛攻下,特魯克基地有286架戰機,包括86架飛燕戰斗機和18架最新服役的疾風戰斗機,都成了美國人戰功下的犧牲品。
這也使得美國的戰機更是肆無忌憚的在周邊的天空飛翔。
而且在美軍的轟炸,日本人還損失了54艘各類戰艦,其包括2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另外日向號戰列艦和剛跑來救急的赤城號航母也重傷癱軟,必須回去大修。
這雖然比不上美國人的珍珠港那么慘,但對于日本人來說已經是大傷亡了。
而最為致命的是,美國人的轟炸,炸毀了基地的庫和油庫,還有港口的設施和修理廠,使得日本人再也無法利用這里當大型戰艦的駐扎基地了。
一支艦隊不是有個停泊的避風港灣就可以,它需要油料,需要補充彈藥,需要人員的食物淡水藥品等補給,需要一個碼頭可以安全停靠,甚至還需要一座修理廠能對戰艦損傷的地方修理,以及平常的維護。一般的島嶼,僅僅是淡水就難補充,更不用說戰艦消耗巨大的油料了
如果僅靠著跟隨的油船補充,不說補充油料的時候處于危險狀態下,一支龐大的艦隊又得需要多少油船跟隨才可以?尤其是油船這種東西,在戰時絕對是個定時炸彈,指不定什么時候就被對手點爆。最主要的還是海上惡劣的氣候,有時候連戰艦本身都保不住,更不用說防御脆弱的那些補給船了。
若沒有陸地基地的補充,長途航行很可能就回不來了。
但和拉包爾差不多,此時的特魯克也已經失去了充當海軍基地的部分功能。日本海軍的主力戰艦只能繼續向后退,退向了關島。
在威克島也被美國人收復后。美國的艦隊可以直接威脅到南方群島。甚至更近一步的日本本土了。主力戰艦移師關島,既能防御到加洛林群島,又可以加強一下北馬里亞納群島和南方群島這條島鏈的安全。只是更遠的吉爾伯特群島等地恐怕就要被忽略了。
日本人已經顧不了那么多了。在華夏和美國兩面夾擊下,能保住本土的安全都是一件大幸。即便華夏沒有發力,美國人出動了不足三分之一實力的情況下。
美國人此時雖然已經在亞洲加了重兵。但更大的兵力還是布置在歐洲,甚至在一邊向亞洲支援的情況下,一邊調遣至少2倍的兵力趕赴歐洲戰場。
雖然在意大利和大不列顛前線美軍看上去并沒有增加多少,但暗地里已經不知道潛伏著多少的兵力在摩拳擦掌的準備著迎接一場更大規模的戰役。
開辟北非戰場前,英美就在策劃著一場在歐洲大規模登陸作戰的計劃。
之所以蘇俄人在東線那么賣力,除了自身完全的根本原因外,還是因為英美已經答應了要在西線的歐洲大陸上展開第二戰場。
若是以大不列顛為戰場,根本不足動搖德國人在歐洲大陸的根本,歐洲大陸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源頭。
“趁著德國人的主力打出來。被東線的蘇俄和西線的英國人牽制,我們趁機打進歐洲大陸,效果會更好一些!”美國人更是希望如此。
即使英國人一開始反對。但畢竟主動權在美國人手。而且歐洲大陸的第二戰場戰火燃起后,必然會削弱德國人對大不列顛的攻勢。于是最終還是同意了。
“我們應該選擇哪里?”英美對目標選定歐洲大陸達成一致后,在選擇登陸的地點上卻一直頭疼,經過反復的商定,最后還是認定在了法國。
意大利的登陸只是火炬計劃的延伸,在墨索里尼經營了二十多年的地方也根本打不開局面。
同樣的道理,西班牙和葡萄牙雖然靠近盟軍已經控制的北非較近,但兩者都是靠向了德國,沒有民眾基礎,登陸后只會更加艱難。
而法國人對德國人敵視,為盟軍下一步的行動提供了最好的民眾基礎。
當初的最強大陸軍強國至少也保留著三寸鐵釘,只要有足夠的武裝,法國人可以很快組織起反德武裝。英美手握著戴高樂、吉羅將軍這兩個大籌碼,還有部分法隊留在盟軍,而且維希政府在德國人全面占領了法國,并大肆搜刮壓榨后,內部很多人也是深為不滿。
現在只要有了火把,高盧雞的雞冠就會被點燃,直接燒到緊鄰的德國本土去。
反正再怎么燒,即使整個法國也跟著殉葬,也對英美沒什么壞處。而一旦在法國登陸,除了直接威脅到德國外,法國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積累,沒有便宜德國人的那些,恐怕要部分落入英美,尤其是美國人的嘴里了。
順手牽羊就要選擇最肥的,法國遠比在內戰還沒有緩過氣來的西班牙強。
于是,歷史的慣性在一些必然因素的影響下又開始發作了。
“我們應該選擇在諾曼底!”艾森豪威爾道。
這是他背后的眾多參謀集體推算出的一個結果。
為了讓法國人安心,也為避免德國人及時反應過來,反手控制法國給登陸的英美軍隊以重重一擊,盟軍此次登陸的地點盡可能的靠向法國的東北部。而這里靠近德國邊境,一些地方的防守反而不如法國西南沿海的地區嚴格。
“靠近諾曼底的康坦丁半島雖然登陸條件更好一些,但那里地形太狹窄,不利于大部隊的展開,很容易被德國人堵住。而加萊……”艾森豪威爾繼續說道。
確定了法國北部沿海以后,英美又根據是否在盟軍戰機的支援范圍內,是否有大港可以停靠大量船只,運送軍隊和后續的補給,橫渡的距離是否短這三個條件,很快選出了三個登陸地點:康坦丁半島、諾曼底和加萊。而最開始的計劃,加萊的條件算是最好的了。
“但是加萊聚集著德國人的重兵,我們很難短時間攻克!”艾森豪威爾道。
德國人還不是另一個時空面對盟軍的兩線反攻,強調防守的時候,加萊也沒有那么多的防御堡壘和工事,但因為加萊是德國人登陸英國的最佳通道之一,那里時刻聚集著大軍,雖然重視程度不足,但防御兵力卻遠超后世。
這一次進攻的主力是美軍,要讓美國人用損失慘重的代價去啃加萊這塊硬骨頭,美國人是肯定不樂意的。
他們選擇了德國人防御同樣有些漫不經心的諾曼底。
現在頹勢未露的德國人還沒有想到英美大反攻上來。
英國本土還要約三分之一在德國人手,蘇俄還有一半多的領土在德國人手,除了盟軍在北非占了點優勢,在意大利也同樣被壓得寸步不前,而且盟軍主力的美國人在亞洲還打得火熱,他們怎么會想到英美策劃歐洲大陸大反擊呢?
偏偏英美在他們想不到的地方狠狠的給德國人來了這么一手。
5月7日,滿月日,潮汐和月光都能滿足要求,盟軍以此為D日,發起了進攻。
凌晨1點,空降先開始了。
在華夏空降的一次次勝利后,無論是德軍還是盟軍都加強了這方面的攻勢和防御。為了防御對面英國人經常過來的轟炸機,也諾曼底附近也有防空部隊攔截,只是德國人想不到盟軍來的那么突然。
盟軍此次攻擊一樣是選擇了5個地點分別登陸,蓋因為德國人兵力不足。
蘇俄人一直在狂擊,德國人近70的兵力集在了東線。
蘇俄人的數千萬傷亡也不是白來的,經過了那么多年的戰爭,德國人的精銳部隊在銳減。即使總兵力在分配向意大利和北非后,以及彈壓地方后,也有些吃力。尤其是在盟軍刻意分薄德軍兵力的情況下,在諾曼底這個地區,不過只有兩個師和三個旅的兵力。
在察覺到了英國那邊情況有些異常才追加了部分兵力。而且還有一個裝甲師的兵力,巡視諾曼底及周圍一大片地區。
當然,盟軍的兵力也沒有原歷史那么夸張。在英國本土還在鏖戰的情況下,大規模的軍隊聚集根本瞞不過德國人。
顯然英美的欺瞞戰術還算不錯,利用援軍的到來和蘇格蘭的地形掩護,使得盟軍聚集用來登陸的軍隊也超過了百萬。
當然,初期登陸的人員只有兩個師和三個空降旅,其他人絕大多數還蒙在鼓里。
就連盟軍,直到行動的前一刻,也只有極少數人知道,至于外人,更是不知道這個霸王計劃。當然,孟享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