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當國  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早知你勝 松江開埠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錦衣當國 | 特別白   作者:特別白  書名:錦衣當國  更新時間:2011-10-20
 
書名:

近日由于遭受攻擊導致服務不穩定,無法登錄的問題已解決,新用戶無法注冊的問題已解決。

第一千零一十七章早知你勝松江開埠

京師這邊的一切都是在按部就班的進行中,本來遼鎮出現了那樣的大敗之后,朝野都是憂心忡忡,王通領兵東征,大家卻都松了口氣。

不管對王通是怎么樣的看法,認為此人是忠臣也好,是奸雄也好,大家都承認一件事,他是用兵如神,百戰百勝的當世第一名將。

有這個認識在,遼鎮的敗局盡管突然而又難堪,可王通去了,大家也就放心了,而且敵人就是那么回事,大明的第一大敵從來都是盤踞在歸化城一帶的俺答部,至于東部的土蠻,邊墻外的女真,實在算不得什么,王通率領大軍連俺答部都滅掉了,那兩個又能如何,標準的土激瓦狗。

如果說開始的時候還有什么擔心,等沈陽城下的那場大勝消息傳回京師之后,大家都是明白勝局已定了。

對于王通功勞簿上又是添了什么眾人并不關心,既然勝局確定,何苦看著王通高興,大家忙些別的豈不是更好。

京津一帶,甚至算上山西、北直隸和山東這邊,凡是在天津衛、歸化城以及宣府那邊得了便宜的豪商富貴都是嗅到了商機,這幾年關外的上好山貨價錢飛漲,大家都是知道,等到王通率軍大勝了,這些貨物的價格想必會跌下來,只不過從前都是女真人和遼鎮那邊在把持著這個貿易,現在大家豈不是都有機會了。

京師的人消息廣,他們也知道此戰之后,李家不可能獨霸遼鎮,遼鎮能不能存在都是個問題,從前那里被李家經營的滴水不漏,大家沒辦法伸手,現在可是完全不同。

天津衛的商人們得到的消息最早,他們的商業頭腦和眼光在天津衛已經被鍛煉的非常出色,和其他處商人看事物又是不同,他們知道這一戰得勝,遼鎮的格局都要生變化,大批的人口涌進去會帶來更大的商機和需求,大木這樣的貨物也只有控制寬甸一帶的孫守廉能做,倒是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可遼鎮的糧食等物資,以及草原上通過遼鎮來到港口的牲畜之類的,怕是要大量的輸出了。

而且遼鎮邊墻外開拓的土地,墾殖農莊生產的糧食和各項物資,還有設立農莊產生的各種需求,都是會紛紛出現,這些都是財的良機。

其余各省的商人懂或者不懂,他們有個簡單易行的方法,看看天津衛的同行怎么辦,天津衛這一干商人瞄準的方向,大家跟著去,總歸沒有錯。

朝廷在那里默不作聲,民間卻如火如荼的開始準備了,從萬歷五年開始,生在身邊的一件件事都是告訴大家,什么事情參與的越早,獲利就越大,去得晚了,怕是連口湯都喝不上。

相對于民間對遼鎮以及遼鎮邊墻外那些土地和商機的熱衷,朝廷中樞主要的注意力則是放在了松江開埠上。

當然,內廷的太監、外朝的大臣,凡事對錢財熱衷的少不得都要派子弟或者親信去遼鎮去一次,先是沾沾軍功的便宜,然后看看有沒有財的機會,他們實際上是行動最早的一批人,對遼鎮戰事的消息也是最為靈通,附帶說一句,鄭貴妃的弟弟鄭國泰也派一名堂弟去了遼鎮,準備圈出一個大莊子來。

天津衛每年送進宮內一百二十五萬兩金花銀,平安銀子也有二十萬兩,此外,御馬監在天津衛也有皇店皇莊,這個皇店皇莊以往被詬病的厲害,無非是皇莊皇店坐地財,說是做生意實際上等于是搶劫,可在天津衛的沒這個情況,那里貿易繁盛達,堿行和皮貨行的生意御馬監都有參與,雖說賺來的銀子,御馬監上上下下都要過手,可每年入宮的銀子也不下四十萬兩,每年差不多就是二百萬兩銀子。

而且朝堂上諸公心里都明白的很,如果放開收稅的話,天津衛每年能繳納的稅賦絕對會遠遠過現在這個數目,但大家都在天津衛有這樣那樣的生意,誰也不愿意朝廷放開收稅,這可是損害了自己的利益,所以也就沒有人提起。

話說回來,如果是戶部去收稅,大家層層分潤,人人經手,就算刮地三尺了,搞不好送到京師來的銀子還沒現在多。

既然是宮里、朝廷和個人多方面得利的事情,天津衛目前的體制也就沒有人想去打破,都是樂于保持現狀。

正因為天津衛可以弄出這么多的銀子來,也因為張居正死后,朝廷收上來的賦稅一年比一年少,所以大家急切的想要松江開埠,想象著松江開埠之后,也能有天津衛這樣的局面,能有天津衛局面的一半甚至三分之大家就很滿足了。

大家原來以為有個實權的官位,武將手中抓著兵,這就說話有份量,可王通有天津衛這么一個地盤在,金山銀海商匯集,借這個聚寶盆說話聲音也是很大,大家都是想要照貓畫虎復制出來一個,最起碼讓天津衛在大明的經濟盤子中不要占那么大的比重。

不光是文臣們熱心,就連萬歷皇帝也對這件事非常投入,關注很大,幾乎是一路方便的狀態。

松江在江南幾府中大算是中等,可天津衛當年卻不過是個二等縣的規制,大就相差的懸殊,而且松江如果不是下面的縣不如蘇州多,賦稅就是天下之冠,松江府和天津衛彼此在貧富上的差別,比面積大上的差距更加懸殊。

地方又大,又是這般的富庶,比起天津衛草創的時候起步不知道好了多少,真要是能和天津衛一樣的經營成功,局面沒準會更好,對松江府開埠這件事,上上下下的人都是這么想。

想是想,做歸做,天子無比關注這件事,太監和大臣們也是用心,下面的人也就不好太過應付了事,都是用足了精神在做。

奈何很多事并不是用足了精神就能做好,天津衛那一套,表面上看起來不難,可照貓畫虎的弄過去,卻現完全不是一回事。

能在內廷混成太監,在外朝做到侍郎這一級,總歸看事情敏銳,腦子也是轉的飛快,有些東西一在松江開始做,就現不對勁,比如說要在松江劃出商業區,可這個商業區如何規制,完全按照天津衛似乎也是不行。

那用來收稅的天津司,這邊搞了一個松江司,結果才設立,就將地方上的縉紳鄉老弄得怨聲載道,這松江司居然直接登門勒索,荒唐無比。

在萬歷皇帝了幾次脾氣之后,田義和申時行碰了碰,也得出個結果,如果就這么悶頭學天津衛,早晚要弄出禍事來,到時候自家得不到功勞,反倒是讓天子怪罪,那何苦來。

結果田義和申時行都通過不同的方式向萬歷皇帝諫言,說是松江開埠關乎朝廷稅賦,非同可,務求慎重,還是要選用有經驗的人來做。

何處的人有經驗,自然是天津衛上上下下的吏目公差,甚至連幾家大商行的掌柜伙計都是非常的有經驗,特別是三江系統那一干人,他們名義上是做生意的商戶,實際上卻實行許多地方官府的職能。

王通和蔡楠以及李虎頭都在遼東,天津衛那邊沒什么做主的人,朝廷過來調人也沒有遇到什么阻力,不管是各個衙門還是三江系統,都是非常的配合,這也是事先得了王通的吩咐。

實際上對于天津衛各個衙門和三江系統的人來說,能做這些事的人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三江系統盡管是在不斷的擴張狀態,可三江系統培訓和吸收新人進入的度更快,特別是商業學堂的學生沒有什么人愿意問津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三江系統消化,派往各處獨當一面的,往往兩三個人過去,拉起一幫本地的人就可以,用不了那么多人,三江系統就有大批的人屬于高才低就,等待著機會,天津司也是類似,退下來的老兵們很多都是安置在這里。

這次朝廷抽調,還要顧著王通的面子,還要指望抽調的人做事,給的條件也頗為優渥,對于這些人來說,能去松江府做事,江南魚米之鄉這個不必說,去了那里,所學有用武之地,也有出人頭地的機會,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松江開埠自從朝廷提出來之后就一直是個名詞,眼見著就要成了笑話,但大批有經驗見識,又有動手能力的人到達松江之后,短短十幾天的功夫,一團麻的局面立刻變了,糊涂著不知道怎么做的眾人一下子有了方向,即便馬加急送到朝廷來的各項呈報也能感覺到有條理,走上正軌了。

不過申時行和田義私下里都是哀嘆,不這么做就不成事,可這么做了,這松江還沒開埠呢,他王大人已經向里伸進手了,這都是他的老部下家生子,你說要緊時候他們聽誰的,怎么弄得和飲鴆止渴差不多。

這都是萬歷十六年四月前后的事情,五月初,完勝報捷的奏折到了京師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