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當國  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廷對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錦衣當國 | 特別白   作者:特別白  書名:錦衣當國  更新時間:2021-04-06
 
守江戶參將季順覲見“

門外的侍從高聲唱禮,王通點頭,不多時,兩名侍從領著一名二十出頭的將領走了進來,到了王通跟前,這名將領跪下見禮。

“自家人跪什么,快起來,賜座,賜座!”

看到這個參將李順,一直神情不怎么變化的王通卻露出了笑容,滿臉都是疼愛的表情,侍從們并不感覺奇怪,早就預備好了座位。

在王通身邊擔任侍從大都是勛貴和武將以及各地貴族的子弟,也有些文官的后代走了這條路。

這算是一條捷徑,歷練一段時間之后,到軍隊中一般會從副營官做起,在地方上,也會擔任縣一級實權衙門的副手。

實際上,真正難熬的是這些侍從的第一個實際職務,在軍方要做滿四年,前線可以縮短為三年,如果有軍功的話,則是兩年,文官如果沒有皇帝親自認可的功勞,必須在地方上實打實的做滿五年。

這其中也有特例,比如說,一些在擔任侍從期間就已經有優秀表現的年輕人,會被指派到南洋和僂國擔任縣級地方的正職,這個制度實際上在王通未稱帝前就已經實行,在王通身邊擔任親兵和文書的年輕人實際上就是為了文武系統準備的后備人員。

他們的第一個實職做滿之后,表現和評價會直接被中樞各個衙門審核,然后決定任命,接下來的升遷就要比其他途徑上來的年輕人迅速很多了。

有傳聞說,侍從們離開王通身邊后就會得到一個簡單的評價,如果評價不好,他們會在第一實職任期滿后就地提拔成正職,再行考察一段時間。

畢竟這個制度也剛剛成為正式的法度一年,從前不過是遼國公和樂浪郡王自家的規矩而已。

現在帝國的青年才俊們,不少人都是在王通身邊擔任過這樣那樣的位置,這個倒是人所共知的。

但在皇帝面前能被這么親熱對待的年輕人卻不多,而且這個年輕人從未在王通身邊擔任過侍從,是從軍中一個普通的長矛兵一步步被提拔起來,六年之間從一個士兵到分守一方的犬將,算上明時也都是頭一份了。

這個叫李順的年輕人的確很出色,駐扎在江戶城的時候,城內的德川殘余叛亂,是他先行發現,派人急速通報江戶駐軍之后,又叫起十幾名同伴兵卒,三十幾個三江商行的護衛,守住了江戶城的西門,擋住了足足三千人的進攻。

德川殘余有幾百名原來的武士出身,還有幾十桿鐵炮,這樣的力量不能說不強,而且城外還有被鼓動的近萬農民,一旦城門打開,局面立刻會糜爛,當時,王通在大明的聲望已經是如日中天,大事也在進行中,容不得有任何的閃失,這位李順爭取到了兩個時辰的時間,只有兩個同伴活了下來。

但隨即城內的駐軍被起來,在東門外的駐軍也趕了過來,叛亂被鎮堊壓了下去,局面穩定。

李順在“泰昌江戶之亂”立下大功,這就是他被提拔的功勞基礎,不過,嚴格說來,這個大功也不能讓他在六年之內成為參將,因為他是魯王李虎頭的獨子,再于功臣勛貴的爵位倒是按照明時制度,王爵僅僅追贈,不封生者。

原本王通以為李虎頭沒有子嗣,后來史七派人調查,才知道李虎頭雖未婚娶,卻曾和當地一商人女兒住在一起,并且答應要納對方為妾,但李虎頭出事之后,那女子也急病而死,那家人怕遭禍一直是隱姓埋名的撫養李順,并且送他進禁軍當兵。

也是巧合,追查到李順身世的時候,李順正好在江戶立下大功,這就一步步順理成章的被提拔了起來。

“外將入京,辦差事是第一要緊的,不然會被加上個“不勤”的考評,所以來京師辦差,早飯都是吃不得的,你還沒吃吧?”

侍從們在那里口鼻觀心,不過也有些不沉穩的互打交換眼色,心想武皇帝對自己的兒女都是嚴厲的很,對這位小爺卻是如此的親切。

“回陛下的話,臣還沒吃早飯。”

“你現在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不吃飯怎么行,來人,安排御膳房的人送些飯食上來。“

一名侍從點頭答應了,剛要走,卻又被王通叫住,王通拍拍額頭笑著說道:

“讓廚房用干豇豆和燉肉混著燒一下,犬火燒,紅燒的法子做。”

接到命令的侍從在下面呆了下,怎么陛下這等人還說起這樣的廚房規制,難道自己聽錯了,不過迅速的反應過來,急忙的去了。

李順也是帝國武人中的傳奇之一,加上這身世后,更是受人矚目,王通一共見過他兩次,今天是第二次,身邊的侍從們盡管有所耳聞,可今日見卻感受到了李順的恩寵

在王通面前,李順明顯有些緊張和拘謹,王通的態度越和善親近,他就越不自在,聽到這么說,連忙又是起身稱謝。

說話的時候,王通一直是打量李順,看到他起身稱謝,擺擺手笑著說道:

“你父親當年最喜歡吃這道菜,大碗米飯一次能吃三碗還非得讓我哦……”

說到這里,王通又是用手拍了拍額頭,卻是沉默下來,政事堂中的氣氛有些沉悶,一邊的沈安剛要去勸,王通清了清嗓子卻自己轉了話題,開口說道:

“這次讓你回來述職,主要是想聽聽你奏折上的說法,書信往來總有說不到的地方,你講講吧!”

談及公事,李順卻是自然了些許,連忙站起說道:

“陛下,僂國雖然連年戰亂,可也是有我大華兩省之地大小,人。近千萬,我軍駐僂國共五萬,分在要地守備,我軍乃是天下強軍,僂人羸弱,如今看太平無憂,但卻不是長久之計,若是加派兵馬,軍費浩繁,若是大華承擔則是靡費,若是倭國承擔,短時間或許可以,可長久看,也是壞兒……

這一日在宮中的對談,差不多形成了日后大華對僂國政策的底子,當然,后來對僂國的稱呼就是海東省,海東省開始有八個府,后來變成了十三個府,一共六十六縣,還有四個單列的州城。

最初的百聳,各個府之間的進出有如異國,檢查嚴格無比,唯有華商才能通行無阻,在大華武帝三年時候開始吸納僂人進入軍隊,不過僂人的軍隊不配火器,唯有在駐軍駐地居住有產業的男丁才有資格報名,必須有家人兄弟作為擔保,必須懂得漢語。

這支由僂人組成的軍隊稱之為治安軍,本地兵不得在本地,而且在有意的調遣下,往往是世仇地方的人彼此駐守治安。

在沒有王通的時空中,對于僂國來說,“日本”這個概念一直只是個概念,各個藩國的人只知道自己是這個藩國的人,而不是什么日本人,豐臣秀吉整合僂國的時間太短,各個藩國之間還沒有融合,明和華的征服以及嚴格劃分對待邊界的做法,加劇了這種分別,讓僂國各處始終不能捏合為統一的力量。

治安軍的升遷規定連僂人自己都是贊嘆,只要積累軍功到了程度,馬上就有擢升,但不會在自己的營頭,往往會調往他處,如果獲得兩次提拔之后,并且漢語等同于漢人,那就會被調往大華本土,駐守在建州行省或者海西行省,在那里他不會被當做僂人,而是被當做漢人對待。

如果愿意,這個人可以將家眷搬到建州或者海西去,在那里獲得一塊世襲的土地,如果不愿意,他會在僂國某處地方得到一個文職的位置。

總體來說,大華對僂國的控制有強有弱,九州最強,一方面有海軍和海商的協助,一方面有島津家的幫忙,在本州島上,大阪府和江戶府兩處的控制也不錯,因為兩處都有海港,也有駐軍。

真正讓僂國在百年后成為海東省的政策不是以上那些條,而是“說漢語,寫漢字,穿漢服行漢人事者為漢人……”的政策。

原本就是對華夏文明極為敬仰的僂國士民對這傘政策并不怎么抵觸,這個民族雖然兇悍暴戾,喜歡走極端,卻對強者臣服的很徹底。

也就是在實行這個政策三十年后,僂國已經有四分之一的人口達到了這個標準,而且大多是豪商、公卿、僧人和原來的武士階級,這是這個民族的中上層,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僂國改海東省的建議被提出。

“蒙古、女真、朝鮮、僂國,除卻言語習俗不同,相貌什么的都和華夏子民沒什么區別,應是古時飄散四方的華夏苗裔,這樣的民族徹底同化之后,就是漢人,十年,五十年,百年之后,都是華夏的子民,至于那些高鼻深目、碧眼白膚的番人,那就是非我族類了,這個長久來看,必定要你死我活的。”

王通在對談中說的這番話,在很久的一段時間內,都只是大華高官和貴族才能看到也必須看到的寶玉。謝謝木家的訂閱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