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遠東狂人第446章洮南
書名:
春節期間由于電信機房內部存在安全漏洞,導致網站訪問不穩定,我們已經在盡力處理問題,感謝大家支持。
作為民國陸海軍最高統帥。趙北親自趕去長辛店為國防軍暫編第105師授旗,這本身已經表明他對軍事力量的重視,而作為總統關注的重中之重,東三省的局勢和廣東的局勢都是民國中樞政府關注的重點。
為了解決“廣東事變”引起的南方動蕩局面,中樞政府已經派遣海陸大軍南下平叛,雷霆萬鈞之勢,絕非區區龍濟光那幫跳梁小丑可以抵擋,現在,廣東的局勢已在中樞決策中退居第二的位置,中樞開始將主要注意力轉向北方,盯住了東三省。
東三省,那里的復雜局面遠不是廣東可比的,由于日本、俄國分割了東三省的勢力范圍,中國中樞政府要想在那里有所作為,就必須多動些腦筋。
實際上,此次國防軍暫編第105師的新駐防地就是山海關,這里控扼關內外交通,進可以攻,退可以守,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共和政府成立之后。北洋陸軍曾在這里駐扎了大量精銳部隊,猶以曹錕的北洋陸軍第三師為佼佼者,但是自從南北大戰爆發,山海關的北洋軍幾乎全部南調,而曹錕的北洋陸軍第三師也在河南信陽全軍覆沒,如此一來,現在防守山海關的除了少數北洋部隊之外,剩下的基本上就是地方部隊了,而其中又以張作霖的部隊為主。
張作霖現在不僅是北洋第十六師師長,而且還是遼寧鎮守使,作為一個綠林出身的江湖好漢,他能混到這一步,恐怕主要原因還在于這個混亂的時代。
時勢造英雄,沒有時勢,英雄是不會出現的,時勢出現,但未必誰都可以成為英雄,有的人或許只能做一個梟雄。
張作霖就是一個梟雄,至少他的部下是這么認為的。
在這些將張作霖視為梟雄的人里,以王永江最具代表性。
王永江字岷源,遼寧金縣人氏,清貢生出身,才名冠居鄉里,日俄戰爭之后,清廷在東三省試行改制,行新政,劃省份。這些事務都離不開當地名士的鼎力支持,于是,在東三省總督徐世昌的保薦下,王永江走上仕途,歷任奉天民政司政史、東邊道尹、遼陽巡警總局局長等職,“戊申”之后,徐世昌宣布東三省“保境安民”,實際上成為了東三省的土皇帝,而王永江也一步登天,做了徐世昌的高級顧問,專門負責民政事務和財政事務。
王永江本欲做出番事業,報答徐總督提拔之恩,但是沒等他做出番成績,徐世昌就去了北京,接替袁世凱當了民國臨時大總統,徐世昌本想將王永江調到身邊協助,但是調令剛剛發出,國會彈劾總統案就爆發了,不久之后,徐世昌凄然下野,而當徐大總統辭職、趙大總統接任的消息傳到王永江耳朵里的時候。他正在收拾行李準備南下,去北京輔佐徐世昌。
徐世昌倒臺了,王永江也失去了靠山,不僅南行之議擱淺,而且在東三省的位置也被人取代了,不過短短幾天工夫,昔日的政界明星就成了坐冷板凳的失意政客,王永江心中的凄涼或許只有他自己才明白了。
冷落王永江的人是吳俊升,徐世昌去北京接任總統之后,吳俊升就暫時署理東三省總督的職務,但是不久之后,傳出徐世昌有意以張作霖取代吳俊升為東三省總督的風聲,結果吳俊升與徐世昌的關系出現了裂痕,明白了這一點,也就明白為什么吳俊升會在徐世昌下野之后落井下石的剪除徐氏在東三省的勢力了,王永江作為徐世昌一手提拔起來的“政界明星”,自然被吳俊升拉進了免官的黑名單,靠山一倒,王永江自然也就失了勢,坐了冷板凳。
徐世昌剛一下野,吳俊升就迫不及待的對其落井下石,將徐氏門人一掃而空,這種做法在王永江看來就是“鼠目寸光”,這樣一個純粹的武夫是成不了什么大事業的,即使他不趕王永江走,王永江也是會自動請辭的,既然是亂世,那么像王永江這樣的文人也有著自己的打算,不能做一方諸侯。也要做個輔佐諸侯的良相能臣。
王永江沒坐多久的冷板凳,就有人來請他出山做自己的“良相能臣”了,這個人就是張作霖。
張作霖雖然是綠林出身,但是這眼光、氣魄卻不是那幫綠林同行們可以相比的了,他深知“武打天下文治國”的道理,現在既然是亂世,就靠那幫綠林手下,做個土皇帝沒問題,但是若想做一方諸侯,與中樞分庭抗禮,沒有懂得治國平天下謀略的文人輔佐是不行的,所以,他開始搜集文臣。
之所以先去請王永江出山,這實際上是出于徐世昌的推薦,說句實話,徐世昌雖然下野了,但是并不代表他不關心時政,對于吳俊升落井下石的行為,徐世昌也是非常惱火,不管是出于報復的心理,還是出于穩定東三省局勢的考慮,徐世昌向張作霖推薦了王永江。
張作霖和王永江過去曾在一起共過事,兩人之間也曾有過摩擦。但這并不妨礙兩人再次合作。
張作霖身為遼寧鎮守使,按說他的職權范圍就是軍事問題,但是他卻對王永江這幫文人感興趣,這本身就已證明了他的野心,所以,王永江也沒推辭,這樣一個禮賢下士的梟雄人物正是他愿意輔佐的對象,前途比那個吳俊升要光明得多,至少不會四面豎敵。
王永江一出山,剩下的事情就容易許多,在王永江的幫助下。許多被吳俊升罷黜的官員紛紛聚攏到張作霖身邊,為他的戰略計劃出謀劃策,以便早日將整個遼寧納入北洋第十六師的勢力范圍。
現在吳俊升依然署理著東三省總督的職務,中樞既沒有流露出讓他滾蛋的意思,但是也沒有明白說過要繼續保留這個“東三省總督”的官位,前段時間就在傳聞,說中樞打算撤消“東三省總督”,改以省長負責民政、財政,督軍負責軍事事務,所以,吳俊升可能很快就會下臺,到了那時候,或許就是張作霖做“遼寧王”的時候。
明白了這個背景,也就明白張作霖為什么將第十六師的師部和遼寧鎮守使府設在洮南,而不是省垣奉天。
張作霖是想避免與吳俊升過早的直接接觸,修養生息,保存實力,以便在關鍵時候以雷霆萬鈞之勢撲向奉天,做他的“遼寧王”。
也正因此,王永江這幫輔佐梟雄的文人也在洮南。
現在,王永江就坐在第十六師的師部里,替張作霖批閱一些政務公文,這都是關于民政事務的公文,現在的遼寧,基本上被吳俊升和張作霖一分為二,東邊是吳俊升的地盤,西邊是張作霖的地盤,雙方井水不犯河水,現在基本上相安無事,而在遼西地盤上,張作霖最近正在督促軍隊訓練,這民政的事務自然只能全權交由王永江處理。
王永江處理民政事務自然是得心應手,這讓張作霖很滿意,而王永江也一心要報答知遇之恩,今天按說輪到他休息,可是他還是來到師部,親自批閱公文。
正忙著就一份旗地拍賣文件批注意見。一名張作霖的副官匆匆走進師部,將一封電報交給了王永江。
“王先生,咱們大帥叫我把這封電報拿給你,叫你見了電報之后,馬上去見他。剛才去你家里,你不在,一打聽,才知道你在師部,早知道的話,我就直接過來了。”
王永江接過電報,向那上頭掃了幾眼,心中也是一凜,于是二話不說,戴上帽子就跟著那副官離開師部,騎馬趕去校場。
張作霖就在校場練兵,見王永江過來,指指校場邊的一座草棚。
王永江先進了草棚,在一張長凳上落座,不多時,張作霖也走了進來,還沒坐下,就將軍帽一扔,罵了幾句。
“媽了個巴子!吳光新那小子要到山海關,現在拍電報過來,叫老子去山海關迎接他,這叫個什么事?論歲數,我比他大五歲,論資歷,老子當年拉隊伍的時候,他小子興許還在玩尿泥呢。現在倒好,都是師長,他吳光新反倒要我去迎接他,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王永江撿起滾落到腳邊的那頂北洋軍帽,放在桌上,看了眼張作霖,不緊不慢的說道:“雨帥,吳光新架子大,那是他不知天高地厚,你罵一罵倒也沒什么,不過在卑職看來,吳光新率領國防軍暫編第105師開到山海關,其中似乎是有深意啊。”
“什么深意?剿匪?咱們不是在這里么?用得著他們么?現在從山海關到錦州,一直到這洮南,都是十六師的防區,用不著別人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張作霖在王永江身邊坐下,叫來一名馬弁給他錘腿。
“最近‘關外旗人’鬧騰的很兇,背后未必沒有日本人的指使,中樞調105師到山海關,或許就是為了以防萬一,現在廣東那邊的亂局尚未平息,中樞自然不希望東三省現在再出現什么事變,派兵威懾也在情在理。”
王永江的話讓張作霖有些奇怪,聽對方意思,他似乎是支持中樞派兵過來的。
“你的意思是,讓我去山海關見見吳光新?”張作霖有些不甘心的問道。
“不僅要去見他,還要帶些見面禮過去。吳光新不比別人,他是段祺瑞的小舅子,靠山硬,路子廣,與他交往,將來未必沒有好處。”
“靠山硬?岷源老弟,你這話說得可有些冒失,現在北洋已經完蛋了,段祺瑞光頂著一個‘陸軍總長’的帽子,其實就是面人一個,想怎么捏,這得看那位趙大總統的意思。”
“話不能這么講。雨帥,說句不好聽的話,吳光新不算個人物,可是咱們現在連吳光新都比不了的,吳光新好歹有中樞撐腰,咱們若是怠慢了他,中樞那邊也不好交代啊,何況,現在吉林鎮守使馮德麟正與吳俊升眉來眼去的,咱們現在要想找個靠山跟他們對抗,中樞政府就是咱們唯一的靠山。”王永江分析道。
“可是,前幾天那個日本浪人過來說過……”張作霖遲疑著說道。
“雨帥,日本的心思咱們心里都明白,他們巴不得咱們越亂越好,方便他們日本人上下其手,吞并東三省,咱們可不能被眼前的蠅頭小利給蒙了眼,好歹咱們是中國人,利用日本人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日本人跟中樞作對,咱們可就得躲得遠遠的,免得偷雞不成蝕把米,被國人唾罵,被中樞聲討,那樣的話,天下雖大,卻已無我們容身之所。”王永江正色道。
“你的意思我明白。其實,我就是想從日本人那里騙些洋槍洋炮,真把咱們十六師賣給日本人,我還舍不得呢。”
張作霖點了點頭,沒有繼續這個話題,而是話鋒一轉,說道:“不過叫我去山海關見吳光新,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好歹我也是鎮守使,豈有鎮守使去見一個師長的道理?”
這話音剛落,外頭走進一人,卻是張作霖的左膀右臂湯玉麟。
“二虎,你不是去奉天催餉了么?怎么這么快就回來了?”張作霖起身相迎。
湯玉麟說道:“吳俊升壓根就不愿見我,我不回來,難道在那里撒潑不成?對了,聽說吳光新要過來,還叫大帥去山海關見他?”
張作霖苦笑道:“可不是么,二虎,若換了是你,那么你去不去山海關?”
湯玉麟撓了撓后腦勺,搖了搖頭,說道:“我是不會去見他的,吳光新算個什么玩意?”
“對了!咱們都不去見他!”
張作霖點了點頭,見王永江似乎有話要說,急忙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不必再勸。
不過湯玉麟接下去的那幾句話讓張作霖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大帥,咱們不去,是咱們的骨氣。吳俊升和馮德麟去山海關巴結吳光新,這是他們沒有骨氣,看他們以后怎么在東北混。”
“什么?吳俊升和馮德麟要去山海關?你聽誰說的?”張作霖一凜,看了眼王永江,見他也是有些吃驚。
“吳俊升手底下的幾個軍官說的,他也接到吳光新拍去的電報了,我還沒趕到奉天,那吳光新的電報就拍到奉天了。”湯玉麟說道。
“雨帥,咱們的電報是什么時候收到的?”王永江站起身問道。
“剛才接到的電報。媽了個巴子!原來吳光新先給吳俊升和馮德麟拍了電報,今天才給咱們拍電報,他這是狗眼看人低啊。”張作霖忿忿道。
“雨帥,趕緊收拾收拾,咱們馬上出發,興許,吳俊升和馮德麟現在已經在路上了。”王永江說道。
張作霖沉吟片刻,站起身,看了眼湯玉麟。
“二虎,備些老山參、好貂皮,再選些好馬,帶上五百弟兄,咱們去山海關。吳俊升那個家伙別的本事沒有,這溜須拍馬的本事老子是比不上的,就是不知道如果老子做了東三省總督,他會不會來巴結老子?這年頭,還是得找對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