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國當軍閥  第295章 末將張繡,參見涼侯

類別: 秦漢三國 | 歷史 | 三國 | 軍閥 | 馬躍 | 伯齊 | 穿越 | 混在三國當軍閥 | 寂寞劍客   作者:寂寞劍客  書名:混在三國當軍閥  更新時間:2010-01-01
 
第295章末將張繡,參見涼侯

混在三國當軍閥第二卷八百流寇起狼煙第295章末將張繡,參見涼侯

祝賀歪歪書吧網站整體升級成功!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桑津,馬躍的兩萬涼軍就駐扎在這里。

采桑津是個渡口,也是個小城,然而東臨河東,背靠冰,往北還可以退出內長城死守河套。

兩萬涼軍駐扎采桑津,馬躍和賈詡是經過認真討論之后做出的決定。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馬躍不愿意在這個時候和袁紹翻臉,這并不是因為馬躍害怕袁紹,馬躍是希望袁紹這條豺狗在吃飽喝足之后,把目光轉向黃河南邊的曹操,在曹操那條惡狼沒有完蛋之前,馬躍對袁紹采取的策略就是縱容。

采桑津位于河東郡,與晉陽相隔近數百里,就不會過于刺激河北軍。

其次,河東郡是馬屠夫、賈毒士替張繡、張濟叔侄選定的避難所!

一旦并州戰事進行到決定性的時刻,馬屠夫就會通過各種手段強迫張濟、張繡叔侄就范,引軍退守河東,同時與袁紹進行談判,確保河東郡的安全。

有馬躍的兩萬大軍駐扎在采桑津,袁紹的大軍就不敢肆無忌憚地南下攻打河東,更不敢越過黃河進攻河套,將來袁紹撤兵之后,并州留守軍團也要始終提防來自南面河東的威脅,自然也就更加沒有精力威脅河套了!

河東郡在經歷了兩次軍閥大混戰,以及董卓、馬屠夫兩次大遷徙之后,人口已經從中平年間的五十萬銳減至不足五萬!僅憑這五萬百姓是不足以養活張濟、張繡叔侄的并州大軍地,如此一來。馬屠夫就能通過糧草的供應扼住并州軍的咽喉,張濟就是想叛亂也會心有余而力不足。

糧草不足,張濟如何舉兵叛亂?

除非張濟敢效法當年的馬屠夫當流寇,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和決心去當流寇的,至少在沒有被逼上絕路之前是不會做這個決定的,當年馬屠夫之所以當流寇,不也是因為沒了活路?

在對待袁紹的大體戰略上。賈毒士和涼州將領們的意見大體上是一致地。但在有些細節上。雙方地意見卻出現了分歧,其中如何對待上黨太守張揚地問題上意見分歧最大。

上黨郡位于并州最南端,東接冀州,南臨司隸,郡中還有壺關險要,緊緊扼住并州、冀州的東西交通要道!從冀中前往并州,如果不走壺關而繞行北部的中山、雁門就要多走至少上千里路。壺關的險要由此可見一斑。

以馬超、高順為首的涼州將領認為上黨、壺關的戰略位置過于險要,絕不能讓其落入袁紹的掌控之中,最穩妥地對策是出奇兵拿下張揚,然后譴精兵猛將守住上黨、壺關,上黨郡因為與河東郡相鄰,能夠獲得退守河東的并州軍的支援,所以守住上黨是完全可能的。

將來曹操敗亡、袁紹入主中原之后,涼州軍如果還能夠控制住壺關。將對袁紹治下的冀州腹地構成嚴重的威脅!從壺關出兵向東只需三百里。涼州軍的兵鋒就能直接殺到袁紹老巢城城下!

這將使涼軍處于絕對的戰略主動。

但賈毒士卻認為,現在出奇兵襲占上黨郡和壺關,相當于把鋒利地尖刀插到袁紹地心腹要害。只能提前和袁紹集團決裂,甚至沒等袁紹和曹操動手,涼州軍團就必須先和河北軍團拼個你死我活、兩敗俱傷。

這是涼州軍團斷然不愿意面對的結果。

馬屠夫最后拍板,堅定不移地支持賈毒士,關于上黨郡和壺關的抉擇,涼州軍團兩頭巨頭地意見竟是驚人的一致。

時間在戰爭的陰云中悄然流逝,轉眼間就來到了建安九年(的春天。

經過了整整一個冬天的準備,袁紹總共調集了十八萬大軍,兵分兩路向并州大舉進攻。南路大軍以淳于瓊為主將,逢紀為軍師,許攸為監軍,領軍三萬進攻壺關,袁紹則親率十五萬大軍為北路,以田豐為軍師,猛將張郃為先鋒,審配為糧草接應使,大軍從中山國誓師出征,大舉攻入并州雁門、新興郡。

張濟部將,雁門太守張先,新興太守雷敘同時譴使向晉陽告急。

張濟接報大為吃驚,料并州軍抵敵不住,便急忙以八百里加急向采桑津的涼

求援,同時又命人懷揣密信星夜趕往安邑,令侄子張采桑津,以臣屬之禮面見馬躍,請求馬躍發兵救援。

張繡趕到采桑津的時候,許昌小朝廷派來的天使也剛剛趕到。

朝廷天使是來宣讀天子詔書的,詔書中對馬屠夫攘定蠻夷的功績大加贊揚,還敕封馬躍為征北將軍、涼侯、假節鋮。世事就是這般無常,年前馬屠夫還和曹阿瞞打得死去活來,皆欲置對方于死地而后快,可轉眼間曹阿瞞就譴使對馬屠夫加官進爵,極盡討好之能事。

不過,馬屠夫當然不會天真地認為以曹阿瞞此舉懷有什么好意,事實正好相反,曹操此舉是別有險惡用心。大漢征北將軍治城,節制幽、并、冀、青四州軍事,曹阿瞞此舉顯然是想要挑起馬屠夫與袁紹之間的紛爭!

這就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先天優勢了,在古代,名的地位是相當之高的,軍閥與軍閥之間的混戰,也非常講究師出有名!如果師出無名,那就是不義之師,不義之師是很難獲得士族門閥襄助的。

采桑津,馬躍軍帳。

許昌小朝廷派來的天使剛剛下去,馬躍便抬頭朗聲道:“典韋何在?”

典韋鐵塔似的身影出現在帳外,按劍厲聲應道:“末將在此。”

馬躍將圣旨包好,然后連同天子御賜的征北將軍印璽一并遞與典韋,說道:“派人將這道圣旨連同印璽送往并州,交與袁紹大將軍帳前。”

“遵命!”

典韋抱拳一揖,接過印璽、圣旨轉身離去。

賈詡捋須說道:“主公此乃明智之舉。”

馬躍道:“涼侯的爵位和食邑孤就笑納了(沒查出什么爵位以上可以稱孤,馬躍雖然只是縣侯,還不是公、王,但演義中以侯稱孤的例子也不少。),至于征北將軍節么,那就敬謝不敏了,曹阿瞞機關算盡,想挑起孤與袁紹之間的紛爭,孤偏不如他所愿,偏要他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報”馬躍話音方落,忽有親衛入帳跪地稟道,“主公,河東太守張竹求見。”

“張繡?”賈詡與馬躍交換了一記眼神,奸笑道,“張濟終于沉不住氣了。”

馬躍大手一揮,朗聲道:“有請。”

親兵長身而起,大步走到帳外高喊道:“涼侯有令,有請河東太守張竹大人進見”

旋即有沉重的腳步聲響起,帳外人影一閃,氣宇軒昂的張繡已經疾步入內,單膝跪地朗聲唱道:“末將張繡,參見涼侯。”

“張繡將軍快快請起。”

馬躍肅手虛虛一托,張繡便順勢起身,躬身退立一側。

說起來,馬躍和張繡已經是老相識、老交情了,馬屠夫率領八百流寇席卷洛陽、京畿時,就已經和張濟、王匡、楊奉這三路勤王大軍干過一仗了,當時的張繡還僅僅只是十八歲的鋒銳少年!

轉眼間時間已經過去了十年有余,張繡也早已經從當年鋒芒畢露的少年成長為沉穩內斂的大將之才了。

“世事無常啊。”馬躍陰陰一笑,向張繡道,“遙想當年,將軍追隨令叔圍攻八百流寇之時,可曾想過會有今日?”

張繡顯然沒想到馬屠夫會突然來這么一句,看這架勢倒是大有秋后算帳的意思,不由得心中忐忑,臉上勉強擠出一絲笑容,應道:“這都是陳年往事了,而且當時兵寇有別,涼侯大人有大量,諒不致于記仇。”

馬躍臉上陰霾之色忽然隱去,上前撫住張繡肩背朗聲大笑道:“哈哈哈,孤不過與將軍開個玩笑罷了,將軍千萬別往心里去。”

張繡被馬屠夫的前倨后恭弄得既驚又怕,只覺背脊一片寒涼。

拱了拱手,張繡正欲言歸正傳時,馬屠夫卻伸手把住張繡的肩膀,親熱地說道:“來來來,今日孤與將軍只敘私誼,不談正事。”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