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爭大唐  第一百七十八章 情與義(中)

類別: 穿越歷史 | 龍爭大唐 | 鳳鳴岐山   作者:鳳鳴岐山  書名:龍爭大唐  更新時間:2010-08-27
 
無知有的時候也是一種幸福,至少比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來得強,對于李貞來說更是如此——若是不知道李世民究竟想干嘛,或許李貞還能很幸福地躲在一旁瞧著熱鬧,可一旦知道了,那熱鬧也就瞧不成了,不但瞧不成,還得登臺演戲,演的還是場假戲,那等滋味著實不怎么好受,偏生還逃脫不得,膩味也就是難免的事了,這不,別看走在宮道上的李貞滿臉上全是溫和的笑意,可眼窩深處卻滿是寂寥的無奈。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縱然是皇帝也有無奈之時,扛一扛或許就能過去了罷。李貞也只能如此安慰自己,遞過了請見的牌子之后,便百無聊賴地站在甘露殿外的小廣場上,等候老爺子的召喚,內心里卻有一股不甘的情緒在蕩漾,當然,這也正常,任是何人被人利用了卻無法反抗,只怕都會有不甘,越是心高氣傲的人物越是如此,智者與愚者的區別就在于能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罷了,這一條李貞心里頭有數,故此,盡管再不甘,他也絕不會帶到臉上來,更不會因此而行差踏錯一步。

“陛下有旨,宣越王殿下覲見。”老爺子并沒有讓李貞等候多久,不過片刻功夫,內侍監胡有德便從甘露殿中走了出來,一本正經地宣道。

“有勞公公了。”李貞知道胡有德就是一軟硬不吃的主,也懶得跟他套近乎,笑著點了點頭,抬腳便踏上了臺階,緩步走入了大殿中,才一入殿,便瞅見房玄齡、長孫無忌等朝中重臣皆在,就連病了許久的魏征也出現在了大殿中,人人面色凝重,高坐在上首的李世民則是皺著眉頭,臉色陰沉得可怕,李貞不敢多看,忙急走數步,搶上前去,一頭跪倒在地,恭敬地磕著頭道:“兒臣叩見父皇。”

見到李貞進來,李世民眉頭楊了一下,嚴肅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溫和的微笑,虛抬了下手道:“平身罷,貞兒,你有傷在身,就不必行此大禮了,說罷,這么急著要見朕,有甚要事?”

“謝父皇恩典,兒臣的傷早已不礙事了。”李貞恭敬地磕了個頭,這才起了身,躬著身子道:“兒臣想去看看大哥,特來請父皇恩準。”

“嗯?”一聽李貞這話,李世民才剛云開霧散的臉立馬又沉了下去,眼中也露出了不善的寒意,盯了李貞一眼,并沒有開口發問,只是從鼻孔里哼出了一聲,大殿里的氣溫陡然間宛若下降了幾度一般。

“父皇明鑒,大哥雖是行差踏錯,有罪在身,可依舊是兒臣的大哥,兒臣只是想去探望一下大哥,順帶送去些吃食,也算是盡了為人之弟的本分。”李貞并不因老爺子的寒意而動,很是平靜地說道。

李貞素來與李承乾不睦,彼此間沒少發生沖突,現如今李承乾倒了臺,李貞不但沒趁機落井下石,反倒要去探望李承乾,這話說將出來,誰能相信,至少李世民是不信的,可眼見李貞說的誠懇,卻又不好加以訓斥,老爺子飛快地皺了下眉頭,不答反問道:“承乾行為乖張,有悖綱常,竟敢行謀逆之舉,依爾看來,朕該拿這個逆子怎辦,嗯?”

嘿,您老爺子都下了定論了,還問咱干嘛,得,您老干脆一刀將那混球劈了倒也痛快省事不是?嘿嘿,外頭老五還沒平,這京師里又要斬上一個,您老這是舍不得了罷?李貞心思敏銳得很,哪會看不出老爺子此一問的用心何在——老爺子若是真的起心要殺李承乾,壓根兒就不會問出此等問題,大筆一揮,李承乾的腦袋就得落地,說穿了李世民還是舍不得,畢竟李承乾雖不肖,卻是李世民與已死的長孫皇后的第一個兒子,李世民對李承乾的寵愛遠比其他兒子來得多,再加上長孫皇后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李世民絕無殺李承乾的意思,只不過這話李世民自己卻是說不出口的,在李貞看來,老爺子今日將朝中大臣叫來議事,十有八九就是想讓重臣們為李承乾求情的,不過嘛,只怕滿朝文武就沒人敢開那個口,趕巧李貞來了,這問題可不就著落在李貞頭上了?

李承乾死不死的李貞根本就不放在心上,別說李承乾經此一事之后已無望再當太子,就算還是太子,就李承乾那副德性李貞也不放在眼中,只不過要想回答好老爺子這個問題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惹上一身騷,李貞不得不謹慎再謹慎,皺著眉頭,飛快地思索了一下措辭,很是恭敬地躬身答道:“父皇,兒臣出使岐州之時,曾在驛站的墻上見過一首不知何人所賦之詩句,覺得不錯,還請父皇一聽: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這首《黃瓜臺辭本是后世武則天之子李賢所作,用意在于期盼武則天能看在母子親情的份上不殺自己,當然,李賢到了末了還是沒能逃脫武則天的殺戮,不過,這首《黃瓜臺辭卻因此而流傳了下來,雖談不上千古名詩,倒也平白樸實,與曹子建那首《七步詩齊名于后世,此時由李貞緩緩讀將出來,那悲愴的語調在大殿里繚繞不已,一股凄涼之意令滿殿之人都不禁有種落淚的沖動,李世民的臉色“唰”地便白了,嘴角哆嗦地看著淺吟低頌的李貞,默默了良久,長嘆了一口氣,一揮大袖子,話也不說一句地便起身轉入了后宮,甚至沒給眾臣一個請安告退的機會。

老爺子這么一走,滿大殿的重臣全都傻了眼,各自也都無趣地三三兩兩地退了出去,唯有魏征巍巍顫顫地走到李貞身邊,愣愣地看了李貞好一陣子,這才長嘆了口氣道:“越王殿下有情有義,只可惜……唉!”話音一落,也不給李貞開口的機會,便徑自往殿外走去。

魏征的話雖只說了一半,可內里的意思李貞卻是能明白的,左右不過是說李貞乃是庶子,并無東宮之望罷了,這一條李貞心里頭有數,卻也并不放在心上,能得個有情有義的評價,李貞便算是完成了此行的任務,至于要不要去看望一下倒了霉的李承乾已是可有可無的事了,眼瞅著滿殿的重臣都已散盡,李貞自嘲地笑了一下,也不回府,出了殿門,便往后宮而去,打算到燕妃處請個安——前日的苦戰之后燕妃已數次派人到越王府探問情形,雖說早已知曉李貞無事,可畢竟還是有些子擔心在,這會兒趁便去請個安,讓燕妃徹底安心一下也好。

前日夜里那一戰雖是兇險激烈,可戰事主要是在皇城之外進行,即便是后頭在甘露殿那一戰打得慘烈,卻不曾波及到后宮各處,事情都已過去一天了,可宮中的氣氛依舊緊張得很,無論是宮女還是太監走起路來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恐一個不小心便觸了主子們的霉頭,落得個不是,當然,這一切都與李貞無關,他也懶得理會沿途上那些個宮女、太監們的小心請安,隨意地走在宮道上,繞過承慶殿,直奔燕妃的寢宮——敏安宮。

“殿下,您來了。”李貞才剛轉出宮門前的照壁,眼尖的敏安宮主事太監秦無庸便立馬跑了過來,忙不迭地要給李貞請安見禮。

“秦主事不必客氣,母妃可在宮中。”李貞笑呵呵地一抬手,示意秦無庸不必多禮,腳步沒停地往前走去,隨口問了一句。

“稟殿下,娘娘在呢,正與武才人敘話,可要奴婢去先行通稟一聲?”一聽李貞見問,跟在身后的秦無庸忙趕上前來,陪著笑回了一句。

嗯?武婆娘也在,該死的,這小騷狐貍還真是煩人!一聽武媚娘也在敏安宮,李貞登時愣了一下,腳步也慢了下來,一時間頗有些子躊躇——武媚娘自打進了宮就常巴結著燕妃,有事沒事總往燕妃處跑,李貞來請安十回,總有八次能遇到武媚娘,自從李貞訂婚后,武媚娘看向李貞的眼神就有些子怪怪的,那里頭的意味每每令李貞一想起來就渾身不舒服,滿心眼不想跟武媚娘有甚瓜葛的,可這會兒人都來了,也沒有打回頭的理不是?無奈之下,李貞也只好硬著頭皮走進了敏安宮,剛轉過屏風,立時就見燕妃、武媚娘這姐妹倆坐在榻上,頭挨著頭,正談笑甚歡呢,李貞不敢多聽,忙走上前去,躬身行禮道:“孩兒見過母妃,見過武娘娘。”

“哈,姐姐這地頭邪門,說不得人,您瞧,才剛說到貞哥兒,貞哥兒可就自己跑出來了。”燕妃還沒發話,武媚娘倒是先鼓掌大笑了起來,邊笑邊起了身,扭著細腰走到了李貞身前,笑容滿面地道:“貞哥兒這回可是大發神威了,滿宮里誰人不夸貞哥兒神武,姐姐可真是個有福之人,要我說啊,這滿大唐的王爺里論本事,就該貞哥兒排頭一個,這回淑妃那頭只怕沒得話說了,來,來,來,貞哥兒身上有傷,站久了可不好,坐下說,坐下說。”武媚娘很是親熱狀地拉住李貞的胳膊,硬將李貞拽到一個錦墩上坐好,眉眼帶笑地說個不停,那架勢瞧得李貞心里頭直反胃,卻又無可奈何,只能是老老實實地落了座。

暈死,這武婆娘還真能瞎扯,奶奶的,后宮里的爭奪關咱屁事,沒地拉上老子作甚,娘的,你武婆子想往上爬,別拽著咱老娘一道成不?該死的騷狐貍!李貞一聽武媚娘之言,頭登時大了一圈——武媚娘口中的淑妃指的是楊淑妃,也就是隋煬帝之女、吳王李恪與蜀王李愔的生母,這可是個厲害的角色,一門心思地想著當皇后的人物——自打長孫皇后死了之后,后宮里可就沒了皇后,本該由四妃中一人遞補為皇后,偏生李世民心里頭只有長孫皇后一人,壓根兒就沒再立皇后的心思,可又不曾明著說過,鬧得后宮里一起子嬪妃們人人心生奢望,明爭暗斗個不停。

武媚娘一個小小的才人,當皇后是輪不到的,卻又不甘寂寞,只能是不斷地慫恿燕妃出面去爭,她也好跟著沾光,雖說燕妃始終沒同意,可問題是燕妃不動,別的妃子卻始終將燕妃當成一個威脅,沒少暗中給燕妃下藥,這里頭針對燕妃最熱心的就要屬楊淑妃了,兩宮之間鬧得極為緊,張,燕妃倒是能忍,可武媚娘卻時不時地跳將出來,跟楊淑妃針鋒相對,宛若燕妃的代言人一般。

“罷了,罷了,宮里的事兒跟貞兒無甚關聯,圣上心中自有明鏡,媚娘的話在姐姐這兒說說便是,外頭可不能去說,要不叫人瞎傳了去,回頭圣上那兒可是不好交待的。”李貞雖無甚表示,可燕妃卻瞧出了李貞的不耐,笑著起了身,將武媚娘拉到身邊,像是叮嚀,又像是警告地說了一番,這才看著李貞道:“貞兒,你身上的傷可好些了?”

“回母妃的話,孩兒的傷已無大礙,過上兩日便能痊愈,倒叫母妃擔心了,孩兒心里實過意不去。”見燕妃出面解圍,李貞暗自松了口氣,忙起身作答道。

“那就好,貞兒能勤于王事,母妃心里頭高興,但凡正人,須持身正,卻不可誤聽誤信,也不可有非份之想,貞兒只須聽圣上的話,按圣上的旨意行事,母妃也就能放心得下了。”燕妃壓了下手,示意李貞不必起身,面色平和地說道。

燕妃這話里可是藏著話的,其用心不外乎是勸說李貞安于親王本分,不可參與到奪嫡之爭中去。這話李貞哪會聽不懂,可問題是,到了如今這般田地,就算李貞想退縮已是沒有可能,再者,老爺子那頭也不可能讓李貞往回縮不是嗎?面對著燕妃的期待,李貞也無可奈何,只能是恭敬地回道:“母妃教訓的是,孩兒自當照行無誤。”

知子莫若母,李貞答應得雖是干脆,可燕妃卻知道李貞壓根兒就沒聽進心里去,本還想著再說些什么,可張了張嘴,卻發現實是無從說起,沒奈何,只好輕輕地皺了下眉頭道:“也罷,兒孫自有兒孫福,該怎地便怎地好了,時候不早了,貞兒你還有傷在身,就先回府好生修養罷,娘這兒一切都好,不必總記掛著。”

“姐姐這話媚娘可是不同意了,先前袁真人可是給姐姐批過語的,姐姐就該是……”李貞尚未答話,武媚娘卻先開了口,只不過話尚未說完,燕妃一把按住了武媚娘的口,面色一沉,喝道:“媚娘,不可瞎說,那等瘋言瘋語怎能當真,姐這兒從無那等非分之想,媚娘若是執意要如此,休怪姐姐不講情面了。”

“好,好,好,媚娘不說便是,玩笑話罷了,姐姐何必當真,都怪媚娘多嘴,往后啊,這話媚娘便爛在肚子里好了,姐姐可不興生氣嘍。”一見燕妃的樣子是真的生氣了,武媚娘立時陪著笑臉地說道。

袁真人?媽的,一準是袁天罡那老牛鼻子,嗯,這老妖怪又給老娘批了甚語?唔,老爺子將這老牛鼻子請了來,到底是何居心?李貞突地想起當年袁天罡給李治所批的語,以及將真陽訣傳于自己時所說的話,內心里隱隱涌起一股子不太好的預感,卻又想不明白究竟會在哪方面出岔子,一時間想得有些子入了神,渾然沒去注意燕妃與武媚娘之間的對話,直到外頭響起一聲:“圣旨到!”這才從神游狀態里醒過了神來。

既是圣旨到了,那自然得出迎,不單燕妃、武媚娘匆匆迎了出去,便是李貞也不敢落后,才剛在敏安宮的大殿上跪好,就見來傳旨的胡有德皮笑肉不笑地對眾人點了點頭,展開手中的圣旨,用尖細的嗓音宣道:“大唐天子有詔曰:越王李貞恭勤賢能,有大功于國,加封五百戶,賞……”

呵,好家伙,老爺子好大的手筆,媽的,早不賞晚不賞,跑咱老娘面前來賞,搞什么名堂!李貞還真沒想到這份圣旨是給自己的恩旨,聽到那琳瑯滿目的賞賜,不但不喜,反倒起了一絲的疑心——照李貞此次的平亂救駕之功,自是當得起這份賞賜,問題是時間有些不太對,真兒個要賞,也該是等李貞回了府再賞,這冷不丁地在宮中賞賜,豈不是做給宮中嬪妃們看的,如此一來,就算李貞想低調行事只怕都沒了可能,只不過這個當口上,李貞縱是滿腹的心思卻也沒個商量的去處,只能老老實實地磕了幾個頭,謝恩了事。

“殿下,此是陛下御賜之金牌,殿下可憑此出入天牢,請殿下收好。”待得李貞接過了旨意,胡有德面無表情地將一面金牌遞給了李貞,話也不多說,一轉身便領著一起子小太監匆匆離開。

“我就說嘛,圣上一準不會忘了貞哥兒的大功的,這賞賜可是不輕,恭喜貞哥兒了。”待得胡有德一離開,武媚娘眼中滿是羨慕之意地拍手笑道。

“貞兒,你可是要去看承乾?”面對著如此多的賞賜,燕妃卻并沒有一絲一豪的得色,臉上掠過一絲擔憂,語氣平緩地問道。

“回母妃的話,兒臣以為大哥雖是有錯,可畢竟還是大哥,這骨肉兄弟的關系是抹不過去的,大哥有難,孩兒自是該去探望一、二。”李貞滿臉子真誠狀地答道。

“也罷,那就去好了。”燕妃默默地想了想,也沒再多說些什么,輕揮了下手道:“時候不早了,爾這就回府去罷。”

“是,孩兒告退。”李貞也想早些回府,好跟兩大謀士商議一、二,自是不想多留,跪下磕了個頭,起身便徑直出宮而去。

同樣是望著李貞遠去的高大背影,燕妃的眼中滿是擔憂之色,可武媚娘的眼中卻滿是狂熱之意……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