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先把傾銷地找好
工業化的力量,楊改革不是不知道,可知道又如何,工業化不是一個具體的人,也不是一個具體的事,也沒有一個具體的形象,更沒有一個可以模仿的過程,只有一個抽象的文字在那里,只是從教科書上抄下來的一個詞而已,要讓工業化具現化在這個世上,可不是隨便弄點資料,隨便就行的,那種張張嘴就能實現工業化的“理想”狀態,從來沒有出現在這個世界上。
要是工業化如此簡單,那中國的歷史就不是兩千年的封建史了;如果工業化是說句話就能實現,那二十一世紀的諸國里,就不會只有幾個有數的“常任理事國”了,更不用說只有更少的幾個國家能玩得起上太空這種頂尖技術。
孫承宗望著皇帝,不明白皇帝為什么如此大笑,皇帝的這個解釋,勉強還能說得過去,可這又必要如此“手舞足蹈”么?有這樣必要“瘋癲”么?即便是這些工場能容納些災民,可這能和百萬移民比么?百萬移民也沒見皇帝如此開心呢,難道,皇帝做的這件事背后,還有更深的意味,這背后的東西,難道說,比百萬移民更重要?更加的令人瘋癲?
“陛下,……這,可否為臣解惑,這其中,莫非還有更深的意味?”孫承宗看不透這其中的奧妙,請教起皇帝來。
“哈哈哈……”楊改革大笑。自己是明白了,也可以跟孫承宗說自己會怎么干,自己卻不能告訴他,自己催生這些行業的目的就是高出蒸汽機,弄個火車出來,這樣的話,無法自圓其說,說了,孫承宗只會更加的迷糊,楊改革只能哈哈大笑來掩蓋。
“……”孫承宗依舊是迷惑的看著皇帝。
“朕除了要催生馬車制造業,也準備大建新上海……”楊改革開始把話題轉開,核心的內容實在是無法說,卻可以說說自己具體怎么干。
“陛下,此乃是好事,陛下打算收天下商,關之稅,這上海確實是重要的一環,如能建設好上海,他日,上海也必將成為我朝稅賦重地,如陛下所言的,當是海上明珠……”孫承宗納悶的聽著皇帝說建設新上海,只能跟著皇帝的話題轉,新上海的事他是知道的,皇帝沒有瞞他,對于皇帝打造稅賦重地的事,他也是支持的,如今光是軍費就是年年高漲,這花錢如流水一般,不找個可靠的稅入來源,著實讓人不的安生,而學習前宋收關,商二稅,則是目前最好的選擇了。
“朕還準備擴建船廠,造更多的船……”楊改革又把造船的重要性說了一遍。雖然看似這造船和馬車不那么靠邊,可實際上,工業化的后果是什么?就是源源不斷的工業品,商品不僅要從工場里造出來,更要銷售掉,從而獲得利潤,這無疑,交通業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制約因素,沒有便利和強大的交通業,如何把工場里生產出來的巨額商品銷售出去?沒有海船,又如何向他國傾銷商品?掠奪利潤?有了海船,沒有戰艦又如何保護自己?這一環扣一環,千百條細流匯聚起來,才把楊改革推到今日工業大門的門前。
“陛下,這是不錯的……”孫承宗腦子開始不夠用了,已經被皇帝忽悠暈了,這些都很重要,可真的就只是一個容納災民那么簡單?真的是這樣,皇帝有必要那樣么?
楊改革說到這里,話也隨之一堵,自己想到的很多東西,又沒法再給孫承宗細說了,什么叫做工業化?什么又是重工業?這蒸汽機得怎么解釋?這火車得怎么解釋?什么叫做傾銷?
“孫師傅,這倭國的情況如何?孫師傅能給朕說一下么?”楊改革稍稍的一想,就把話題轉到日本那里去了,一時間不知道從何說起的楊改革,只能隨便轉移一個話題。
“倭國……?”孫承宗目瞪口呆,這轉的也太快了吧,剛才還在說國內的事,這怎么一下子就把話題轉到倭國那里去了呢?,
“正是,朕倒是想聽聽,如今倭國的情況。”楊改革笑著問道,既然自己的工業化即將啟動,那顯然的,得給那海一般的商品找些傾銷的地方,這倭國當然是跑不了的,這工業化以及工業化的后果無法跟孫承宗解釋,那不妨找個相似的現成例子跟孫承宗說說。
“……回陛下,如今從軍情局得到的消息,倭國雖然名義上是倭王做主,可實際上自從和我朝在朝鮮大戰之后,倭國各地就陷入內斗,各自為政,互相攻伐,著實是混亂得很。”孫承宗連忙把腦筋換了個臺,跟皇帝說倭國的事,如今軍情局,錦衣衛的情報收集范圍,可視相當的廣,北面到蒙古大漠,到東虜,東面到朝鮮,倭國,琉球,南面到大琉球到安南,到南洋諸國,西面到漠西諸部落,諸國,都有所涉獵,這也是早先皇帝一直強調和要求的,也是如今整個“錦衣衛”費用大漲的直接原因,故此,現在皇帝一問起,孫承宗才可能立刻回答出來。
“打仗?呵呵,果然沒錯……呵呵,這卻是好事……”楊改革聽了孫承宗的話,說了句果然沒錯,記憶中這時候日本就是在打仗的。
“好事?陛下,如果倭國內亂,倭王的威信全無,又怎么會是好事呢?如此,我朝如果要號令倭國,豈不是難,即便是倭王應承了,那下面那些各地的將軍也未必會聽倭王的,當然,如果說倭國內亂了,確實也是一件好事,起碼我朝是不用擔心要再次援朝了,但,也更需提防倭國,這倭國內亂,必定民不聊生,這海盜必定又會猖獗……”孫承宗作為主管情報的大學士,也開始分析起這倭國內亂對明朝的利弊了。給錦衣衛投入巨資的好處顯現出來,明朝周邊的情報也開始齊備了。
“呵呵,那里打仗了才好,朕剛不是說過催生鋼鐵業么?這鋼鐵業催生了,也就需要為鋼鐵找些銷路,這打仗,不正缺兵器?正好,朕可以賣些兵器過去,賺些銀子養朕的子民……”楊改革不以為然的說道。
“賣兵器給倭國?”孫承宗真的是目瞪口呆了,皇帝不是有意要對倭國動手么?這怎么有要賣武器給他們?
“不錯,賣兵器給他們,當然,當以刀劍這些冷兵器為主,可適當的配合些火器,比如大內造……”楊改革道。
“大內造?陛下,這是為何?”孫承宗不解的問,皇帝的思維和他的差別太大了。
“孫師傅不是說了嗎?倭國正在內亂,各地之間互相攻伐?那倭國才多大一塊地方,還分裂成無數更小的地盤,朕賣給他們武器,不正好可以左右他們攻伐的進程么?朕想要誰贏,就多賣點武器給他,朕要誰輸,就多賣點兵器給他的敵人,如此,朕不是可以很簡單的就可以左右倭國的局勢么?這豈不是比什么下個旨給那個無用的倭王有用?”楊改革解釋道。
“那陛下,即便是控制了倭國,那有如何呢?倭國可是蠻荒之地,窮得厲害,陛下就為了賣點兵器賺點銀子就如此大費周章?”孫承宗更是不解。
“呵呵,這還不簡單,控制了倭國,朕就讓倭國把糧食運到我朝來,我朝如今不正缺糧么?”楊改革笑著解釋道。
“啊!”孫承宗目瞪口呆,費了這樣大的動靜就是為了糧食?那倭國一個窮哈哈,能有多少糧食,自己不吃還運到明朝來,這……孫承宗的腦子,今天實在是有些亂,仔細的整理了一下思路,忽然詭異的道:“陛下莫非是看中了倭國的金銀?想把那些金銀坑據為己有?”孫承宗想起來,皇帝以前可是對我國的金銀坑相當感興趣的,或許這才是皇帝的目標。
“哦,呵呵呵,不錯,這個朕是志在必得的,孫師傅也知道,我朝開采的金銀,產的著實不多,每年不過一二十萬兩,朕如果把倭國的金銀坑弄到手了,這每年金銀的產量,少說也在百萬之上,有這樣多的銀子做儲備銀,朕可以發行更多的紙幣呢……”楊改革又笑道,如今的一切都已經一目了然,工業化即將開啟,這原料,產地,產品,工人,技術,銷售,傾銷的問題都必須要搞定,喂養“工業化”這頭怪獸,絕對不能短了他的食物,所有阻礙商品流通的行為都是自己的敵人,也必須給這頭怪獸找到更多的喂養的地方,日本自然是不能放過。,
“如此說來,陛下是要對倭國動手了?”孫承宗相信了,也沒有對皇帝打倭國有多大的抵觸,如皇帝所言一般,如今沒有銀子,自己首先就活不下去,每年光是新軍的費用,幾個大明稅入都不夠,不從別的地方補上這些虧空,大明朝自己就分崩離析了,至于其他的什么仁義道德,孫承宗也不想跟皇帝提了。
“當然,如今海軍已經初具規模,閑著也是閑著,打打倭國,也算是鍛煉鍛煉,能從倭國弄些銀子,則更好,不是么?”楊改革笑道。
“這……”孫承宗疑惑的同意了皇帝的觀點。
“孫師傅現在可知為什么了么?”楊改革問。
“為什么?臣實在愚鈍,實在是不懂。”孫承宗更糊涂了。
“朕組建海上貿易網的事,孫師傅是知道的。”楊改革又道。
“這個臣知道。”孫承宗道。
“朕的打算是收天下工商關稅,這個孫師傅是知道的。”楊改革道,楊改革發覺自己找到了一個可以稍微解釋一下什么叫工業化了。
“這個臣知道。”孫承宗道。
“那么,‘能繳稅’的商人就必須要壓倒傳統商人,是么?”楊改革又問。
“這個臣明白。”孫承宗又道,這個確實不難理解,不就是找銀子么?
“這海上貿易網就是扶植這些商人的利器,不是么?”楊改革又道,說白一點,就是給工業化之后的商品找一個傾銷地。
“回陛下,這個臣能理解。”孫承宗又道。
“這不就結了,這倭國乃是海上貿易網重要的一環,當然得掌握在朕的手中才行,故此,這倭國就必須打……”楊改革道。
“……可,陛下,陛下不是收攏了鄭芝龍,他同意讓出倭國的貿易么?陛下為何還要去打呢?”孫承宗的問題更多了。
“呵呵,鄭芝龍雖然說獨霸了倭國的貿易,可實際上,和朕說的這個控制倭國是不一樣的,鄭芝龍頂多就是借著海船之便,不允許其他人的船去倭國罷了,實際對倭國是沒有什么影響力的,甚至在那些倭國的地方勢力面前,還得卑躬屈膝的,這種情況怎么能行呢?要是倭國閉關鎖國,不允許貿易,那即便是獨霸了倭國的貿易,那又能如何?鄭芝龍可沒有辦法強迫那些倭國的地方勢力做事,故此,這倭國,必須給他打開,必須把他踩在腳底,朕要往倭國賣什么就賣什么,得朕說了算,而不是等倭國那些土財主同意朕賣什么,這里面的區別可是很大的,孫師傅說呢?”楊改革笑道,同樣是控制倭國,控制海路和控制日本本土的區別可是相當大的,楊改革記得,日本此時正在逐漸的閉關鎖國,要是不用大炮把他轟開,那豈不是自己還得求那些日本猴子讓自己做生意?這臉面還要不要?這生意還怎么做?這傾銷不是就是一句空話?工業化怪獸豈不是少了一個吃肉的地方?
“這……”孫承宗立刻醒悟到了其中的巨大差別,這可是個大問題,不仔細甄別,還何難發現,如今給皇帝一說,情況倒是明了起來了。
“回陛下,臣明白了,臣也同意陛下說的。”孫承宗想明白了,就同意皇帝了,皇帝又想要倭國的金銀坑,又想控制天下工商關稅,這貿易網必須建得很強大,這是沒錯的。
“那孫師傅看,什么時候去倭國比較好……”楊改革笑道。
“回陛下,這個怕還要等一些時日,如今雷,尚二人還正在去南京接收船只,接收完了,還得回遼東,怕沒有一兩個月是回不來的,等回來了,還得收海權,建陛下說的那個海軍,只有如此了,才好去倭國,也只有把關系理順了,才好出去啊!如果陛下的海權未收,那雷,尚二人又掛在誰的名下?以什么名義出去?陛下,這路,得一步一步走啊!”孫承宗立刻提醒楊改革,路還是要一步一步的走,不能急。
“呵呵呵,那倒是,朕差點忘記了……”楊改革有些尷尬,明朝那腦殘一般的民兵海軍政策,如今可視阻止海軍出去的最大束縛了,海上力量必須掛在地方督撫等地方官的管轄之下,有這個規矩在,海軍就是一個民兵海軍,還想打日本,那是門也沒有,如今要做的就是等戰艦接收,海軍有了一個基本的樣子之后,才好收海權、建海軍,如此,海軍就脫離了督撫地方官們的束縛,成為一支國家或者說皇帝掌握下的力量,那么,出擊日本,也就和地方官們沒任何關系了,這路,當真是要一步一步的走。,
在明末推動工業化,這補貼造馬車,催生機械制造業無疑就是一把打開這扇門的鑰匙。
打開了這扇門,一個新的世界,一個清晰可見,脈絡清晰的世界呈現在了楊改革的面前,再不是先前那種東一榔頭,西一榔頭的挖掘通向工業化的道路,更不是先前那種偶爾從云霧中露出面目的工業化那般飄渺和模糊,如今,有了切實可行,并且是一個最佳切入點,工業化,終于不再是夢,或者偶爾的驚鴻一瞥。
補貼馬車制造,就是一個最簡單,但是又是一個最佳的切入點。由此而推動的工業化過程,才是“可視”,“可預見”,“可干預”和“可掌握”的。
不能掌握的工業化不算工業化,就比如晚清的“工業化”,就是典型的不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工業化,這種結局,歷史也早已驗證了必定失敗。
可視,補貼馬車,這馬車廠掌握在自己手里,這生產新型馬車的鋼鐵也掌握在自己手里,這鋼鐵的原材料,雖然如今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可自己如今卻是有能力把這個掌握在自己手里,這整個產業鏈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下,某個環節出了問題,自己可以很容易找出問題的所在,加以疏導,就是可見。
可預見,補貼的后果,是可以預見的,補貼必定催生馬車業飛速發展,隨之就是鋼鐵業飛速發展,隨之就是冶煉煤炭業飛速發展,而煤炭和冶金鋼鐵業的發展,則無疑將會催生出火車,這工業革命,幾乎指日可待,這就是可預見。
基本重工業齊備了,其他各種衍生品也隨之而出,通過明朝這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工業化必將急速發展,而各種傾銷地,則是喂養工業化這頭怪獸的加餐。
這一切的脈絡是如此的清晰,而如今,一切當從補貼馬車制造業開始。推開工業化這扇沉重的大門。
工業化所需要的天時,地利,人和,自己都已占齊了。推動工業化的過程,自己有能力掌握;享受工業化帶來的成果,也掌握在自己手上,先前做的種種努力,此時,終于匯聚成一條貫通的河流,開始涓涓流淌。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