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美餐
楊改革依舊是忍不住心中的喜悅,送走了孫承宗之后,楊改革翻開了自己秘藏的幾碟東西.76zw.七路中文
五年計劃。
此時再看自己先前寫下的五年計劃,無疑是很生澀的,各種數據和指標,只能說是生搬硬套,只有一些干癟癟的數字,至于如何達到這些數字,楊改革也沒有具體的計劃,只能說,知道是知道自己該這樣做,知道自己要達到這些數字和目的才能推動工業化,卻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得更好,怎么做,才更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
如今重新審視這些數字和計劃,無疑,一種水到渠成,一種順勢而為的感覺撲面而來。
就以工業化重要的指標,鋼鐵的產量來說,楊改革倒是列了一些數字。給自己的五年計劃里,規劃了某某年要達到鋼鐵產量某某某這些很熟悉的詞語,但是,如何達到這些數字,路子卻不通暢,手段也過于單一。
先前羅列的計劃里,也就是孫元化那里鑄炮需要一些鋼鐵,自己的火器工場需要一些鋼鐵,除此之外,也就有限了,雖然楊改革知道,自己必須重視和培養這些工業的雛形,可這些出路著實有限,即便是不顧經濟規律強行催生,也就是明朝的大炮多一些,火槍多一些,雖然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大大的推進了明朝的工業化,可如果和如今的情況一比,無疑顯得生硬和生澀。
楊改革興奮的在五年計劃里,填上這一筆:扶植馬車制造業,扶植相關的機械制造業,努力的提高鋼鐵的需求量,為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現奠定基礎。
楊改革興奮依舊未減,攤開大地圖,開始為自己尋找一個鋼鐵和煤炭的重工業中心,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目標。
唐山。
這里不僅有煤礦,更是有鐵礦,乃是天然的重工業基地,更是日后中國工業的搖籃。更是靠近京畿,在北京東面,只有三百里,南下天津更近,只有二百里,無論從地理環境和地理資源來說,都是重工業基地的首選。
得益于唐山的出名,楊改革倒是很快就大致的圈定了一個范圍,如果對唐山比較陌生,那么,開灤煤礦的大名,因該能讓人想起些什么來。如果還是很陌生,如果玩過《鐵路大亨》這個游戲,那么,就會對他很熟悉,楊改革恰好就是玩過這個游戲。
楊改革面對自己圈定的“唐山”,面色赤紅,心潮澎湃,重工業基地啊!這可是自己的重工業基地啊!
楊改革又在自己的五年計劃里,重重的寫下:重工業基地,當選擇唐山。
“大伴,大伴。”楊改革心潮澎湃的喊道。
“奴婢在……”王承恩連忙跑了進來。
“孫元化如今在那里?”楊改革急急忙忙的喊道。
“孫元化?……回陛下,在天津那邊鑄炮呢……”王承恩給皇帝猛烈的問話嚇著了,連忙回答。
“立刻召孫元化進京!最快的速度。”楊改革及其興奮的喊道,重工業基地已經浮出水面,這其中的價值和意義,已無需在說什么,孫元化作為鑄炮和煉鋼的領軍人物,無疑是最重要的,建設鋼鐵煤炭基地,建設重工業基地,孫元化無疑是重要的一環。
他的煉鋼廠如今就供應著新式馬車用鋼,機械制造業必定是離不開他的,鋼鐵冶金業必定是離不了他的,重工業基地的奠基人,當屬孫元化莫屬啊!
“奴婢領命,這就派人急召……”王承恩給皇帝嚇著了,今日皇帝可真的“瘋”了,連見過了孫承宗也不見好轉,反而更加的瘋狂,這……,王承恩也顧不得什么,轉身就去傳令了。
楊改革看著王承恩出去,目光有轉回了地圖,這個鋼鐵基地,煤炭基地這位置當真是沒得說,離北京又近,靠天津也近,這里產出來的工業品,很容易就可以通過海船運往各地,借助海上貿易網的優勢,這鋼鐵工業的產品,當源源不斷的從工場里制造出來,然后裝船運往全國各地,不,應該是世界各地……,
自己如今還缺一家鋼鐵公司,這孫元化鑄炮煉鋼,如今還是行政命令,還是屬于軍工,有必要建立一家民用的鋼鐵公司,如此,才可以將填不完的窟窿變成賺錢的機器,如今那煉鋼和鑄炮,可是完全投資的黑窟窿,收益幾乎為零,也就是供應新式馬車用鋼能賺些銀子,不過和那巨大的開銷一比,簡直不值一提,當然,說加強了國防事業也是可以的。
想著自己不惜血本澆灌的鋼鐵冶煉業,如今終于是要開花結果了,楊改革又是一陣欣慰,雖然以前也知道必須要向這方面投錢,可那都是蒙著腦袋做的,屬于有美好前景,卻一點也看不見前途的黑洞,如今,各方面的條件和資源都就位了,就等著一聲令下了。
除了鋼鐵企業,自己還缺一家煤礦企業,楊改革依稀記得,中學課本里有學到中國近現代史,學到中國工業、革命起源和發展,這開灤煤礦,也就依稀有些印象,屬于那種和中國近現代命運相連的、不得不提的地方,故此,開啟工業化,啟動重工業,選擇唐山,也需要一家從事這方面的企業。
想到這里,楊改革倒是更加的歡喜了,以如今自己的名聲,如果說要做什么生意,想跟著自己做的人怕真的要打破腦袋,自己只需要放出個話,然后再股票交易所里集資就行,這滾滾的真金白銀就會自動送到自己手上,自己相應的,則只需要印一些紙,就算是出了銀子了,帶著一大批勛貴、官僚們一起賺錢,即為工業品打開了銷路,為建設重工業基地鋪平了道路,也更是為日后更多的改革找到了更多的天然“支持者”,工業化聚集了這些人的力量,將更加的無望而不利。
想到激動處,楊改革忍不住有大喊起來:“大伴,大伴!”
王承恩風急火燎的連忙進來,有些不安的問道:“陛下,奴婢在呢。”皇帝今天可著實嚇著他了。
“立刻召英國公覲見,急召。”楊改革想到高興處,恨不得立刻就開始集資。
“遵命,陛下,奴婢這就派人急傳。”王承恩又急急忙忙的退了出去,去傳旨了。
王承恩出去了,楊改革的目光又到了地圖之上。
這還缺什么?還缺的就是更新型的馬車,載重量更大的馬車,這馬車無疑,本身是工業品的一種,是消耗鋼鐵的“大戶”,可它更是一個推動商品流動的運輸工具,補貼它,無疑是一舉多得,倒是有必要立刻“重視”馬車制造業以及馬車的推廣。
“大伴,大伴!”楊改革又開始大聲的喊。
“奴婢在。”王承恩趕忙應聲道,三番兩次的給皇帝大聲的喊叫,王承恩是學聰明了,就站在門外,皇帝一叫,他立刻就沖進去。要是平時,他倒可以站皇帝身邊伺候,可皇帝有要事,他就只能站外面了,否則,也不需要皇帝如此放聲大叫了。
“立刻去把馬車場的負責人找來,另外,把那些負責制造馬車的工匠請來,朕有事要見他們,造馬車的工匠,朕指的是造那種新式馬車的那種,就是朕給孫師傅造的那種馬車,要那些工匠,明白么?”楊改革又吩咐道。
“奴婢遵命,這就去傳……”王承恩今天已經傳了很多次皇命了,面對皇帝忽然的大忙碌,王承恩有些不解,不知道皇帝又要辦什么大事了,不過看皇帝的面色,必定是相當大的好事。
楊改革的目光再次注視到地圖之上,腦子卻在思索著,這馬車制造和推廣,確實相當的重要,自己得讓這種新式馬車深入大明朝的每一個角落,和每一個老百姓齊齊相關,除了補貼馬車的制造,還得在馬車的應用上多想辦法,稍稍一想,楊改革就有了主意了,如今工業化已經有了清晰的思路,不再是那種蒙頭去撞了,可控和可見的感覺十分的強烈,如何更好的發展和推廣馬車,這就簡單得很。
“大伴,大伴!”楊改革又在喊了。
“奴婢在!”王承恩趕忙進來,他傳旨還剛剛傳完,還沒松口氣,皇帝又叫他了。,
“那個負責搞驛站分離的叫什么來著?”楊改革已經遺忘了那個“改變”明朝歷史的小人物了。
“回陛下,叫劉懋,乃是兵科給事中。”王承恩連忙道,記性不錯是王承恩的優點,皇帝問起,他立刻就知道皇帝說的誰了。
“哦,是他啊!召他進宮,朕有事找他。”楊改革微笑著道,那澎湃的心情,到了此時,終于是稍稍平復了些,回想起王承恩說的這個劉懋,楊改革又感慨頗多,這家伙,歷史上可是裁汰驛站的元兇,結果就是李自成出世,明朝被埋葬,這家伙一個小小的給事中能被歷史記住,也就他做的這事著實著實讓人感慨,如今這驛站也沒裁汰,更是加薪召人,驛和棧更是分離,李自成更是跟著史可法,徐光啟移民去了。歷史已經大變樣,那么,這個家伙的人生,怕也從此會不同。
馬車的推廣和應用,和推動工業化息息相關,除了簡單的補貼,更是要讓老百姓的生活和馬車息息相關,又怎么讓馬車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楊改革的辦法很簡單,通郵,公共交通。
通郵則比較簡單,如今郵寄的大多是信件,物品的郵寄,則相當的難,如果能推動物品的郵寄,無疑,社會的流動性又大大的增強了,也額外的給驛遞系統找到了更多的出路,明末的驛站系統,無論如何,都必須時刻警惕,這是楊改革經常提醒自己的,有任何好處,都要記得給驛站系統留一份。
更重要的是公共交通,如今明朝的老百姓出個門,除了用自己的腿走,就得自己準備交通工具,或者搭別人的交通工具,那種專業的,由政府主導的公共交通,卻是沒有的,這種交通方式的后果就是人被禁錮在一個較小的區域內,一般是縣以內,這對于人員,物資的流通是極為不利的,對于工業化也是極為不利的,工業化需要大批的勞力,如果沒有便捷可靠的交通,要想人口流動,無疑是很困難的,很難想象一個想出來打工的人自己從陜西某個地方走到北京來,如今靠著天災來讓人口流動,可這天災也不是年年有,如今自己的賑災規模是越來越大,這天災也總有過去的時候,這人們有了吃的,也不見得會走出原來的地方,故此,由政府主導的,安全和便捷的公共交通,就必須提上日程了,當為人口的流動事先打下基礎。
在楊改革的規劃里,公共交通又分城域公共交通和地域公共交通。
城域公共交通也就是如今的城市公交車,如今新式馬車已經研制出來,載重量大增,可以一次載十余人的馬車制造出來完全不是問題,故此,讓馬車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這城市公交車也該出世了,楊改革是清晰的記得,不少城市都興起過一種只能載六七人的面包車來充當公共交通工具的,一次載十余人的馬車,已經相當不錯了。
區域公共交通則就是如今的縣際班車,古代是沒有政府主導的“縣級班車”的,主要還是防備人口的流動,古代認為,人口流動不利于管理,故此,這種東西,是不會出來的,更不會由政府主導。可自己如今卻不一樣,自己要讓馬車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大力的推廣新式馬車,更是要增加人口的流動性,這區域的交通就必須做起來,這新式馬車,就必須參與到區域公共交通里去。如今大明朝各個區域之間的聯系,或者說縣域的聯系,主要還是依靠管道、驛站系統,如此,將驛站系統和公共交通結合起來,就十分有必要。楊改革想到了一些新名詞,交通局,運輸部,公共汽車公司。
想到興奮之處,楊改革不免的又要來回的走動,這當真是一發不可收拾,融會貫通就是自己如今最好的寫照,一點通,處處通,還有什么事能阻攔自己?
每個城市,都要成立公共交通公司,每個州縣之間,要有公共馬車相連,如此,人們就可以從一個縣到另外一個縣,然后這樣一站接一站,一直到北京,到南京,到上海這些大城市,嗯,除了人口的流動性大增,還有一個好處,可以催生出一大批的新型“公司”,自己需要有大型的運輸公司來運輸工業品到每一個鄉村,還需要有大型的公共交通公司來將人運到工業基地,一個完整的工業化流程才算完整……,
如果是以前,楊改革未必有信心這樣干,可如今卻不一樣了,如今自己的威望已經足夠支撐自己這樣干,即便有人“閑言碎語”,可面對整個“官場”的利益,也只能無可奈何,想到這里,楊改革又笑了,辦事,果然得順其自然,果然得順勢而為,要是自己以前去做這件事,必定阻力重重,事情幾乎難以成功,因為和傳統相悖,可如今,自己只要丟一句話出去,就有無數的人搶著為自己做,傳統是什么?有銀子重要么?皇帝說這里面有銀子賺,那就得按皇帝說的辦,這就是區別。一大批人因為利益團結在自己周圍,“因勢利導”,無疑就是目前最好的寫照。
楊改革轉了幾圈,又在自己的五年計劃里,填上這樣一筆:發展公共交通是重中之重……,組建城市公共交通和縣際公共交通必須立刻施行。
“啟稟陛下,田弘遇求見。”王承恩在門外稟報道。
正處于心潮澎湃中的楊改革楞了一下,自己好像沒有召見田弘遇啊,這家伙來找自己干嘛?自己不是派他去搞關外貿易了么?
“見!”楊改革想了下,不得要領,也就說了句見,將自己的這些五年計劃又收了起來,只留了個地圖在案及上。
“臣田弘遇叩見陛下。”田弘遇一進來,就小心翼翼的叩頭。
“呵呵呵,老丈人快快請起,不知道老丈人有何事找朕?”楊改革心情極度愉快,笑呵呵的問道。
“回稟陛下,陛下吩咐臣提前租田種番薯,為今年釀酒做準備,臣擬了一個條呈給陛下過目……”田弘遇小心翼翼的說出了自己的目的,此來,他可是把種番薯的田加到了三十萬畝,這個數字,其實,也有他和別人吹牛的嫌疑在里面,可方略制定好之后,他有躊躇起來,萬一皇帝覺得這太多了咋辦?萬一種出來的番薯太多,釀出來的酒太多咋辦?要是賣不出去,砸了自己的招牌不要緊,可要是砸了皇帝的招牌……,想來想去,猶豫再三,田弘遇還是覺得跟皇帝先說一聲比較好,日后自己也好開脫,賺錢了就是自己賺了,虧了,皇帝也不會說他什么。
“哦,給朕悄悄,不過,朕不是吩咐你去辦邊關的貿易了么?你怎么沒去?”楊改革一邊接過王承恩遞過來的條呈,也催問田弘遇。
“回稟陛下,邊關貿易的事,臣已經準備妥當了,已經吩咐了好幾個股東去專門組織貨源,去辦了,絕不會誤陛下的事的……”田弘遇連忙解釋。
“哦……”楊改革沒太在意田弘遇說的,自己看起田弘遇的這個條呈起來。
楊改革看了一陣條呈,先是皺眉,接著就是好笑,最后更是感慨。
“老丈人,你今年準備租三十萬畝田種番薯?魄力不小啊!……你還說準備自己開荒……,呵呵呵,朕不得不說,老丈人厲害啊!”楊改革笑了起來,要是這個東西提前半天到自己這里來,自己可不會如此和田弘遇說笑,除了把田弘遇罵一頓,也會讓自己更加煩惱,三十萬畝番薯田啊!這得種多少番薯出來?這田弘遇大概是沒腦子,這得釀多少番薯酒?這樣多酒賣給誰?消費不了那樣多的番薯酒,無疑這買賣就得虧本,就得砸自己的招牌,這田弘遇就是給自己找麻煩,當然,這災年里,番薯多總還是好事,到時候變不了酒,都得進災民的肚子,從這方面來看,也不是壞事。不過和砸自己的招牌比起來,這點好處,幾乎不值一提,自己需要一塊好招牌做更大的事。
不過,如今這份東西,卻不再是什么壞東西了,而是一份美的不能再美的美餐……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