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顆童心看世界
PS:今天偶然翻到了我的一篇舊文,就發出來請大家看看,還請不吝指教。
“小女孩把手里的火柴一根接一根地擦亮,因為她非常想把奶奶留下來。這些火柴發出強烈的光芒,照得比白天還要亮。”
小姑娘帶著幸福的笑容離開了人世,留給人無限的悲憫和反思。安徒生用他那憂傷而細膩的筆調,構筑起一個獨特、神奇的童話世界。我翻開已經泛黃的書頁,一個個動人心弦的故事如潮水般撲面而來……
那些遙遠的熱帶國度,有夜鶯歌唱的后花園,有穿黑色長裙的女巫,那個價值半個王國的畫冊,里面的人物和小鳥會從書頁里走出來……
那些憂傷的童話啊,從大海邊一掠沖天,飛過哥本哈根繁華的街頭,飛過小美人魚沉思著的銅像。白色的羽翼,帶著天堂的鐘聲,飄灑一路。
安徒生始終是在用兒童的眼睛、兒童的耳朵和兒童的心靈去體驗生活,在他的童話里,世界充滿了詩與幻想,充滿著愛與感動,充滿著美與悲劇,令人心馳神往。他從孩子們的角度去解讀世間萬象,抱著浪漫主義的幻想去追求人類的理想境界,試圖在童話中表現深刻的社會問題。在安徒生筆下沒有過上了幸福生活的王子公主,沒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陳腐說教,有的是對世象百態的譏諷和幽默,和對世界上一切美好高尚事物的渴望與追求。童話在他手里,成了釋放人類靈魂的工具。余秋雨說安徒生的童話反映了“世道人心”,這評價是非常貼切的。
瑰麗與凄美是安徒生童話的特征之一,他的童話在浪漫的幻想間流露出一股深沉的憂愁和哀傷,讀來令人身同感受。而這種耐人尋味的苦澀余韻恰恰正是安徒生童話的獨到之處。還記得《海的女兒里那個為真誠的愛情寧愿化為泡沫的小美人魚嗎?故事擺脫了“王子與公主從此以后幸福生活在一起”的窠臼,充滿了凄美和悲涼。
勇氣與信念是安徒生童話的另一大特征,即使是在那些悲劇性的童話里,安徒生也沒有放棄對真善美的追求。就像《堅定的錫兵里那個愛上跳芭蕾舞的紙女孩兒的獨腿錫兵,無論是被吞入魚腹還是被投入火爐,都“扛著槍,堅定地立著不動”,遠遠地留戀地看著他那全身罩在光環之中的戀人,直至化作一顆小小的錫心。
其實,孤獨才是安徒生童話的本質。安徒生有著孩子似的靈魂,然而他的大多數故事,都是寫給成年人的。安徒生一生坎坷曲折,制造童話的人的真實生活里并沒有童話。他的作品給他帶來了莫大的榮譽,但他卻因為貧寒的出身始終得不到上流社會的認可;同時代的文豪鄙視他,激進的革命者批判他,這一切都使他心力交瘁,苦惱不堪。他苦苦追求屬于自己的愛情,卻像《海的女兒中的小美人魚一樣沒有得到任何回報。
列夫·托爾斯泰曾意味深長地問高爾基:“你讀過安徒生嗎?我讀過,十年前,我沒讀懂,十年后,我終于讀懂了,他很孤獨,非常孤獨!”
安徒生的童話不僅僅寫給兒童,同樣也是寫給成人的,孩子們喜歡那些美麗的故事,成年人喜歡的是故事中深刻的人性主題,無論是苦難還是愛情。文字之內,是孩子們看得懂的世界;文字之外,是成人能夠體驗到和深以為然的世界。用一顆童心看世界,往往能看到最純,最美,也最真實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