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與本草王的一點建議作者:心界玄
沐軼兄的書基本是必看的,雖然未必會看完....必看是因為很少人在大潮流下挑戰新題材,但沐鐵一個人就占了兩項,一個是刑偵,一個是中醫。兩項都是冷門,但都開一先,各有特色。我不知道有起點沒有第二個人做到過,但即使有,成就應也暫時不會超過作者。
我對中醫理論的理解不深,但略有接觸,實在認為是值得發揚的,不是國粹問題,而是實用性問題,這邏輯很簡單,假設西醫的系統是唯一正確的醫療體系,那中醫的理論就肯定是完全錯誤的,絕對沒有療效超過安慰劑的可能,但這路人皆知顯非事實,那問題很明顯了,西醫的體系肯定存在嚴重的疏漏,因為至少中醫的醫治體系是被它完全遺漏的,但這點完全沒有被公眾認知,西方的醫療體系仍然被當成圣經一般的教育,這是完全違反科學精神的。
中醫固然不是什麼神術,但西醫一樣沒有被吹上天的資格,除了宣導與教育上的架構優於中醫,它的問題不見得比中醫少;一般現代人最容易得的病是感冒,卻去信仰一個連感冒都治不好的醫療體系,這本身就是理性上的巨大荒謬。所以西方醫學的重鎮史丹福研究與應用中醫都十多年了,可嘆東方人自家還在鬧中醫應不應該廢除,這是中華民族與人類醫學的雙重悲劇。
所以寫中醫的小說我都會收藏,有閱讀本身以外的支持成分,其中寫得比較好的,還是沐鐵,醫學理論的是非我并不清楚,但是寫作本身一樣是一種專業,沐鐵兄是當中比較出色的。
只是中醫與小說結合當中,還有一些建議提出。
其實我認為中醫題材最好發揮的并不是在歷史文,而是在都市文。現代許多西方醫學無法解決的問題在中醫當中是可能有解的,特別是有關於循環的疾病,此外包括藥廠與醫院掛勾的利益體系問題、醫患問題、隱私問題、研究造假問題,都很具有故事沖突性,而且就發生在大家周遭,很有代入感;就是不知道這種故事會不會被和諧,如果不會的話,我覺得現代中醫小說比古代還要更能發揚中醫特性。
放在古代有幾個問題,主要就是主角的絕對優勢很多會體現在西方的醫療手段上,這和發揚中醫的主旨就背道而馳;又或者是中醫本身的醫理研討,比如目前的故事,但這樣又把沖突放在中醫本身,對抗性比較局限在讀者不懂的范疇,一樣很難起到發揚的作用,情節張力也開展不出來。
建議本書之後的情節主線的沖突設計在中醫應用上頭,理論方面意思到了就好,因為病痛的治療應用很多并沒有古今之分,代入感較強。確實,這麼做必須偏離中醫最精華的部分,也就是辨證論治,但是即使西醫也是如此的,美劇很多醫療劇,一樣把重心分放在各種病癥之外的沖突上,不會去主攻醫學理論的。
還有一個就是中醫生活化的部分,畢竟中醫發展太久,其實本身融入文化很深,很多名詞、成語、人們的生活習性都來自中醫,主角可以試圖把其中好的部分但宋代還未形成者作推廣,或者壞的部分糾錯,現代讀者一樣會有代入感。
再就是武術、軍事與醫學的關連性,前者可以寫到神秘的江湖,後者可以寫到國家興衰。
最後就是透過中醫知識,應用在影響情志甚至性格的部分,也是很適合用在小說當中的。
無論如何,主角終究是個人,他有他的恩怨情仇,差別在於他能應用中醫的手段來處理他的恩怨情仇,比如徐公子的地師,好看不在於江湖或奇門手段的精深,而在於應用這些手段達到常人不能及的目的,我想中醫在這方面的情節創造比一般的歷史小說還有很多開發的空間。
故事手法方面,我覺得還是要跟隨一下網文的習慣節奏,一個性格有點毛躁的主角,放在一個高壓沖突之下,沖突來自於讀者比較陌生的知識,卻花了幾十章來加壓,這套組合拳在網文的領域是比較不利於閱讀感的處理方式。
建議:讓主角盡快成熟起來,中醫應用的情節更加靈活化,盡快樹立更多的對手(不一定是中醫方面的),感情方面不一定要波折,但應多點曲折...如果時間允許,主張力從理論到其他新張力的轉換希望能細膩一點。
對我而言,沐鐵不寫刑偵故事的痛,只能用沐鐵寫的中醫小說來弭補,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