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王  第143章 失敗的原因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本草王 | 沐軼   作者:沐軼  書名:本草王  更新時間:2012-09-17
 
葉知秋為了更順暢地講解溫病的基本知識,有些現代醫學詞匯一時難以找到合適的古代用語替代,為了不影響思路,就直接使用現代詞匯了。

“我們都知道,衛氣營血其實都是一樣的,都是維持生命的精微物質,只是分布、化生表里先后的不同。衛氣是無形的物質,行于脈外,層次表淺……”

葉知秋結合《內經》相關知識介紹了兩種溫病特有辯證的基本知識。然后,開始講衛分溫病的治療,講之前,他問了一個問題:“在座諸位,這段時間治療過丹毒也就是陽毒的醫者,請舉手。”

下面有一半左右的人舉手,現在京城爛喉痧已經開始傳播開了,發病的很多。

葉知秋又道:“使用麻黃細辛附子湯等傷寒方子治療丹毒的,請舉手!”

那些舉手的人,差不多都沒有把手放下來。這個方子是治療惡寒發熱,喉嚨疼痛的常用方。也是這些醫者的首選方子。

葉知秋又道:“那用這個方子治愈的人請舉手。”

頓時間,舉手的人紛紛把手放下,只剩下寥寥幾個。眾醫者都拿眼望去,那幾個想了想,又訕訕地把手放下了,他們細細想想,自己治愈的人,可能并不是丹毒也就是爛喉痧,或者只是真正的外感風寒。所以便把手放下了。

“用傷寒方子沒有治好丹毒,眼睜睜看著病人死掉的,有沒有?請舉手。”

醫者們猶豫了一下,畢竟,這是涉及到自己名聲的問題,但是還是有一些心胸開闊的醫者,舉起了手。神情很是黯然。其中包括侍御醫林億,還有太醫局提舉許希。

葉知秋點點頭:“謝謝!請把手放下。——諸位可曾想過。這是為什么?為什么惡寒發熱喉嚨疼痛的丹毒。用傷寒的方子卻治不好?”

一眾醫者都仰著頭望著他。

葉知秋道:“溫病治療有很多跟傷寒不同的地方,具體在衛氣營血四個方面,各有不同,我先說衛氣溫病治療時的禁忌。——治療衛氣溫病,只能輕清。選用微辛、微苦、微涼的藥,首先禁忌的,就是用辛溫發汗的藥!因為衛分溫病。病邪在肺衛。跟傷寒的寒邪在表不一樣,如果用辛溫發汗解表,只能傷陰助熱,等于是抱薪救火,火上澆油,耗血動血。汗為心液,心陽受傷。必然神明內亂,譫語癲狂,內閉外脫,發為昏厥的壞證!丹毒也是溫病,也禁忌使用辛溫發汗的藥。麻黃細辛附子湯的麻黃,是發汗重劑,而附子,則是溫里藥,都是衛氣溫病的禁忌用藥,用這個方子治溫病,不僅無效,反增其害!”

說到這,葉知秋想了想,還是鼓起勇氣,把心里的話說了出來:“孫用和孫老太醫治療二皇子的病,就是這樣的,誤將衛分溫病當作外感風寒治療,以至出現內閉心包的壞證,但是這不能怪他,因為從《黃帝內經》以來,都是把溫病當作傷寒來治,這是錯誤的理論指導了錯誤的實踐的結果……”

他剛說到這,就聽掌步云大聲道:“我們是來聽仙方的,不是來聽你給孫太醫翻案的!”

場中醫者本來低聲議論,突然聽他這么一說,都有些傻了,場中頓時安靜下來。

葉知秋道:“事實就是事實,我說的對不對,咱們拭目以待!溫病絕不能按傷寒治,如果誰要一意孤行,只能自食其果!我奉勸那些質疑我的人,不要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才好!”

場中醫者又低聲議論起來,當然,大多數人都是不屑的,也有開始深思琢磨的。

許希道:“知秋,你接著講吧。”

“好!”葉知秋道“藥神壺翁諄諄告誡我說:凡溫病皆忌辛溫發汗,汗之則狂言脈燥,不可治也!然大熱無汗則死!得汗后而反熱,脈躁盛者亦死!脈來促結代者皆死!不可不警之!”

葉知秋引用的這段話,其實是后世溫病學家雷少逸《時病論》里的話,當然,這話說的有些太過,他故意引用,作為藥神壺翁的話,是要起到當頭棒喝的作用。

果然,場中醫者一個個臉色微變,如果藥神壺翁都這么說了,那還得真的警惕小心才是。不少醫者奮筆疾書,把葉知秋這些話都記錄了下來,有記不全的,側頭詢問前后的人,一時場中都有些亂了。

前排林億站了起來,道:“使用辛涼輕劑、平劑,也會微汗出,難道就不傷陰嗎?不會出現傷陰助熱動血嗎?”

“這個問題問得好!”葉知秋道“辛涼之劑,重在宣郁透邪,不在于發汗,而是開其郁閉。這種自然的微汗出,正是郁開清熱,導邪外出,營衛通暢,津液得以敷布的結果,由于不是強迫發汗,所以不會出現誤汗傷陰的問題。”

林億點點頭,坐回位子。

葉知秋接著說道:“衛分溫病第二個禁忌,——這之前,我再問一下各位,治療丹毒初起,有沒有用白虎湯、小柴胡湯和麻杏石甘湯之類的傷寒方子的?”

丹毒溫病初起,高熱,為了退熱,使用辛寒藥是經常的選擇,所以那些治過丹毒的醫者,又紛紛把手舉了出來。

“有效的請舉手。”

所有人又把手放下了。

葉知秋道:“為什么用白虎湯、麻杏石甘湯這些傷寒方子,治療丹毒之類的溫病初起,沒有效果?——注意,我這里強調的是溫病初起用這些方子,而不是說溫病不能用這些方子,這些方子同樣可以治療溫病,只是不能這個時候用,什么時候呀,后面我——為什么這時候用白虎湯和麻杏石甘湯這些傷寒方子不行呢?這是因為寒涼之品,雖能清熱,卻不能開郁,過涼會使氣機郁閉,熱邪不能清透,所以衛分溫病,忌用辛寒清氣!所謂寒則澀滯不流,肺衛郁閉不開,溫邪不能外達,必然內迫深入,而成為高熱不退或者低熱久留之證。”

說到這,葉知秋望向王妃,聲音放低了些,道:“我三哥曹景殊,便是因為溫病誤用寒涼,導致溫邪閉郁,內陷神昏,病傳三陰,以至不治!前車之鑒,各位醫者一定要引以為戒啊!”

王妃黯然淚下,場中醫者這一次都沒有議論,靜靜地望著他,面對一例誤診治死的病案,醫者不禁都有兔死狐悲的感覺。

葉知秋又道:“家父已經下令緝拿治死我三哥曹景殊的那位郎中,但是,父親,我希望你不要治他的罪了,因為溫病不能用寒涼,這之前沒有醫者知道,包括給那位老郎中,所謂不知者不罪,如果這樣的都要治罪,我敢說,在座的醫者中,只怕有不少人都要抓起來治罪了。”

場中醫者有不少低下了頭,回想起自己治死的醫案,其中的確有壯熱病者,用寒涼醫治導致壞證死亡的。當時百思不得其解,現在聽了葉知秋這話,雖然不會就此相信,但是,畢竟多了一種解釋,而這種解釋,來自于藥神壺翁,不能不讓他們重視,認真反省。

葉知秋接著說道:“衛分溫病,第三個禁忌便是忌苦寒清熱瀉火。因為黃連、黃芩、板藍根、大青葉、龍膽草之類的苦寒藥,雖然能清熱瀉火,但是沒有開郁透熱之能,而且其苦寒直降下行,引邪熱急奔大腸,于是乎,肺衛之熱尚未解除,又多了腸熱下利的病證。第四個禁忌,是忌用甘寒滋膩。生地、麥冬、元參等干旱之品,陰凝膩滯,雖然可以養陰,但是凝澀氣機,助濕閉邪,除非衛分溫病同時有陰傷的,可以用甘寒之外,一般不能用,以防低熱不退。除了這四個禁忌之外,還要注意,衛分溫病切不能溫補,也不能用苦寒攻下的辦法,防止壅滯助或者邪熱內陷。”

說完衛分證的禁忌,葉知秋又說了衛分證的治法和主要方子,簡單介紹了常用方的配伍組成和用方的注意事項。

說完之后,葉知秋開始說氣分證,介紹了溫病氣分證的證候,辨證要點,主要方劑和注意事項。接著說溫病的營分證的病機,邪熱入營的原因和基本分類,著重介紹了熱陷心包證以及透熱轉氣的問題,并介紹了營分證的主要方劑和注意事項。最后介紹溫病的血分證,說了邪熱動血的類型及治法,涼血于散血的問題,當然也介紹了這一階段的主要方劑。

衛氣營血辨證講完之后,葉知秋又簡單介紹了三焦辨證,這個說的比較快。

到全部講完的時候,已經到了下午,雖然過了中午吃飯的時間,但是場中所有的醫者似乎都沒有催促他下課的意思,都津津有味地聽著,包括掌禹錫的兒子掌步云,都在認真聽并認真記錄,畢竟,這一堂課是皇帝下圣旨召集的,而且點明了是藥神壺翁托夢告訴葉知秋,葉知秋給大家傳授的仙方。能聆聽仙方,這種機會可不多,所以人人珍惜,及時很多人聽的一頭霧水,卻也不停記錄,生怕漏掉什么。至于聽不懂或者不能理解的問題,只有下來回頭再研究,不行再來詢問葉知秋了。

課講完了,因為說了不討論,醫者們只好懷著一肚子的問號陸續離開了太醫院,當然,腳下的步伐都是快的,急于回去驗證剛剛學到的仙方是否有效。!。啟蒙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