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慶皇帝向眾位閣老詢問意見之際,表情間滿是肅穆,讓人看不出任何態度偏向。
顯然,德慶皇帝也尚未拿定主意,所以就任由眾位閣老暢所欲言了。
另一邊,閣老們也紛紛陷入了沉思。
朝廷出兵收復河套的事情,并沒有太多需要商議的地方,眾位閣老皆是明白德慶皇帝迫切想要借助這件事確立自己青史地位的心思,如今也確實是朝廷收復河套的大好機會,自然是不會駁了德慶皇帝的高昂興致。
但朝廷究竟應該如何封賞趙俊臣,卻是一件非常嚴肅的政治議題,會影響到往后許多年的朝廷格局變動,必須要德慶皇帝與諸位閣老認真討論才能做出決定。
實際上,朝廷中樞也沒有太多的選擇余地,畢竟趙俊臣早就已經是官居正二品的戶部尚書了,如今又立下了赫赫戰功,朝廷的封賞手段不外乎就是兩種,一是賜封爵位,二是入閣輔政。
趙俊臣如果只是一位與朝廷各大派系毫無利益糾葛的老邁臣子,這件事情也同樣沒有任何需要商議的地方,一舉全殲蒙古十萬大軍的功勛,足以同時獲得兩種封賞,既是賜封爵位也是入閣輔政,也唯有這般嘉獎才可以表明朝廷的重視與慷慨。
但趙俊臣的年紀實在太輕了,他與朝廷各大派系的關系也稱不上和睦,各位權臣大都不希望趙俊臣的權勢擴張太快,所以朝廷給予趙俊臣的封賞自然是不能太過豐厚。
當然,朝廷給予趙俊臣的的封賞也不能太少,否則就必然會引來趙俊臣本人的強烈不滿——局勢發展到目前這一步,卻是任誰也不能忽視趙俊臣的態度了。
或是賜封爵位,或是入閣輔政,這兩種封賞至少也要保證其中一個才行——這也是御書房內絕大多數人的心中判斷。
這兩種封賞方法各有利弊。
若是朝廷為趙俊臣賜封爵位的話,看似是華而不實,只是讓趙俊臣的地位愈加尊崇一些而已,但潛在影響卻是極為深遠。
明朝的規矩是“凡爵非社稷軍功不得封,封號非特旨不得予”,尋常明朝官員若想要封爵就必須要有顯赫軍功才行,像是于謙、王明陽這般文武雙全的千古名臣皆是可遇而不可求,自德慶皇帝登基以來,滿朝文官之中也唯有趙俊臣達到了封爵的標準。
明朝爵位乃是超品官階,一旦是朝廷賜予趙俊臣爵位的話,趙俊臣就會擁有滿朝文官之中獨一份的殊榮,到時候就算是眾位閣老見到趙俊臣也要主動行禮問安,這必然會讓趙俊臣的威望大漲,說不定就會引發百官紛紛投效的局面。
另一方面,若是讓趙俊臣入閣輔政的話,也必然會讓趙俊臣的權位大漲,從今往后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干預朝廷政策走向,但任誰都知道趙俊臣早就有了閣老之實,左蘭山實際上就是趙俊臣的內閣代言人,朝廷諸般政策無論如何也繞不開趙俊臣,這般情況下讓趙俊臣升為閣臣也不會過多改變朝廷現有格局。
更何況,趙俊臣若是入閣輔政的話,戶部尚書的位置也就空置了下來,對戶部的控制力必然會降低許多,這將是各大派系插手戶部的大好機會。
這般綜合考慮之下,對于各派勢力而言,讓趙俊臣入閣輔政反而是更加容易接受一些。
御書房內眾人盡皆是老奸巨猾、心思謹密之輩,卻是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利弊。
暗思之際,眾位閣老皆是沉默了片刻。
然后,首輔沈常茂率先說道:“陛下圣明,蒙古諸部先是經歷了連年天災,如今又被趙俊臣全殲了十萬大軍,可謂是元氣大傷,正是我朝出兵收復河套的天賜良機!老臣也贊同朝廷應該即刻動員起來,調集人力物力趕往陜甘三邊,準備下一步的戰事!當然,這件事情理應交由梁閣老全權負責,趙大人他幸苦了這么長時間,也確實是應該回京休息了!”
“老臣附議!”
“老臣也認為,朝廷應該趁機收復河套,以展現陛下之天威!”
隨著沈常茂的話聲落下,眾位閣老也皆是表態贊同。
此前,眾位閣老并不贊同梁輔臣瓜分趙俊臣的軍功,乃是擔心梁輔臣有了軍功之后會被德慶皇帝即刻召回京城、并且是順理成章的出任內閣首輔之位,到時候任誰也無法阻止德慶皇帝控制內閣的計劃了。
但若是讓梁輔臣全權負責朝廷收復河套之事,今后只要是河套地區的局勢不能徹底平定,梁輔臣就遲遲不能回京,再等到梁輔臣徹底穩定了河套局勢、可以返回京城的時候,恐怕時間已是五六年之后了,朝廷格局亦是時過境遷,德慶皇帝也就錯失了控制內閣的機會。
就這樣,各取所需之下,德慶皇帝與眾位閣老很快就議定了朝廷出兵收復河套的事情。
然后,御書房內的君臣眾人開始商議朝廷封賞趙俊臣的事情。
這一次,依然是沈常茂率先開口表態,緩緩道:“趙俊臣一舉全殲蒙古聯軍十萬兵馬之功績,必然會受到天下矚目,朝廷理應重賞于他……老臣認為,趙俊臣的理政能力不凡,這幾年主持戶部可謂是政績斐然,也是時候讓他入閣輔政了,老臣身為內閣首輔,也殷切希望內閣里能多幾位像是趙大人這樣的青年才俊!”
表態之際,沈常茂的表情間滿是激賞與欣慰之意,就好似趙俊臣是他親手提拔的杰出后進。
然后,沈常茂的目光微微一閃,似乎是臨時想到了什么,又補充道:“只是……趙俊臣的年紀終究是稍輕了些,經驗資歷也是略有不足,就這樣讓他直接入閣輔政似乎是有些拔苗助長,也會引來許多爭議!
古語有云‘不歷州縣,不擬臺省’,又有言曰‘宰相必起于州部’,也正好趙俊臣缺乏治理地方的經驗,老臣認為朝廷不妨是先為他加封少傅以及翰林學士的銜職,既是表明朝廷的封賞與嘉獎之意,也是為他今后入閣輔政做出鋪墊,然后再把他派去一個容易出政績的地方擔任巡撫或者總督之位,就這樣歷練三五年時間,任滿一屆之后再讓他回京入閣,到時候他的資歷、年紀都會增漲不少,再是入閣輔政也就名正言順了!”
沈常茂的這般提議顯然是居心不良,不僅是刻意削減了趙俊臣的封賞,更還想要趁機讓趙俊臣調離廟堂核心一段時間。
趁著趙俊臣離開京城中樞的這段時間,足以讓朝廷各大派系辦成許多事情了。
另一邊,程遠道頓時是心領神會,馬上附和道:“老臣認為沈首傅所言有理,若是陛下為趙俊臣加封少傅兼翰林的銜職,天下人都會明白趙俊臣很快就要入閣輔政了,這般封賞足以服眾……至于讓趙俊臣出任一屆封疆大吏的提議,也確實是一樁好事,有了治理地方的經驗,趙俊臣的性子也會磨練老成一些,不論朝廷還是趙俊臣到時候皆是大有益處。”
明朝時期,皇權壓制臣權,內閣地位頗為尷尬,看似是代替了明初內書省的職能,內閣首輔的權高位重也不遜于明初宰相,但實際上它始終都沒有明確法定地位,并不是名正言順的中樞機構,在法律意義上只能算是皇帝的私人顧問機構。
所謂的“內閣閣老”,也只是一個約定俗成的稱呼,并非是一個明確存在的明朝官職,閣臣們的任用去留、權力大小,均是沒有明確規定——這般情況下,內閣輔臣們面對皇帝之際自然是處于天然弱勢。
當然,內閣輔臣在官職上依然有一個較為明顯的標志——那就是同時兼任三孤與殿閣大學士這兩種虛銜。
簡而言之,一名官員被皇帝封為少師、少傅、少保之一的前提下,若是再被皇帝加封為殿閣大學士,就意味著該名官員擁有了入閣輔政的權力,也就成為了所謂“閣老”之一了。
如今,沈常茂與程遠道的提議,也正是出于這般緣故,朝廷若是為趙俊臣加封了少傅與翰林的虛銜之后,就意味著趙俊臣距離入閣輔政只有半步之遙,到時候任誰都會明白趙俊臣很快就會入閣輔政,擔任封疆大吏也只是一種過渡手段、積累資歷與經驗而已,這般封賞略顯吝嗇,但也勉強說得過去。
不過,沈常茂與程遠道的心中算盤固然精明,但旁人也不是傻子。
左蘭山依然是一副自甘走狗的忠心模樣,當即就開口反駁道:“沈首輔、程閣老,本閣卻是無法贊成兩位的說法!所謂‘不歷州縣,不擬臺省’、‘宰相必起于州部’云云,都只是唐宋時期的規矩罷了,但本朝卻從未有過這般規矩!實際上,自嘉慶皇帝以來,我朝就時常會有翰林院的清貴之官直入內閣輔政,并且本閣記得程閣老您本人也沒有治理地方的經歷,如今不也同樣是閣老之尊?為何輪到趙大人的時候就特意要求治理地方的經驗了?沈首輔您剛才還說朝廷一定要厚賞趙大人,怎么到了后面又要尋理由刻意降低了封賞?豈不是前后矛盾?若是真這樣做了,豈不是要讓世人寒心?”
頓了頓后,左蘭山又說道:“依本閣的想法,以趙大人如今的功勛與地位,別說是直接入閣輔政了,就算是入閣輔政的同時再為他賜封一個伯爵之位也沒人敢不服氣!”
自從收到了趙俊臣的捷報之后,左蘭山可謂是腰桿一挺、膽氣大壯,如今見到沈常茂與程遠道二人的意圖不軌之后,更是直接開口駁斥,沒有絲毫退讓之意。
聽到左蘭山毫不客氣的反駁,沈常茂與程遠道皆是面現怒意,但左蘭山的說法也確實有道理,兩位閣老一時間卻也無法還擊。
最終,沈常茂只是冷哼一聲,說道:“本閣的提議皆是出于一片公心,趙俊臣的年紀略輕、資歷略淺,固然是立下了不少功勞,但也招惹了許多麻煩,這段時間因為趙俊臣所引發的廟堂動蕩,所有人皆是看得明白!而內閣乃是廟堂核心之所在,趙俊臣的性子還是略有不足,讓他暫且擔任一屆封疆大吏磨練心性,也是本閣的秉公之言!”
程遠道也是點頭道:“是啊,趙俊臣的能力、功勛自然是值得稱贊,但他這些年來的種種做法可謂是爭議不斷,終究是年輕氣盛了一些,這般情況下讓他單獨負責一部或一省之事自然是綽綽有余,但讓他統帥全局卻是略有不足了,還是再磨練一段時間比較好。”
把趙俊臣調離京城的想法,原本只是沈常茂的臨時提議,并不打算太過堅持,但如今因為左蘭山毫不留情面的反駁,卻是讓沈常茂與程遠道二人打算堅持到底了。
但左蘭山依舊是毫不退讓,冷笑道:“本閣卻是不以為然!即使是不談功勞,趙大人他的辦事理政之能也絕不遜于咱們這些閣臣,自古以來任何肯干實事的官員,哪個不是爭議不斷?哪個不是樹敵無數?恐怕唯有那些從來不干實事、只懂得嘴上夸夸其談之輩,才會一輩子沒有任何爭議吧?”
“左蘭山!你……無禮!”
這一番話卻是踩中了程遠道的痛腳,讓他只覺得是在暗諷自己,頓時是勃然大怒。
見到沈常茂、程遠道與左蘭山的爭論,德慶皇帝的眉頭微皺,對于沈常茂的提議既是暗暗有些心動,又隱隱覺得有些不妥。
若是利用趙俊臣入閣輔政之前尚還需要磨練為借口,趁機把趙俊臣調離京城一段時間,固然是可以壓制趙俊臣的權勢擴張,但這般做法落在世人眼中,只怕是會覺得朝廷吝于嘉獎功臣、有卸磨殺驢之嫌,趙俊臣本人也未必就會任由拿捏。
與此同時,德慶皇帝的目光在沈常茂與程遠道二人身上微微停留了片刻,眼神中閃過了一絲深意。
也不知道是何緣故,自從德慶皇帝暗示了自己要廢黜太子朱和堉、另立七皇子朱和堅的態度之后,沈常茂與程遠道二人竟是越走越近了,不僅是諸般觀念愈加相似,相互間的配合也越來越默契了。
要知道,程遠道身為“太.子黨”內僅次于太子朱和堉的二號人物,從前他與沈常茂的關系一直都是水火不容的。
似乎,“沈黨”與“太.子黨”之間漸漸有了一些合作跡象。
并且,沈常茂的這般提議也讓德慶皇帝有些熟悉。
德慶皇帝前些日子考察七皇子朱和堅的時候,也曾向朱和堅詢問過趙俊臣一旦是形成尾大不掉之勢的情況下應該如何處置的問題,當時朱和堅的答案正是“不歷州縣,不擬臺省”與“宰相必起于州部”這兩句古訓!
這般情況,太過于巧合,讓德慶皇帝不得不深思一二。
當然,德慶皇帝如今對朱和堅的印象正佳,并沒有懷疑朱和堅在這些事情上所發揮的作用,只是他向來是精通帝王心術,也是本性多疑之輩,察覺到一絲跡象之后就會下意識的心中猜忌,覺得自己應該暗中派人調查一番。
諸般想法只是一閃而過,但德慶皇帝并沒有表現出任何異常,只是轉頭向著沉默不語的周尚景問道:“周閣老,關于朝廷封賞趙俊臣的事情,你可有什么想法?”
周尚景似乎是心中早有定論,當即答道:“陛下,老臣認為,趙大人全殲了蒙古聯軍十萬兵馬,又為朝廷下一步收復河套營造了大好局面,朝廷理應厚賞一番,但具體的封賞方法由陛下您圣裁獨斷即可,老臣皆是沒有意見……但不論是朝廷如何封賞趙俊臣,都應該讓趙俊臣繼續留在京城中樞做事。”
聽到周尚景的這般表態,沈常茂不由又是面色一沉,只覺得周尚景這是故意讓自己難堪。
周尚景并沒有在意沈常茂的臉色,只是緩緩說道:“陛下明鑒,朝廷中樞目前還離不開趙俊臣!且不談商稅整改、川鹽開發、農務改制、西北數省災情賑濟等等事情,如今皆只是剛剛起步,除了趙俊臣之外只怕是無人可以擔負這些重任……
……再說陜甘三邊迎來了一場百年未有的大勝,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朝廷也必須要盡快拿出大筆銀子犒賞各軍,再考慮到趙俊臣前段時間為了激勵軍中士氣,刻意提高了軍功賞銀的標準,老臣粗略估算了一下,朝廷至少也要準備三百萬兩銀子,國庫想要拿出這筆銀子怕是有些吃力,依然是需要趙俊臣的周轉手段……
……除此之外,朝廷若是真想要順利出兵收復河套,后勤、軍餉、軍糧、賞銀皆不可少,這些事情也同樣需要趙俊臣設法拿出錢糧……
……并且,趙俊臣乃是此次全殲蒙古聯軍的首功之臣,若是給他的封賞太少的話,其余官員的封賞也必須要相應降低才行,到時候不僅是無法服眾、天下寒心,將士們也會士氣低迷,同樣會影響到后續收復河套的計劃……
……還有,諸位不要忘了朝廷針對南京六部的計劃,也少不了趙俊臣的配合出力……”
周尚景在表態之際,依然是一副不急不緩、徐徐道來的模樣,但御書房內君臣眾人的表情卻是不斷變化,像是左蘭山、童桓二人的表情皆是歡喜雀躍,程遠道、沈常茂的臉色則是愈加難看,而德慶皇帝則是面色沉重。
周尚景看似羅哩羅嗦的說了一大堆,好似沒有任何重點,也好似沒有任何態度,但實際上他的意思很明確——朝廷目前的錢糧缺口極大,一旦是趙俊臣尥蹶子不干了,怕是整個廟堂運轉都會癱瘓!所以不僅不能把趙俊臣調離京城,更還不能虧待了趙俊臣、讓趙俊臣感到寒心,對于趙俊臣必須要以安撫為主。
周尚景的說法,似乎是過于夸大了趙俊臣的作用,但德慶皇帝也不得不承認周尚景所言有理。
對于德慶皇帝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打壓趙俊臣的崛起勢頭,而是盡快派兵收復河套,以此來確立自己的歷史地位,這件事情絕對繞不開趙俊臣,一旦是朝廷對趙俊臣的封賞太輕,讓趙俊臣心懷不滿、“稱病告休”的話,失去了趙俊臣的籌備錢糧,朝廷收復河套的計劃只怕也要胎死腹中了。
此前,德慶皇帝與各派系皆只是一心想著削減趙俊臣的封賞、壓制趙俊臣的崛起之勢,卻是有些急功近利、想當然耳了。
若是忌憚趙俊臣的權勢擴張太快,今后還有無數機會進行打壓,但若是錯過了這次收復河套的機會,今后只怕是再難尋到良機了。
但在此之前,為了朝廷的諸般計劃可以順利進行,哪怕是心里萬般不愿意,德慶皇帝依然要安撫與厚賞趙俊臣。
無論如何,趙俊臣的封賞絕不能太少!
想到這些,德慶皇帝的心中不由是暗暗警惕,只覺得朝廷在錢糧方面對趙俊臣漸漸是依賴太深了,這般情況必須要有所扭轉才行。
遲疑片刻后,德慶皇帝終于是下定了決定,緩緩說道:“周閣老所言有理……趙俊臣乃是國之重臣,如今又立下了大功,朝廷自然應該厚賞,不可讓世人寒心……如今陜甘三邊的請功奏疏尚未送來,但已是可以確認趙俊臣的居功至偉……司禮監何在?為朕代筆制詔!”
說話之際,德慶皇帝臉上有些笑意,似乎是認為朝廷對趙俊臣的嘉獎是一件喜事,但所有人都能看出德慶皇帝的笑意牽強。
隨著德慶皇帝的話聲落下,很快就有一位司禮監太監匆匆拿著一份空白圣旨與筆墨趕來,隨時準備根據德慶皇帝的意思書寫圣旨。
只見德慶皇帝聲音一揚,繼續說道:“朕惟治世以文,戡亂以武。趙俊臣于火篩入寇之際抵御來犯韃敵,全殲蒙古聯軍十萬兵馬,乃是百年未有之大勝,亦是大漲天朝之士氣,當是朝廷之砥柱,國家之干城也,朕心甚慰!思及趙俊臣近年治理戶部,亦是成效卓著、功勛極多,可謂是文武兼全,出力報效詎可泯其績,豈不嘉之以寵命乎!
茲授趙俊臣為當朝少傅、東閣大學士,回京后可入文華閣輔政,并冊封為不世新成伯、食俸八百,另賜玉牌一面、明珠十顆、金銀各三千,欽此!”
六千字大章節。
今天第一更,凌晨左右還有一章,依然會是四千字以上大章節。
本周周五之前,蟲子在家閑著,所以每天雙更。